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热的简史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物理
作者 (美)姜·范恩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谁说科学图书一定是生硬刻板而冷酷无趣的?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姜·范恩(John Fenn)打破传统,以其独有的机智和妙语,带给我们这本“非典型”的热力学入门书——《热的简史》。

全书回归到人文和历史的角度,通过许多日常缀验中可见的例子,和生动的科学家故事,系统地认识一切与“热”有关的观念、历史和应用。

如果你对“热”的学问稍稍有那么点兴趣,就请跟随范恩精心塑造的“查理洞人”,好奇地从“古”游玩到“今”吧!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难得的深入简出的科普奇书。并不因为普及,而省略了数学式子,反而是不知不觉间进入了,是本登堂八室的好书。

本书从最简单、最基本的“热”现象,导引人们穿越日常生活无所不在的机械世界,结尾更联系到信息世界。能量和熵,是这个世界的本“相”。熵是热之“度”,信息之“量”。在当今地球变得越来越热,互联网时代信息大量泛滥,能量和熵将被赋予新的涵义。

目录

译序

阿姜正传

引言

谢词

1 一开始

冷热本不同

从功取热

功热两不同

希腊英雄进场

火药先来了

蒸汽再次登场

回顾

练功

2 多热才算热?

以手测热

早期的温度计

究竟什么是温度?

气体测温法

国际温标

总结

温标练习

3 系统、性质、状态

一些通用术语的特定意义

温度为何登场

和温度的关系

摩尔和分子

理想气体定律

其他的状态方程式

一些案例

重点

状态测试(“政治家才能”测验)

4 回到工作(功)

概说机械功

膨胀气体所做的功

压力变化下的功

回到等温膨胀之旅

案例

总结

学会计功

5 再加把“热”

热是一件事

有多少热发生?

模型及缘由

“热子法典”与“伦福德钻孔实验”

案例

热的细目

热身练习

6 循环分析的起源

7 热即是功,功即是热,相去唯“能”

8 一难两律

9 总而言之

10 HER——“她”一言难尽

11 头巾下的“她”——引擎下的HER

12 进入熵的世界

13 到底是熵

习题解答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就像许多其他的器械,热机的军事用途跑在民用之前。18世纪之前,还没有人认真地把热当做动力,用来做建设性的功,欧陆和英伦岛上的所有东西都是靠手工生产的,动力来自肌肉。(生产“manufacture”一词来自拉丁字根,manu的意思是“用手”,factus意为“制作”。)但是,铁和其他金属矿石的冶炼,得靠木炭燃烧所提供的热(以及化学还原力),而木炭来自木材。英国的森林被大量滥砍浪费,英王最后不得不下令禁止伐木来生产木炭。这个早期的森林保护法,可不是出于生态保护或对大自然美景的关怀,而是当时英国这个海洋国家的海军和商业船队,警觉到可能会造船无木!

既然木炭的来源被切断,只有想办法用煤。煤的储量不少,问题是都在地下水位之下,用马匹拉的抽水机(水泵)不够应付流人煤矿的水。于是乎,用煤的急需导致了实用蒸汽机的发明。希罗之后的千百年,是有一些个别的尝试想用蒸汽力来汲水,不过,直到1689年,康威尔(Cornwall)这地方的煤矿老板汤姆士·萨弗利(Thomas Savery),才率先发明了一个蒸汽泵的专利。受到压力作用的水蒸气,被导进一个水腔,直到蒸汽压将水由阀门b压出。然后阀门c关起来,冷水洒在水腔外面,让里头的水蒸气凝结成水,于是水腔里的压力迅速下降,其真空吸力透过阀门d吸出地下水,进入水腔,整个过程开始循环。这个蒸汽泵可以运作,不过只能把水抽起一段有限的距离,而且非常耗费燃料。今天,同样的原理在一种咖啡机里派上了用场,这种咖啡机号称可煮出最香醇的咖啡。

P12-13

序言

2002年10月上旬,我和我家娘娘“白发美女”(那时看不见白)正在桃园机场准备飞上海,随便找张报纸,首页映入眼帘的几张照片,赫然有一张范恩的,真教人高兴。诺贝尔奖刚刚宣布,他得了化学奖。顾不得他在美东已经是晚上九点半,打电话去吵他吧!接通了,芙蕊妲接的,“嗨,芙蕊妲,您好,我可以和姜说话吗?”“好吧,我让你跟他讲。”(可以想象她今天一天不知道接了多少通)范恩:“嗨,乃信。”“嗨,姜,我只是为你高兴。”范恩:“啊,那些完全荒唐的事!你的新娘好吗?……”(他从来称呼我家娘娘为“你的新娘”)

范恩去年满九十大寿,仍然炯炯有神,但是如果你碰见他,大概很难和诺贝尔奖得主画上等号。他的平易近人和对人的关切,一直是他的注册商标,当初,选择跟他做论文,就是因为他会走到我们这些“不才的”研究生大排档间,和我们手舞足蹈地谈论超音速分子射线。于是,我身在工学院,心倒跟着他去分子射线了(便有人劝我:此非化工本业也)。后来,是在他家里,他教我和我家娘娘怎么吃乳酪,美式的到蓝的都有。实在说,他的热心“传授”当时很失败,不过,三十年过去了,我们差不多无日无之,可见后劲之足。能够去他家,还亏得他的“我的可爱的长久的老伴,我的爱”玛姬,她打电话给我家娘娘,“来聚聚,别担心易易(我们一岁多的儿子),找个临时保姆,我会付她的佣金。”那时候,我们是穷学生,姜和玛姬常要嘱咐我们:出去走走。但他不久就知道,我是常常在科学之外放牛吃草的(虽然按理是应该全力以赴“求学”的),曾经三个多月,他看不见我(搞“保钓”,躲在东亚图书室里正醉心中国近代史),只好找别的同学“放话”给我,见到我便责问:“跑到哪里去了?”不晓事的我,还振振有词:“都在图书馆里念书呀!”(也是实情)就这样,耗了不少他的时间和研究经费,而大“量”的他,竞也容忍了。顺便说一句,玛姬比他大十岁,在他们那个年代,很前卫,太“酷”了点吧!

范恩最引以为荣的可能是他的超音速分子射线,可是他以大分子质谱仪得奖。当然,论文不少,但他著作的书便只这一本,完全碰不上他的“专业”,而且,书还是为文艺科学生可以读懂而作,书中到处可见他老人家的苦口婆心。本书原名为《引擎、能量与熵》,实以热的历史为经,引擎器械为纬,贯穿人类对了解“能量”的努力。他笔下的“她”HER(热机定则,HeatEngine Rule)有点像个女奇侠,盖世无双,斗篷飘飘,好一个爱管闲事,无所不在的“节度使”,最后还喜剧收场,名正言顺地黄袍加身,成了世间的真相和基本原理之一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这样一个关于热的“故事”,由范恩这样的“人”来讲给我们听,我想,对我们“这个不科学的年代”的人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所以,我得到他的同意,中文版正名为《热的简史》。既然讲的是史,便可以先别斤斤计“数”,不求甚解也没关系,读完这本故事再说,至少大概会知道“自己”和科技的难分难解,特别是整天都得用车用电的你。

范恩的原文充满奇趣,但如果这一本没能引起你的莞尔,就请原谅我的译文拙涩,只盼你也像他那样,在这个世间,好奇地从“查理洞人”游玩到现代。若你因此明白了“热”,请你也讲给别人听。

2008年3月

李乃信

后记

首先,是阿姜。2005年冬,在他家,他提到这本书,已有德、法、俄等多国版本,但缺中文本。当时,觉得身为华人弟子,便大胆包揽下来。其实,想偷懒,心想找几个台湾、大陆的大学生,作出草译,自己做个现成的编辑,不就大功告成。然而,书也是第一次读(因我毕业后多年,本书才出版,姜也从来不曾向我这老学生提起这本科学入门书),这才惊艳,知道翻译要沾上他的“文气”才好。

然后,2006年春,儿子有了儿子,我家娘娘“明令”得在家蹲点,帮着照顾孙子。这才正式开始翻译,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且,还不时跟着书中的“典故”去云游(上网)一番。自然还得常打断,好帮着孙子的尿布奶瓶之类的事。幸好,远亲张中行老爷(老北大,念哲学的,当代著名的“杂家”)的孙女婿刘钧,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化学博士,离此不远,又早闻阿姜之名,愿意帮忙翻译。如此,便与他分工,原计一年可成。不料,没多久,张老爷的孙女珂珂被邀到纽约市高就去了,这一家子,东西两岸跑,小女儿留在爸爸身边,便也顾不过来翻译了。但他的分工,让几个章节起步成形,同时让我怠慢不得。

2007年参加范恩90寿庆(Fenn 90),阿姜问到书,我告诉他:“译一半了,年底就交卷也。”“这辈子的这个作业,可是你给的!”相视哈哈一笑,好像又回到校园里。返家后,出于“年来尚无成”的惭愧,倒也努力做翻译的文蠹。想求快,手写稿皆扫描,电邮给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学生张玉华,由他一字一字在计算机上敲出。然后,又经教授杨若明(曾多次获北京市和国家级的优秀教学成果与优秀教师奖)全书校读。

2008年,我的孪生弟乃义出书《这才是你的世界》。对出版一窍不通的我,顺他找到的藤摸瓜,和东方出版社任超副社长“连线”,又听从了李兹文化吴玟琪的建议和安排,搭上天下文化出版社科学总监林荣崧的列车,海峡两岸两社也都大力支持,是所幸也。11月开始,天下文化的毕馨云和东方出版社的许运娜细心编校,纠正不少错误,她们的努力,将本书“踢进”出场前的“最佳状态”。

世间人事,诚然是时空里相互联结的一方密网,本书得以问世亦然。以上提到的“结点”,莫不促成此译本,我由衷地感恩。或许还有我未及指认的,或许是那密网的丝络,或许是更远一点的结点,但犹如“热”的辐射,总可以感到的,我都礼敬,致以感谢。

李乃信

2008年1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4: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