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桥/中篇小说金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废名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现代著名作家废名的中篇小说代表作《桥》,描写作者所熟悉的乡间,目的不在于具体的故事或场景,而着意于营造一种意境,一种美的体验。废名被视为周作人弟子,他对小说的诗化、散文化,是一大创格。本书除小说文本外,并收入时人及今人的相关评论文章。

内容推荐

废名中篇小说《桥》被誉为“破天荒”的作品。《桥》描写小林、琴子、细竹三人所见所历的乡间风物、景致、人情,不求情节而但求一种心境、一种禅意。似淡似酽,似欢乐似忧愁,如梦如画如诗,在废名笔下,《桥》的所在,是一处未落凡尘的世外仙境。

《桥》以意境之美、语言之美,将京派文学推向新的高度。

目录

桥(上卷)

桥(下卷)

《桥》附记

枣和桥的序

《桥》

《桥》

《桥》

谈《桥》与《莫须有先生传》

《桥》

废名的文章

废名年表

编后记

试读章节

落日

太阳快要落山,小林动身回家。

说声走,三哑拿进了小小的一根竹子,绿枝上插了许多红花。

“哥儿,你说奇不奇,竹子开花。”  “不是开的,我知道,是把野花插上去的。”

但他已经从三哑的手上接去了。

“是我们庄上一个泼皮做的,我要他送哥儿。”

“替我谢谢。”

笑着对三哑鞠了一个躬。

至于他自己掐的金银花,放在一个盘子里养着,大家似乎都忘记了。

“三哑叔,你送哥儿过桥才好哩。”史家奶奶说。

“那个自然,奶奶。”

大家。一齐送出门,好些个孩子跑拢来看,从坂里朝门口走是一个放牛的、骑在牛上。

骑牛在他又是怎样好玩的事,望着三哑叔他也要骑牛了。

“我把你的牛骑了走好吗?”

“那好极了,有我不怕的。”

牛就在那阶下稻草堆旁,三哑牵来,他就骑。

孩子们喝彩,三哑牵牛绳,牛一脚一脚的踏,空中摇曳着竹枝花。

渐渐的走进了稻田,门口望得见的,三哑的蓬发,牛尾巴不时扫过禾,小林则蚕子一般高出一切。

他们两人是在讲话。

“哥儿,我还没有听见你叫我哩,我自己叫自己‘三哑叔’!”

“三哑叔。”

“哈哈哈。王家湾,老儿铺,前后左右都晓得我三哑叔,三哑叔就是史家庄,史家庄就是三哑叔,——三哑叔也有他的老家哩,三哑叔!”

三哑叔忽然对谁发气似的。

“你不是奶奶自家屋的人吗?”

“不是,不是,我也不叫三哑,我是叫老三。”

“是的,这个名字不好,三哑叔——”

“哈哈哈,叫罢,就是三哑叔。三哑叔是个讨米的哩,哥儿,正是哥儿这么大,讨米讨到奶奶门口,讨米的有什么话讲?看见我只晓得吃饭,不说话,就说我是哑巴!”

小林竖着耳朵昕,三哑叔这样的好人也讨饭!立刻记起了他家隔壁“村庙”里也有一个叫化子,回去要同姐姐商量瞒着母亲偷饭那叫化子吃。

他家隔壁确乎是一个村庙,这是可以做这个故事的考证材料的。

“哥儿——你看你这眼睛是多么玲珑!你怕我吗?哈哈哈,不要怕,三哑叔现在不是讨米的,是一个忠心的长工,除非我家奶奶百岁升天,三哑叔是不离开史家庄的。”

小林又有点奇怪,讨米的怎么又变到长工,他急于想问一问底细,舌头在那里动,觉得这是不好开口的。总之三哑叔是再好没有的一个人。

“三哑叔,今天你就在我家过夜好不好呢?我上街买好东西你吃。你喝酒不呢?”

“哈哈哈,我的哥儿,不,不,我送你过桥我就回来。”

一大会儿没有言语,牛蹄子一下一下的踏得响。

要上坝了,三哑叫他下来,上坝不好骑。

下得牛来,他一跑跑到坝上去了,平素习见得几乎没有看见的城圈儿,展在眼前异样的新鲜。树林满被金光,不比来时像是垂着耳朵打瞌睡,蝉也更叫得热闹.,疑心那叫的就是树叶子。一轮落日,挂在城头,祠堂,庙,南门,北门,最高的典当铺的凉亭,一一看得清楚。  “这牲口,我一吼它就不走了,我把它拴在树上。哥儿,它跟我有十几年哩,奶奶留我放牛,二十五年共是三条。” 小林望着三哑。 “你先前到我家你怎么会找得到呢?那有绿鼎的是火神庙,庙后边那房子就是的,——三哑叔,我说你还是一路到我家去。”

三哑笑着摆头。

“你不去你就牵牛回去,我会过桥的,我总是一个人过桥玩。”

“那么你走,我看你过去就是了。”

小林一手捏竹枝,石桥上慢慢的过去,过去了,回身,三哑还站在这头望他,笑闭了眼睛,小林只听得见声音——

“走,哥儿。”P10-13

序言

一、《中篇小说金库》,以小说文本为主体,版本或按初次发表,或以作者后来认定为准,不作一致要求。必要时,个别版本有所说明。

二、小说以单一中篇为主,或同时收入题材或主题相近的其他中短篇,旨在加强读者对作家的主要的中篇小说,或某一方面的创作思想的了解。

三、除小说文本外,附录作者回忆录、自述或访谈,以及相关的传记材料及重要评论。个别作品的评论具有争鸣性质,意在反映小说的社会影响的实况,也可供作文学史研究之需。

四、附录作者简历、年表。

五、附录作者照片及手稿,部分为编者所收集,部分为作家及家属首次提供。

后记

承林贤治先生不弃,邀我参加“中篇小说金库”的编选工作。待完成了派定的任务,林先生又让我想一想,有什么篇目可以补充。我当即推荐废名的《桥》。

《桥》是一部奇书,称之为“中篇小说”未必恰当;其实,称之为“小说”也未必恰当。当年,周作人就将其中部分章节收入《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里。只是通行的文学史以及废名本人,都把它归为小说一类。

在现代小说界,有两部风格独具的作品,可谓汉语写作的极致。一部是废名的《桥》,一部是萧红的《呼兰河传》。两者都突破了小说文体的规范,可以当作散文或者当作诗来读。《呼兰河传》的单行本,坊间容易找到;《桥》的单行本,近年却未见刊印。大概是因为篇幅只相当于“中篇”吧,一般出版社可能认为印出来厚度不够,定价偏低,不愿出。所以,现在只能到废名的选集或全集里,去找《桥》的文本。

《桥》初版于一九三二年,由开明书店发行。该书只收录已完稿的上卷,共计四十三章。同年起,下卷的部分章节陆续在《新月》、《学文》、《大公报》、《文学杂志》上刊发。包括一篇待印的清样稿,下卷仅仅完成九章,自然没有结集,也没有并入上卷出一个增订版。严格意义上讲,囊括《桥》的全部文字的单行本,至今未见。

除了将《桥》上下卷一并收入,本书还编入一些有关《桥》的文章。选择的标准,设定为一九四九年以前的单篇专论。目前能找到的,基本上都在这里了。

作为旧籍新刊,以保持原貌为好。删节本,令人遗憾;把没有直接关联的文本拼合在一起,也不尽人意。在原书的后面,添加续篇和附录,以求资料的完整、研读的方便,或许是读者愿意看到的。本书的编选,正是试图提供这样一个《桥》的读本。

感谢林贤治先生认可这一建议,感谢废名的哲嗣冯思纯先生授予版权。希望更多的读者来读一读《桥》,来感受一下这部汉语写作的另类经典。

桑农

二〇一〇年六月三十日于安徽师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3: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