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精彩纷呈的文化殿堂里,有一颗光芒夺目的宝石,这就是中国戏曲艺术。尚小云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令后人敬仰的艺术家,一位在京剧史上独具风采的艺术大师。
尚小云先生是20世纪的同龄人,他的舞台艺术生涯与20世纪京剧史起伏相连,伴随着京剧艺术的发展以至巅峰。他所创建的艺术流派博大精深,丰富了20世纪京剧艺术,并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20世纪中国京剧艺术史的重要篇章。
本书以一代京剧名旦尚小云所取得的辉煌艺术成就、对京剧艺术发展的巨大贡献为核心,再现其丰富而坎坷的经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尚小云全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李伶伶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中华民族精彩纷呈的文化殿堂里,有一颗光芒夺目的宝石,这就是中国戏曲艺术。尚小云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令后人敬仰的艺术家,一位在京剧史上独具风采的艺术大师。 尚小云先生是20世纪的同龄人,他的舞台艺术生涯与20世纪京剧史起伏相连,伴随着京剧艺术的发展以至巅峰。他所创建的艺术流派博大精深,丰富了20世纪京剧艺术,并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20世纪中国京剧艺术史的重要篇章。 本书以一代京剧名旦尚小云所取得的辉煌艺术成就、对京剧艺术发展的巨大贡献为核心,再现其丰富而坎坷的经历! 内容推荐 这是作者继《梅兰芳全传》《程砚秋全传》之后,潜心创作的又一部全面展现京剧艺术大师艺术与人生、命运与性格、心理与情感的力作。全书以一代京剧名旦尚小云所取得的辉煌艺术成就、对京剧艺术发展的巨大贡献为核心,再现其丰富而坎坷的经历:如何以他的勇气与才智,闯过一道道急流险滩,如何在艺术的道路上磨砺锤炼、苦心孤诣,如何急公好义,热心办学与助人。通过作者生动而细腻的笔触,在读者面前立起的,是一个品质高尚、性格独特的人。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族门之外的尚氏后人 尚可喜的后代,是“罪” 尚小云最初不叫“尚小云 关于学戏的一则传说 卖身学戏 进了三乐班 “七年大狱”的科班生活 师承名师学戏 “正乐三杰” 助苟慧生逃跑 “第一童伶” 遭受冷遇 搭班春合社 第一次赴沪演出 “童伶大王” 与“国剧宗师”杨小楼的合作 《楚汉争》和《霸王别姬》 武戏“文”唱和文戏“武”唱 结婚了,向岳父学习《昭君出塞》 续娶梅兰芳的表妹 随王瑶卿学习《失子惊疯》 和马连良的合作 “三小一白下江南” 和余叔岩的合作 入宫唱戏 初次创排新戏 1.《红绡》和《张敞画眉》 2.《秦良玉》和《五龙讫祚》 “三只碗”和“艺术之宫” 独特的生活习惯 第二章 协庆社时代 自组班社 与言菊朋的“闹翻 集中排新戏 “四大名旦”的产生 四大名旦排座次 四大名旦之比较 横遭流言非议 四大名旦的合作 盛况空前的“杜家堂会” 尚小云的“义” 痛失慈母 义助富连成 与富连成的恩恩怨怨 收张君秋为义子 义助长庆社 与袁世海的分分合合 承包第一舞台 第三章 倾家办学 荣春社的创设缘起 荣春社的正式成立 关于荣春社 “一个嘴巴五块钱” 弟子偷鸡章 因材施教 开除徐荣套 卖房、卖车、卖字画 荣春社关门 出任梨园公会会长 再排新戏 尚门弟子 第四章 走进新时代 认识解放军 参加戏曲讲习班 成立尚小云剧团 刨编《墨黛》 《洪宣娇》事件 八年巡演 1.在南京,当选戏改委副主任 2.在上海,又见黄金荣 3.在东北,被志愿军伤员“拦截” 4.在河北南宫县,饱受家乡人民的情暖之心 5.在山东,客满又客满 6.在部队,风雪中演唱 7.在中南海怀仁堂,遇见周恩来 第五章 迁居西安 两次西安之行 “北京西安一边一半” 无偿捐赠 绝唱《双阳公主》 收徒传艺 拍摄电影艺术片 出任陕西京剧院院长 艺术指导京剧现代戏 寂然离世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我,尚小云,是个唱戏的。” 唱戏的,意味着什么?在旧时代,在传统观念中,它是下九流,是被轻视的对象,是耻辱。然而,尚小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平淡。这样的态度,所传达出的意思是:唱戏的,其实就是—种职业而已,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种,与其他职业并无不同,既不高贵,也不低贱。 在旧社会,尚小云以这样不亢不卑的态度,对抗着人们的封建观念,维护着京剧艺人起码的自尊,也坦然面对自己的职业。 尚小云的话,所传达出的另一个意思是他对自己身份的定位。简简单单三个字“唱戏的”,固然拒绝了泼向京剧艺人的污水,实际上也婉谢了心理各异的人们加在京剧艺人头上的光环。京剧艺人以唱戏立身,他抓住了这一本质。他只要这简单的三个字。可是,他没有料到—— 1966年的时候,尚小云竟无法保持“唱戏的”这份简单,首先是他的身份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不但复杂,而且有罪,罪名还不小。初夏,“文革”开始。随着气温的升高,疯狂也在急剧升级。盛夏时分,尚小云被大字报淹没了。无论是在他的工作单位——陕西省京剧院,还是在他的居所——菊花园,仿佛菊花在一夜之间绽放,批判他的大字报如花盛开,铺天盖地。他很奇怪,他缘何会有那么多可以用来批判、斗争和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的事实与理由。于是,他很想凑近一些,仔仔细细地看个清楚。 尚小云还没有看清大字报上的内容,还没有弄清自己的“罪状”,就被揪了出来。那一天,造反派们冲进“菊花园”,以其特有的居高临下命令的口气,不容分说让尚小云交出所有房门的钥匙。尚小云交出钥匙,意味着他和夫人被扫地出门。除了他们身上的衣服,寸草片瓦也没有带出来——什么都不准带。然后,他被四个粗壮大汉分别拽着四肢,像扔一件不怕摔坏的货物一样,扔到一辆卡车上,拉出去游街示众。一番折腾后,他又被拉了回来。卡车停下,他被车上的造反派像踢一块碍事的碎石子一样,一脚踢了下来。 走完游街示众的程序,尚小云和所有被打倒的知识分子一样,接受批斗。他被拉上用三张桌子临时拼成的“戏台”,他的胸前被挂上一块大牌子,牌子上是粗黑的“尚小云”三个大字,两条交叉成“×”的粗黑红杠覆盖着“尚小云”。这样的牌子,在那个时候,是街头的一道“风景”。 站在“戏台”上,一眼望过去,人海里,密密匝匝森林般的臂膀、因激动而扭曲的汗津津的每张脸。他们挥舞着臂膀,摇摆着;他们撕扯着嗓子,叫喊着。尚小云有些木然,心底却很纯净。于是,眼前的一切居然幻化成了戏院里那早已熟悉的一切:鼓掌声、叫好声。有一句唱熟了的戏词涌向喉咙口,几乎冲出口腔: 遭陷害,逃出门,飘零路上, 投远亲,避灾难,渺茫堪伤。 那是尚派名剧《乾坤福寿镜》里女主人公胡氏的一句唱词。尚小云习惯了:站在戏台上,就有唱的冲动,就有舞的热情。只是眼下这脚底下的台子,不是戏院里的戏台,是人生的戏台。不知为什么,他想起了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说过的一句话:“人生就是演悲剧。”此时,他正在演人生的悲剧,而他长达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涯中,却很少演悲剧。这是讽刺吗?P002-003 序言 故府君小云公,20世纪初年生于北京,六岁从艺,七岁坐科,十四岁膺选“童伶大王”,名动京华。嗣后十余年,敏思苦练,精勤求艺,终成一代宗师。于30年代,名列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先君视培蓄专业人才为京剧传承大计,遂于30年代末创办科班“荣春社”。其间殚精竭虑,艰辛备尝。心血所系几十余年,以至毁家办学亦在所不惜。40年代后,荣春长喜四科弟子渐次学成从业,多为业界中坚,先君之功于此可见,于京剧教育史亦留其名焉。 先君热心公益,济危扶困,声名素著。凡业内同道有求,无不慨然解囊以应,病则施之以药,亡则葬之以棺。于国族危亡之际,先君更以侠义自任,为梨园公会会长多年。于百业萧条中提振国粹、凝聚人心,为三四十年代京剧行业规范之确立与维护,出力尤多。 余尝以“严父慈母”四字概括先君一生。盖因先君治家,无处弗严;而氍毹化身巾帼,则于豪爽侠烈之中,蕴含温婉淑雅。此亦即先君平生为人之道焉。 李君伶伶为先君作传,问序于余。扬先人之美,启后辈之思,弘国粹之光,余焉能辞其责! 春露熠熠,缅吾先君;秋荣郁郁,慰吾前人。 是为序。 尚长荣 戊子年正月于长立书屋 后记 在继梅兰芳、程砚秋之后,我又穿越时空拜访了尚小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里有一条,当物体以超过光速的速度运动时,时间就会倒流,人在那样的环境下,就可以看到自己的童年。这在常人的思维里是很难想象的,按照现代科学发展的速度,当代的传记作者恐怕不大有机会乘上穿越时光隧道的列车,旅游般地浏览自己的童年,也浏览传主的一生。我们还只能乘坐电力火车,跑到各地去采访健在的人们,到图书馆、档案馆去翻阅横陈的历史。 在着手为写本书做准备中,我曾几次到上海去,其间几番拜访尚小云之子、著名京剧花脸表演艺术家、身为中国剧作家协会主席的尚长荣先生。他性格爽朗,喜欢仰天大笑,对我写尚小云非常支持,谈了乃父许多生活中、艺术上的往事,以及他对父亲的了解与认识。这使我对一代京剧宗师多了层感性的、较为直接的认识。巧的是,那两天尚长荣先生正在天蟾舞台演出上海京剧院的新编历史剧《廉吏于成龙》,邀我们前往观看。剧中有几场人物动作幅度很大,尚先生以年届七十之龄,在舞台上颠扑起跃,而能从容把握与圆满完成动作,令观众席上激起一片惊叹之声。这不仅显示出他功力的深厚,也透露出他对于艺术的执着与认真,还有他在整台戏中表现出的火一般的激情,都使我看到了尚小云的影子。 演出结束后,我们在尚长荣夫人高丽骊老师的引导下,来到后台化装间,向他的演出成功表示祝贺。他与另几位主角正忙着卸装,脸上的油彩尚未洗去,就那么眼睛一眨一眨地与我们说话。我穿过后台的过道,经过一只只“著名”的戏箱,一杆杆的“银样锻枪头”,写着“回避”的长牌,木刻的青鱼等数不清的道具。走在那幽暗的京剧长廊里,我忽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感动。 本书是南京市文联签约作品。 作者于秦准入江口 2008年3月3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