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第二届珠江国际诗会暨学术研讨会中收集有关诗歌研究的论文29篇。这些论文有的探讨诗学的普遍性问题,有的涉及某些个案或专题……文章大都站在当代诗歌的前沿和诗学理论的高度展开分析论述,特别体现了中国学者研究英美诗歌的新角度。
本书收录有关诗歌研究的论文29篇。作者中既有驰名国际诗坛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也有崭露头角的年轻学者和才俊之士。集中文章有的探讨诗学的普遍性问题,有的则涉及某些个案或专题。文章大都站在当代诗歌的前沿和诗学理论的高度展开分析论述,特别体现了中国学者研究英美诗歌的新角度。
诗思
诗思
美国地带
新形式:20世纪的诗剧
叶芝与奥登诗歌中的历史感和暴力美学
如此下去,诗歌可能真的会消亡
试论英国浪漫派诗歌中“风”的意象
诗歌的“情感阅读法”:兼论诗歌的“情眼”及其他
《天真与经验之歌》中的宗教伦理批判
现代性与英国性的糅合——浅析狄兰·托马斯的诗歌
泰德·休斯的凯尔特一道家生态观
城市·诗·记忆——关于城市诗的一些思考
从罗伯特·克里利的《疯子》管窥投射诗
透过弗罗斯特诗歌的新英格兰背景看其本土意识
论袁可嘉的诗歌创作与奥登的《战争年代》
杰克·克鲁亚克的“西洋俳句”——概念与形式
加里·斯奈德与印第安生态智慧
诗歌的翻译和翻译的诗歌
以“留”、“补”求含蓄,以层染见丽密——从《莺啼序》看梦窗词的结构特点
《休·赛尔温·莫伯利》中的“自我话语”与“他人话语”
艾丽丝·默多克的“意识”观辨析
诗歌翻译的“得”与“失”
肯尼斯·雷克思罗斯《在花环山上》对生命的禅悟
附:《在花环山上》
图书馆里的诗人——菲利浦·拉金的诗人观
诗歌存在于创作之中——蒲龄恩实验派诗歌美学思想探讨
D.H.劳伦斯的动植物诗《鸟·兽·花》及其自然观
论现实与想象在史蒂文斯诗歌中的相互作用
论诗歌翻译中的诠释熵变
美国学者韩禄伯的寒山诗全译本研究
文本的阅读空间——解读蒲龄恩的短诗《咀嚼地球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