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拔去病痛一身轻(图解经络穴位拔罐全集)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王宝玲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数百个人体穴位的的精确展示,使拔罐更高效、更方便,几十个拔罐流程表格,让你轻松一拔,病痛即去,促进新陈代谢,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操作简单又安全可靠的“自然疗法”。

本书是一本关于拔罐的中医科普读物,主要介绍了拔罐的基础知识和用拔罐治疗各种常见疾病的具体操作方法。这些疾病主要分为: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皮肤科疾病、五官科疾病和美容等7大类,共数十种。

内容推荐

拔罐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它因所具有的种种优点,而被誉为是21世纪的“自然疗法”。本书就是一本关于拔罐的中医科普读物,主要介绍了拔罐的基础知识和用拔罐治疗各种常见疾病的具体操作方法。这些疾病主要分为: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皮肤科疾病、五官科疾病和美容等7大类,共数十种。

本书配有数百幅精确的人体经络穴位展示图,这样可以指导读者提高拔罐疗法的治疗效果。此外,本书每节中还附有简单易懂的拔罐疗法操作流程图表,对读者更简单、高效地阅读和理解本书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总之,本书图文并茂、实用易懂,它一定会成为您家庭保健的最佳帮手。

目录

前言

阅读导航

拔罐与十二经脉

穴位速查图集

第一章 拔罐疗法基础知识

 1.拔罐疗法的前世今生

 2.中医对拔罐疗法的认识

 3.现代医学对拔罐疗法的认识

 4.拔罐疗法的治疗范围和禁忌证

 5.拔罐疗法对诊病的意义

 6.拔罐疗法的分类

 7.罐具的种类

 8.拔罐常用的材料

第二章 拔罐与经络

 1.人体的经络系统

 2.十二经脉

 3.奇经八脉与十五络脉

 4.十二经别、十二筋经与十二皮部

 5.拔罐与腧穴

第三章 拔罐疗法实践操作

 1.如何给罐具排气

 2.拔罐的各种方法

 3.拔罐前的准备工作

 4.拔罐的操作步骤

第四章 内科病症拔罐疗法

 1.神经衰弱

 2.支气管炎

 3.肺炎

 4.慢性胃炎

 5.心绞痛

 6.高血压

 7.癫痫

 8.糖尿病

 9.慢性肾炎

 10.坐骨神经痛

第五章 外科病症拔罐疗法

 1.肩周炎

 2.落枕

 3.颈椎病

 4.急性腰扭伤

 5.痔疮

 6.脱肛

 7.类风湿性关节炎

 8.前列腺炎

 9.网球肘

 10.疖病

第六章 妇科病症拔罐疗法

 1.痛经

 2.带下病

 3.慢性盆腔炎

 4.子宫脱垂

 5.更年期综合征

 6.急性乳腺炎

 7.产后缺乳

 8.妊娠呕吐

第七章 儿科病症拔罐疗法

 1.小儿消化不良

 2.小儿疳积

 3.百日咳

 4.小儿遗尿

 5.小儿腹泻

 6.流行性腮腺炎

 7.小儿高热

 8.小儿肺炎

第八章 皮肤病拔罐疗法

 1.湿疹

 2.荨麻疹

 3.带状疱疹

 4.神经性皮炎

 5.银屑病

 6.白癜风

 7.酒糟鼻

 8.腋臭

第九章 五科病症拔罐疗法

 1.急性结膜炎

 2.青光眼

 3.白内障

 4.牙痛

 5.复发性口腔溃疡

 6.慢性咽炎

 7.急性扁桃体炎

 8.鼻出血

 9.慢性鼻炎

 10.内耳眩晕病

第十章 美容拔罐疗法

 1.肥胖症

 2.痤疮

 3.黄褐斑

附录:本书所用穴位精选简介

试读章节

现代医学对拔罐疗法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疗法之所以可以治疗疾病,是因为它通过对皮肤表面的吸拔作用,对人体各部分产生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从而改善了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能力。具体如下。

机械刺激作用

拔罐时火罐吸拔在皮肤上,这种吸拔力可以使局部皮肤的毛细血管充血、破裂,破坏血管内的红细胞,使人体出现自身的溶血现象。吸拔力越大这种溶血现象就越大,反之则越小。除此以外,这种吸拔力可以通过皮肤感受器、血管感受器等对大脑皮层产生刺激作用,并使之兴奋或者抑制。实验表明,当用轻而缓的手法拔罐时,可使神经受到抑制;当用强而急的手法拔罐时,可使神经得以兴奋。因此,拔罐正是通过对吸拔力大小的调节和对吸拔部位的不同而调节整个人体的脏腑功能,并使之趋于平衡的。

温热刺激作用

在拔罐过程中,火罐中的温热刺激可以使局部皮肤的血管扩张,并促进其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增强器官组织的活力。这些都对治疗疾病有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

拔罐前后的实验表明,拔罐可以提高人体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拔罐后白细胞略有增加,但增长数量并不明显,只是其吞噬细胞的功能大大提高了。这一点就说明了,拔罐疗法可增强白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从而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消炎功能

拔罐疗法可以引起人体神经体液的调节,可反射性地改变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病变组织的恢复和再生。火罐的吸拔力可引起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可以迅速带走炎性渗出物和致痛因子,从而消除疼痛和肿胀。在吸拔火罐以后,局部的白细胞数量可轻微增多并且其吞噬能力也会得到很大提高,因此细菌和病毒会被迅速吞噬,所以才会有消炎作用。

拔罐疗法的治疗范围和禁忌证

如前所述,拔罐疗法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发展,其治疗疾病的范围已经从比较单一扩展到了颇为广泛,但是亦有在一些情况下是不宜拔罐的。

拔罐疗法治疗范围

循环系统方面的疾病:高血压、心脏供血不足以及心律失常等。

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肺炎、哮喘、胸膜炎等。

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急性肠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胃酸过多等。

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神经性头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四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颈肌痉挛等症。

运动系统方面的疾病:肩关节痛、肩胛痛、颈椎痛、肘关节痛、腰椎痛、膝关节痛、髋部痛、踝部痛等病。

妇科系统方面的疾病:痛经、月经过多、闭经、盆腔炎等症。

外科疮伤方面的疾病:毛囊炎、急性乳腺炎、疖肿等疾病。

健康保健方面:中医认为,拔罐疗法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而且还可以无病防病、强身健体、固本培元。其原理是通过对皮肤、经络穴位等部位的吸拔,可以鼓动经脉气血在周身输布,濡养脏腑组织器官,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使气血得以调整,这样就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了。

拔罐疗法的禁忌症

虽然拔罐疗法有诸多好处,但是亦有一些患者、人群或人体的某些部位是不适合拔罐的。这些被称为是拔罐疗法的禁忌证,具体有以下几种:①精神病、水肿病、心力衰竭、活动性肺结核等病症不适宜拔罐;②患急性骨关节软组织损伤者,患病部位不宜拔罐;③关节肿胀或患重水肿者,不宜拔罐;④皮肤溃烂者,不宜拔罐;⑤患有严重过敏者,不宜拔罐;⑥患有传染性皮肤病者,不宜拔罐;⑦皮肤肿瘤患者,不宜拔罐;⑧患有出血倾向性疾病的,不宜拔罐;⑨颈部以及其他体表有大血管经过的部位不宜拔罐;⑩眼、耳、乳头、前后阴、心脏搏动处、毛发过多的部位以及骨骼凹凸不平的部位等,均不宜拔罐。

拔罐疗法对诊病的意义

拔罐不仅可以治病,而且对于判断疾病的性质和轻重程度亦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拔罐对诊病的意义

通过观察拔罐部位皮肤的变化就可以推断疾病的性质,下面就试举几例以说明这个问题。

如果在拔罐处的皮肤上有轻微出血的现象,而且还有紫色块状出现,那么这说明皮下毛细血管可能已经受损。导致受损的原因可能是由风疹、麻疹以及猩红热的疾病引起的。这时就要做好相关疾病的预期治疗工作。

在患者的肩井穴上拔罐后,如果有紫色斑点出现,那么很有可能是患者有气郁型颈椎病;如果紫斑颜色很深且伴有局部发热,那么患者很可能是体内热毒炽盛;如果没有紫斑出现且没有发热现象,那么患者很可能是气虚或阳虚。如拔罐后患者局部皮肤有轻微瘙痒和皮纹出现,那么很有可能是受风引起的。

拔罐后,如果患者被吸拔部位的皮肤上有许多小水疱出现,那么这说明患者很有可能有发生水肿的可能。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都有发生水肿的可能。所以此时患者要着重查明自身有无此类疾病。除此以外,营养不良和某些寄生虫病也可能会导致水肿的发生。

拔罐对判断疾病轻前程度的意义

如果患者在每次拔罐治疗后,发现吸拔部位皮肤颜色逐渐变深,那么就说明自己的疾病在逐渐加深;如果发现吸拔部位皮肤颜色逐渐变浅,那么就说明疾病正在逐渐好转。据此说明,拔罐对判断疾病的轻重程度和疾病是否正在好转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P45-47

序言

21世纪的“自然疗法”

中医自成体系,源远流长而又博大精深,拥有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都是应用各种天然药物和物理方法,通过刺激体表穴位以调整脏腑功能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些方法使用安全,疗效明显,对于如哮喘、中风后遗症等这些西医疗效欠佳的慢性病、疑难病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些方法中,拔罐疗法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因为上述的这些优点,拔罐疗法也因而被称为21世纪的“自然疗法”或“绿色疗法”。

拔罐疗法,又称“火罐气”“角法”,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助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以产生负压,使其吸着于穴位皮肤或者患处,通过吸拔和温热刺激等,造成人体局部发生淤血现象的一种治疗方法。

考古发现表明,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拔罐疗法。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以兽角治疗疾病的记载。

东晋医学家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里,也有角法的记载。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一书中,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 “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唐代太医署还将“角法”单列为一门学科,学制三年,从理论、操作和临床等方面形成比较完整的医学体系。从以上介绍的情况看来,我国晋、唐时代就已非常流行用火罐疗病了。

唐以后的医家们,不仅继承了先人的成果,而且还进一步发展了拔罐疗法,使之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比如,宋代的医家就将拔罐疗法的适应证扩大到了内科疾病中。在宋代医书《苏沈良方》中,就有用火罐治疗久咳的记载。清代著名医药学家赵学敏曾用拔罐疗法治疗风寒头痛、风痹、腹痛等证。另一清代医家吴谦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诀要》中记载了拔罐配合中医、针刺等法治疗疾病的方法。

新中国成立后,拔罐疗法取得了更大的发展,临床应用从比较单一的范围已经扩展到内、外、妇、儿、骨、皮肤、五官等诸多分科。不仅如此,拔罐疗法还走出国门,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比如,拔罐疗法在法国被称为“杯术”,在前苏联被称为“淤血疗法”。总之,拔罐疗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本书共分10章,分别是拔罐疗法基础知识、拔罐与经络、拔罐疗法实践操作、内科疾病拔罐治疗方法、外科疾病拔罐治疗方法、妇科疾病拔罐治疗方法、儿科疾病拔罐治疗方法、皮肤科疾病拔罐治疗方法、五官科疾病拔罐治疗方法和美容科拔罐治疗方法。从编辑逻辑上讲,这10章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前三章为第一部分,主要阐述的是拔罐疗法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和一般性的实践操作技巧;后七章为第二部分,主要论述的是拔罐疗法在治疗一些疾病时的具体应用,如采用拔罐疗法如何治疗糖尿病、如何治疗肩周炎,等等。

在编辑手法上,本书采用了近年来非常流行的图解形式。一节以一个对页的形式出现,阐述一个主题或知识点。对页左边的文字流畅优美,论述清晰,右边的图片写实详尽,将拔罐的过程、手法、技巧以及穴位的准确位置展现的一览无余。这样会对读者阅读、理解、掌握拔罐疗法带来诸多便利,同时亦可以为读者节省不少宝贵的时间。

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拔罐疗法对于各种疾病的应用不可能一一详述,但是如果您在看完此书,对拔罐疗法有了一些基本的、正确的认识,或者是对拔罐疗法产生了一些兴趣,亦或是通过拔罐疗法使自身的疾病得到了好转,那么,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2: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