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凡·高关键词(72个关键词解读凡·高艺术人生)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黄亦西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凡·高是继伦勃朗之后被认为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他和高更、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他们吸收了印象派的精髓,却反对印象派纯客观理性的描绘,提倡事物的实质和象征意念,是现代艺术最重要的先驱。梵高27岁时才开始绘画,在短短十年间, 绘画了800多幅油画及同等数目的素描, 却几乎从未能觅得买家,只能长期依赖弟弟Theo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他的一生,就正如毕加索所说:“这人如不是一位疯子, 就是我们当中最出色的。”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选取了凡·高一生中最具代表意义的72个关键词,图文并茂地详尽解读了他的艺术人生。

内容推荐

对很多人来说,凡·高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然而每个人对这个名字的第一反应或许会有所不同。是金黄耀眼的向日葵?是扭曲如旋涡般的星空?是高得惊人的油画拍卖价格?还是那只冲动中被割下的左耳?甚至,是那声终结了他一生的枪声?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选取凡·高一生中最具代表意义的72个关键词,图文并茂地详尽解读凡·高的艺术人生。对于普通读者了解凡·高生平及其艺术成就来说,本书无疑是一本经典的速查手册。

目录

早期生活(1853年3月~1880年7月)

提奥多勒斯·凡·高

安娜·科妮莉娅

简·普罗维利私人膳宿学校

威廉二世国王公立学校

古匹尔画店

厄休拉

语言

博里纳日

初期创作(1880年7月~1886年2月)

米勒

杜米埃

左拉

莫夫

版画

海牙

西恩

《树林中的白衣女孩》

纽南

玛戈特

织布工

《吃马铃薯的人》

安特卫普

水彩画

早期作品

巴黎时期(1886年3月~1888年2月)

巴黎

点彩派

后印象主义

素描

色彩

浮世绘

伦勃朗

劳特累克

唐居伊

《阿戈斯蒂娜·塞加托里坐在铃鼓咖啡馆》

《一双鞋》

阿尔时期(1888年2月~1889年5月)

阿尔

果园

朗卢桥

黄房子

咖啡馆

向日葵

高更

耳朵

鲁林

自画像

圣雷米时期(1889年5月~1890年5月)

圣雷米

德莫索尔精神病院

旋涡

蒙蒂切利

临摹

夜空

《文森特在阿尔的卧室》

独立沙龙

二十人社画展

奥维尔时期(1890年5~7月)

奥维尔

加歇

麦田

提奥

若阿娜

烟斗

艺术影响(1890年7月29日以后)

编号

信件

拍卖

太阳

凡·高博物馆

库勒慕勒美术馆

《凡·高传——对生活的渴求》

《麦田里的人:凡·高》

《凡·高传》

《梦》

《文森特》

凡·高年表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提奥多勒斯·凡·高

提奥多勒斯·凡·高(1822~1885)是凡·高的父亲。他是荷兰格鲁特·曾德特村的牧师,为人笃实忠厚,平凡而默默地生活在乡下。1851年他与凡·高的母亲安娜·科妮莉娅·卡本特斯成婚。

提奥多勒斯的父亲也是一位牧师,一共养育了12个孩子,6男6女。提奥多勒斯是第4个孩子,弟兄六6中,只有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12个兄弟姐妹中,文森特、亨德里克和科尼利斯三位兄弟与提奥多勒斯关系最亲密,这三位兄弟都是画商。

1849年,提奥多勒斯毕业于乌得勒支神学院,随后由父亲洗礼做了牧师。而提奥多勒斯在曾德特村默默无闻地做了25年的牧师,即便后来调任新职,也不过是调往偏远的小村庄,如海尔沃特或埃顿等地,到晚年甚至被调往更小的纽南去了。曾德特村的人民衷心爱戴和尊敬他,人们一看到提奥多勒斯穿着牧师的厚厚黑色上衣,戴上高顶丝帽,就知道他到周围做好事去了。他能够流畅地引用《新约》上的经文,在讲坛上轻轻宣诵,而不是狂热地进行布道。他善良、有教养、宽厚、温和,在教区内赢得了新教徒和非新教徒的普遍尊敬。在需要他出面进行教诲的场合,他也总是宽厚有余。教区内偶尔有酗酒或设宴欢闹的事情,他也并不十分在意。

凡·高早期对宗教的狂热献身以及后来投身于所热爱的艺术,使得父子俩的关系曾有些紧张。

1885年3月26日,即凡·高35岁生日之前四天,提奥多勒斯突然中风身亡。等凡·高赶回家中时,只看到父亲的遗体。

安娜·科妮莉娅

安娜·科妮莉娅·卡本特斯(1819~1907)是凡·高的母亲,生于海牙。她有着相当好的家世教养,父亲在海牙有“御前装帧师”的誉称,曾参与第一部《荷兰宪法》的拟定,祖上也曾有人出任司教之职。

欧文·斯通在《凡·高传——对生活的渴求》中这样写道“安娜·科妮莉娅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她看不到,亦不知道世上的邪恶。她只懂得懦弱、磨难、困苦和忧虑。”安娜·科妮莉娅是提奥多勒斯的理想伴侣。她不仅承受繁重的家务,而且还陪提奥多勒斯外出访问教区内的居民。繁重的劳作和单调的生活没有使她失去活泼生动的性格,她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事事关心。她朴实勤勉,身体结实,精力充沛,当孩子们外出谋生后,成天不知疲倦地给孩子们写信。安娜·科妮莉娅安娜一直到老都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信心,她对凡·高最大的影响应该来自她的善良和对世界的热爱。

安娜·科妮莉娅热爱大自然,能够把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思想感情用画笔表达出来。她多才多艺,凡·高从她身上继承的因素比从父亲身上继承的要多。不可思议的是,无论家庭收入多么有限,生活多么忙碌,有着绘画天才的她总能进行绘画创作。她画素描、水彩,并收集成册。她教小凡·高和兄弟姐妹们素描和水彩画,使凡·高的绘画天赋很早就被发掘出来。她对艺术的热衷影响了凡·高,并坚定地支持着他从事艺术创作。除了绘画方面的才华外,她在写作、阅读等方面也有所涉猎,从而使得凡·高在她的影响下,能够成为一个在语言、文学、艺术和历史等方面博学多识的人。

不过,另一方面必须提到的是,安娜·科妮莉娅的家族曾经出现过羊角风患者,而她本身也因为早年的丧子之痛而常年郁郁寡欢,难以控制情绪。这一切都从先天和后天上为凡·高目后的精神失常埋下了隐患。

1888年10月,凡·高参照一张照片画了一幅名为《画家母亲的肖像》的油画。他试图用色彩记下母亲白皙的肤色。他把这幅画挂在他的卧室里,可能就挂在他的床头。他在一封信中简单地勾摹过这幅画,因为他打算画一画自己的卧室,而在这幅作品中就可能会出现母亲的肖像画。这说明了凡·高有着颇为强烈的恋母情结。

1907年,即凡·高和提奥去世后的17年,安娜·科妮莉娅去世,享年87岁。

简·普罗维利私人膳宿学校

1861年,凡·高8岁的时候,进入格鲁特·曾德特的乡村小学,接受正规教育。由于乡村小学的学生几乎都是附近的农民子弟及其他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孩子,所以为了防止凡·高“近墨者黑”,一年后他的父母就让他退学,改由家庭教师授课。

到了1864年10月,11岁的凡·高被父母送往离曾德特25公里外的曾文波捷小镇,在那里的简·普罗维利私人膳宿学校注册就读。这所学校开设有英、法、德三种语言的课程,凡·高通过认真学习,能像荷兰母语一样,熟练地运用法语和英语,德语的实际运用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这所学校还开设了绘画课程,凡·高在这里正式开始了在绘画方面的启蒙教育。

凡·高在普罗维利私人膳宿学校里并不合群,爱好也与同龄人有所不同。在课余,凡·高并没有和同龄的孩子们打成一片,而是习惯一人独处,收集植物和昆虫标本,自己冥想。表面看来他有些冷漠,不愿意与他人亲近,可事实似乎正好相反,他非常需要和依赖家庭的爱。第一次远离家门,他身上的情感特征就鲜明地暴露了出来。当他随父母初抵学校,处理完报到、注册、食宿等事务,父母与他告别离去后,他站在学校门前,望着父母乘坐的黄色小马车渐渐远去,内心有说不出的酸楚和悲伤。以后每逢母亲的生日,他就从学校赶回去,大家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庆祝。

凡·高在孤独的时光里,开始练习绘画,并画出了第一张素描《狗》。这幅素描由于线条果断而准确,显示出熟练的技巧,以致多年后美术史学家为它的真伪起了纷争,一些人不相信这幅画会出自一个少年之手。

在普罗维利私人膳宿学校,凡·高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弥补了早期教育的短缺,家人都深感高兴。可以说,在普罗维利私人膳宿学校的这段生活,是凡·高生命中最完整的一段学校生涯。

P2-6

序言

对很多人来说,凡·高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然而每个人对这个名字的第一反应或许会有所不同。是金黄耀眼的向日葵?是扭曲如旋涡般的星空?是高得惊人的油画拍卖价格?还是那只冲动中被割下的左耳?甚至,是那声终结了他一生的枪声?

凡·高从一开始拿起画笔,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表现对外界的感受,孜孜不倦地描绘着心灵世界的艺术作品。他笔下的向日葵、麦田、花园、树林、椅子、烟斗、旧皮鞋、简陋的小酒馆、街道等等,无一不是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洋溢着热情、希望、幸福、焦虑、孤独、苦闷、绝望和抗争。虽然凡·高在世上只有短短的37年,然而他的生命在这仅有的37年里爆发出夺目灿烂的光芒,在所有热爱他的人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选取凡·高一生中最具代表意义的72个关键词,图文并茂地详尽解读凡·高的艺术人生。对于普通读者了解凡·高生平及其艺术成就来说,本书无疑是一本经典的速查手册。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不足之处,还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5: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