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本书能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使您在品味国学博大精深的同时,能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智慧甘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
本书将《汉书》原著中文学性最强、撰著最精彩,意义最深邃的部分译写成白话文故事。精练生动的文字、科学简明的体例、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元素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同时,大量精美的图片,既使本书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又与文字互为补充与诠释,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座真实立体的历史博物馆,能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历史,获得更多的视觉感受和想象空间。
秦始皇遇刺
秦始皇兼并六国以后,要到各处巡游。一来为了祭祀名山大川,把大臣们颂扬他的话刻在山顶的石碑上,好叫后世的人能颂扬他;二来他这么各处走走,也好叫以前的六国贵族感到惧怕。因此他每次出去,总是前呼后拥,车马相连,沿路看去,十分威风。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春天,秦始皇到东边去巡游。一天,大队人马到了阳武县(今河南原阳县东南)的一条大路上,就传令官骑着马通知各队:“前面这条路地势险恶,大家要多加小心。”这一来,吓得一班文官倒抽一口冷气。他们提心吊胆地躲在车里不敢往外瞧,好像敌人的刀就要向他们的脑袋砍过来似的。可是将士儿郎们并没表现出慌张,只是带队的人叫前后相距太远的车辆靠近一些。他们把皇帝的车和式样跟皇帝的车相同的三十六辆副车连成了一个整齐的车队。秦朝的旗帜大多是黑颜色,车队就像一条巨大的乌龙在地上游动着。车队继续前进,到了博狼沙(在今原阳县南),四周很清静,一片太平景象,大伙儿这才松了一口气。就在这时,远处突然飞来一个大铁锤,直向秦始皇的坐车飞去。结果把秦始皇后面的一辆副车砸了个粉碎。秦始皇就在前面的车上,副车的半截车档进到他的跟前。好险哪!一下子车队全都停了下来。武土们四面搜捕,没费多大工夫就把那个刺客捉拿到了。秦始皇虽然十分恼火,可是他也十分精明,不准武士们伤害刺客。他叫丞相和宦官赵高去审问,要他们一定查出是谁主使他来行刺的。那个刺客也是条硬汉子,不但不透露是谁主使的,连他自己的姓名也不肯说,反倒骂道:“昏君皇帝杀了诸侯,灭了六国,六国的后人哪一个不想要他的命?历代的忠良都要向他报仇!唉!只是他命不该绝,也是我一时大意,用力过猛,没打中他。我倒是死不足惜,只可惜辜负了公子。”他还没有说完,李斯便赶紧追问道:“是哪个公子?”那刺客猛然惊了一下,立即住了嘴,又恐怕以后说漏嘴,就自己碰死了。
李斯等几个审问官仔仔细细琢磨刺客的话,慢慢推想出那个主使的人一定是六国的后人。再从“历代的忠良”这句话推究下去,他们又觉得那位“公子”可能是六国相辅的后人。可是在六国之中有哪一家是历代做相辅的呢?他们这么追想下去,就查出韩国的开地曾经做过韩国的相国,伺候过三个君王;开地的儿子平也也做过韩国的相国,伺候过两个君王。这一家两代做了相国,接连着伺候过五个君王,那么他们的“公子”不就是所谓“历代的忠良”的后人吗?相国开地一家原来是韩国的贵族,姬姓。那刺客的主使准是姬家的公子了。
秦始皇立刻下了命令,捉拿从前韩相平也的儿子——也就是那个姬家的公子。好在天下已经统一,在这统一的天下里捉拿一个有名有姓、有来历的人很容易办到。那个姬家公子一听到各处都在捉拿他,韩国一带搜得格外紧,就只好逃到别的地方去避一避。他原是个贵族子弟,韩国给秦国灭了的时候,他还年轻,没做过官。可是他认为:谁灭了他的父母之邦,就得报仇。韩国虽说灭亡了,贵族的生活还是挺阔气的,韩公子家里的奴仆就有三百多名。可是他不愿意在家里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他要替韩国报仇。自家兄弟死了,他也顾不得办丧事,就变卖了家产,推说到外地去求学,离开了家。其实他是要到外地找机会报仇。
可是秦国的法令很严,刑罚又重,谁要是反对秦始皇,准活不成。老百姓只能说朝廷好,不能说朝廷坏。他要暗杀秦始皇的打算,只能存在心里,不能说出口来。过了好些年,他结交了一个肯替他卖命的大力士。这位大力士使的那个大铁锤就有一百二十斤重。他们打听到这次秦始皇到东边来,已经到了阳武,就在博狼沙等着他。哪儿知道没能成事,倒惹了一身麻烦。那位姬家的公子只好更名改姓。这就是后来的张良,又叫张子房。他一直逃到下邳(在今江苏邳县东)躲避起来。秦始皇吩咐各地官府搜查那个姬家公子,查了一个多月没查到,也只好算了。张良虽是逃难出来,好在他身边有些银两,就在下邳结交了不少豪杰,还想着替韩国报仇。不到一年工夫,他在下邳出了名。他不但乐意接济有困难的人,而且还爱打抱不平,就是杀了人、犯了案的人来投靠他,他也收留。临近的人都知道他是个侠客,可不知道他就是逃难出来的韩国公子。真正了解他的人倒替他担心,怕他只想做侠客,骄傲自大,好出风头,不能成大事。
再说秦始皇这边,博狼沙的大铁锤并没能挡住他的车队。他继续巡游,一直到了之罘(在今山东烟台市附近)、琅邪(在今山东东南海边),再由上党(在今山西东南部,即长治一带)回到咸阳。
P1-4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汉书》的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词,遣词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中国纪史的方式自《汉书》以后,历代都仿照它的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汉书》尤以史料丰富、闻见博洽著称,在史学史上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本书将《汉书》原著中文学性最强、撰著最精彩,意义最深邃的部分译写成白话文故事。精练生动的文字、科学简明的体例、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元素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同时,大量精美的图片,既使本书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又与文字互为补充与诠释,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座真实立体的历史博物馆,能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历史,获得更多的视觉感受和想象空间。
衷心希望本书能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使您在品味国学博大精深的同时,能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智慧甘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