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全国的《驻京办主任 一》《驻京办主任 二》《驻京办主任 三》两年销量超过百万册,并荣获2008年中国图书榜中榜最受读者关注图书奖。《驻京办主任 四》的新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将会令读者耳目一新、获益匪浅。
《《驻京办主任》(一、二、三、四)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众多,活灵活现的人物,更多,触目惊心的事件。展现官、商、民的联系纽带, 揭秘驻主办的生存状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驻京办主任(共4册)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风靡全国的《驻京办主任 一》《驻京办主任 二》《驻京办主任 三》两年销量超过百万册,并荣获2008年中国图书榜中榜最受读者关注图书奖。《驻京办主任 四》的新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将会令读者耳目一新、获益匪浅。 《《驻京办主任》(一、二、三、四)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众多,活灵活现的人物,更多,触目惊心的事件。展现官、商、民的联系纽带, 揭秘驻主办的生存状态。 内容推荐 驻京办主任(一) 驻京办在现代政府强调法治,公开,透明的视野里,显得突兀刺眼而又格格不入,小说通过对东州市政府驻京办主任丁能通的深入刻画,层层揭开驻京办的神秘面纱,塑造了一批以市委副书记李为民为代表具有高尚政治品格和政治智慧的政治家形象。小说讲述了市长肖鸿林,常务副市长贾朝轩从改革精英蜕变为腐败分子的罪恶过程,生动刻画了深处政治漩涡的丁能通及诡谲圆滑又精明干练的人物性格。小说以驻京办这个鲜为人知的政治平台,用现实主义手法,生动叙述了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在改革过程中的艺术形象,新颖独特,鲜活灵动,故事饱满丰沛,文字生动洒脱,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复杂逼真,好似一部灵魂的交响乐,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思索和艺术震撼! 驻京办主任(二) 受肖鸿林、贾朝轩腐败大案的牵连,东州市驻京办主任丁能通一度停职反省,多亏了新任市长夏闻天力排众议,充分肯定了丁能通在“肖贤大案”中的表现,使得丁能通重新走上驻京办主任的岗位。小说以毫不妥协的深刻性不仅探讨了驻京办如何转变职能的问题,而且以驻京办这个特殊的政治平台为主线,通过市委书记洪文山和市长夏闻天之间以什么发展观立市的博弈,深入探讨了科学发展观问题;通过药王庙社区大拆迁、社保基金腐败案、皇县钼矿官商勾结、琼水湖生态灾难等重大事件的深刻描写,生动叙述了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心灵嬗变。小说不动声色中将官场、商场、情场的欲望和情感书写得淋漓尽致,作品以其思想的光辉撞击着人们的心灵,拷问着人们的灵魂,照亮了读者的阅读视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 驻京办主任(三) 为讨新任市长吴东明的欢心,丁能通煞费苦心,却并未完全得到吴市长的信任,吴东明还工于心计地从市公安局提拔习涛任驻京办主任助理,丁能通本能地认为吴市长在自己身边安插了一位“特务”,两个人的关系一开始就微妙起来。上任伊始,吴东明以东汽集团为突破口全力振兴东州装备制造业,却演绎了一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悲剧,致使东汽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金伟民迷失在自己设计的资本迷宫中。与此同时,在吴东明扶持下,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蝎神集团因盲目扩张、经营不善破产倒闭,老板邱兴本因官商勾结而出逃,引发了清江省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群访事件。小说通过市委书记夏闻天与市长吴东明之间围绕解放思想必须杀出一条血路的政治博弈,以毫不妥协的犀利笔锋深刻揭示了悬在企业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充分暴露了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过程中的“阿喀琉斯”之踵。小说在情感探讨上也出人意料。本书结构宏大,思想深邃,情节惊心动魄,对人物性格与命运关系的探索令人震撼,深层次阐释了执政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执政困境,充分彰显了王晓方站在时代制高点上,一贯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民生的创作风格,该书堪称当下现实主义作品的扛鼎之作。 驻京办主任(四) 著名作家顾怀远鬼使神差地想写一部与驻京办有关的长篇小说,于是突发奇想地去了北京,想通过挖掘东州市驻京办主任丁能通的心灵世界获得第一手素材,顾怀远不虚此行,出乎意料地拿到了丁能通的日记。通过对丁能通道破天机的日记的触目惊心的解读,顾怀远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驻京办主任》:主人公丁则成实际上是一个颇具警觉性的驻京办主任,但是由于身处逼良为娼的环境之中,在陷害副主任杨厚德的路上越走越远,最后跌入深渊。这部小说表面上是一个陷害与反陷害的故事,实际上是对现实的滑稽模仿。看似丁则成白作自受的悲剧,却极富喜剧色彩,充满了黑色幽默的魅力。本来丁则成迷恋杨妮儿的美貌,费尽心机想把杨妮儿搞到手,杨妮儿却将计就计,通过美人计一步一步逼丁则成掉进桃色陷阱。小说通过丁则成被双规时对犯罪过程的回忆,揭示了人性在强大体制面前的弱小。王晓方一直对小说的传统和形式进行反思,为此,他不断变幻和调整自己的写作策略,王晓方崇尚创造,本书中以出人意料的文体设计和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使王晓方注定成为独领风骚的作家。 《驻京办主任四》的叙事行为是一种新的创造,它是一部小说中的小说,不仅描绘了云诡波谲的政治场景,展示了宏大复杂的现实画面,揭示了焦虑悱恻的人物心灵,而且通过戏仿、形式实验、经典重述和语言探析向读者提供了耳目。一新的文学。 目录 驻京办主任(一) 第一章 迎来送往 1、恭王府/1 2、对弈/5 3、金冉冉/9 4、陈富忠/14 5、接机/16 6、疯牛病/22 7、搭桥/25 8、拒绝/27 9、聚会/30 10、常委会/34 11、留言/38 12、竞争/41 13、子弹/42 14、相约/45 15、赴宴/47 16、讨教/49 17、人头/54 第二章 工于心计 18、放风筝/57 19、探病/62 20、许诺/64 21、爽/67 22、碎尸/69 23、肥肉/72 24、公关/74 25、保姆/77 26、红袖/78 27、省驻京办/83 28、县驻京办/86 29、紫气东来/90 30、花宴/94 第三章 适者生存 31、贿赂/103 32、怜香惜玉/106 33、官道/107 34、忠言/109 35、登门/113 36、窝边草/116 37、人面桃花/119 38、味道/124 39、谈心/127 40、皇县/13l 41、北京花园/135 42、古玩商/138 43、匿名信/145 44、三棵草/147 45、密谋/149 46、原罪/152 47、画龙点睛/155 48、姐姐/156 49、笑话/159 第四章 沧浪之水 50、算命先生/167 51、凯旋/170 52、成熟男人/174 53、总统套/176 54、田黄石/178 55、告别/181 56、林娟娟/182 57、求是/187 58、红玫瑰/188 59、夜访/196 60、试探/198 61、权衡/200 62、威胁/203 63、林大可/207 64、警觉/209 65、决心/212 66、宫外孕/215 67、败露/219 68、嘱托/223 69、难以割舍/225 70、惊涛骇浪/228 71、牺牲/232 第五章 尘埃落定 72、权谋/237 73、教诲/241 74、出逃/242 75、签证/246 76、琼水湖畔/248 77、惊心动魄/249 78、临行前/254 79、分手/256 80、仁至义尽/260 81、阴谋/264 82、按兵不动/270 83、毒酒/272 84、双规/273 85、残局/275 86、未雨绸缪/277 87、绝食/279 88、欺骗/281 89、沟通/282 80、节外生枝/284 91、拦截/286 92、开幕式/287 93、鲜花餐厅/289 94、恭王府/290 驻京办主任(二) 第一章 官复原职 1、三个女人 2、伯乐 3、下马威 4、洗尘 5、法源寺 6、分歧 7、殿堂 8、后台 第二章 粉墨登场 9、诉苦 10、汇报 11、陷阱 12、心灵庄园 13、盗矿 14、常务会议 15、墨宝 16、请客 第三章 风水宝地 17、天堂雨 18、交流 19、老朋友 20、妥协 21、卧虎 22、老谋深算 23、谈判 24、四菜一汤 25、情变 26、群众来信 27、车展 第四章 公仆形象 28、湖南人 29、课题 30、爱欲横流 31、签约 32、《大拆迁》 33、警示教育 34、交易 第五章 云诡波谲 35、痛风 36、争论 37、吐露真情 38、闹鬼 39、一号工程 40、念珠 41、野心 第六章 人妖之间 42、还愿 43、托梦 44、打胎 45、英雄煮酒 46、北京结 47、批评 48、第四极 第七章 英雄本色 49、绑架 50、阴谋 51、坐而论道 52、真相 53、地下仓库 54、发病 55、慰问 56、增长道德 第八章 风云突变 57、反扑 58、姐夫 59、沟通 60、香雪海 61、会馆 62、水煮河豚 63、情敌 64、天机 65、证人 第九章 谁主沉浮 66、调度会 67、小玉女 68、民心 69、山雨欲来 70、开机仪式 71、变数 72、探望 73、火车站 74、出院 75、精神状态 76、双规 77、三寸金莲 78、要挟 第十章 大江东去 79、自首 80、狡辩 81、分手 82、水华污染 83、行动 84、金蝉脱壳 85、胜利 86、教训 87、理想 驻京办主任(三) 第一章 命运之门 1.“雄鸡” 2.“特务” 3.“伯乐” 4.推心置腹 5.官府私家菜 6.放屁吧 7.白云观 8.天使 9.主任助理 10.送行 第二章 方舟离岸 11.亮相 12.姐妹 13.小舅子 14.勾引 15.谈判 16.手机 17.拜访 第三章 波澜有惊 18.交锋 19.沟通 20.养蜂夹道 21.安乐窝 22.纽约 23.刁状 24.驴三样 25.红颜 第四章 曲线出奇 26.造壳 27.“舵手” 28.烟斗酒吧 29.华表 30.党性分析 31.四合院 32.“老虎” 第五章 欲罢不能 33.探监 34.心腹 35.百合花 36.回乡 37.圈套 第六章 云卷云舒 38.殿堂 39.干女婿 40.总统楼 41.双喜临门 42.嫂子 43.奇迹 第七章 大公有私 44.观念 45.秋风 46.百鞭馆 47.干女儿 48.“恐怖分子” 49.回国 50.真话 51.送礼 52.娘 53.跳大神 54.血缘关系 第八章 暗潮涌动 55.专机楼 56.斗智 57.天堂之吻 58.百鹿园 59.离婚 60.萨拉伯尔 61.后盾 62.忠告 第九章 危机四伏 63.母夜叉 64.姐姐 65.困境 66.洞若观火 67.破产 68.监管 69.样车 70.“逼官” 第十章 大梦无边 71.“盗火者” 72.下线 73.“城堡” 74.火供法事 75.焦头烂额 76.奈何天 77.两条路 78.谋杀 79.回头无岸 80.天怒 81.归家之路 后记:我的创作思考 驻京办主任(四) 引言:似曾相识 他:突发奇想的会面 我:道破天机的日记 你:触目惊心的解读 附:顾怀远创作的长篇小说《驻京办主任》 尾声:恍如一梦 后记:透过心灵极目远眺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迎来送往 1、恭王府 到北京快三年了,最吸引丁能通的地方还是和坤的故居恭王府。丁能通几乎每隔两三个月就要来这里一趟,原因很简单,不少政治新星升起后,由于一个“贪”字最终却像流星一样陨落了,这其中就包括不少大大小小的驻京办主任。在这里走一走,看一看,无非是提醒自己别因为“贪”而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丁能通对和砷感兴趣不是因为和砷“贪”,而是因为在和坤身上集中了官本位制度中所有为官的元素:自幼清贫、发奋苦读、幸识君王、连升三级、侍君如父、位极人臣、左右逢源、精明干练、阴险狡诈、贪得无厌……丁能通的身世与和坤太相似,也是从小丧父,靠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他从小就想出人头地,于是发奋苦读,大学毕业后考入东州市政府,幸得市长肖鸿林的赏识成为市长秘书,真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通过多年的历练,他也修得左右逢源、精明干练、诡谲圆滑。其实,什么样的仁人志士在官场里混久了,棱角也都磨没了,河里的石头有几个不是圆的?经过一番煞费苦心,丁能通终于当上了清江省东州市驻京办主任。只是一个“贪”字不知要了多少政坛精英的命,他心有忌惮,丁能通是不想丢掉性命的,自己还年轻,好日子还在后头,所以他经常到恭王府走走,一来是为了给自己提个醒,二来也是想多沾点福气。 丁能通的理想是实实在在的,实实在在的理想当然离不开福气,而恭王府素有“万福园”的美誉,什么蝠池、蝠厅、福字碑,一个福字道出了富与贵的真谛。 丁能通特别喜欢康熙爷写下的这个“福”字,他在恭王府驻足最多的地方就是这块福字碑前,目的就是想多沾点恭王府的福气。难怪北京人常说,到长城是看大气,到故宫是看王气,到恭王府看的是福气。 对于丁能通来说,大气他自认为天生就有,王气是丁能通梦寐以求的,然而,当今中国好像破了千百年来的规矩,从不分离的富与贵竟然分开了,如今的中国是富者不贵,贵者不富,这是丁能通万难想明白的。 丁能通认为,贵必有王气,富必有福气,在中国官场上,二者可以兼得的只有驻京办主任了。因为驻京办主任既贵为官员,又像个商人,可以广交权贵,当然福气多多了。想来想去,丁能通觉得多沾点福气是无可厚非的,作为驻京办主任沾不上天王老子的福气,一定是地瓜加土豆——烀熟了就是面。 丁能通不觉得人生是什么过眼烟云,即使是和坤去了,还有恭王府在,还有福字碑在,明明是步步为景嘛,只不过景致各有不同罢了。 眼下的光景就是他自己选择的,丁能通一直为自己的选择暗自得意,因为自从他第一次陪同东州市市长肖鸿林走进恭王府以后,他的人生就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理想:我要当东州市驻京办主任,而且要在自己的任期内,将驻京办事处变成东州市设置在北京的恭王府。丁能通这个理想的确是实实在在的,因为东州市作为清江省的省会城市,工业大市,清江省经济的发动机,现有的驻京办太寒酸了,像东州这种经济大市,驻京办搞成五星级也不过分,这里有一个东州市政府的形象问题,丁能通多少次为自己的想法而兴奋。 丁能通就任驻京办主任之前,是东州市市长肖鸿林的秘书,而且兼任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按理说,鞍前马后地跟了肖市长五年,到哪个区当个区长,到哪个实惠局任个局长,也就是肖鸿林一句话的事。可是,丁能通出人意料地拒绝了市委组织部的美意,执意要当东州市驻京办事处主任,个中原因即使是他服务多年的市长肖鸿林也没有完全猜透。 其实,丁能通一直有不可告人的私心,说野心也行,说是高远志向也可,他认为,要想在政治上有大发展,必须有重量级的人物赏识,他可以利用驻京办这个平台,既可以因频繁接待省市领导而得到赏识,又可以广交京城权贵,为自己在政治上有更大的发展寻找机会。这年头要想当大宜,就要结交权贵;要想发大财,就得结交大款。只要自己在北京打开局面,别说市长肖鸿林了,就是市委书记王元章也得围着自己转。 这些年跟着肖鸿林走南闯北,北京城也识得不少大人物,他认为自己有打开局面的底蕴和实力。何况,东州市作为省会重镇、革命老区、老工业基地,早就为首都输送了成百上千的老革命,用好这些关系,何愁自己没有绵绣的前程。 丁能通正驻足在福字碑前沉思时,有人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哟,这不是丁秘书吗?” 这是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 丁能通回头看时,却一时蒙住了,这女人四十多岁,典型魄机关女干部形象,端庄稳重的脸笑容和蔼,上身穿着一件暗绿色鸡心领短袖小衫,古铜色西裤,浑身透着大方与庄重之气。 “哎呀,是刘大姐,好久不见了,我没敢认!” 半晌,丁能通才想起来,这位刘大姐叫刘凤云,是中纪委的处级干部,三年前随中纪委六室主任去东州市搞政务公开调研,丁能通陪肖市长接待过他们。晚宴上,丁能通与刘凤云拼酒,败下阵来,所以印象极为深刻。 “丁秘书,什么时候来的北京?肖市长也来了吗?”显然,刘凤云并不知晓丁能通的工作变动。 “刘大姐,我现在是东州市驻京办主任,早就不当秘书了。”丁能通极力想改变留在刘凤云心中的秘书形象。 “这么说你进步了,丁主任!”刘凤云半开玩笑地笑道。 “刘大姐,还是叫我能通或小丁吧,我听着舒坦。”丁能通腼腆地说。 “好吧,小丁,看见这福字碑都想了些什么?”刘风云似乎看穿了丁能通的心事,平和地问道。 “听说康熙只留下三个大字,一个是故宫太和殿内的‘无为’二字,另一个就是和坤府里的这个‘福’字。” “是呀,当年康熙为老母亲的生日写下这个大大的福字时,深感惊讶,因为福蕴涵着才、子、寿、田等老百姓常求而不达的东西,整个一个福字就表达了国人对多子、多财、多寿、多福气的祈求。而后来康熙考虑到这个写绝了的福字无法再次写出,便用剑刻的方法刻在一个长石上,摆在了皇家大院内。” “刘大姐,后来和坤是怎么把这个福字弄到府里的?” “这倒不清楚,不过聪明的和坤为避免皇家人把这块宝夺回去,便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方法,先是用座假山把石压在下面,并在山上放置三块象征双龙戏珠的大石头,最后还在福字外围弄了一个大大的寿字,这样皇家人即使想取走也只能望福兴叹了,毕竟谁都不敢用江山和寿运来换取一个福字。因此,这个福字得以一直留在这里。” “和坤果然是聪明绝顶!” “小丁,我发现你好像很崇拜和坤哪!他可是个大贪官呀!”刘凤云诧异地瞪着眼睛说道。 “刘大姐,你误会了,我只是想,为什么康熙亲题的福字没有保佑他。”丁能通赶紧解释道。 “常言说得好,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人生不能苛求太多呀。” “刘大姐说得对,刘大姐说得对。” 这时,一个胖乎乎的中年男人手中拿着两瓶矿泉水走了过来。 “风云,遇着熟人了?” “噢,我来介绍一下。小丁,这是我老公,叫周永年,在中组部地方局工作。永年,这是东州市驻京办主任丁能通,曾经是肖鸿林的秘书。” 丁能通听了刘风云的介绍,内心暗涌着一种冲动,心想,刘凤云的老公居然在中组部地方局工作,看派头和资历,少说也得是个副局级,这可是所有在政治上有宏图大志的人做梦都想结交的人物。 丁能通赶紧伸出双手谦卑地说:“周大哥,幸会!幸会!” 周永年客气地伸出手,带着警觉而傲慢的笑容说道:“驻京办主任可不简单,个个都有左右逢源、纵横四海的本领。” “哪里,哪里,我们也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呀!” “在夹缝中求生存,有没有搞错,谁都知道,驻京办是三不管,别人管不着,地方没法管,北京管不了。又开宾馆、酒楼,又办公司,驻京办主任可是既当官,又做老板,集富贵于一身的肥差,经常接待的是当地领导干部,有人脉关系,又是地方政务与中央政务对接的桥梁,哪个驻京办主任到部委办事不是如履平地呀,在外面纪律也松,工资又高,哪个驻京办主任没有点神通?”周永年侃侃而谈,说得丁能通脑门儿沁出了细汗。 “周大哥高看我们了,这样吧,刘大姐,反正你是东州人,改天我请客,周大哥务必给我这个面子。” 丁能通觉得周永年这个人太有用了,即使是省委书记、省长也要高看一眼,这样的人一旦交下,无疑对自己的政治前途大为有益。但是结交这样的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小火慢炖,不然容易夹生。双方寒暄告辞后,丁能通缓步走出了恭王府。他上了奔驰车刚打着火,手机响了。来电显示的号码是东州市常务副市长贾朝轩的秘书顾怀远打来的。丁能通赶紧接了电话。 “能通,你在哪儿呢?贾市长到驻京办了,你赶紧回来吧。” “怀远,我在路上,马上回去。” P1-5 序言 当代西班牙著名画家米罗说:“我需要一个引发点,不管它是一粒尘埃,还是一线阳光,都能给我许多生生不已的东西。”有一个引发点是所有艺术创作的前提。我说过,我不属于创作,我属于创造,因此我的引发点只能是思想的火花。我喜欢感受思想的力量美,为了获得这种美的享受,我必须透过心灵极目远眺。 小说是一种思想游戏,所谓游戏就是一种心灵历险,这恰恰是创造的巨大魅力。小说创新不仅是小说家创作心理上的一次大的探险,也是读者阅读心理上的一次大历险。优秀的小说家首先是个思想家,当然他的思想一定潜藏于作品之中,通过小说中人物的言行、心理得以表现,这种开掘与阐释的过程是阅读的价值所在。 正是由于人类透过心灵极目远眺,才发现了与现实并存的艺术世界。人类对世界与人自身的认知永远也不可能穷尽,因此艺术的创造就永无止境。创造并不是否定,或许是在否定基础上对继承的再认识。通过再认识,发现美、研究美,在捕捉美的过程中实现创新。 作为一名坚持寻找小说文体特性的作家,我一直试图突破和超越自己,《驻京办主任四》是一次新的心灵历险。 从小说艺术问世以来,小说的形式和内容就一直是一对矛盾。但仅就创新而言,相对于小说的题材和内容而言,小说的形式被赋予更加重要的意义。因为每一次形式试验,其实都是对人性、对政治、对哲学、对社会、对心灵的提问。小说的意义不在于“写”本身,而在于“如何写”。正因为如此,小说的形式往往会揭示小说的内容。 我强调小说家首先要是个思想家,并不是想在小说中解决所谓哲学问题,哲学是阐释实现了的美,而小说是发现未发现的美,两者是互相质疑或互相补充的关系。有了这种关系,我们就可以用小说的形式讲述哲学家们用哲学形而上的方法提出的问题。我无意成为哲学家,我痴迷的是如何开拓小说创新的无限可能性,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文学的灵魂。这个灵魂的内核恰恰是思想。 改革需要解放思想,文学创作更需要解放思想,但是人们的思维定式一旦形成,很难冲破思维之狱。从这个角度说,《驻京办主任四》无疑是一次大胆的突围。创新是化腐朽为神奇,是置于死地而后生,是勇敢、果断地走进现实,走进生命本体,并以突破思维之狱的勇气和胆识将自己拥抱的现实与生命本体转化为诗意的形式。艺术直觉告诉我,《驻京办主任四》是一次文体的冒险,是一次思想的游戏,是一次语言的探析,是一次审美的体验。 叙事视角在小说叙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决定了小说的叙事结构。一般一部小说只有一个固定的叙事视角,要么是第一人称,要么是第三人称,很少有以第二人称作为叙事视角的。我在《驻京办主任四》中充分运用了叙事视角,融合了三种人称叙事的优点,使小说同时具有了第一人称的主体性,第二人称的对话性和第三人称的全知性。三种人称视角综合运用、巧妙切换,构建出一个独特的叙事结构。《驻京办主任四》直接采取了多个视角的叙事技巧,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线性结构,而且可以从多个视角上观察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实现了文本叙事向空间逻辑的转变。这不仅让我在创作中感觉到有足够的创造自由度和灵活度,而且给予了读者阅读的挑战性和自由想象的空间。 在《驻京办主任四》中,不仅采取了多个视角叙事的技巧,而且采取了小说套小说的方法。在顾怀远创作的《驻京办主任》中,小说的隐含读者是专案组领导。因此,丁则成将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坦陈自己的罪过,并且不时对自己调侃和嘲笑,第一人称的叙述特别适合于心里忏悔,因为人称本身就具有一种独自性。丁则成直接将读者带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拉近了叙述者与读者的距离。总之,他、我、你三个视角实际上是人的三个侧面。三种叙事视角的融合,有利于“我”具有“他”的全知性视角,“他”具有“我”的内在主体性,同时通过“你”进行对话,使得三者互为镜像,达到自由、全面叙述的目的。 一部小说不管用何种手法成书,思想都是它的灵魂。这“不是为了把小说改造成哲学,而是为了在叙事的基础上动用所有理性的和非理性的、叙述的和沉思的、可以揭示人的存在的手段,使小说成为精神的最高综合。”在这里,米兰·昆德拉将小说显现的“思想”概括为是作家通过一些想象的人物对存在进行思考。小说是对人进行精神实验,当然这种精神实验是作家对“人的存在”的整体考察、感受的基础上所做出的专属于小说的表达方式。 《驻京办主任四》在思考上,关注人性和人的生存状况,尖锐地批判了官本位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深刻地指出,那些最动听的政治语言,正是社会的顽症之所在。呈现了只有文学才能说出而政治不能说或说不出的人的生存真相。其实真相是非常主观的东西,真正的艺术创造着自身的真相,真相存在于创造之中,存在于主观意识之中。 我创作的中心是人、主体、自我、内心世界,着重表现人的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在这里,意识是绵延的思想流,具有思想性的作家不仅是社会的观察家、历史的见证人和人性的呈现者,他必然有自己的人性观、哲学观和历史观。 《驻京办主任四》从四个方面呈现了思想的力量美。在“他”章中,映对的是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将七位大师的七部名著的思想通过顾怀远的思考散落在字里行间,这七位大师是简·奥斯丁、狄更斯、福楼拜、斯蒂文森、普鲁斯特、卡夫卡、乔伊斯,这七部名著是《曼斯菲尔德庄园》、《荒凉山庄》、《包法利夫人》《化身博士》、《追忆似水流年》、《变形记》和《尤利西斯》。在“我”章中,映对的是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将西方从古代到近代,几十位哲学家的思想通过丁能通的思考散落在日记当中,用这些思想对驻京办这个特殊的政治平台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在“你”章中,映对的是曹雪芹、高鹗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想不到用《红楼梦》解读驻京办,竟然有那么多场景相似,仿佛《红楼梦》不是一部古典小说,而是现代小说似的,这不仅说明经典的不朽性,其现代性更应该令我们深省。在“附”章中,是顾怀远创作的《驻京办主任》,在一部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中,套着一部由小说主要人物创作的十五万字的长篇小说,其创作难度极具挑战性。但是我并没有采取常规的创作方法,而是采取滑稽戏仿的方法,戏仿了纳博科夫的长篇小说《洛丽塔》。戏仿是一场游戏,强调的是对现实生活的解构和颠覆。通过主人公丁则成忏悔式的长篇独自,将读者直接带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直接潜入主人公内心裂开的无底深渊一探究竟,从而深刻认识到,旧体制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文学理所当然是政治的对话者,是社会的对话者,更是自身的对话者。在《驻京办主任四》中,我不仅用第二人称进行对话,还通过丁则成与专案组领导的对话,完成了上述三者的对话。总之,在创作过程中,我力争使小说成为有思想的小说。 《驻京办主任四》是一部将触角伸向人物内心的作品,正如年轻人喜欢实地旅游,而老年人喜欢神游一样,就语言来说,我更倾向于神游,因此在这部小说中力争使意识流化为思想流,使思想流化为语言流。通过语言的流动,让读者体悟大河奔涌的畅快、小溪流淌的恬静、瀑布倾泻的力量。在语言上用词以保持叙述的张力为主,力求语气轻松,使得叙述声音和所描述的对象之间获得一种情感的距离,正如卡尔维诺在《新千年文学备忘录》中引用法国诗人瓦莱里的一句话:“就像鸟儿那样轻,而不是像羽毛。”语言的轻松化增强了幽默感和诙谐性,使得文字有时像绅士一样“文质彬彬”,有时像孩子一样活泼可爱,有时像姑娘一样腼腆秀美,有时像喜剧演员一样调侃诙谐。当然语言的轻松不等于意义的轻松,在《驻京办主任四》中,我有在轻松语言中表达不轻松的意义的决心。心灵自由时,必倾心于语言,渴望于表达。正如政治言辞如果不落实到个人,只不过是一番空话一样,我力争通过语言透视心灵,达到轻松而怡静地写出官场原始神态的目的。 四 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审美,高尚的文学品味一直是我创作追求的目标。我在《驻京办主任四》中,自始至终以审美的眼光,观照每一个场景、时间和人物,时刻不忘记给读者以美学的品味与享受。开篇以顾怀远突发奇想引领读者进入驻京办这个神秘的政治平台,怀着窥探天机的心理,领略了驻京办主任丁能通的日记,通过顾怀远对日记触目惊心的解读,读者像贾宝玉畅游太虚幻境一样获得一种照镜子的体验。为了达到实像与虚像的相互依存,实现梦与真实的混合,我采取元小说的技巧,通过顾怀远创作的《驻京办主任》,让刚刚照过镜子的读者绕到镜子背后一探究竟,从而达到对时间性质的文化内涵的透视与独特的审美体验的目的。读者透过丁则成命运的潮起潮落,体悟的是宦海俯仰沉浮的审美历程。这是小说的诗意美。我之所以钟情于创新,是因为常规的创作模式已经被写烂了,跳不出重复和模仿的框子,更无法把我的感受表达通透,必须独辟蹊径。文学创作之所以充满魅力,正在于个人的独创性和唯一性。艺术美离不开几何图形。笛卡尔的二元论则认为,世界上有两类实体: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从美学角度看,《驻京办主任四》结晶成了一个六面体,这个六面体不是僵硬的,而是一个新的充满生机的有机体。每一个面都代表人的心灵世界,犹如镜子一样具有折射光线的魅力。它犹如一粒细胞,通过阅读使人的心灵产生类似于光合作用似的反应。这就是对美的感受。六面体内不是实的,也不是空的,而是燃烧的火焰,这是心灵炼狱之火。六面体表面的宁静与内部的燃烧,正是人类的生存形式和生存方式。六面体结构就是一个世界,每一个面都相当于一张网。在网上,读者会发现故事之多种可能性的组合。这是小说的雕塑美,同时六个章节衔接得如同音乐上的六重奏,有一种旋律美,我甚至私下里就将这部小说称为《六重奏》。作家以音乐的方式确定激情追求的是小说的音乐美。 总而言之,小说的本质是虚构,小说的魂魄是思想,小说的终极目的是审美,小说的出路是创新。一个勇于创新的作家必然站在风气、俗气、潮流的彼岸,拒绝做潮流中人,拒绝做风气中人,拒绝做功利中人,拒绝躲在思维之狱中经营自己,独创、唯有独辟蹊径,才是他艺术探索的唯一途径。 二○○九年九月二十七日十六时第一稿于沈阳 二○○九年十月六日十七时二十分于沈阳修改 后记 一 小说是什么?周汝昌先生说,小说是外史、野史、稗史;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王安忆说,小说是个人的心灵世界;米兰·昆德拉说,小说就是通过一些想象的人物对存在进行思考。小说审视的不是现实,而是存在。那么什么是现实?我认为命运的一次性就是现实。我们必须为自己最终的、一次性的不可挽回的决断负责。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永远不能回归。那么什么是存在?我认为,存在就是可能性的现实,也就是可能发生的现实,是小说家脑海中的现实,是“我思故我在”的现实。命运的一次性并没有最终规定我们的选择,我们生活在诸多可能性之中,小说描绘的就是我们面对命运的一次性这种现实的诸多可能性的抉择过程。这种可能性在现实中也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但它在小说家的脑海中发生了,因此小说中的人物不是生活中女人生出来的,这些人物只能诞生在作家的脑海中。人正是由于生活在诸多可能性之中,又承受着命运给定的一次性,才增加了自身的隐秘性,这些隐秘性恰恰是人的本质的最内在的核心。发现人身上的隐秘性恰恰是小说的任务,我的小说不仅试图发现人身上的隐秘性,还试图发现社会中的隐秘性、生活中的隐秘性。不仅试图解释实验性的人,还试图揭示出实验性的社会、实验性的生活。 二 生活是什么?面对命运的一次性这种现实的诸多可能性的抉择过程就是生活。当然这种抉择过程只有通过思考与内省才能体会得到。因此,我认为生活就是思考与内省,对时代的思考与内省,对民族的思考与内省,对灵魂与人性的思考与内省,对现实的思考与内省。只有不断地思考与内省,诸多可能性才会发生,否则只有命运的一次性,这就是现实。当然思考与内省不是现实,而是现实的可能性,也就是“我思故我在”的现实。一个作家只有不断地思考与内省,才会发现生活,才能懂得生活。然而我们经常听到的抱怨是我没有生活,其实每个人就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生活中,但是由于我们缺乏思考与内省,心灵的眼睛被欲望、名利、虚荣、贪婪遮蔽了,致使我们对自己的日常生活熟视无睹,生活成了到处寻找的东西。每日每时的真实生活就这样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了。一个平常人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生活过、生活了什么,还可以原谅,但是对于作家就无法原谅了。那么生活在哪里呢?生活就在内省与思考之中,还是那句话,“我思故我在”。我就是在小说中生活,我生活在小说里,我和我的小说同呼吸共命运。 三 虚构是什么?在英文中,“小说”(FICTION)一词的原意就是虚构。虚构考量的是小说家建立在丰富生活底蕴基础之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小说为什么叫创作?我理解“创”就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综合。那么虚构的基础是什么?“想象力”靠“思”,“创造力”靠“智”。只有写出“思”与“智”相得益彰的小说的作者,才可以称为小说家,否则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或者叫叙事者。好的虚构不仅有“思”的紧张亢奋,更有“智”的机趣盎然。成功的虚构会让读者误认为这就是客观现实,会沉浸陶醉在小说家的思想魅力、叙事魅力、想象魅力和创造魅力中,误把经过主观加工、提炼、创造的艺术魅力当成客观魅力。我一直试图在自己虚构的艺术世界里发现“人是什么”、“人能如何”、“社会是什么”、“社会能如何”、“生活是什么”、“生活能如何”、“人在社会和生活中又能如何”。为了揭示这些问题背后的隐秘性,我选择了两个特殊的入口,这就是“政治”和“性”。因为透过“政治”可以揭示人心的“险恶”;透过“性”可以揭示“灵与肉”的紧张关系。我在我的全部作品中不仅使用和享受了虚构的权利,而且我认为虚构是作家高贵而神圣的想象和创造。 四 我认为一部鲜活的长篇小说,其艺术特色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就是作品的骨架、血肉和灵魂。小说的骨架,即结构。米兰·昆德拉在谈到小说的结构时指出:“从小说的历史开端起,小说就试图避开单线性,在一个故事的持续叙述中打开缺口……使人物可以从小说的线性结构中走出来。”他要求小说“要包容现代世界中存在的复杂性,而不失结构上的清晰性”。我的小说正是避开了单线结构,运用了复线结构。我把我创作的复线结构称之为“经络网状结构”。之所以称为“经络网状结构”,是因为我的全部作品都是由一条主线和几条副线组成,主线就相当于人的大动脉和神经主干,副线就相当于人的神经网络和血管网络。通常由一条主线、几条副线纵横连贯、互相交叉,采用影视剧切换镜头的方法设计情节、塑造人物、刻画心理,力争达到笔断意不断的艺术效果。这种创作方法既揭示了现代世界存在的复杂性,又不失结构上的清晰性。以《大房地产商》为例,其中有五条线。第一条线是白氏兄弟与范真真、何振东;第二条线是洪文山与夏闻天;第三条线是小青楼事件,是政府官员与柳、许夫妇;第四条线是房地产商之间;第五条线是洪文山、夏闻天与何振东。这五条线交错纵横,波澜起伏,形成了既复杂又清晰的故事。再以《市长秘书》为例,结构上采用了一条主线、两条副线,力图通过延伸形成巨大而完整的神经网络和四通八达的血管系统,并通过交错对比的结构布局、散文化的语言和意识流的叙述方法,使情节复杂起来,使人物鲜活起来,使内心世界丰富起来。应该说《市长秘书》这部小说的叙述结构既不是从故事出发,也不是从人物出发的,而是从心灵出发的,不仅要剥光衣服,而且要剥光皮肤,用内窥和内省来不断考问人们的灵魂,完全突破了政治小说的惯有模式。 写小说的主要手段是叙述,通过叙述来结构小说。如果叙述手法单一,就会平铺直叙、枯燥乏味。我的作品虽然是复线结构,但每条线如何叙述,就成了写好小说的关键。把平铺直叙的各条线结构在一起,还是把丰富多彩的叙述方式结构在一起,就成了写小说的重要艺术手段。我的小说运用了多种叙述手段:有白描式叙述、笑话式叙述、梦幻式叙述、暗示式叙述、思考与探询式叙述、独白式叙述、闪回式叙述、散文和诗化式叙述等等。把各条线的多彩叙述,纵横连接,互相交叉,形成严谨又清晰的结构。 五 小说没有好的骨架是站不起来的。有了坚实强壮匀称的骨架,小说的血肉(人物、场景、细节、感情、语言等)才能依附其上。如何使素材转化为血肉,我借助的就是由经络网状结构形成的神经网络和血管网络。只有这样,素材才会活起来,转化为小说的血肉,才不至于成为垒大厦的一块块砖。我认为细节引起和组成情节,情节发展组成故事,而语言表达情感、描写环境、表现人物。《驻京办主任》第一章恭王府的“福字碑”这个细节,引起和组成了丁能通围绕“福”字进行的心理描写的情节,形成了丁能通游恭王府的故事。《大房地产商》中卢征醉酒的细节,形成了卢征醉卧黑水河体育场的情节,形成了他与体育场醉别的故事。在《市长秘书》第一节中,张国昌的眼睛这个细节,引出了他想自杀的情节,进而形成了他被注射死的故事。有的细节有主动表现人物和环境的作用,如张国昌吸烟的细节,“他手中的烟在回光返照中向上缭绕”,我认为这样描写,生动而深刻地表现了张国昌死前的环境气氛和人物心理。小说正是通过许多生动的细节,组成了起伏的情节,形成了引人入胜的故事。小说是语言艺术,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刻刀,作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积累社会各阶层的语言,然后以纸为玉,以心为刀来雕琢它们。我在我的作品中力图使语言犀利流畅和性格化。语言犀利使人读了觉得解渴,而散文诗化的语言使小说生动、亲切、富有感染力。例如《驻京办主任》中的对话,“冉冉,是南方人吧?”“是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两句对话,一下子显示出了金冉冉的学识、身份,也显示了她开朗和温柔可爱的性格。另外,写小说必须有感情、有激情。我经常写到动情处潸然泪下。米兰·昆德拉说:“构思一部小说,只要将不同的感情空间并置在一起,而这在我看来,就是小说家最高妙的艺术。”在小说《驻京办主任》“金冉冉”一节中,我把丁能通救人的感情、怜香惜玉的感情,性的感情并置在他一个人身上,较深刻地挖掘了丁能通的人性,显示了他的内心世界。 六 一部小说的好坏,艺术水平的高低,最要害之处在于它的灵魂,也就是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不是直接说出来的,是通过情节、人物、心理表现出来的,这种表现是对“我思故我在”的探寻。塞万提斯通过这种探寻创作出来唐·吉诃德,鲁迅先生通过这种探寻创造出来阿Q,然而,无论是堂吉·诃德,还是阿Q,作为活生生的人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丁能通、雷默、白昌星这些人物在现实中也几乎是不存在的,但他们又是在现实中可能存在的。我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刻画,对改革开放中碰到的硬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比如体制问题、官本位问题、土地财政问题、社保问题、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国企改革问题、民企发展问题、环保问题、科学发展观问题、驻京办功能问题、以人为本问题、民主与法制问题等等;同时,还从挖掘人性的角度,深入思考了美与丑的问题、善与恶的问题、爱情与婚姻的问题、道德与良知的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问题我都实打实、硬碰硬地写,从来不绕着走,这样写有一个好处,就是读者感到很真实,真实就是力量。我的作品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遇到矛盾、难啃的地方,毫不妥协。我的创作原则是,绝不欺骗读者,和读者一起思考。我一直有执意大规模描写改革开放深层次矛盾和社会现象的企图,试图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全新阐释执政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面临的执政困境。我认为只有个人的精神痛苦与时代的精神痛苦相一致时,才会与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我的小说中都描写了两只手,一只手是有形的权力之手,一只手是无形的市场经济之手。对这两只手的描写彰显了一个主题:市场经济还不成熟,权力之手作用空间很大,很容易滋生腐败;相反就给消除腐败创造了经济条件。但这一主题是经过思考和探寻才发现的,甚至是在创作过程中还未知道的存在。正因为如此,小说才会引人深思,这恰恰是小说的道德。总之,灵魂不是能轻易发现和看到的,它从来就不会清清楚楚地摆在那里,否则就失去了文学艺术的价值。 七 在小说中要把人物写活,写深刻,关键在于人性的挖掘。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提出,兽性与神性结合起来就是人性。丁能通和雷默是兽性与神性都不足的人。他们不想成为《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一直处于心灵被扭曲成甲虫的抗争之中。他们的处境与《皇帝的新装》里的情景非常相像,但是他们既不愿意做那些欢呼雀跃的人,更没有勇气做那个敢说真话的孩子,他们是被神性逼着远离兽性的人。因此,丁能通最后选择站在了孩子的身边,雷默选择了离开。其实无论是选择站在孩子身边,还是独善其身地离开,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勇气。这就是《驻京办主任》与《市长秘书》对人性挖掘的意义。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守住心灵的堤坝是一生的课题。当然挖掘人性不仅需要形象思维,也需要逻辑思维;不仅需要感性思维,也需要理性思维。如果把人性比作一张网,网上的纽结越多,对人性的挖掘就越深。以《大房地产商》主人公白昌星为例,在他的人性之网上,有如下一些纽结:狼、女人、行善、利益、朋友、谋杀、光碟,等等。狼,对挖掘白昌星的人性起到了重要作用。狼既显示了白昌星的兽性,显示了他凶狠、冷酷的一面,也显示了他的神性,喜爱动物的善良的一面。一般来说人是怕狼的,是以狼为敌的,而白昌星却以狼为友,能使狼通人性,听他指挥。这就生动地显示了他与众不同,而且对比出一些人不如畜生的本性。这不得不使我思考:这些不如畜生的人的人性如何呢?挖掘人性,就不能离开性爱,就不能离开女人,女人不仅是人类生命的延续者,更是人类希望的承载者。其实,就整个人类世界来说,除去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后天因素,人类的中心生活就是男女之间灵与肉的碰撞。白昌星与三个女人发生了关系,当毛小毛问他:“星哥,爱情和家不是一回事吗?”他回答:“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棵大树,爱情犹如大树上盛开的花朵,而家却是大树的根。”他爱毛小毛和衣娜的美丽,也喜欢毛小毛对他事业上的辅佐,更离不开衣娜的相知,但他又不忘结发之妻,这就是白昌星在爱情和家庭上的人性表现。行善是白昌星人性之网的另一个纽结,他救助患白血病的小姑娘连月,这是行善之举,是神性的表现,是人性的亮点。但同时他又处处以利益为中心,彰显商人本性,这突出表现在小青楼事件中。在朋友这个纽结上,他的突出表现是终于给了马智华应得的报酬,算是以诚相待,但又利用马修斯毒死了陈金发。因此,毒酒也成了他人性之网上的纽结。最后一个纽结是光碟,他利用美人计录下了何振东权色交易的证据,揭发了何振东。与丁能通、雷默不同,白昌星是个兽性与神性都张扬的人,他既有冷酷的一面,又有热心肠的一面;既有守法的一面,又有犯法的一面;既有行善的一面,又有作恶的一面;既有花心的一面,还有恋家的一面,是个具有复杂人性的人物。充分揭示白昌星人性之网上的纽结,这个人物就鲜活起来。 八 我通过《驻京办主任》、《驻京办主任二》、《驻京办主任三》三部长篇小说,利用驻京办这个特殊的政治平台,着力塑造了身处政治漩涡的丁能通如何左右逢源、诡谲圆滑,又精明干练、内有坚守的人物性格,面对腐败和官商勾结,丁能通经受了炼狱般的心灵挣扎,终于顿悟,走出了人生困境。这三部书浑然一体,又独立成章,通过典型化的创作手法,确定了丁能通就是丁能通,同时他又是典型化地代表了一类人,这类人就是不敢和腐败势力直接作斗争,又不甘心和他们同流合污,当然丁能通还是被逼着和腐败作了斗争,站在了正义一边。我觉得丁能通代表了一大批人,很多人就是这么活着。正是因为丁能通代表了一类人,所以这个艺术形象对很多人有教育意义。中国知识分子既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想做大事,有做人的底线;又有患得患失、爱面子、自尊心强、名利思想重等弱点。这些特点在丁能通身上都有表现。正义和良知永远是文学的主题,文学从开始到现在对人性的改造和净化,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在现今人类的精神世界里,有太多美丽光彩的东西来自于文学。我觉得我的作品一些有良知的人看了会去深刻地思考,当然一些滑到腐败边缘的人看了也会警醒。但是靠小说解决不了腐败问题,还是要有好的制度,有好的制度,已经腐败掉的一部分人完全可以不滑向腐败的深渊。在现实生活中,正义的力量非常大,但是腐败的势力也不可小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我希望自己能够写出让正义的力量信心百倍、让邪恶的势力心惊肉跳的作品。 九 综观几百年间欧洲长篇小说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认为它经历了从情节小说到人物小说再到心理小说这样一个发展过程。这是一个从外化到内化的转折,我觉得无论是强调外化还是侧重于内化都是片面的,我在创作过程中力求外化与内化的融合,也就是既追求情节跌宕、人物鲜活,也追求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与灵魂深处的嬗变。我的小说几乎都是这三个方面的统一体。 十 1924年,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成功地攀登上珠穆朗玛峰,美国《纽约时报》记者问他,为什么登珠穆朗玛峰?他平静地回答:因为山在那里。这句话成了登山界的“圣经”。乔治·马洛里认为登山可以提升人的境界和对生命的理解。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了文学,我只能说,因为生活在那里。创作同样可以提升人的境界,提升人对生命的理解。歌德说,读一本好书,相当于跟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觉得,写一本好书,就是对灵魂的一次洗涤。我希望通过创作,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内质的直接表现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