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高尔基写得最投入最富有魅力的作品。阿廖沙三岁时父亲死于霍乱,母亲带着他到外祖父家生活,在这个家庭里,父子、兄弟、夫妻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甚至为一些小事常常争吵斗殴。外祖父喜怒无常,脾气暴躁,凶狠地毒打外祖母,把阿廖沙也打得失去知觉。外祖母对阿廖沙非常慈爱,给他讲传说、童话和民间故事,虽有生活压力而毫无怨言。母亲被迫改嫁,几年后患肺结核病去世。外祖破产后阿廖沙被迫流落人间,开始独立谋生。
小说真实地描述了阿廖沙苦难的童年,深刻地勾勒出一幅十九世纪俄国小市民阶层庸俗自私、空虚无聊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同时又展现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正直、纯朴、勤劳。书中塑造的外祖母形象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的形象之一。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的三部曲自传体小说,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它内涵丰厚,耐人寻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这部世界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通过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阿廖沙的生活,以孩子的眼光来观察和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青少年形象和他在成长期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和所经受的各种心理考验。
我身体复好以后,才开始明白小茨冈在外公家里的特殊地位。
外公对他不像对儿子们那样,动辄喊叫、训斥,在背后提起小茨冈,外公还常常夸他:
“小伊凡可有一双巧手哇,这个臭小子,将来一定有出息!”
舅舅们对小茨冈也很客气,和睦相处,从来不像对待格里戈里师傅那样。他们老跟格里戈里师傅开过火的玩笑,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给他安排—场令人难堪的恶作剧。
有时悄悄地在火上烧他的剪刀柄儿;有时在他的坐垫底下偷偷塞一个钉子,尖头朝上;有时把几块不同颜色的布料放在这位视力很差的老师傅手底下。他不小心把这些布料缝在一起。就得挨外公的骂。
一次,格里戈里师傅在厨房的吊床上睡午觉的时候,有人用红颜料给他画了个花脸。老师傅醒来之后毫无察觉,带着滑稽可笑的花脸到处走。花白的胡子里隐隐约约露出两片鲜红的圆眼镜,又画了一只长长的红鼻子,像舌头似的沮丧地耷拉着。
他们的恶作剧是层出不穷的,但格里戈里师傅一直忍受着,从不作声,在接触熨斗、剪刀、镊子或者顶针之前,先在指头上吐些唾沫。
这已成了老师傅的习惯动作,甚至在每天吃午饭的时候,他也要先用唾沫弄湿手指再去拿刀叉,逗得孩子们哄然大笑。当他被弄疼的时候,他那宽大的脸上便出现很多纹,皱纹像波浪似的把他的眉毛抬得高高的,古怪地滑过额头,消失在光秃秃的头顶上。
我已不记得外公是如何对待舅舅们这些恶作剧的,可是外婆每次都挥着拳头责骂我的两个舅舅:“你们这两个不要脸的混账东西!”
但两个舅舅背地里对小茨冈又气又恨,嘲笑他,挑剔他做的活儿。
我问姥姥,这是怎么回事儿。
她耐心地给我解释:
“你想想看,两人都想雇用凡尼亚,他们俩将来都要开自己的染坊,所以两人就当着对方的面骂凡尼亚不好,说他是个不好的雇工!这是他们故意撒谎,耍滑头。他们还担心凡尼亚不跟他们走,留在你外公这里。你外公脾气是很古怪的,他可以同凡尼亚一起开第三家染坊呢,这么一来,对你两个舅舅就不利啦。现在懂了吗?”
外婆低声笑起来,又说:“你两个舅舅老耍滑头,可笑得很!你外公看破了他们的诡计,故意拿他们寻开。心,就对他俩说:‘我要给伊凡买一张免役证,就不会让他去当兵啦,我自己也需要他呀!’你两个舅舅听了非常生气,他们不愿意这么干,舍不得钱,因为免役证是很贵的!”
现在我又同外婆住在一起了,就像在轮船上一样,每天晚上睡觉前,她都给我讲童话,讲她过去的生活经历。
有时她也讲一些家务琐事。讲到她的孩子们闹分家,讲外公要为自己买一栋新房。她每次谈起这些事,脸上都带着嘲笑,态度很冷漠,仿佛她不是这个家庭里的第二号主人,而是一个陌生人,在静静地讲述邻居家的事。我从外婆那里得知,小茨冈原本是个弃婴。
有一年的春天,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夜里,从门口捡到的。
“唉,他都冻僵了,用一块破围裙裹着!”
“是谁扔的?为什么要扔了他?”
“他妈妈没有奶水,听说哪一家刚生了孩子就夭亡了,她就把自己的孩子放到这儿来了。”
一阵沉默。
“唉,亲爱的阿廖沙,都是因为穷啊!”
“当然,社会上还有一种规矩,没出嫁的姑娘是不准养孩子的!”
你姥爷想把凡纽希加送到警察局去我拦住了他,自己养吧,这是上帝的意思。 “我生了十八个孩子,都活着的话能站满一条街!”
“我十四岁结婚,十五岁开始生孩子,可上帝看中了我的孩子,都拿去当天使了!
我又心疼又高兴!”
P31-33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的三部曲自传体小说,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它内涵丰厚,耐人寻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这部世界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通过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阿廖沙的生活,以孩子的眼光来观察和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青少年形象和他在成长期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和所经受的各种心理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