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忧国之思,浪漫之源。本书为您呈现自然花草树木混合着瑰丽想象,生花笔底描摹出世间深婉情怀!
《楚辞》有一个继承《诗经》的特点,就是以植物来寄托感情,托物比兴,反映了早期的风俗民情和古人对植物的崇拜心理。书中既有对自然的感情,也有对人情世态的情怀。作者通过对《楚辞》中的植物的介绍,表达了作者在读这些描写植物的文字时内心的感受,以及植物和人相连的内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香草美人志(楚辞里的植物)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深圳一石 |
出版社 | 天津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楚辞:忧国之思,浪漫之源。本书为您呈现自然花草树木混合着瑰丽想象,生花笔底描摹出世间深婉情怀! 《楚辞》有一个继承《诗经》的特点,就是以植物来寄托感情,托物比兴,反映了早期的风俗民情和古人对植物的崇拜心理。书中既有对自然的感情,也有对人情世态的情怀。作者通过对《楚辞》中的植物的介绍,表达了作者在读这些描写植物的文字时内心的感受,以及植物和人相连的内在。 内容推荐 一枝一枝的箭,穿过了屈原行船激起的湘水上的浪花,穿过了陶渊明黄昏里的丛菊,穿过了杜甫残破的草堂上的芭茅,穿过了苏东坡纵酒放马时飘在风中的衣襟,穿过了鲁迅燃着未落烟头中的灰烬…… 什么是“楚辞”里的草木,这一枝枝的箭就是吧。 什么是“楚辞”里的草木,一颗颗使我们敬重的心上的烟霞就是吧。 什么是“楚辞”里的草木,新生儿的名字里蕴涵的地脉就是吧。 没有更多,也没有更少,是恰好的,是得当的。因此是神秘的。 目录 序言 1.香魂缭绕——江离 2.芷若 3.泽兰 4.木兰和玉兰 5.人淡如菊 6.扶桑和木槿 7.蕙——九层塔 8.杜衡——马蹄香:香草美人痣 9.菱——隐之角 10.占卜的世界和旋花里的迷宫 11.从《诗经》到《楚辞》里的花椒 12.顶着灵魂的尖刺:食茱萸 13.蒜中小忆 14.与蛇为伴——蛇床 15.黄色的河流——荩草 16.千里桂花香 17.空梦——水中的薜荔和树梢上的蓬花 18.水毛花上的影像 19.从百草园到辛夷坞 20.神秘的边界:女罗——松萝 21.石兰青衫 22.向世三秀——灵芝 23.何时想起芳杜若——高良姜 24.松萌与柏慧 25.野草 26.漂泊之中和漂泊之外——浮萍 27.白衣如雪——大麻 28.荻花愁 29.重温瑞香花一由巢雏走向鹰翼的变化 30.乱国与楸泪——楸树 31.橘的秉性和橘的家族 32.端午一缕魂:菖蒲记事 33.拔心不死物——卷施草 34.一扇小窗——扁蓄 35.甘蔗汁甜品 36.梓树——琴瑟之音 37.枫叶之梦 38.茭白 39.紫微一点映青苔——紫草 40.心中的莲花 41.芭蕉舞 试读章节 我有着华美的内在,又有着毓秀的风姿。 时常披着香气氤氲的江离和白芷,又将秋兰连缀成佩饰。 只是时光匆匆不停留啊,唯恐今生迟迟等不及。 “楚辞”是一个幽深广阔的大森林,走入这片森林,可以取道古人的旧路,也可以找一些轻松自然的山林小径。我自己在旅行的时候,一般情况会沿着已知的安全的畅通路线去看看自然世界展现在眼前的宏美景观,但有些时候,我也会独自走上少有人走的弯道,去把握人烟稀少的丛林中草木四时变化的细节,从某种意义上,对一些自然景观的深刻记忆,都是由景色中的一些看似平淡的细节刻画到我的脑海里来的。 读“楚辞”这样活生生的人文世界、精神世界和自然世界的精美合体,最初走上的是一些前人大师们所开掘出来的大道,这些大道既像奔涌的流水又像强劲的血脉,因此,我曾把“楚辞”既想象成一颗怦怦跳动的心脏,又想象成天山之巅的天池。 不经意间顺着“楚辞”里草木山河的小径,也就是说顺着诗人曾经凝视过的那片自然,走入“楚辞”这片大森林,这也是顺从了自己的本性,符合一时一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喜好。因为要写《楚辞里的植物》,我正爱着“楚辞”和屈原。读“楚辞”的时候,懂得一点美好而又陌生的文字背后的生命,时常会有恍惚,仿佛自己既接近了诗人曾经跳动过的脉搏,又接近了诗人备受煎熬的内心世界。就诗人本身来说,他的生命天空上布满了铅灰色的阴云,很多时候甚至充满了雷鸣电闪,但他用生命努力开拓出的则是一个晴空丽日‘生机勃发的世界,这个世界由精神的力量所突破和保留,它以一种精神上固执而又坚定的喜悦,为着理想,为着良知,为着生命不可失去尊严的那份自由,让所有人感觉到自身内心一份曾经沉睡正等待醒来的血脉和这种精神是同源的。 在“楚辞”最华美最端庄的《离骚》的丛林里,所遇到的第一片叶子是江离的香叶。因为它是由屈原心灵之手所亲植,因此,当我的灵魂坐在它旁边的时光土台上小憩的时候,它部分地唤起我对自然世界的好奇,部分地唤醒我灵魂深处对曾经有过的一个神秘世界的想象。长在自然里的江离对人类世界的纷争变化是漠视的,但融入人的血液中的江离则倾听并抚慰着我们内心的激荡和哀愁。 江离,古名叫蘼芜,又叫芎,古人说“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从中可以揣摩出一点点江离名字的由来:它生长的环境一定远离江边和水边。但这仅仅只是说出了江离的野生状态。伞形花科的植物一般都具有特殊的香味,大多和人的饮食调味紧密相连。作为伞形花科的一员,江离很早就从山野荒地上被人移种到家园,被驯养培植成蔬菜一类植物。除了吃之外,芳香植物所散放的香味里包含着安神醒脑的奇效,江离,“其叶香,或莳于园庭,则芬馨满径”,拥有这样一个芳香满园的院落,安静、平和、安逸、自然,充满着宜人的笑语,飘荡着心中散发出来的和自然世界相互呼应的清香。这是多少人心里一生努力奋斗的梦想! “华美的内在,毓秀的风姿”,这是中国人对生命姿态达到自由的一种追求,要求内在和外在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完美结合。当我们讨论生命自由的形态的时候,西方对生命自由的解释和东方对生命自由的解释存在着一定差异,西方的生命自由指的更多是对个体生命的自由舒展,只要不影响到他人的生存和生活,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东方对生命自由的解释则有强烈的道德约束在里头,生命真正的自由是在生活世界里对生命从容的把握,在心灵世界里则是一种合乎道的对个人在心性和精神上的不断修缮,这是中国人传统观念里对生命自由的认知,这种认知在“楚辞”里能清晰看到它的源头。华美的内在,毓秀的风姿,附着在植物上表现出来,就好像含香而立的一个人。现代男人和女人都会使用由植物香料或者矿物香精提纯调和出来的香水。香风扑面,这也成了女性之美的一个基本特征。但“楚辞”里自然草木中飘出来的清香的一分含义到现代已经被我们遗失,我们忘却了这清香里包含的德行,而只把一点点生活姿态和欲望的诱惑展现出来。先秦佩香而行,不仅仅暗含着个人形态之美的外放,还有心性道德上的一种合乎法度的展示,那种香是有标志的,标志着你是个有君子风范的人,你美好的品格正像迎面扑来的馨香可人的风。 史书记载,“托名汉相,携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蘼芜香草,可藏衣中”,在朝堂之上,和群臣纵论天下的时候,宽大袖袍里拢着精工包扎好的几把江离。或许这也可看成是“楚辞”传统的一种延续。但,屈原在《离骚》里用江离表达的是自己心性的高洁美好,曹操则用江离的暗香隐去的是自己内心的权谋机变,江离对曹操来说不是表达真我秉性的代言物,而是他掩饰自己内心的一幅面具。这个时候,江离的面目看起来有些模糊不清,江离仿佛成了魔术师手里的那块轻纱,它的资质气味没变,但它包裹和擦拭的多变的人心却让它显示出了不同的颜色。p1-3 序言 雨滴 “喜欢植物吗?” “喜欢。” “《诗经》里的植物写完,可以写写“楚辞”里的植物,这是中国文学深海里最美的两颗明珠了。”好像朋友自己设想的这些情形浮现出一种已经完成的美景。 “其实《诗经》里的植物还有一些没有写完,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没有找到那种安静平和的心境,也缺少一种内心被压迫着非要写出来的冲动,因此就闲置下来,好像自己也有点懒散了。” “任何事也不一定都要做到圆满,留一点余味才算好。” 我喜欢这样的话,因为我去敦煌时,就只游览观摩了莫高窟和西千佛洞,把月牙泉和榆林窟的美都留下了,准备下一次去时再看。 “留个牵挂也好。” 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怎么写,只是疏懒地到处乱逛,后来碰到了剧烈可怕的地震,心碎了,精神也惶恐,于是长久地呆在乡下的家里,也算是陪伴一下年老的父母。晚上,常能听到余震当中土木房间里传来让人心惊的“咯吱……咯吱……”的声响。 等到地震的危难期终于完全地过去了,开始迷茫该到哪里去,去做些什么,虽然自己心里明确地知道自己能够做些什么。但生活如同深深的古井,需要不断走向纵深才能知道确切的答案。正好,朋友说:“到北京来吧。”于是就到了北京。树茂巷深,冬天有些阴冷,但并不觉得酷寒。北京给了我一种优游自在的平静,虽然非常孤寂,日影总是斜向一边。 在国家图书馆,心里突然像是被开启了一个喷泉一样地写完了《西北草木记》,虽然朋友说要出版,但终于因为多种原因错过了,于是让这些文字进入深深的冬眠。放着,沉淀着,进化着,仿佛有炼金术士的手把这些文字用看不见的时间的铁钳子一整块一整块地夹到沸腾着岩浆的坩埚里。 有从不相识却读过《<诗经>里的植物》的朋友在网络上留言给我:“可以写点新的文字,比如“楚辞”里的植物一类。”点点的话,来自未知的时空,像是云中的雨滴落到地面上。我茫然了,还要去写植物,更要走入“楚辞”的森林吗? 没有任何人的催逼,在一个下午,好像心里突然之间有种子顶破地面发芽了一般的感觉,一张大大的桌子上突然开始堆积起如小山一般的“楚辞”研究的书和植物学的书。虽然不知归处,但我开始准备着走入山林了。 对生命,我总有一股盲目的勇气和一种连自己都捉摸不定的痴念。很多时候,我的秉性盖过了我的理性。生命的这种选择,没有人能改变我。 激发我写《楚辞里的植物》的原因不是长久以来一个周全的计划,而是点点滴滴看不见的温情的鼓励,一点期许,几分期盼,好像许许多多相识不相识的朋友们在匆匆忙忙的人生的脚步里把一些遗失的草木的细枝和花梗的名目告诉了我,让我帮他们找一找。 “去找一找吧,反正干那活你也不累。找一找吧,大自然很美,还有心灵,或者其他什么东西,反正去找,代我们去找吧。”我不知道是我在帮他们忙还是他们在帮我的忙。一股看不见的洪流推动着我。 开始写一些时常让人迷茫或让人激动的文字。这些毫无价值的文字是写给这样一些人的:在生命的天空里,因为忙碌或是其他什么原因,他们心里的花草和木枝被时间的飞鸟给偷着衔走了。我想对他们说: “我在尽力找,很多时候没有找到,但可能有些时候找到了。如果我没有能够帮你找到完整的一棵树,完美的一丛花,但愿我为你找到了枯黄飘落的一枚叶,或者刚刚绽开的蕊红的一瓣香。”我觉得自己所写的文字里捕捉到了很多萤火一般琐碎的美。 写作的时候世界是无声的,但为什么有回音,久远的从未停止过的回音?是因为有这些看似闲谈一样琐碎的话语存在着。我把它们叫做语滴,因为它们如一滴滴清凉的雨滴落到了我有点焦虑有点忧愁有点困惑的额头上。 山林 山林是一个完整的开放式的生命空间。读俄罗斯作家普里什文写的《大地的眼睛》和《大自然的日历》的时候,就总是惊讶,这个自然的牧神,他心里有多少神秘的山林啊。成片的,却又是一朵一朵的,数不清的自然世界里被太阳点亮的明灯,还有灵魂的萤火虫在满世界游动着。他说: “我写,意味着我爱。” 这句话就是一个望不到边的大森林。我永远忘不了这句话。它让我颤抖。 当我开始从一些人们不太注意的丛林小道上跳过潺潺的小溪,或者安静地坐在散发出腐朽发霉气味的木桩上倾听,便能听到有久久不散的声音。这声音是什么,是自然里藏着的生命的妙趣?是人心里暗暗伏了身子偷眼窥探着世界的好奇?或者,我们能够听到更多,在看不见的地泉深处和云层的水雾上,有像风琴一样的协奏曲在鸣响,而生机勃发的山林只是在这些震荡的波峰的那个平衡点上安然绽放的安静的喜悦? 写《楚辞里的植物》,很多时候会进入一个几近荒芜的古境,那里百草芬芳、林木繁茂、花鸟潺泉——但总是很少看到人痕。有些废墟,似乎很久以前是被很猛烈的大火炽烤过的,焦痕现在依然能够看到,倒塌的屋舍有重建过的痕迹,无尽的遗忘又使它损毁了崩塌了。但是奔窜在地下的根却到处密布,生机那么旺盛,只要你的眼睛看上去,它就能专门为你的眼睛盛开出一季馨香娇艳的花。 这是个魔境,心里要把握住了才能从它的九曲回廊里走出来吧。我对自己说。如果生活的烦乱的思绪缠绕在心里,就好像菟丝子缠着丁香的嫩枝,在这样的气脉喷张的林子里,确实,废墟的遗迹和神行百变的花草是让人胆怯的。 我在到处寻找能插上明确地标的小径。有些青苔下面不是阴湿的草地,而是缓慢的、肉眼看不到移动痕迹的浮萍;有些荒草滩上疯长的纤维大麻,它时常会脱离开你的视界,长到阳光的缝隙里,飘动在风卷着朝雾的云层上;还有白芷的花香,上面带着人心的血丝,竟然在美丽的花中能说出决绝的话语来。地标插在哪里才能让眼睛轻松地看到一个清晰的森林地图?轻松的谐趣吗,不,是人心安稳的台子。 总觉得《楚辞里的植物》要比《<诗经>里的植物》来的更宁静更冷艳。 相同的植物,夹在不同的书页里,竟然会显出不同的样子来。是秉性变了吗?不。是形态变了吗?不。哪是什么变了?空间,生命的空间变了,不同空间有不同空间的法则。一片杨树叶子(假设有这样一片叶子)在《诗经》里是柔缓和哀怨的,在“楚辞”中则显得凄厉而震荡。 自然的世界里,什么样的力在驱遣着什么样的物? 人心的世界里,又是什么样的力在驱遣着什么样的物? 草木 一枝一枝的箭,穿过了屈原行船激起的湘水上的浪花,穿过陶渊明黄昏里的丛菊,穿过了杜甫残破的草堂上的芭茅,穿过了苏东坡纵酒放马时飘在风中的衣襟,穿过了鲁迅燃着未落烟头中的灰烬…… 什么是“楚辞”里的草木,这一枝枝的箭就是吧。 什么是“楚辞”里的草木,一颗颗使我们敬重的心上的烟霞就是吧。 什么是“楚辞”里的草木,新生儿的名字里蕴涵的地脉就是吧。 没有更多,也没有更少,是恰好的,是得当的。因此是神秘的。 美人 “楚辞”里说,“恐美人之迟暮”,后世有更多吟咏美人的多彩斑斓的话语,我最喜欢其中不着痕迹的一句,“流水今日,明月前身”,这让一个美的影子横跨了时间的断面,没有任何污秽,只有心神里无尽的想象。美人何曾迟暮过,西施紧簇了眉头的额头老去过吗?昭君的出塞泪滴落下来过吗?人心上的理想湮灭过吗?并不彰显、从来都不能令人信服的善,美的探索和渲染的手在每一天擦拭着它,美和善的光辉消失过吗? “楚辞”里的植物,可以当作是一本香草美人志。我正是用这样的心来写它们的。 2009年7月7日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