一人/李灏:带领深交所抢了个第一名
谁是李灏?
20年前的股市牛人,现在的股民仍然知道的已经不多。历史正在被慢慢淡忘,新的偶像以更加迅猛的方式加深我们的记忆,王亚伟、赵丹阳,成了新的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
2010年,李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是市场取向改革的必然产物,尽管中间有不少曲折,但是,用恩格斯的话来讲,就是合理的东西必然为自己开辟道路,我和市委、市政府的同事们只是顺应潮流,在其中做了一点工作,出了一点力而已。”说这些话的时候,他很淡然。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那时候,李灏是深圳市委书记、市长。他极力推动深圳国有企业改革、股份制企业建立,并最终推动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在后来回忆他的文章中,多数文字都是这样写的:“深圳证券市场主要开拓者、力推深圳特区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领头人。”
李灏1985年由国务院副秘书长调任广东省副省长、深圳市市长,1986年5月后,他主政深圳8年,是深圳特区历史上任期最长的市委书记。在他任期内,深圳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颁布了《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成立了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他还为深圳特区争取到了最重要的资源——特区立法权。1992年,他曾全程陪同邓小平同志南巡。
先生孩子后领证深交所抢了个第一
李灏1985年到深圳工作后,大力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股份制公司的发展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逐渐提出了建立资本市场的问题。
而1987年的全球股灾,或许是中国股票交易所的催生婆。对刚刚打开国门的数亿中国人来说,“87股灾”不过是帝国主义投机分子自酿恶果的行为。但是,对另外一小部分人来说,它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股灾的第二年,李灏去了欧洲的英法意考察,也正是这次考察,坚定了他在中国搞交易所的决心。他考察回来后,就开始考虑深圳证券市场体系的建设问题。
李灏在后来的回忆中这样说:“有人对此不理解,便打电话来质问为什么要搞资本市场。后来有人说资本市场不好听,容易被人误解资本市场与资本主义的联系。当时谈资色变。后来,就把资本市场改为证券市场。”深圳证券交易所就是从那时开始搞的。
在中国人的传统里,凡事都讲究彩头,中国股市也是如此。
对于哪个才是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运作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和深圳至今争论不休。上交所1990年12月15日正式开业;深交所是12月1日试营业,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91年,建立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申报才批下来。
后人在回顾中国证券发展史时,常这样比喻:深交所是先生孩子后领证。
“生孩子”的风险由李灏承担了。得知上交所可能在1990年12月开业,李灏在1990年11月22日去深圳证券交易所观摩的时候现场拍板:“(申报批文)批不批你们不要管,政府会负责,你们—定要开业,先试业。”就这样,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没有得到上级批文,只有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批文的情形下,选定在12月1日试营业,当时说的是集中交易,是“试业”,没用“正式开业”这个词。
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一任副总经理禹国刚后来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中国生小孩先要有计划生育的出生证,如果拿这个做比喻,上交所先拿,1990年北京先批了他,1990年北京也同意我。但是我比他晚拿了几天,可是要讲小孩谁先呱呱坠地,我是1990年12月1日,他是1990年12月19日,我比他早18天,要给我补这个户口,也只能从1990年12月1日算起,不能是其他的日子。”是为趣闻。
“8·10”事件李灏说“撤职法办我一人承担”
中国股市第一次重大群体事件——“8·10”事件,源自深圳市1992年新股发行,这是深圳成立证券交易所的第三年。
当时,共有120万人涌人深圳。排队者不分男女老少、已婚未婚,前心贴后背地紧紧拥抱在一起长达10小时,为了认购500万张新股认购抽签表。新股认购抽签表共500万张,中签率为10%,每张表100元,每一购表人可持10张身份证购10张抽签表。中签者可买1000股新上市股票。
10日傍晚,排了两天两夜买不到表,又发现有人舞弊的几千股民开始聚集、围观,继而游行,打着“坚决反对作弊”“反对贪污”“我们要公平,我们要股票”的横幅,从东门南塘街聚集后,会合宝丰大厦聚集的人群沿着深南中路向市政府方向游行。沿途游行队伍迅速扩充,各销售网点的股民知道后又一批批赶来。
晚上8时左右,情况恶化,数万人围在市政府周围,并阻塞了深南中路,造成交遗中断。随着事态进一步发展,少数人开始使用暴力,砸汽车,砸摩托,攻击执勤干警。有关部门不得不动用催泪弹和水炮驱散人群。
事情到了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大家都没有办法,李灏提议把拟定1994年发行的500万股票额度提前发行。因为股民都是冲着股票来的,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即使没有出现舞弊行为,他们也不满意。
P2-4
中国股市是创造奇迹的市场——不仅用20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市值位居世界第二的市场,而且创造了涨跌幅、换手率世界第一的“奇迹”。更重要的是。它培育了众多股市风云人物。这些人物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是中国股市的开路先锋、铺路石子,没有他们的执著追求和努力探索,就不会有中国股市的今天。他们是一批可歌可泣的人物!我们应当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发展和规范股市,使中国股市发挥出更大调配社会资源的作用,成为真正的投资市场,为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曹凤岐
中国资本市场走过跌宕起伏的20年,回顾和反思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教训,重新认识、理解和把握这个市场。读史使人明智,《点位》这本股市史书是我们的良师。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 李大霄
这是一部从资本穷国走到资本大国的回忆录,也是一部从资本大国走向资本强国的宣言书!
——经济学家 韩志国
由人写事,由人事连缀历史,在越来越多关于20年资本市场的洋洋文字中,这本书更具可读性。
——《融资中国》杂志总编辑 方泉
反思——不仅仅为了过去20年(跋)
大同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董祥
1985年,当新中国第一只股票——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完成公开发行之时,198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托宾断言:中国搞股份制不是不可以,但要到20年以后。可仅仅过了5年,1990年12月,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就相继敲响了开市宝钟。
抚今追昔,中国资本市场在质疑中诞生,在非议中摸索,在反思中改革,在规范中发展,经过20年的艰难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截至2010年10月底,境内资本市场累计为企业股票融资约3.5万亿元,债券融资约2.4万亿元。2000多家上市公司,涵盖了所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短短20年间,中国股市走过了发达国家股市100多年所走过的路,上市公司总市值已排名全球第二位;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路程也并非坦途。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中国资本市场给人们带来无比信心和巨大惊喜的同时,也经历了如美国等成熟资本市场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曾几何时,因信用缺失和不公平竞争滋生出各种“毒瘤”——疯狂造假,恶意圈钱,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给国人留下了无限的惆怅。万国证券因“327国债期货事件”黯然谢幕,大连证券因挪用客户保证金被勒令关闭……2003年底开始爆发的券商系统性风险,更是将整个行业推至风口浪尖。否极泰来,为期三年的券商综合治理,经过刮骨疗伤式的全面整饬,处置了30多家严重违法违规的高风险券商,证券行业的生存环境得到了真正净化,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核心竞争力逐步提高。正因为如此,在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证券行业不仅未受到严重的冲击,而且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观史可知兴替,证券市场20年,历史虽不长,却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启迪和思考。站在新的征程起点,回顾以知未来,思索而催奋进:首先,中国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证券市场同样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之中,我们不必在遇到一些困难时彷徨、失落,历史已经证明而且仍将继续证明对于中国证券市场,每次挫折都将是再次腾飞的起点,中国证券市场将继续快速前行。其次,证券市场是独立思考者的世界,不论是监管者还是参与者,只有坚持独立自主、顺势而变,在中国实际国情中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才能将中国证券市场的事情搞好,那些盲从于众、盲从于洋的做法,终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最后,在证券市场失去诚信,就等于失去生命,我们也曾看到一些诚信丢失者、一些逆市场而为的炒作者一度活跃,甚至问鼎于市场,但结局总是如浮云而散。失去了证券市场之魂——诚信,一切都只能像建立在空中的楼阁。最后,要特别强调的是,创新是证券市场不断前行的源动力,证券市场产生这件事本身在社会主义中国就是创新,所以证券市场事事需要新理念,处处需要新主张。我们正处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形成之中,只有敢于创新,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体系,中国的资本市场体系才会不断焕发蓬勃的生命力,继续快速发展。
伴随中国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的成长,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证券公司之一,大同证券已经历了22年的风风雨雨。在1993年《中国证券市场年报》收录的49家券商中,目前仍保留商号的仅有5家,大同证券便是其中之一。在如此变幻莫测、跌宕起伏的市场环境中能够生存至今,并逐步由一家区域性券商发展成为一家有特色的全国性券商,与大同证券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企业资本规模和业务的扩张要与自身驾驭资本和风险控制的能力相匹配,始终坚持企业发展方向的把握和决策要审时度势和避免盲从,始终坚持在企业经营中注重积累和成本控制等理念是密不可分的。未来,我们仍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切与资源相匹配”的经营理念,发挥优势、找准定位,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化发展之路,逐步将公司打造成为提供多元化增值服务体系的新型金融服务企业。
亲历中国资本市场20年发展,参与其中,享受其中,受益其中,我们更有义务为证券市场的发展添砖加瓦。证券市场需要有探索未来者,也需要有总结历史者,我们都愿倾力协助他们,给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出一份力。此次受搜狐网之邀,共同回望市场风云跌荡的20年,其间的人和事给大同证券及我本人以颇多的启示,而肩负本书采编的搜狐网财经中心主创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严谨作风令人钦佩。相信券业同行通读此书会有所感悟,并有所斩获。
反思不仅仅是为了怀旧,回眸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20年,我们既需要肯定和赞扬,也需要非议和批评,更需要总结和反思,但如果反思只是为了过去,那就失去了它的意义。诚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先生所言,反思和批评尽管容易失之偏激,但是往往也容易切中关键,有助于我们清晰把握这个市场。为此,希望我们能够以史为鉴,着眼未来,捋去浮尘,坚定前行,共同开创中国资本市场更加辉煌的明天。
1990年:一切从此开始
一人/李灏:带领深交所抢了个第一名
一事/与北京擦肩而过沪深交易所终于成立
一思/股市的象征意义
1991年:清淡的105点
一人/股市英雄禹国刚
一事/政府首出“救市”之手
一思/政府调控股市,要不要?
1992年:放开的1429点
一人/刘鸿儒:开荒修路人
一事/“8·10”事件的前前后后
一思/中国股市发展需要公平
1993年:波折的1558点
一人/杨百万:转折1993
一事/“苏三山诈骗事件”震撼股市
一思/股市风险与媒体责任
1994年:溃败的325点
一人/王石:停牌的5个日日夜夜
一事/三大政策救股市
一思/暂停发新股真是救市良药吗?
1995年:926点的跳空
一人/证券“教父”管金生陷落
一事/327国债期货事件
一思/反思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1996年:正确认识1258点
一人/周道炯:坐在火山口写时评的“救火队长”
一事/“12道金牌”难挡疯牛
一思/为何股票越垃圾越疯涨
1997年:小心1510点
一人/巴菲特:没有秘密的投资大师
一事/“遵义会议”铺就德隆的辉煌与毁灭
一思/大跌前哪路资金先撤退?
1998年:波澜不惊的1043点
一人/杨骏:资本市场的一段江湖传奇
一事/《证券法》艰难面世
一思/中国股市:态度决定一切
1999年:1756点的幸福
一人/王亚伟:公募基金的一段神话
一事/“5·19”行情爆发
一思/中国股市的政策情结
2000年:2000点的美梦
一人/胡舒立:中国证券界“最危险的女人”
一事/网络泡沫最后一班车搜狐等网络公司纳斯达克上市
一思/沸腾的泡沫
2001年:2245点的火顶
一人/刘姝威:首位扳倒上市公司的大学教授
一事/B股开户放开内地股民被要
一思/专家学者齐参与民间智慧终进发
2002年:1339点的信心
一人/李青原:证监会的股改急先锋
一事/QFII首登场:国际资本“狼来了”
一思/A股开门做生意——论中国股市的开放
2003年:淡定的1311点
一人/赵丹阳:阳光私募第一人江湖展手脚
一事/股神看上中石油
一思/中国股市不是宏观经济晴雨表
2004年:1783点的短暂反弹
一人/史美伦:“铁娘子”告别证监会三公原则仍留“香”
一事/德隆系崩塌 “最后强庄”落幕
一思/股市如江湖资本家族造系忙
2005年:吉利的998点
一人/向文波:从股改先锋到博客斗士
一事/股改一波三折政策频出股市“上蹿下跳”
一思/网络媒体初成长博客成股改论战台
2006年:轻松的2698点
一人/谢国忠在为谁唱空
一事/交建中工四大行海外会师
一思/“贱卖论”对经济有何影响
2007年:6124点的传奇
一人/老沙:最后一个“死多头”
一事/6000点的中国股市盛宴
一思/全民皆赌?
2008年:麻木的1664点
一人/股市狂生黄光裕
一事/奥运行情的落空
一思/概念炒作: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
2009年:3478点的压力
一人/刘纪鹏:渐进式改革的探路者
一事/创业板开板
一思/中国股市的嫌贫爱富
2010年:2319点的无奈
一人/货币政策委员会新锐李稻葵
一事/股指期货上市交易
一思/中国金融衍生品的缺失
跋
附录
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 陆红军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一人、一事、一思,是片段又非片段,正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连成一片便组成了璀璨的银河。
中国股市短短20年,似水流年。
管理者的苦心、初创者的劳心、改革者的智心,让金钱与人性起舞的股市走上了世界平台的中央。
风云人物的历史剧,大小人物的悲喜剧,中外资本的战争剧,一幕幕上演,一幕幕谢落,交织成中国股市的成长剧。
中国股市,是一个公平、公正与贪婪、恐惧的博弈场,让人看清金钱的本质,也看清人性的弱点。
2010年,是新中国证券市场建立20周年。百年难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充分凸显出中国的文明与复兴,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G20上中国的主动姿态,IHF中投票权的提升,伴随着“走出去”的海外拓展。主动姿态的另一边却是中美汇率争论的频频触发,国际贸易领域的时时受压,这些对中国资本市场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股市将走向何方?展望未来必须先了解历史,把握20年间中国股市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轨迹。
搜狐的这本书以时间为主线,以“人、事、思”为元素,妙在短小精悍。每个人、每件事都是那时候最突出的代表,不会让人陷入纷繁复杂的历史中理不出头绪。
20年股市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当代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呈现中国发展的一面最好镜子,怎么能不值得一读?
在一个网络阅读的年代,本书正是适合这个时代的一本好书,它简洁明晰,非常适合不了解股市或想轻松阅读的业内人士:
未识者,可以轻松有趣地看到股市历史;
初识者,可以快速了解中国股市舞台上20年来活跃过的人与事;
已识者,可以从点点闪光又串成一线的人与事中,重温股市曾经的承转起伏。
无数沙硕堆成金融长堤,无数鲜花构成美丽庄园。
搜狐之书,智慧之库。
1991年,105点,清冷
1992年,1429点,放开
1994年,325点,溃败
……
2000年,2000点,梦想
2002年,1339点,信心
……
2008年,1664点,麻木
2010年,2319,无奈
这些点位,如同一个个里程碑,记录着过去20年间中国证券市场那些激情、狂热、理性和非理性的岁月。把这些点连成一条曲线,即勾画出新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无序到逐渐有序的崎岖路。在这条路上,哪些大是大非的争论必须铭记?又有哪些人物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过去的20年里,有的人一夜成名,有的人倾家荡产:有的人妄图操纵市场,但更多的人却被市场操纵。神秘的点位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规律?又有哪些教训必须总结?
王子恢等著的《点位》以“一人、一事、一思”的形式,回顾了1990~2010年中国股市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点位》力求以最简单清晰的方式厘清股市的脉络,为股海里沉浮的读者提供史鉴,以继往开来。
谁是资本市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大跌前哪路资金先撤退?为什么股票越垃圾越疯涨?
搜狐王子恢等著的《点位》以时间为主线,以“人、事、思”为元素,妙在短小精悍。每个人、每件事都是那时候最突出的代表,不会让人陷入纷繁复杂的历史中理不出头绪。
20年股市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当代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呈现中国发展的一面最好镜子,怎么能不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