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他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而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又归功于他酷爱阅读上市公司年报。除此以外,他每天还要读四五本书。他认为,投资股票应当从阅读开始。
巴菲特认为,好的财务年报应当像家信一样简单、明白、平实,不能有过多无关紧要的修饰,对所有投资者想了解的内容都要有明确交代。
《巴菲特这样读年报》(作者严行方)从巴菲特怎样阅读并利用财务年报出发,结合中国股市实际,尽可能多地引用巴菲特的原话来阐述他的核心理念和具体手法,希望能够对中国投资者利用财务年报研判企业投资价值有一定帮助。
沃伦·巴菲特是全球金融投资界最富传奇性的人物,是唯一通过股票投资跻身于全球富豪排行榜的投资家,人称“股神”,并多次荣登全球首富宝座。巴菲特认为,他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反复阅读上市公司财务年报,年报是他股票投资的主要依据。
《巴菲特这样读年报》(作者严行方)凭借翔实的资料,全面介绍了巴菲特是怎样阅读并运用财务年报的,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看出他的价值投资轨迹,《巴菲特这样读年报》非常适合中国股民阅读参考。
巴菲特的意思是说,投资者在阅读财务报表时,要特别关心影响这些数据大小的关键因素。对于伯克希尔公司来说,伯克希尔公司通过保险业务取得的保险浮存金大小及其成本高低,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伯克希尔公司的长期绩效。虽然这些数据不一定会反映在伯克希尔公司年报上,却是投资者必须追根溯源要了解清楚的。
巴菲特进一步解释说,保险浮存金是保险公司运营中产生的一项资金,它不属于本公司所有,却可以暂时被本公司使用。保险业务的运作规律是,客户在进行投保时就需要缴纳保险费用,这构成了保险公司的浮存金收入;而保险公司只有在客户发生事故需要理赔时,才需要支出这笔费用,这构成了保险公司的浮存金成本。这样,两者之间的时间差就可以被保险公司派上用场。在保险期满结束时,如果浮存金收人大于成本,保险公司在这笔保险业务上就是赚钱的;相反,保险公司在这笔保险业务上就是亏损的。
那么从总体来看,伯克希尔公司开展保险业务是赚钱还是亏损的呢?该公司1996年的财务年报表明,当年该公司的保险浮存金在加总所有的损失准备、损失费用调整准备、未赚取保费收入后,扣除应付佣金、预付购并成本、相关再保险递延费用,四年来的成本都是负的。换句话说,仅仅拥有这笔巨大的保险浮存金,伯克希尔公司就已经赚钱了。
进一步说,保险浮存金对伯克希尔公司长期绩效的作用究竟有多大?要知道,在巨无霸型企业伯克希尔公司中,大约有一半业务是保险业务。自从1967年伯克希尔公司从事保险业务至1996年的三十年间,保险浮存金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2.3%。其中大多数年度取得这些浮存金的成本是负的,换句话说,伯克希尔公司取得这些浮存金不但没有付出成本,而且对方还要“贴钱”给你“央求”你使用。
所以,阅读伯克希尔公司财务年报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因素。伯克希尔公司正因为每年都有这几十上百亿美元浮存金的“免费”使用,才取得这样高的投资业绩。尤其是伯克希尔公司1995年收购了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另一半股份,从而使得政府雇员保险公司成为伯克希尔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从此以后伯克希尔公司每年可以运用的“免费”或接近于“免费”的浮存金数额又大大增加了。
从这一点看,在其他内外部环境相同的背景下,完全有理由相信,伯克希尔公司以后的长期绩效会更好。投资者如果能够得到这些数据和结论,也就表明他读伯克希尔公司年报的功夫已经“到家”了。
与此同时,在谈到保险业务时巴菲特还特别提到“霹雳猫再保险业务”对伯克希尔公司长期绩效的影响。他在伯克希尔公司1996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在过去的4年中,伯克希尔公司经营业绩如此之好,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霹雳猫业务”的功劳。
所谓“霹雳猫业务”,是指伯克希尔公司为其他保险公司提供的一种巨灾保险,目的是为其他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分担遇到超大型意外灾害时可能要承担的风险。不难看出,这样的超大型意外灾害并不是每年都会发生的,当然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所以伯克希尔公司承接“霹雳猫业务”的特点是,有可能会连续几年赚大钱,而突然就会有一年发生重大损失。也就是说,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甚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看出开展这项业务总的来看是否赚到了钱。
巴菲特总结说,“幸运”的是,伯克希尔公司这几年开展“霹雳猫再保险业务”都赚到了钱。可是从长期来看,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超大型意外灾害,从而把前些年所赚到的钱全部赔光,甚至还不够。
巴菲特的意思是说,股东们在阅读伯克希尔公司年报时,非常有必要了解该公司开展这种业务的性质和特点,以便将来真正发生重大意外灾害时有心理准备,不至于突然听到伯克希尔公司因为某某大型意外灾害需要赔偿一大笔钱时就恐慌性地抛掉原来拥有的股票。巴菲特毫不客气地说,“如果届时你真的会有这种反应,那么你根本就不应该拥有本公司的股份。”为什么?因为你对本公司的业务不了解!
巴菲特认为,阅读财务年报时非常有必要了解该公司的业务特点和规律,找出影响该公司长期绩效的关键因素。毫无疑问,这些影响因素不一定全都反映在财务年报上,必要时需做进一步的延伸阅读。
巴菲特认为,阅读财务年报时关注上市公司的长期绩效与该公司是否具有明星经理人有关。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时候,明星经理人对这个企业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波仙珠宝公司,它的首席执行官苏珊.雅克(SusanJacques)女士25年前刚刚在这个公司上班时,还是一位每小时工资只有4美元的女售货员。尽管她缺乏管理背景,但巴菲特依然在1994年毫不犹豫地让她担任首席执行官。究其原因在于,她聪明并热爱这项事业,也热爱她的员工,而这些素质在任何时候足以超过任何一个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他特别指出,伯克希尔公司副总裁查理.芒格也和他一样,他们都不迷信履历表,而更重视经理人的智力、激情和诚实正直。
巴菲特举例说,伯克希尔公司的另一位明星经理人凯西.拜伦.塔马兹(Cathy Baron Tamarz),是她让伯克希尔公司在2006年初收购的电线业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P13-15
巴菲特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他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而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又归功于他酷爱阅读上市公司年报。除此以外,他每天还要读四五本书。他认为,投资股票应当从阅读开始。
每年都有几万名投资者从全球各地赶到位于美国奥马哈市的伯克希尔公司总部,参加它的年度股东大会,亲耳聆听巴菲特的投资智慧。在2007年的那次股东大会上,一位已经连续10年参加大会的17岁男孩第一个发问道:“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伟大的投资者?”巴菲特的回答简单而直接,他掷地有声地说:“读一切可读之物。”
巴菲特介绍说,他在10岁时就读完了奥马哈市公共图书馆所有书名中有“金融”字样的书,有的甚至还读过两遍。从此以后,他每年都要阅读成千上万份上市公司年报。他说:“我读年报就像其他人读报纸一样,每年都读成千上万,我不知道我读了多少。”读年报时,他对人员、工厂、产品介绍等内容一带而过,也不关心公司管理层对未来收益所作的预测。他认为,这些“挤眉弄眼”的资料不可信,一旦业绩预测无法完成公司就会做假账,这对投资者的误导更大。所以,投资者只需考察该公司过去的业绩就行了,这不但简单明了,而且据此得出的结论更可靠。
巴菲特的全球代言人罗伯特先生2004年访华时,特地介绍了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应当具备的以下三项技能:
一是会计技能。会计是一种通用商务语言,有助于塑造出聪明而不是冲动的投资者。两者的区别是:聪明的投资者能够通过阅读财务年报发现企业内在价值,而冲动的投资者看重的只是股票交易的价格。
二是阅读技能。巴菲特说,如果他对某家公司的财务年报愣是看不明白,就一定会想这家公司的诚信度是不是不够,或者在刻意隐瞒什么,这样的公司他绝不会投资一分钱。
三是耐心技能。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一生中真正值得投资的股票不会超过六只,所以一定要有耐心。机会一旦出现,就要大量买入并长期持有。而判断这种机会出现的途径,主要就是阅读年报。
巴菲特认为,好的财务年报应当像家信一样简单、明白、平实,不能有过多无关紧要的修饰,对所有投资者想了解的内容都要有明确交代。
关于这一点,他每年亲自起草的伯克希尔公司年报就堪称典范,其中除了数据就是对事实的描述,不但没有自吹自擂,而且还总是显得过于保守,一再提醒股东们“明年的运气可不会像今年这样好”。
他认为,每家公司年报要表达的内容不同,就像姑娘找对象时每一位男朋友展示自己的角度不同一样,有的标榜有体育才能,有的自称长得帅,有的则说自己很聪明,有的还吹嘘自己如何如何有钱……他认为这些都不要紧,关键是你自己要把握好。
就读公司年报而言,这里的关键是能够从根本上考察其内在价值,寻找到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公司,然后以合理的价格买入。无论外部因素如何影响、股市中弥漫着什么消息,你都要自始至终坚持这么做。
这方面比较经典的案例是,巴菲特阅读了中国石油公司2002年年报后认为,该公司的内在价值应该有1000亿美元,而当时它的市值却只有350亿美元,所以认定该股票是值得投资的;而当他读了2003年的年报后更坚定了这一判断,于是在没有拜访公司管理层、没有阅读其他参考材料的情况下,毅然投资5亿美元在香港股市买入中国石油H股。
上市公司财务年报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会计数据摘要、股本及股东变动、公司治理、董事会报告、财务报告等。限于专业能力和时间,一般投资者很难面面俱到地阅读,但这又是必需的。现在,本书就从巴菲特怎样阅读并利用财务年报出发,结合中国股市实际,尽可能多地引用巴菲特的原话来阐述他的核心理念和具体手法,希望能够对中国投资者利用财务年报研判企业投资价值有一定帮助。 请记住:向巴菲特学习的途径有很多,但一切必须从读年报开始!
读一切可读之物,尤其是财务报表和年度报告。投资应当从这里开始。——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