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孤独拐角处,我们将何去何从,是选择与迷茫、失落、痛苦、绝望为伴,还是选择在孤独中积极面对自己、发现自己、提升自己?这正是本书创造的目的所在。
全书从对孤独的感觉“有种滋味叫孤独”写起,并对单身男女的孤独感,已婚双方的孤独体验做了全面分析,接着又对因感情引起的内心孤独专门在第四章“爱是孤独的证明”中与读者讨论分享。在接下来的章节中,笔者又对孤独做了具体的剖析,如“人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孤独是一种精神状态”“孤独之伤的三阶段”“孤独对身体的伤害”等。对于如何克服孤独,书中分别用两个章节进行展开:“消除孤独须正确认识自己”、“克服孤独须正确对待他人”。最后,全书又用了五个章节着重说明,如何通过改变自我观念来转变对孤独的消极认识。同时,还告诉读者,人生不可缺少孤独这剂良药,正确对待孤独,孤独同样可以帮助自己解决很多问题,让自己拥有一个更积极、完美的人生。
因此,这是一部全面剖析现代人孤独心理的作品,也是治疗内心孤独的一剂良药。
这是一个孤寂的时代,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因孤独而迷茫、痛苦。他们因不懂得如何与他人沟通而心碎,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障碍而悲观,甚至对人生失去信心,对未来失去希望……
都市深处,你孤独吗?
本书伴随你——
直面孤独,解读孤独,品味孤独,在孤独中静思,在孤独中沉淀,直至在孤独中获得超越与救赎。
热闹过后尽凄凉
饭局中,一个女士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扑朔迷离的光影变幻着、追逐着,高分贝的音响震耳欲聋,坐在舞台下的桌旁,和朋友们一起听音乐、喝果汁,看台上歌手热情洋溢,而我的内心却在热闹中孤独着。
一个男士感慨道:“和朋友们一起喝酒聊天,一盘龙虾,两碟花生米,三瓶啤酒,聊单位里的是是非非,官场上的人情冷暖,回忆不太清晰的过去,展望不可知的将来。不觉间已有二分醉意,三分豪情,任凭旁人侧目,我自痴笑如狂。如今,这种感觉已经成为思维中最美丽的记忆。朋友越来越多,但可以谈心的人却越来越少。热闹中我感到孤独,孤独时我又通过热闹来逃避。”
对于孤独的感受,可以列举的例子实在太多,而每个现代人几乎都有过或有着不为人知的孤独。孤独就像一场巨大的瘟疫,悄无声息地在现代人心中迅速蔓延开来。
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越来越拥挤,人和人挨得越来越近,甚至有时感到心都快要窒息了。人越来越多,人与人的交往也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频繁,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孤独成了现代人所共有的心理特征。
我们近在咫尺,可心却相距天涯。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已经在拥挤嘈杂的现代社会中变得满目疮痍。于是,我们开始对生活没有耐心,没有热情,没有慈悲,没有宽容。无可奈何,却又无法挣脱,但人的天性又促使我们不得不在孤独中思索和寻找。
为什么会孤独,很多人根本无法说清楚,像夜一样漆黑、漫长的孤独缠绕着我们,让心感觉焦虑、恐惧,虽已是心力憔悴却又无法驱除。孤独中,我们总会想起曾经的自由快乐,而回忆只能使人变得更加孤独。为了逃避,很多人选择了热闹,在他们看来热闹似乎成了治疗孤独的良方。
有一个单身白领女性,工作上一切还算顺利。同事、领导面前,她是一个很果敢的人,做事认真负责,为人热情爽直。朋友眼中,她是一个开心、快乐,很受大家欢迎的女性。没有人知道她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对自己的生活有着怎样的感触。
没有哪个女人会钟情于孤单,也没有哪个女人可以在孤独中健健康康。工作的繁忙不但无法抵消她内心的孤独感,反而使她对孤独更加恐惧。每天下班后回到家中,她总会感到一股惴惴不安的心痛。在一个人的世界中,她渐渐地喜欢上了抽烟,生活也越来越没有规律,躺在床上她感觉头脑异常清醒,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又是一个周末来了,她约了几个好久没见的同学朋友来家中做客,吃的喝的玩的看的整了一大堆。同学朋友聚在一起自然是不分长幼,谈天说地、海阔天空。熙熙攘攘的场面让她的心情一下子敞亮了许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整个屋子洋溢着热闹和欢快,结果屋子里搞得一片狼藉。
尽管没有深聊什么,孤独却好像一下子躲了起来。和朋友在一起,孤独感似乎全都悄然消失了,哪怕只是和朋友一块待着,甚至自己的心并不属于热闹本身,但那种氛围也能让她的心情好转起来。
聚会结束,大家四散而去,她一个人收拾着桌子上的残羹冷炙和屋中的凌乱不堪。突然一股说不出的悲凉袭上心头,眼泪从她脸颊滑落而下。她放下手中的活,一个人躺在沙发上,是孤独,是无奈,还是想让自己在刚刚的热闹中多停留一会儿,她说不清楚,热闹过后尽凄凉。
也许有人会说,其实自己并不能算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而更喜欢站在热闹之中看热闹。在和朋友聚在一起时,热烈的气氛让空气都变得黏稠起来,而此时你是否会突然感到惆怅和寂寥,是否会在脑海中不自觉地想起朱自清的那一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孤独到底是什么滋味,每个人的感受各不相同,但是当我们感到孤独时,则多会如出一辙地选择忙碌、热闹。因为有事可做,注意力就会转移,有朋友在身边,孤独感就会悄然隐匿。我们每天晚睡早起,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工作上,剩余的时间也多选择和朋友待在一起,闲聊胡侃,一起逛街购物,直到累得不行了才无奈地回到家中。
对于那些偶感孤独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有时间就加加班,和朋友一起聚聚会,清风明月中踩踩马路。若是因为孤独而选择热闹,因为逃避而选择忙碌,那么繁华过后凄凉便起,筵席散尽落寞随升。
有人会说:“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但没有人会喜欢自己一直孤独。有时我们对孤独的恐惧甚至超过了对疾病的恐惧,孤独就像一个如影随形的魔鬼,会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钻进你我心中,让我们感到一种难以自控的焦虑。
孤独不仅折磨着人们的心灵,使其苦不堪言,而且还会伤害身体,甚至夺走我们的生命。我们可以在人前装着快乐幸福、自由自在、无比自信,但我们无法欺骗自己的感觉。我们不敢肯定地说孤独是与生俱来的,但现代人的孤独感已经越来越普遍。
当孤独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出现在人们面前时,我们就不得不思考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象,是时代的必然还是人类发展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
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孤独,我们都必须将其化解。如果不能将孤独化解,它就会像病毒一样迅速到达身体的每个细胞。
……
P3-5
看破红尘易,忍受孤独难。
那么孤独到底是什么,从何而来,为什么会让人感到可怕和难以忍受?
或许,没有人能为孤独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只觉得那是一种难以描述清楚的滋味,一种默默无言的痛苦。
或许,它仅仅源于自己一个人时的身孤影单,内心无法被人理解,快乐无人分享,忧愁无人分担时的孤单寂寞。孤独的来源决不仅与此,当一个人觉得自己不被周围人接受、承认和倚重,甚至常遭人排挤时,孤独也会悄然来临。
孤独来了,身心如同陷入了漆黑的无底深渊,潮湿、冰冷,令人难以忍受。我们的心灵在孤独中惊慌、哭泣,然而却没有人能听懂它的呼唤。
孤独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每个人都可能会感到孤独。孤独感是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的人生体验,而每个人所体验到的孤独却千差万别。它可能是暂时的,可能是经常的,可能突如其来,也可能频繁造访,甚至常驻心头、挥之不去。
尤其对于现代人,孤独更是逆流成河。这个是一个孤寂的时代,每年都会有几千万人因孤独而迷茫、痛苦,因不知道如何与自己、他人沟通而心碎,因不知如何面对、处理生活中的障碍而悲观、失望,甚至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对未来失去希望。
“1”始终是最孤独的数字,然而单身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婚姻也不是躲避孤独的安乐窝。对有些人来说,婚姻就像一个铁笼,浪漫的卧室在降温,两颗心的距离在变远,孤独悄然而生。一旦自己在其中产生了孤独,那将是一件更烦恼和痛苦的事。
如今,约有近一半单身生活的成年人和已婚者感到孤独,他们或是在孤独中憧憬一种自己所渴望爱情和生活,或是在寂寞中滋养一份已经失去的缘分,或是因了解了对方又无法逃离而满怀无助和无奈。
孤独是人难以超越的宿命,爱也只不过是孤独的证明。爱是开在孤独枝头的花,孤独愈烈爱愈浓。有时,感到孤独不仅仅指你爱的人,如朋友、恋人等不在身边,更是这种感觉使我们渴望一个爱的对象。由于无法忍受孤独,不少人选择了放纵,却又因放纵而使自己迷失在这个喧嚣时代。也许,放纵可以使我们暂时逃避孤独,然而激情过后,孤独的心依然需要抚慰。
孤独就像一把双刃剑,可以成就一个人,同样也会毁灭一个人。一个人越是想逃避孤独,越容易被孤独的魔爪蹂躏。当我们独自站在孤独的拐角处时,需要考虑的不应该是逃避,而是要学着积极面对。
孤独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而且只要运用恰当还能在其中大有收获。孤独中,我们可以看清一个更真实的自己,可以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可以缓解现实中的压力,可以让自己心进入一种理想状态等等。
孤独可以淘洗我们的心灵之毒,让我们学会如何正视生命中的那些无奈,如何在孤独中平衡那颗失控的心。也许只有在孤独中我们才会懂得包容,才会学着感谢那些曾经折磨过我们的人和事。因为会孤独,所以我们才渐渐明白放下、舍得的重要。
站在孤独拐角处,我们将何去何从,是选择与迷茫、失落、痛苦、绝望为伴,还是选择在孤独中积极面对自己、发现自己、提升自己?这正是本书创造的目的所在。
全书从对孤独的感觉“有种滋味叫孤独”写起,并对单身男女的孤独感,已婚双方的孤独体验做了全面分析,接着又对因感情引起的内心孤独专门在第四章“爱是孤独的证明”中与读者讨论分享。在接下来的章节中,笔者又对孤独做了具体的剖析,如“人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孤独是一种精神状态”“孤独之伤的三阶段”“孤独对身体的伤害”等。
对于如何克服孤独,书中分别用两个章节进行展开:“消除孤独须正确认识自己”、“克服孤独须正确对待他人”。最后,全书又用了五个章节着重说明,如何通过改变自我观念来转变对孤独的消极认识。同时,还告诉读者,人生不可缺少孤独这剂良药,正确对待孤独,孤独同样可以帮助自己解决很多问题,让自己拥有一个更积极、完美的人生。
因此,这是一部全面剖析现代人孤独心理的作品,也是治疗内心孤独的一剂良药。
作者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