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敌营十八年之虎胆雄心(附光盘)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晓波//刘彦麟//付会敏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种别样的战争历史,一群特殊的抗日英雄。不同阵营,不同国籍,不同肤色,驰骋在同一个疆场。本书讲述了抗战时期我党打入国民党内部的以江波为代表的一批我党优秀红色特工为国共合作、共同御敌而斗智斗勇、舍生忘死的传奇故事。

内容推荐

日军全面侵华,潜伏敌营的江波已经是国民党京师守备师的一团之长。他手握重兵,却不能不去先“安内”;他一心拒敌,却只能暂时向日本人低头!誓死不做东北军第二,冒死请战,却只换来恩师牺牲,被党组织误解;为共同抗日,他尽释前嫌,救出老对头何昆;他率领勇士深入日本租界,铲除日本特务机关;他扮作记者直面日军要员,获得二战战局先机……在这场为了家园为了尊严而进行的战争中,他永远站在最前沿;在这道炎黄子孙的血肉长城上,他是一个坚固的垛口。

和他一起潜伏的,有日本人、前苏联人、美国人;与他一起杀鬼子的,是共产党、国民党、上海青帮以及所有不屈的中国人!穿越历史硝烟走来的江波,不是完美的人,但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为他证明——他的精神和意志正如在他身边倒下的先烈们一样,永垂不朽。

目录

第一章 伤逝

第二章 圈套

第三章 端倪

第四章 怀疑

第五章 决绝

第六章 营救

第七章 谈判

第八章 人质

第九章 审讯

第十章 戏法

第十一章 抉择

第十二章 密谈

第十三章 携手

第十四章 请战

第十五章 解谜

第十六章 苦战

第十七章 日特

第十八章 刮骨

第十九章 复活

第二十章 劫持

第二十一章 软禁

第二十二章 陷阱

第二十三章 接头

第二十四章 汽灯

第二十五章 刺杀

第二十六章 建站

第二十七章 团聚

第二十八章 老K

第二十九章 弃子

第三十章 家宴

第三十一章 献身

第三十二章 胜利

试读章节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华北驻屯军扬起狰狞的炮口猛轰卢沟桥,开始了全面侵华的野兽行径;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二一九团奋起还击,揭开了全民族八年抗战的伟大序幕。置身于抗日大潮中的江波,也开始了他又一阶段的传奇人生。

七七事变后的第二天,已经在延安轰轰烈烈展开抗日战争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郑重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与此同时,已经手握国民党军政大权的蒋介石也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并致电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秦德纯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七七事变引发的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高潮,深深激励、鼓舞着江波。他悲愤,自己空有一腔热血,却不能上阵杀敌;他屈辱,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四亿五千万同胞,竟然让日本这个弹丸岛国的倭寇肆意践踏蹂躏。身为一个职业军人,他身体里奔流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反侵略反压迫积淀而成的滚烫热血;而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支撑脊梁的是五千年挺立不屈的中国魂。值此国难当头之际,只有全身心地行动起来,全力投入抗日洪流才是当前第一要务。所以他放下手头的一切工作,集中精力搜集有关二十九军抗战的每一场战役,每一个消息,他把每一个片段都详细地记在脑子里,把中国男儿奋勇杀敌的每一个细节都激荡在胸膛里。他让柳春桃不惜一切代价搜集有关日本侵华的情报,尤其是驻上海日军,要掌握他们每一小时的动态,随时做好战争的准备。以他的推测,日本人拿下京津之后,下一个目标,肯定是上海,所以无论如何,作为一一七师三九四团的代理团长,他首先要求自己要履行好京沪守备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未雨绸缪,先声夺人。一旦战争打响,他将带领自己的兄弟,誓死抗敌。

这几天,听着广播里、报纸上关于抗日的种种报道,江波就像一只困在笼子里的狮子,他握紧了拳头,咬紧了牙关,随时准备冲锋陷阵开赴战场。可是眼下他却什么都不能做。首先他是一名军人,军人必须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同时他还是一个共产党员,必须严守党的纪律,听从党的指挥。

这来自理智与情感的交锋,使他备感烦闷和压抑。他急需倾诉和发泄,但显然他的结发妻子康瑛不是一个好的发泄对象。这天小表妹通知他组织上有新的任务,于是他带着柳春桃迫不及待地赶到公园去见康瑛,希望从她那里得到党的最新指示。

在康瑛的坚持下,他们已经离婚了。现在是普通的工作关系,如果不是组织上的要求,或许康瑛连他的面都不想见呢!

江波让柳春桃担任外围的警戒,自己则坐在公园的长椅上静候康瑛的到来,地上一只小小的蚂蚁吸引了他的注意,他使劲儿一踩,蚂蚁却从他的鞋底很快地逃了。江波的嘴角现出一抹戏谑的笑容:是啊,就算是再弱小的生命,逃生的勇气也让人敬佩。可是,如果家没有了,它就算逃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一片阴凉罩住了江波,江波抬起头—遮阳伞下,端庄美丽且完全城市化了的康瑛站在他面前。康瑛显然不想坐下,她讨厌他?江波也不站起来,只是眯起眼睛静静地看着她。眼前这个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最终羽化成蝶的自己的前妻,这份耀眼的美丽却不是为自己绽放,江波心头不免有些失落。不过,他还有希望的,不是吗?

见江波始终不起身,康瑛只好不情愿地坐下,遮阳伞遮住了两个人的头部,只留下一男一女两个背影。她递给江波一张纸条,涂着蔻丹的手划过他的掌心,江波一阵悸动,他情不自禁地想要握住那只手,康瑛轻轻一抖,倏地把手抽开,愤怒地看着他。江波只好低下头去握紧那张纸条,以避开康瑛那燃着火的目光。

康瑛稳定了一下情绪,告诉他,老家急需了解卢沟桥事变以后国民党的政治、军事动向,以及国民党中下层人士对事变的态度和反应,尤其关注上海局势。因为当前国共两党关系处在一个十分微妙、十分复杂的阶段。一方面,两党高层就国共合作进行频繁接触;另一方面,国民党顽固派却并没有放弃其反共立场、停止其反共活动。所以,我们既要站在民族大义的高度顾全大局积极帮助和推动国民党抗日,又要防范国民党当局对我们、特别是对我们地下工作者可能的打击与破坏。赵部长还特别指示,要他谨慎活动,注意安全。接到康瑛传达上级的指示,江波一拳打在长椅背上,积聚多日的竹筒倒豆子般在前妻面前尽情发泄:“面对日寇侵略,山河破碎,有枪在手,却不能进行自卫反击,不仅如此,每天每夜,每时每刻,还要战战兢兢地防范来自身前背后的明枪暗箭,甚至连睡觉都要睁开一只眼睛,这叫过的什么日子啊!”康瑛愣了一下,冷冷地提醒他注意自己的情绪。江波却不以为然,这身皮他早穿够了。虽然,他没有权利拒绝执行任务!

看着康瑛的冷眼,江波觉得很没意思,跟她说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也许只有恩师赵一青才能排解自己的郁闷和苦楚,他要求见赵部长,再这样下去,他快要受不了了。意料之中的,康瑛对于江波的这一请求根本不予赞同,因为没有特别紧急和重大的情况,他不能见赵部长,这是纪律!

多说无益,江波长叹一口气起身要走,康瑛却大声叫住了他,问他要梅果。康瑛这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江波愕然了,他的心再一次痛苦地抽搐。他的小梅果,他的女儿,任他使尽了浑身解数费尽周折,却至今没有她的一点儿消息,虽然他身为一一七师的情报处长,虽然他已经找到了何昆。可这一切,让他怎么向康瑛解释,又如何能够解释得清呢?

每一次和康瑛的会面,他都是期待很久,不欢而散之后又沮丧很久。这似乎成了一个难解的谜题,连跟他一起过来负责警戒的柳春桃都感觉到了,那个女人对他凶巴巴的,全然没有革命同志见面时应有的那种亲切感。可是,这又能怪康瑛吗?怪只怪命运捉弄、造化弄人吧!

……

P1-3

序言

惊心动魄 撼动心弦——从《敌营十八年》新编电视剧到长篇小说

翟泰斗

新编《敌营十八年》以卓越的笔墨艺术地再现了1927年四一二大屠杀那个血腥的年代。让人们的心搏动于剧情发生的始终,飞驰于环环紧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剧情冲突之中,情感始终紧紧跟随着剧中主人公命运的起伏而波动,直至剧终,神魂依旧在那段不寻常的历史中怅然徘徊。似乎仍然依稀可见,在1927年4月12日血腥大屠杀的刀光剑影中,从血泊里站起来的革命英雄们,正在擦干自己身上的血迹,又走上了革命的征程;革命的星星之火,正以燎原之势迅猛发展,燃烧在中国的土地上……

《敌营十八年》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可谓佼佼者,亦可称是难能可贵、撼人心魄的杰出力作。

一、历史的壮烈现实的价值

新编《敌营十八年》,再现了白色恐怖的血腥,历史斗争的壮丽……荧屏前的人们,也情不自禁地与剧中人物一道怒发冲冠,热血灼烧,“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这歌声永远在召唤人们坚决反抗黑暗势力,这歌声让十三亿中国人再一次挽起钢铁的臂膀,“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新编《敌营十八年》走上荧屏,正逢其时。在举国上下喜迎建国六十周年的光辉时刻,在一派欢庆激越的歌声中,人们重新走进四一二那个血腥的年代,让奔腾燃烧的热血汇入革命历史的长河。它告诉中国人民:在欢庆共和国六十华诞之际,切莫忘“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蕴含的历史真谛,我们的前辈为不做任人杀戮的奴隶,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英勇拼搏,甘抛头颅,洒尽鲜血,人民共和国是多么来之不易啊!它昭示青少年,要永远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沿着先辈开辟的“社会主义光辉大道,不畏艰难险阻,让人民共和国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新编《敌营十八年》走上荧屏,它召唤我们,让民族的伟大信仰世代相传。它让我们走进了五千名工农红军、农民赤卫军、打土豪分得田地的农民兄弟的囚牢……同时也让我们走进了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行列,倾听他们的心跳,寻觅他们的伟大信仰,我们的血与他们的血同在一条血管里流淌,我们的肝胆与他们的肝胆同在一个脉搏中辉映。当江波站在一排狰狞的黑枪口下,听到战友们高呼“共产党万岁”的诀别口号时,他的心灼烧了,而他作为秘密党员,却只能在肺腑中怒吼,在血液里燃烧,至死遵守党的纪律,绝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他的肺炸裂了,他欲张的嘴只能微微地颤抖着,双眼喷射着火一样的光芒……这一瞬,我们似乎与他同时听到无数英烈的呐喊声,喊出了中国人民的钢铁意志。“戴长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戴长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为的是“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甘心“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

新编《敌营十八年》走上荧屏,让我们聆听到舍身战斗在敌人心脏中的江波、赵一青、滕玉莲、康瑛、洪尔贵等英雄的心跳,敬佩他们甘冒生命危险巧与敌人周旋的自我牺牲精神,聆听他们忍受不尽委屈的倾诉……然而他们却为了“主义”而视这一切为“已摈忧患寻常事”,因为决心“留得豪情作楚囚”。

新编《敌营十八年》走上荧屏,让我们满含泪水,挽起先烈们的英魂,告慰他们:我们终于有了自己“可爱的中国”,因而“我们的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屹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被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所有革命先烈为之献身、为之奋斗、为之追求的伟大目标。现在,我们可以告慰先烈,这个可爱的中国终于“立在人类的面前”了,而且走上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

走出《敌营十八年》,翻过革命先烈英勇就义的史册,走过人民共和国奔腾飞跃的六十个春秋,回望当今我们伟大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无处不绚丽的壮美景象,我们怎么能不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热血沸腾,振臂欢呼呢?又怎么能不深情缅怀近百年来为祖国复兴而血染江河的英烈呢?

这就是新编《敌营十八年》所显现的历史的壮丽与现实的价值。它是中国现代革命光辉历史的艺术再现,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的历史写照,是中国共产党人跨天险、走泥丸、抛头颅、洒热血创建人民共和国的壮丽颂歌。

二、炙人的魅力艺术的价值

新编电视剧《敌营十八年》与同类题材电视剧相比有三大特色,显示了它的艺术价值。

其一,巧妙的时空转换。

剧作者刘晓波充分运用电视剧艺术时间与空间相对自由的特点,从1927年四一二事变入手,落笔于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直跨土地革命时期近十年的历史时空,进而转入1937年抗日战争新的历史阶段。当然,电视剧的时空转换技巧,许多剧作者和导演都在运用,不足为奇。然而,《敌营十八年》却在大时空、大主题中巧妙地运用了电视剧的基本特征,把重大历史题材的大时空转换为叙事性、具象性的大历史背景下的小时空,并艺术地让小时空自然地汇入时代的大时空,既有历史的大背景,又突显惊心动魄的具象叙事,合情合理,真实可信。

在十年的重大历史事变中,《敌营十八年》没有直接涉入重大历史事件,没有出现重大历史事变中的高层人物,却通过具象的一排又一排的警车,一辆又一辆的囚车,尖啸的警笛,惊慌的人群,恐怖的场景,不停的枪声,不断的“共产党万岁”的呼喊声……让人们冥冥中听到了“宁肯错杀一千,决不放过一个”大屠杀决策人的狰狞狂叫……

从黄埔军校赵教官与学生江波谈话的情节中,隐隐可见我们党对“中山舰事件”、国民党“整理党务案”等一系列事变已有警惕。从滕玉莲剪下南昌暴动的报纸爱不释手的情节,再联想到赵教官已去了南昌,又似乎可见我们党指挥南昌起义的伟大壮举。诸如此类的处理手法,使大历史融入故事情节的细微之处。

其二,巧妙地编织人物关系。

突显戏剧的矛盾冲突,是一切戏剧形式共有的规律,“没有矛盾就没有戏”。

新编《敌营十八年》的剧作者在剧中彰显了这个规律,且独具一格。在《敌营十八年》的戏剧矛盾冲突中,我们看到六条人物关系线错综复杂地纠葛在一起,为剧中人物矛盾冲突深入地展开做了极为周到的铺垫,为挖掘各类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创造了必要条件,为戏剧冲突的不断延伸、发展增添了光彩。这六条关系线又有主辅之分,主线是江波与何昆,江波与宣子奇,江波与赵一青;辅线是江波与康瑛及江家父母,江波与滕玉莲、滕谦,江波与罗胥仁、罗绮丽、罗茂丽。主线是戏剧发展的核心人物矛盾关系线,辅线则起着衬托主线的作用,而主辅线又相互交错、互为冲突。这主辅各三条人物关系线,形成一个相互交错、藤树相绕、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网,让一切戏剧矛盾都在这个人物网中展开、发展:忽而矛盾冲突双方刀枪相见,令主人公身陷绝地;忽而矛盾双方又斗智斗勇,一方是以胡金山、何昆为代表的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的国民党特工,另一方是以江波为代表的共产党特工人员,机警应对,化险为夷,令敌方屡战屡挫。

这两组人物的争斗贯穿全剧,而江波与何昆的矛盾冲突又是贯穿全剧的核心。江波是奉共产党之命努力楔入敌十七旅的特工人员,他的任务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取得敌人对我红军、红区围剿的战略战术情报,使我们的党“眼不再瞎,耳不再聋”,取得对敌斗争的主动权,以打破敌人的重重围剿。而何昆作为忠于国民党的军统特务,自然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地决计要抓到江波这个潜伏的共党分子。他们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与较量中,同踏波折,斗智斗勇。对江波来说,险象环生,危机重重,然而他一次又一次地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而何昆作为国民党的特工人员,是主动进攻的一方,却在一场又一场的较量中把行将到手的胜利一一丢掉了,往往只捞到一个个尴尬,留下一个个遗憾。剧作家在这里并没有让人物格式化、脸谱化,而是饱蘸笔墨在两者的相互较量中挖掘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在内心世界里寻觅他们的人生价值追求。

在江波、何昆激烈而险峻的一次次较量中,江波总是挽险象于安然,而何昆总是欲获胜而败北。江波为党为人民而战斗,具有崇高的信仰,从而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在两次面对黑枪口时,视死如归,泰然处之,“我准备二十年后再当一回汉子!”相反,何昆嘴上虽也高喊为他那个党国效忠,但一遇滕玉莲,就六神无主,魂飞魄散,失掉理智,大喊大叫,头脑空白,思维紊乱。为了个人得失,他在宣子奇面前怯懦,在胡金山面前卑恭,甚至屈膝于顾一夫这类共产党的叛徒,因为这个共产党要犯要面见南京的蒋介石,报告共产党的重要机密并表示要为何昆请功,于是这位忠于他那个党国的特务就一变而要“仰仗顾先生了”。当叛徒顾一夫表示要推荐他到蒋介石身边工作时,他更加激动而躬身摇尾:“那我要感谢先生了。”如此,一副癞皮狗的面貌暴露无遗。可见这两个“冤家对头”的争斗,表面上是两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本质上展现了二人完全不同的人生价值追求。而揭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正是新编《敌营十八年》的作者要追求的剧本之魂。

如果说江、何之争是戏剧矛盾冲突的核心,那么江波与宣子奇的纠葛,就是戏剧得以成功发展的又一条贯穿全剧的重要线索,是戏剧矛盾冲突的又一个焦点。因为江、宣之间的矛盾纠葛关系,既决定着江波的命运,又涉及宣子奇的利害得失,同时还牵动着江、何之间的争斗,以致影响戏剧发展的全局和戏剧节奏。宣子奇与江波的关系,可谓奇妙,具有十分强劲的戏剧性。

在江波与宣子奇这条人物矛盾冲突线里,既牵动江波与何昆的争斗,又影响着全剧人物关系网的发展,其轴心是江波—宣子奇—罗茂丽,一个“国军”中将副军长,一个国民党中组部特派员,可谓江波双保险的保护伞,这正是江波得以在敌一一七师扎下根的重要条件,又是江波与何昆争斗取胜的外在因素。

正是由于剧作家煞费苦心地编织了这样一个人物关系网,才使全剧在环环紧扣的戏剧冲突中惊心动魄地不断向前发展。在这里不能不钦佩剧作家的想象力和老辣成熟的创作手笔。

其三,合理地处理特工人员在戏剧中的情爱关系。

新编《敌营十八年》中的情爱情节有三个特点。

1.江康夫妻间的戏剧矛盾冲突是整体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康瑛作为江波的妻子,服从地下党的统一部署,曾先后在妊娠分娩期,与丈夫同住一个医院而不能相认;在杀死顾一夫的过程中,夫妻合作,同样不能相认;在康瑛向江波传达做好七十二师起义的准备工作时,又为真假夫妻痛苦相争;江波随起义部队回到红区方得与妻女团圆,但不久冒死重返一一七师投入特工工作……用江波对赵一青的话说,真正的团圆只能“等革命胜利后再说吧”。这正是一个革命者的崇高品德,这是情爱线贯穿全剧的最大特点。

2.情爱关系是全剧内外三层人物关系网中不可或缺的一条网线。

江波与滕玉莲的关系,关联着滕玉莲、其父滕谦和汪丕夫以及K组织,牵连滕玉莲干爹宣子奇。滕玉莲从入戏就以江波假未婚妻的身份从南石头监狱把江波救出来并相搀相挽入住医院,以后又以总指挥的亲笔批示,两次把江波从刑场救出来,并在多次电报事件中相互合作,又在多次危险中转危为安……所有这一切,当然需要借假夫妻关系作掩护,才能顺其自然地走进敌人内部的这个保护网,取得敌人信任,走进敌人心脏,取得机要情报。  同样,江波与罗茂丽的关系,更是戏剧矛盾冲突的人物关系网中一条重要贯穿钱。但罗茂丽从根本上说不同于滕玉莲,滕玉莲是地下秘密党员,是红区湘赣区委特派员。而罗茂丽是国民党中组部驻一一七师的特派员,但她却是戏剧发展人物关系网线中一个重要支点。她的身份、她所在的国民党中组部以及她的姐夫宣子奇、姐姐罗绮丽(军长太太 ,都是剧中的要害部门和举足轻重的人物。

罗茂丽在关键时刻寸步不离江波,当然不是要出卖江波,而是要监视江波行动,防止江波闯祸而加害于姐夫宣子奇;第二是她确实深深地爱上了江波,爱到明知他是共产党也要舍命保护的程度。在她的内心世界里,已经把宣子奇—罗茂丽—江波的命运缠绕为一体了。

3.不同戏剧人物的人生信仰与情爱矛盾的对立冲突。

在陈家坡因情报有误致使大批红军将士血染山河时,江波泪流满面,怒火中烧,难以抑制地对罗茂丽吼道:“罗茂丽,这就是你说的,不用你姐夫一家的血来染红我的顶子!这就是你说的,不用成千上万将士的血染红我的顶子!可是,你们正在屠杀,正在用另一部分成千上万人的血,来染红你和宣子奇的顶子!”“他们是共匪。”罗茂丽冷冷回敬。“你是白匪,你是地地道道的白匪,白狗子!”两个人的对立冲突已经白热化了。

在甄别审讯战俘时,遍体血淋淋的江波父亲江大伯以咬断舌头而让双眼中愤恨的生命之光倏然消失,江波胸中仇恨之火冲顶燃烧……罗茂丽不解地问江波:“你们共产党人为什么都这么犟!”江波说:“为了信仰,为了主义!”罗茂丽接着话茬:“可是,掉了脑袋!”江波说:“那是为了更多的人不掉脑袋!”这是两种鲜明对立的世界观之争。

两个主义,一对夫妻,楚河汉界互不相容,必属悲剧。

从上述三大特色,我们可以领略新编《敌营十八年》电视剧之所以受到电视观众的好评,其炙人的戏剧冲突的艺术魅力正是它撼人心弦的艺术价值所在。

新编《敌营十八年》电视剧之所以获得成功热播,是全体演职人员集体合作,同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部电视剧中担纲的演员都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对于这样一个重大历史题材的大戏,能给一大批“八○后”走上一号、二号、三号……如若没有一点胆识和远见,恐怕难以下决心。因为这部影视片制作的全过程,实际上是学习、把握和艺术地再现中国共产党党史的过程,要让这批“八○后”走进上世纪初中国现代革命史,跨过北伐战争,走进土地革命,对于他们来说,那是一个遥远的过去,难于理解、难于消化、难于进入。因为它既是历史时空又是与今天的时空紧密甚至是直接联系着的,比表演远离我们两千年或几百年的古代戏更难。而杜淳这一批青年演员成功地走进了这段历史,并且让它艺术地再现于荧屏,实在令人高兴。它让人们站在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的旗帜下,回望并走进鲜血浇灌的红色花丛之中。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原中宣部副部长

书评(媒体评论)

《敌营十八年》经过刘晓波先生的妙手蜕变成了一部家喻户晓、人人乐道的宏伟作品。之所以称之为宏伟,不仅是它的篇幅宏大,还在手作品本身的内涵与市场的有机结合,使中国的观众因这部作品的故事而痴迷,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著名制片人 游建鸣

以文学戏剧之元素语言诉说人性,以豁达大度之视野悠游于文字空间,再现中国近代之历史长河。

导演 刘逢声

刘晓波的《敌营十八年》写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共产党员江波。在他的身上承载着一代人的理想、信念,讲述着众多先烈的忠魂,凸显了共产党人的奋斗史,是一部经典的电视连续剧作品。

影视策划人 姚荣

我毫不怀疑这部剧会叫好又叫座,无论是其中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还是悬疑刺激的谍战风云、细腻曲折的情感纠葛,都堪称近年来我国红色谍战剧的难得的佳作。

导演 桑华

对抗日战争的全新演绎,对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全新阐释,对抗日英雄的人性描写,让它不落窠臼。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戏剧文学系副教授、编剧 刘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0: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