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气候变化的故事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孙健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为了帮助大家认识气候变化,自觉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组织编写了这本《气候变化的故事》。这本书生动而直观地阐述了深奥的气候变化科学知识,告诉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为改善全球气候作出自己的贡献。希望这本书能打动每一位读者,让每个人都意识到,气候变化关乎每一个人,关乎人类的生存。

内容推荐

北极熊濒临灭绝、珊瑚礁大面积死亡、太平洋岛国即将沉没、突然爆发的传染病、改朝换代的起因……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事件的背后都和气候变化息息相关,而气候变化的原因则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关系密切。《气候变化的故事》一书用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向读者讲述了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并警示人类要善待自然,保护好自己的家园。

《气候变化的故事》由孙健主编。

目录

第一章 濒临灭绝的北极霸主 1

 深处困境的北极熊 3

 温室效应对北极的强烈影响 9

 什么导致了全球变暖 12

 知识链接 北极熊 15

第二章 美丽珊瑚礁容颜失色 21

 珊瑚礁为何褪尽“铅华” 23

 海洋酸化——比“白化”更大的威胁 31

 知识链接 珊瑚礁与珊瑚礁 34

第三章 正在消失的地球之肺 41

 热带雨林的昨天和今天 42

 堪比沙漠的干旱雨林 46

 受到破坏的雨林生物多样性 50

 如果地球失去“肺” 53

 图片故事 天堂的劫难 56

第四章 挽救地球之肾 65

 归去来兮“四不像” 66

 救命的红树林正在消失 73

 青海湖的起起落落 76

 知识链接 湿地——地球之肾 84

第五章 地球之“癌”:荒漠化 87

 荒漠化的威胁 89

 魔鬼城的前世今生 92

 探访额济纳 95

第六章 即将被海水吞没的明珠 103

 曾经的世外桃源 104

 被遗弃的困境 106

第七章 冰川消失的灾难 113

 被打开的“潘多拉之盒” 115

 即将消失的赤道雪山 119

 图片故事 冰塔林与气候变化 125

第八章 中华水塔三江源告急 129

 哭泣的神山 131

 黄河最宠爱的女儿 137

第九章 朝代兴亡的幕后推手 143

 中国最近的三次热高峰和四段冷期 145

 被天气驱动的“一代天骄” 150

 朝代兴亡 气候决定? 152

试读章节

哭泣的神山

一个盛夏的烈日里,100个孩童形状的冰雕站立在北京地坛公园里,时间是上午10时50分。

15分钟后,出现了一声“嘀嗒”的水响,冰孩子开始融化。11时21分,一个冰孩子的鼻子掉了,6分钟后,冰孩子的头掉了。穿行在其中的一个小学生忍不住哭了。她拿出橙色的太阳伞给冰孩子打伞,可冰孩子越变越矮……

这些冰孩子不是普通的冰雕,而是一家环保机构用长江、黄河和印度恒河三条大江源头的冰川融水做成的雕刻。这些冰孩子辗转了几千千米,来到北京,希望用自己的“眼泪”,唤起人们对青藏高原冰川退化的关注。

与冰孩子的路径相反,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和青海省气象局组成的科考队,于2010年9月考察了三江源的部分冰川。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属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腹地,总面积达31.6万平方千米。这里孕育了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因此又被誉为“中华水塔”。

其中的阿尼玛卿雪山在藏语里意思为“黄河流经的大雪山爷爷”。它拥有40多条冰川,面积达150平方千米。9月10日,当科考队员站在全国“平均海拔最高、人口最少、经济总量最小”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的高原雪域,呼吸着不到海平面60%大气含氧量的空气,看到这座神山的真面目时,几乎所有人都惊呆了。

没有心目中厚厚而坚硬的冰川,远远看上去像是撒了一把盐。冰冠(一种规模比大陆冰盖小,外形与其相似,而穹形更为突出的覆盖型冰川)只有小小的一圈,像一顶随时可能被风刮走的小白帽。冰舌(山岳冰川离开粒雪盆后的冰体部分,呈舌状)远远地退缩着。冰川在烈日下融化,水融化的地方露出黑黑的土。一位女工作人员禁不住喊道:“天哪,这神山多像在哭泣!”

一位当地的司机说,以前阿尼玛卿雪山周边矮一些的山都是终年白雪皑皑。如今,这些山只剩下了黑黑的“锅盖头”。

青海气候中心负责人李林说,卫星遥感监测资料表明,阿尼玛卿山冰川1990年~2000年的10年间退化现象十分明显,个别地方雪线上升达3.4千米,冰川整体面积也退缩了32平方千米。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实际上,近30年来三江源冰川退缩的速度是过去300年的10倍。

近13年,长江源头冰川年均退缩75米。长江源之一的岗加曲巴冰川冰舌末端1970年~2004年间退缩了1350米。格拉丹东雪山以前雪线是4600多米,现在达到5300多米。在当地牧民的记忆里,以前格拉丹东冰川融化形成的小河有20多条,“就像是在指缝之间流下来”,但是现在只有七八条了。

黄河源区的冰川退缩比例最大达到77%。这个数字带来的后果是1986年~2000年间黄河源区河流水域面积减少9%。

不仅是冰川退缩,湖泊也在骤减。“千湖之县”玛多县的4077个湖泊中,有大约3000个湖泊已经干枯。长江、黄河上游的曲麻莱县过去最多有100多口水井,到2000年只剩下8口能打出水来。因缺水这个小城两次搬迁,“守着水源无水喝”。

黄河源头最大的两个高原淡水湖泊——鄂陵湖和扎陵湖也“瘦身”了。1997年湖泊水位下降2米,黄河首次在汛期出现断流。全年黄河断流多达7次226天,河口300多天无水入海,仅给山东一省造成的损失就达135亿元。

从三江源归来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曲向东拿出新拍的星宿海照片,对照着30多年前如繁星般波光粼粼的星宿海照片,表示自己非常担心星宿海会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冰川退缩、湖泊骤减、草原退化……一连串的生态恶化导致三江源正成为全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005年三江源生态监测工作组的调查结论让人震惊:沙漠化土地面积每年以5.2万公顷的速度在扩大。同时,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2100公顷。黄河、长江在青海境内的每年平均输沙量高达8814万吨和1232万吨。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每秒钟就有将近450千克沙土汇入长江源头的通天河。

冰孩子继续在哭泣,他们发出的“嘀嗒嘀嗒”的水滴声,使地坛公园显得分外安静。一位普通游人说,他希望此刻全世界都安静下来,聆听这个声音。

中午12时52分,第一座冰雕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倒掉。接着第二座、第三座……有些学生开始慢慢举起手,向这些残缺不全的冰孩子敬礼。

仅仅两个小时,一座冰雕就轰然倒下,相比之下,李林等科学工作者正在用多种模型计算着青藏高原冰川的“倒下速度”。

近半个世纪来,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以每10年0.37℃的速度升高,明显高于我国以及全球增幅。有预测表明,青海未来气候将进一步增暖,预计到2030年,青藏高原平均气温将上升2.2~2.6℃,高原积雪、冰川和永久冻土面积将进一步缩小。这意味着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上游可能“越来越瘦”。

专家普遍认同,若全球变暖保持现在的趋势,到2070年,青藏高原的海洋性冰川面积将减少43%;2100年时,青藏高原的海洋性冰川面积将减少75%。冰川被比喻为淡水储备器、灵敏的气候变化监测器和气候变化调节器。大规模的冰川融化将造成我国水资源的严重短缺,而且将极大地影响区域气候过程和大气环流运动。

李林甚至预测,进一步的后果是整个长江流域可能出现干旱。还有一种潜在的危险是气象学家所担心的——冰川退化可能激活一些不可知的病毒。

16点30分,地坛公园所有的冰孩子消融过半。初来乍到者,无人能分辨出变形的雕型。晚上7点,随着最后一声“嘀嗒”,所有的冰雕消失,只剩下一摊水。

在一些专家眼里,这场活动不过是一场“秀”,大家应该理性地对待冰川退化。

事实上,全世界约有16万处冰川正在快速消融。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冰川面积比19世纪中叶缩小了1/3,体积减少了一半;非洲最高山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川萎缩了85%。

反对者认为:一条河流,如果流域内有1%面积上存在冰川,冰川消融所提供的水量不可能高于5%。无视降水的客观存在以及它对形成河流水量的基本意义,片面夸大面积很小的冰川的作用只能使目前气候、环境变化问题上的这一笔糊涂账更加糊涂。

另一个思维盲区,是一般人一看到青藏高原冰川融化,自然以为是大面积发生的现象。事实并非如此。发生在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有很大的区域差异,融化速率在内部的差别也非常大。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2004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明确指出,青藏高原内部核心区域的冰川融化速率每年仅有1~2米。而高原外围,如青藏东南地区一年甚至可以达到每年50~60米。如果在两者之间简单地取平均值得出来的结论显然不具有说服力。

对这些声音,李林表示认同。他希望公众认识到冰川退化问题的严重性,但不要过度夸大。

告别阿尼玛卿雪山时,科考队的每个人都在雪线附近的玛尼堆上,系上了雪白的哈达,大家祈福这些存在了千万年的冰川能沉睡得更久。

(撰稿:从玉华)

P131-137

序言

气候变化是个科学问题,也是个发展问题,似乎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距离很远,有些神秘。但实际上,气候变化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气候变化深度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北极熊不能没有海冰这个漂浮而舒适的“家”,而如今由于北极温度的大幅升高,使得夏季北极冰雪大量消融。一张张北极熊生存状况的照片,不能不引发我们对北极熊命运的担忧。海水温度的升高和海洋酸化威胁着珊瑚等海洋生物的安全。如果气候变暖持续下去,南太平洋上风景绮丽的岛国图瓦卢将可能由于海平面上升而变为新的海底古城。

如果说这些仍离我们很遥远,那么看看人类直接面临的气候变暖的威胁吧。降水的分布不均导致干旱和洪涝等灾害更加频繁发生,食物和饮用水的供给将可能出现严重问题;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和地面下沉,一些沿海低洼地区可能将会被淹没,而这些地方又是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很大、大城市比较集中的地区;热浪也许会在更多的地方出现;气候变化加剧疟疾、血吸虫病和登革热的蔓延;台风的强度和破坏力也许会超过现有的防台抗台建筑标准。人类只拥有一个地球,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任何人都无法逃避。

应对气候变化,人人有责。每个人都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我们在购买用热带雨林的古树制成的地板、家具时,不知不觉中也制造了气候变暖。热带雨林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碳库,大面积森林砍伐减弱了地球之“肺”的作用,大气中会有更多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正是全球变暖的“罪魁”。保护森林就是保护气候。

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不容小看。比如,你每用一度电,就相当于排放了0.96千克的二氧化碳,因此,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就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实际行动。如果大家能够少开一次车,少乘一次电梯,多节约一度电、一升水、一张纸……万涓成溪,累积的将是对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巨大贡献!

为了帮助大家认识气候变化,自觉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组织编写了这本《气候变化的故事》。这本书生动而直观地阐述了深奥的气候变化科学知识,告诉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为改善全球气候作出自己的贡献。希望这本书能打动每一位读者,让每个人都意识到,气候变化关乎每一个人,关乎人类的生存。从日常生活做起,从身边做起,开始行动吧!

中国气象局局长 郑国光

2011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3: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