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四湖
桂林是典型的山水城市,自然山水是构成桂林城市的基本元素。两江四湖是国家4A级景区,并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及“广西十佳景区”称号。两江四湖景区是指漓江(市区部分)、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构成的环城风景带:以木龙古渡、古城墙为主景,宝积山、叠彩山为背景,体现城市文化的木龙古水道景区;以山林自然野趣为特色的桂湖景区;以体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山水城市空间特征为特色的榕、杉湖景区。三个景区的园林绿化,或亭、台、楼、阁、园林建筑和名人雕塑,或名花、名草、名亭和桂林山水诗廊,均可让人感受到桂林的天生丽质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榕湖、杉湖景区位于桂林市中心,北与中心广场毗邻,东与漓江隔路相望,繁华的中山路穿过湖区,是桂林城中开放式的休闲步行公园。榕湖、杉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当时为人工开掘的城南护城运河,称为南阳江,元代称为鉴湖,明代城池扩建,成为内湖。自明代起,成为桂林文化活动的中心,先后建有台湾巡抚、名士唐景崧的五美堂别墅,清代大词人王鹏运的祖居西园,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官邸,桂系将领白崇禧的桂庐,教育家马君武的宅居等。两江四湖游与桂林中心景区水上画中游,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知音台,位于杉湖北侧,以中国古代琵琶造型为主要构架,构成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优美意境。溪流的源头小山立有南宋诗人“桂林山水甲天下”诗作者王正功的铜像。
日月双塔,41米高、9层铜塔升腾湖中,与之相伴的35米高、7层琉璃塔屹立于杉湖岛上,两塔通过1 8米长的水下水族馆连接。铜塔所有构件如塔刹,瓦面,翘角,斗拱等均由铜材铸锻而成,创造了三项世界之最,即最高的铜塔、最高的铜质建筑物、最高的水中塔。琉璃塔的装饰手法富有中国传统韵昧。双塔互相辉映,成为城市中心的旅游新景观。
日月湾,位于杉湖北部,小广场上塑有“杉湖十子”浮雕。
阳桥,始建于宋朝,名叫青带桥,又名通济桥,宣和年间吕源重建,后多次重建改建。明洪武年问,桂林知府焦仲才乃以石建,更名阳桥。今天的阳桥是20世纪末重建的,参照梵蒂冈大教堂的维特马尔桥设计,桥里雕琢有反映桂林历史人物的浮雕组图。
玻璃桥,位于阳桥之西,为榕湖景区的观光桥,是我国第一座采用特种水晶玻璃构架的实用性桥梁,桥廊为欧式风格。
湖心岛,位于东榕湖湖心,经北斗桥与古南门相连,岛中小溪将湖心岛分为两岛,临水系叠石生态驳岸,岛中的汉白玉龙船舫及湖心亭、廊、小飞虹、小亭等,典雅精致,还有由整块花岗石打制而成的月门及诸多观景石。岛上四时风景如画,宛如仙山琼阁。
湖心岛东南面,一尊铜雕人像映入眼帘,这是曾任台湾巡抚、桂剧(中国十大剧种之一)的奠基人唐景崧的雕塑。
北斗桥,位于东榕湖,东连湖心岛,西接古南门,采用独柱独梁挑板结构。桥形布局走向按北斗七星分布,故名北斗七星桥,桥面栏杆全部是高级汉白玉,是目前广西最长的汉白玉桥。
古榕双桥,地处榕湖中部榕荫堤中段,如一根缎带束出了榕湖的曲线美。该桥借鉴了圆明园天宝坞桥型,为三孔连拱汉白玉桥,再现了“两水夹明月,双桥落彩虹”的幽雅情境。
榕城古荫是榕、杉湖的精华景点。生机勃勃的古榕和历经沧桑的古南门交相辉映,古榕植于宋代,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近旁的古城门,亦建于宋代,是当时桂林古城南边的一座城门,称威德门。
与大榕树紧密相连的黄庭坚系舟处,是一处历史文化含量很高的景点,为纪念文学家黄庭坚而建,由系舟亭、石船、诗碑、书艺长河组成。北宋崇宁三年(1104),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被贬广西宜州,途经桂林,于此系舟登岸,写下了著名的《到桂林》。
榕溪桥,地处榕湖饭店东面,桥型脱胎于中国著名古桥赵州桥,简洁沉稳,栏板及拱圈均由汉白玉雕刻制作,桥拱中心有龙头雕塑,桥底则雕刻了翩然飞舞的凤凰,祥云缠绕,追求龙凤呼应的传统境界。
桂湖是西清、宝贤、丽泽三湖的统称。南宋末年,为抵御蒙古军队的进攻,桂林修筑城池。在修建城墙时,于其外开挖壕沟,作为护城河,桂湖即为当时开掘的护城壕。三段水面因临近古代桂林的西清、宝贤、丽泽三个城门而得名。今日桂湖景区已成为名花名木、名亭名桥博览园。
迎宾桥,为翊武路通往榕湖饭店国宾馆的迎宾专用桥,钢箱梁桥面,以汉白玉和钢索为主要材料,设计上受到布达佩斯锁桥的影响,亦说这座桥是巴黎凯旋门和中国传统吊桥的完美结合,很好地表现了主人凯旋,宾至如归的主题。
丽泽桥,是市区通往西山景区、桃花江景区和芦笛岩景区的要道,是中国第一座自锚式悬索桥。钢索的弧线打破了钢梁沉重的感觉,丰富了钢铁材质的造型语言。此桥设计思想源于美国著名的金门大桥。
观漪桥,位于宝贤湖和丽泽湖的交界处,其设计思想来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圣特尼塔桥。
宝贤桥,倚靠老人山,横跨桂湖,桥身精致纤巧的石材雕刻,参照了著名的法国亚历山大桥的处理手法。两座桥墩旁环绕着少女雕像,则引导游人去追溯过去那美丽的传说。
西清桥,因临西清湖而得名,仿剑桥大学的数字桥而建。据说原桥暗含了大师牛顿的思想。桥栏的拼装,既有古桥的随意,也有几何的严谨。该桥为步行桥,双弧造型。桥身用名贵的红松木建造和装饰,桥栏形态颇见乡村风格。
宝积桥,跨越西清湖与铁佛塘,湖边仍存留古城墙残垣。南与宝积山和宋代城墙相衔,北望鹦鹉山,色调古朴凝重。在造型设计上,采用了古城墙的设计手法,城门、门洞和城堞等城墙元素组成了它的基本构件,暗含烽烟与号角的历史。
木龙桥,位于中山北路,是两江四湖工程的新增桥梁。站在桥上西望,是观赏古城墙的最佳位置。倚栏向东,可见宋城公园的全貌:桥两边的倚栏都建造了外伸式的观景台。桥身为三跨式连续拱桥,由东、西,中三腹桥组成,设计灵感来自法国塞纳河上的纳夫桥。
木龙湖之水边建木龙塔,北岸建宋街,与宋代遗留下来的古城门东镇门遥相呼应。南岸为桂林名山叠彩山。
叠彩桥,宋城公园内木龙湖上新建的桥梁。桥身仿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北宋木桥设计。桥采用纯木结构,桥两端分别连接着宋城主题公园里的街景酒肆和木龙塔,再现了北宋期间桂林的繁华风情。
P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