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内心,有一种将自己认可的事物转化成为现实的力量,这就是“心眼力”。
比如,如果一个人心中常怀怨恨,生活就会充斥着抱怨与愤恨;相反,心中常怀感恩的人,每一天都可能出现奇迹般的幸运。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就深谙其道。即使是那些在工作中屡屡犯错的员工,松下先生也认为他们是“优秀的个体,伟大的人”。这不仅造就了松下集团的经营神话,也造就了无数优秀的松下人。
这不仅是培养优秀人才和事业成功的秘决,也是夫妻关系、子女教育等一切人际关系的通用法则。
请好好地体会心灵之眼睁开的那一刻由衷的感叹和快乐吧!真心祝福你从阅读《心眼力》开始越来越幸福。
心眼力,让我们看到……
让我们烦恼的不是某件事,而是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比如“应该如何”“必须如何”,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才是烦恼的真正原因。有人相信“成为有钱人就会幸福”,也有人相信“和喜欢的人结婚就会幸福”。但是幸福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这些外部条件,而是我们自身的心理状态。
要想享受人际交往的乐趣,关键是要维持良好的“基本人际关系”,其实就是跟自己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只有认可了自己,才可能在相同的程度上认可别人。
“人是能够被自己的语言洗脑的动物”,因为我们说的话会渗透到潜意识,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拥有和心灵对话时间的人,尽管每天也有大量的工作,在心理上却不会被这种节奏所影响。他们有一种在人生道路上踏实向前的安定感。
总之,我们的人生都是由自己的内心去创造的。如果想事业成功,那么你首先要学会成功做人。如果想拥有完美的恋人,那么你自身就要成为完美的人。如果想得到众人的支持,那么你就要成为众人想支持的人物……
要成就事业,先成就自我
众多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仅仅通过技巧、方法和策略,是无法取得真正的成功的。要成就事业,先成就自我。
人们抱有各种愿望,“我想事业成功”“我想拥有完美的恋人”“我想得到众人的支持”,等等。
于是,他们阅读各种励志书籍,尝试各种实践,但是,有很多人“即便这样,最终也没能实现愿望”。
其实,实现愿望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成就自我”,就是要提升自身的素养和人格。
如果想要事业成功,那么你首先要学会成功做人。如果想要拥有完美的恋人,那么你自身就要成为完美的人。如果想得到众人的支持,那么你就要成为众人想支持的人物。
也就是说,最根本的是,你自己的内在素养要与实现的愿望相符。
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即使一遍遍地去实践那些所谓的窍门和技巧,也只能适用一时,从长远来看,一切都只是徒劳的(其实只有不断提升内在素养,才能真正地领会那些窍门和技巧)。
有一个叫矢口亮的年轻人,他有着明确的目标和美好的理想,他还努力学习成功的法则,以实践自己的想法。可是,他却连连碰壁,以至于不知所措。究其原因,是他没有致力于提升自己内在的素养,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成就自我”。
作为心理咨询师,在经理人培训过程中,我让很多人意识到提升内在素养的必要性。例如:“我一直遵循着高端的经营战略和交往技能,但是却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现在我终于找到了原因,那就是我并没有意识到,作为经营者首先应该提升自身的素养。”
在影响很多成功者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史蒂芬·柯维博士这样说道:“仅仅通过那些成功的技巧、方法和策略是无法取得真正的成功的。也就是说,仅仅依靠美好未来的憧憬、人际关系的技巧、积极向上的思维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成功。”
柯维博士还指出:“为了达到真正的成功,为了得到永远的幸福,就要拥有谦虚、诚实、勇敢、忍耐、勤奋等品质,就要在更深层次上完善、充实自我人格,除此以外别无他法。”他的这种思想被称为“人格主义”。
当我们观察苹果树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树干、枝叶,成熟时还会有果实,但是我们不能忽略那肉眼看不到的地下“根系”部分。
实际上,根系和枝叶的关系就像镜子成像一样,枝叶正是因为根系在地下拥有同样的宽广度才能向外伸展。也就是说,要想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地下的根系就必须足够地发达。人格和素养是无法量化的,它和树的根系一样,是无法用肉眼观察的。然而,正是这肉眼无法观察到的人格和素养,赐予了我们人生丰盛的果实。
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一味地关注“直观的事物”,也就是“开了什么样的花”“结了多少果实”,那在不知不觉中,你就会把他人的“花朵”和“果实”同自己的相比较,这样,你很有可能就会变得轻浮、急躁。
如果你动用你的“心眼力”,把意识集中在“肉眼无法观察到的事物”上,也就是“根系”的部分,你就能够找到脚踏实地的生活方式了。
好,既然认识到了内在素养的重要性,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提升自身的人格和素养吧!有了这种意识,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会为自己的成长而高兴。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条幸福而又快乐的道路吧!P10-13
首先,阅读以下五条信息,看看你是属于前者还是后者——
身陷逆境时,你是委靡不振,还是信心百倍?
即使成功也没自信,还是即使看不到希望依旧保持上进心?
你不信任所爱的人,还是信任?
你对所遇见的人心存戒备,还是会当作朋友?
与五年前的自己相比,你是几乎没有改变,还是已经令人刮目相看?
不难想象,选择后者的人将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但是前者和后者的差别究竟在哪里呢?要成为后者的秘诀是什么呢?
其实,这关键是要掌握“将意识集中在何处”,也就是“我们应该关注什么”的问题。
平时我们过于相信肉眼看到的一切,所以很容易就会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
但是,因为我们拥有心灵之眼(心眼力),所以能够看到表象背后的东西。
例如,一个人即使身陷逆境,也坚信自己能够摆脱困境,那他就一定会鼓起勇气积极地行动起来。
还有,通过心灵之眼,父母能够看到孩子叛逆行为背后隐藏着的率真,而且,因为他们信任孩子,必定也会得到孩子的信任。
我们究竟要把意识集中在何处,这才是左右我们人生的关键。
但是,将意识集中在何处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心灵之眼应该关注什么?我们应该将心安放在何处?
那么,请好好地体会心灵之眼睁开的那一刻由衷的感叹和快乐吧!真心祝福你从阅读《心眼力》开始越来越幸福。
从开始写这本书起,我就想着把它作为“礼物”留给我的孩子们。于是,在构思本书的内容和结构时,我一遍遍地问自己:“最想传达给子孙后代的是什么?无论如何都必须传达的究竟是什么?”
写完以后,我又重读了一遍,却发现:“这不是写给自己的书吗!?”其实写的是自己最想说给自己听的内容。
从此我明确了一点,那就是通过自身的生活来实践书中的内容,自身才能持续不断地成长,这才是给子孙后代最好的礼物。
迄今,我已经出版了四本书:介绍自我实现心理学方法的《日益增强幸福与成功的EQ笔记》,以原谅和感谢为主题的《镜子的法则》,以及将其漫画化,增添了“Q&A”栏目的《连环漫画·镜的法则》,还有揭示了获得真正幸福方法的《三条真理》。
感谢各方的照顾,这些都成为了畅销书,都拥有很多的读者。
读者给我寄来了大量的邮件,其中尽是“人生改变了”“运气变好了”“打破了困境”之类的感谢的话。
欣慰的同时,我也总在思考:“读了书之后,人生得到好转的读者们的共通点是什么呢?”我得出的确信答案就是“行动、实践”。
我坚信,阅读《心眼力》的你会在享受人生游戏的同时,采取行动、实践,这样,你就一定会越发地光芒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