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的良心
上帝赋予我们以双重的正直。一个是良心的正直,用以正确地判断;一个是道德本能的正直,用以正确地想望,它的职能是警惕邪恶,督促向善。人人都有责任不断地增加认知,培养正确的良心,力求能作出更良好的抉择,成为善良的人,成为希波克拉底誓言的虔信者、践行者和传承者。
希波克拉底2400多年前的誓言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西方医学界;作为职业道德的圣典,它的规范作用又远远超出医学界,成为适合一切人类社会组织抑制人性之恶的道德规范。希波克拉底誓言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揭示了职业道德的灵魂,颂扬了职业的尊严、职业的良心、职业的风范、职业的特质。希波克拉底誓言实践者的英雄业绩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每种职业都是有风险的,所谓“职业道德”,既是指“泰山崩于前”时的临危授命、忠于职守,更是指平时的点滴积累和自我约束、自我激励。于是就有了超越医学界的众多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如约瑟夫·罗特伯雷特著的“科学家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如律师的誓言、教师的誓言、法官的誓言……
在我们的灵魂里,可以说有一种天生的神圣感,它统治着我们精神的城堡,支配着我们对善恶的判断。我们可以判断一个特殊行为是正当还是不正当,使我们能够这样做的就是良心。这个判断可能出错,因为它判断出的正当或不正当可能是恰恰相反的。但是人有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告诉我们必须避免所有不正当,绝不能作恶。这种能力称为“道德本能”,它不可能出错,它是无误的,不灭的。用文都拉的话说就是:“上帝赋予我们以双重的正直:一个是良心的正直,用以正确地判断;一个是道德本能的正直,用以正确地想望,它的职能是警惕邪恶,督促向善。”
世间的英雄之所以伟大,除却他们的丰功伟绩之外,还有他们能自始至终坚守自己的使命,并凭借道德本能的正直,作出忠诚的判断。这是一种人格的伟大,道德的伟大,因为它的支柱是良心。希波克拉底的医术已经被后人所超越,但是,他所倡导的医学道德,至今依然是每个从业医师最高的道德信条:居里夫人在了解到镭在商业上的用途后,并没有从中牟利,而是毫无保留地将镭的制造方法公之于世,她认为,借此求利,不仅违反科学精神,更违背了自己的良心;爱因斯坦在完成了原子弹的开发之后,立即建议美国政府停止制造和使用这种武器,虽然未能最终实现这一愿望,但这位科学巨人将后半生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来纠正他所犯的这个“最痛心的错误”……他们的人生,是用饱蘸真善美的心灵之墨写就的。他们始终把个人荣誉同社会责任紧密联系起来,自觉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克己奉公、舍生取义、扶贫济困、克勤克俭、慈孝礼让已深深融人他们的血液。他们的魅力,就其实质而言,正是高尚道德的魅力。
17世纪初期,有一位名叫普勒斯顿的清教徒领袖曾说:“若有人问如何能晓得上帝在他身上的旨意,我的答案很简单:只要看看上帝赐给你的产业便成。”他认为,只要人们勤奋尽责,扩大产业,以创业为天职,那么就一定会得到上天的垂悦。当时的清教徒都毫无保留地投身于工作,尽力为自己扩大产业、积蓄财富。他们把产业和财富当做是上天赐福的记号,甚至有些人将这看做获得上帝救赎的依据。正是这样的职业精神促成了他们事业的兴旺、财富的迅速增长。他们的整个精神状态,就像当时著名的牧师约翰·卫斯理所说:“拼命地赚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这一切就像韦伯所说的:清教徒的世俗生活是受获得拯救、确保恩典这一超尘世目标的支配的,他在世上活着就是为了增添上帝的荣耀,从世俗状态转变为恩典状态。
今天,人们对待自己的职业,普遍欠缺的就是这种神圣感,仅仅把职业当做牟利的工具,当做每天得过且过、月底能拿点薪水的生活方式,从没有把职业与自己的生命追求联系起来。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见到违背良心的人。那些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者,那些好大喜功、弄虚作假者,那些见利忘义、跑官买官者,就是这类人的代表。他们以自我为核心,信仰的缺乏导致了他们心中天生的神圣感丧失殆尽。
良心应该受到教育,受过良好教育的良心是正直和诚实的。只有服从良心的正确命令,才能使人过上美好、自足而幸福的生活。人人都有责任不断地增加认知,培养正确的良心,力求作出更完善的抉择,成为善良的人,成为希波克拉底誓言的虔信者、践行者和传承者。P19-21
追随是一种提升
追随是一个人的官能。它是你的触觉——在困顿无助之际扶到一根坚实的砥柱;它是你的听觉——在人声鼎沸之处辨听穿越时空的箴言;它是你的视觉——在暗淡无光之所发现一道希望的曙光;它是你的嗅觉——在茫然失措之时闻到出口的花香;它是你的味觉——在酸甜苦辣之中品享独特的人生。
因此,追随就是一个人的本能——当你不能独立的时候,它就是一种模仿;追随就是一个人的技艺——当你要实现某个目标的时候,它就是一种学习;它更是一个人的品格——当你要塑造和实现自我的时候,它就成为一项事业。
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就开始了追随。追随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师长,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偶像……追随就成了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宿命:它让我们用自己的脚步,循着历史的痕迹去印证。在历史的泥土里,总会有一些深沉、坚定的足迹,风沙不能掩埋,岁月不能消磨,记忆不能腐蚀。那串足迹不仅仅是路标,更是人类智慧取之不尽的宝藏、用之不完的珍存。它属于每个人,却注定只有少数人才知道它的珍贵。
这串足迹就是支撑起人类文明的伟大的名字,就是亘古常新的传奇,就是代代相传的故事,就是铭刻青史的符号。这串足迹的主人,有开疆拓土、文治武功的王者,有驰骋商海、纵横财富王国的英雄,有守护高贵、播种思想的圣徒。正是这样一群人,放大了我们作为追随者的意义,使得我们的追随超出了偶然选择,而内化为人生孜孜以求的必然命运。
追随他们,就是要我们学会模仿——学会模仿就是学会谦卑,在高贵的精神面前我们必须学会低下自己的头颅;追随他们,就是要我们学会学习——学会学习不是记住简单的结论,而是学会认识自己,以人为镜,照出自己的缺失;追随他们,就是要我们学会完善自我——就是学会把自己的一生当成严肃的事业来经营,没有任何一项工作和一个职业能比得上这项事业。
当我们走在这条追随的路上时,我们会发现这既是一条康庄大道,也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坎途。那一个又一个伟人和他们的成就,既给我们的前行树立了路标和指灯,又给我们的行进设置了障碍和阻挠。他们代表着高远的目标、执著的追求、不折的毅力、坚强的意志,同时也代表着严苛的标准、超凡的要求。他们是狂风暴雨,涤荡我们的灵魂,也摧折我们的信心;他们是迷狂的烈酒,催化我们的勇气,也醉惑我们的清醒。我们聆听他们的训教,也经受他们的考验。只有在这种双重的洗礼中,我们才能获得纯粹的升华。
记住那些伟大的名字吧!他们尽管情趣各异,个性分殊,生活在不同的时代,说着不同的语言,却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那就是他们都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伟人和丰碑!他们是为了崇高的目标而奋斗的人,是切实地影响和塑造了我们人类文明的人,是指明了历史前进方向的人,是让自己的影响力深入人心的人,而在这之中最重要的又是,他们都是有坚定信仰的人,是能够为了信仰献身的人,是献身而不求名利的人,是不求名利而自能流芳千古的人。
今天,信仰似乎离我们越来越遥远并且变成了一个模糊的词,听起来甚至显得有些空洞,但如果这真的是我们今天的现实写照,那么可以断言:这样的生活将越来越卑微而琐碎,这样的社会将越来越功利而无情,这样的文明将越来越暗淡而失去光彩。
无论对于一个人还是对于一个民族,甚至人类世界,信仰都将是洞彻千古、烛照四方的“太阳”,它照亮心灵,也照亮历史和文明。缺乏信仰的头脑就犹如没有蜡烛的灯笼,丧失信仰的文明也将犹如神像缺位的裸庙。 在朝向信仰的路上(这里信仰远远超出了宗教的范畴),他们举步维艰,但却从未放弃目标和行走,每一步都那么坚定,每一步都那么深沉,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荡着永久而凝重的回音,像轰鸣来自寂静的远方……
作家普鲁斯特说过:“幸福的岁月是失去的岁月。”同样,最值得我们追随的人就是那些逝去的先贤。像云追随着风,像小溪追随着海洋,我们追随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追随着信仰,最终会找到我们心灵的家园,找到我们理想的终点。
追随是一种改变,追随是一种提升,追随是一种超越,追随是一种……
在一个没有神的时代,一个没有救世主的时代,一个怀疑一切也盲信一切的时代,一个有罪恶却没有罪恶感的时代,或许只有圣徒的崇高与德行才能感召我们,并且容不得提出任何反对的理由。
能被称之为“圣徒”的人,不仅是痛苦的见证人,还是信仰的执行者。他们倾慕于那种壮烈的、受难的、崇高的生活。为自己所向往的崇高理想而活着,而呐喊,而奋斗,而痛苦。因此,他们即使充当了一个被俗世遗弃的人,仍能保持着自己守恒的精神能量,并且始终在世间提炼自己的幸福。他们比常人更清楚什么是苦难、什么是坚韧,他们之所以选择在黑暗中慢慢摸索,就是不愿把坚实的生命轻易地交给轻浮而廉价的稻草。
生活在悼论、痛苦与负罪之中的现代人,难道不应该在自身有限的境遇里承担些什么吗?“人生犹如一只空瓶,但不可随意向里注入任何液体。如果它装满了卑劣和庸俗,绝然装不下伟大和崇高;一旦被虚伪和凶残所占据,纯真和善良便无法容身;有了自私和冷酷,便失去了博爱和热情……”听从他们的召唤吧!他们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我们中间,我们就会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起就开始了追随,追随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师长,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偶像……追随似乎成了每个人的宿命,它让我们用自己的脚步,循着历史的痕迹去印证。《追随系列》丛书记录的就是一个个值得追随的名字,这其中有开疆拓土、文治武功的王者,有驰骋商海、纵横财富王国的富豪,有守护高贵、播种思想的圣徒。
本书为该丛书中的一本,主要介绍和评述了玄奘、切·格瓦拉、伦勃朗、阿尔伯特·史怀哲、海伦·凯勒、泰戈尔、孔子、伊莎多拉·邓肯、迪特里希·朋霍费尔等37位“圣徒”的人生经历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