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平等的童年/日常生活批判系列
分类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作者 (美)安妮特·拉鲁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人生而不平等,却无往而不在对平等的渴求中。

本书透视了美国孩子的生活,揭示了隐藏在表象下面深刻的不平等,呼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平等的世界。

本书首版本于2003年,相继获得

内容推荐

本书以内容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极富洞察力的生活细节,考察了书中那些贫困家庭、工人阶级家庭、中产阶级家庭及富有家庭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的生活,颇具思想性地展示了不同社会分层的人们占有不同的资源,这种不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养育子女的点滴例行上,并有可能对孩子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实现美国梦的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目录

鸣谢

 第一章 协作培养和成就自然成长

 第二章 社会结构和日常生活

第一部分 组织日常生活

 第三章 协作培养的忙碌节拍:加勒特·塔林格

 第四章 孩子的节拍:泰雷克·泰勒

 第五章 孩子的玩耍是属于孩子的:卡蒂·布林德尔

第二部分 语言的运用

 第六章 发展孩子的能力:亚历山大·威廉斯

 第七章 语言作为社交生活的渠道:哈罗德·麦卡利斯特

第三部分 家庭和教育机构

 第八章 存在于团体机构范围内的协作培养:斯泰西·马歇尔

 第九章 跑偏了的协作培养:梅勒妮·汉德隆

 第十章 让教育工作者带路:温迪·德赖弗

 第十一章 遭皮带毒打,又害怕“上学”:小比利·扬内利

 第十二章 社会地位的力量和局限性

附录一 研究方法:实地调研中持久的两难境地

附录二 理论:理解皮埃尔·布迪厄的著作

附录三 辅助表格

注释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协作培养和成就自然成长

一个晚春的下午,一个四年级的白人孩子一边笑着一边喊着在自家后院的游泳池里击水嬉戏。这个孩子名叫加勒特·塔林格(Garrett Tallinger),他的家坐落在市郊,是一座有四间卧室的小楼。和大多数傍晚一样,在快速吃过晚饭之后,他的父亲就开车带他去参加足球训练。踢足球只是加勒特参与的众多活动之一。他的弟弟在另一个场所还有一场棒球比赛。这两个男孩的父母还是有一些傍晚的时光,能够放松下来,慢慢去品味一杯葡萄酒的。但今晚却不是这样一个夜晚。当他们匆忙换下工作装并帮孩子准备好去训练的时候,塔林格先生和他的太太又紧张又忙乱。

距此只有十分钟之遥,一个名叫亚历山大·威廉斯(Alexander Williams)的黑人孩子也上四年级,他正从学校的家庭招待会出来,坐在自家的轿车里,走在回家的半路。他的母亲正开着他家米黄色皮革装潢的丰田雷克萨斯。当时正是一个星期三的晚上9:00。威廉斯女士下班后已经很累了,而且第二天还有一个日程很满很忙的星期四在等待着她。她得在清晨4:45就起床出差到另一个城市去,一直到当晚9:00才能回来。星期六早上8:15她还要开车带亚历山大到他的钢琴老师家去上课;课后,他们还要去唱诗班排练,然后再去参加足球比赛。当他们在黑暗中开车前行时,亚历山大的母亲轻声地和儿子谈着话,问他问题,并引他讲出自己的观点。

家长和孩子之间讨论问题是中产阶级抚养孩子的一个重要特征。像很多中产阶级的家长一样,威廉斯女士和她的丈夫认为他们自己是在“发展”亚历山大的能力、在以一种协作的方式培养他的才干。由母亲和父亲安排管控的、有组织的活动支配着像加勒特和亚历山大这样的中产阶级孩子。通过确保他们的孩子拥有这些和更多其他的体验经历,中产阶级家长参与了一个协作培养(concerted cultivation)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种强烈的“优越感”在中产阶级孩子心中生根发芽。这种优越感在(教育)机构的场景里扮演着尤其重要的角色;中产阶级孩子在这个环境场景里学习对成年人提出质疑并以相对平等的身份和成年人讲话。

从这里驱车仅二十分钟,在一个蓝领的工人居住区里,还有再稍远一点的一个由政府为低收入者建造的住房区里,孩子的童年看起来很不相同。扬内利先生(Mr.Yanelli),一位白人父亲,开车到课后加时班去接他的儿子小比利(Little Billy)。小比利也在上小学四年级。他们回到家后,小比利先看电视,然后再到街上骑车玩耍,与此同时扬内利先生则在喝啤酒。其他时候的晚上,小比利则和他爸爸坐在屋外的路边打牌。比利母亲的工作是帮人打扫房间,她下午5:30左右下班回家。她做好晚饭,然后全家都坐在一起共进晚餐。大家庭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扬内利女士每天都打电话和“整个一大家子”联络。有很多个晚上小比利的叔叔都会过来串门,有时还会把小比利最小的表弟带来一起玩。春天的时候,小比利在一个当地的棒球队打棒球。同每周至少参加四次各种活动的加勒特和亚历山大不同,对于小比利来说,棒球是他整个学年中唯一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这条街的下边,一个名叫温迪·德赖弗(Wendy Driver)的白人女孩也是工人出身,她也是和她的表姐妹们一起渡过傍晚的时光,一起挤在起居室的地板上,一边吃爆米花一边看录像。

更远一些地方,在一个夏日的傍晚,一个名叫哈罗德·麦卡利斯特(Harold McAlister)的黑人男孩正在外面玩耍。他住在那个由政府为低收入者建造的住房区里,也在上四年级。那个晚上,他的两个表兄弟也在那里,他们常常来找哈罗德玩。整整一个下午,他们都在找一个篮球,可是却没有找到,因此也没有办法打篮球。之后他们干脆就坐下来看电视上的体育节目。现在,他们又跑出去在黄昏下用装满水的气球打闹。哈罗德试图把他的邻居拉蒂法小姐(Miss Latifa)给浇湿了。人们坐在这排单元房外的白色塑料草坪座椅上。音乐和电视的声音在敞开的门窗间飘来荡去。

比利、温迪和哈罗德身边的成年人都想给他们最好的生活。经济上的艰难困窘使一些基本的生存需要成为这些家长的主要生活任务,他们要挣钱糊口,要安排住房,克服住处附近的不安全环境,带孩子去看医生(常常要久久地等那些根本就不会来的公共汽车),给孩子洗衣服,还要催孩子按时睡觉并帮他们在第二天早上准备好上学。但是,与中产阶级家长不同,这些家长并不认为协作发展孩子的能力(尤其是通过有组织的业余爱好活动而实现的协作培养)是教育好孩子的必要因素。与塔林格家和威廉斯家不同,这些母亲和父亲并不把焦点放在协作培养上。对他们来说,为人父母最重要的责任并不在于要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想、观点和思想。相反,他们认为成年人和孩子之间有一条清晰的分界线。这些家长倾向于下达指令:他们告诉自己的孩子应该做什么,而不是给出理由来说服他们去做事情。和与他们对等的中产阶级孩子不同,这些工人阶级出身的孩子和贫困家庭的孩子没有那些固定的由成年人为他们安排的活动,他们对自己业余活动的特性有更多的控制权。大多数孩子都和自己的小朋友和亲戚住得很近,都能自由地外出并和这些亲戚朋友玩耍。他们的家长和监护人推动了他们成就自然成长(accomplishment of natural growth)。然而,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仍然需要与像学校这样在社会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机构配合互动;而这些社会中心机构又都坚决果断地推崇以协作培养的方式教养孩子的策略。对于工人出身的家庭和贫困家庭来说,他们在家中教养孩子的逻辑和教育机构的标准是不同步的。其结果就是,如果家长采用了协作培养的策略,他们的孩子看起来就获得了一种优越感;而像比利·扬内利、温迪·德赖弗和哈罗德·麦卡利斯特这样的孩子,他们看起来就在自己历经教育制度的体验中得到了一种形成中的疏远感、不信任感和局促感。

美国也许是一片充满机会的土地,但是它也是片不平等的土地。父母的社会地位以一种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形的、但又是强有力的方式冲击着孩子的人生经历;而这本书就标识出了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是如何影响教育方式的。(译者按:在美国,“阶级”主要指以经济水平为基础的社会地位,而并没有太多政治上的含义;因此,这里延用原作者的措辞方式,即,“阶级”与“社会地位”大致可以对等互换。)通过对中产阶级(包括上层中产阶级)、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会谈,这本书展示了阶级间的不平等已经渗透到了组成美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在后面的几章里,我将汇报一些科研成果;这些成果是通过对十二个家庭在其子女处于9—10岁之间时进行的深入观察研究而得到的。我认为,家庭生活的各个关键要素紧密结合,整合成一套教养孩子的文化逻辑。换言之,各类不同家庭的不同之处看起来会聚合成各种有意义的模式。在人类历史的这一时刻,中产阶级的父母倾向于采用这样一种教养孩子的文化逻辑:他们注重对孩子进行协作培养。相比之下,工人阶级和贫困的父母则趋向于采取成就自然成长的文化逻辑。

P1-3

序言

在你心中有个地方,我知道那里充满了爱。这个地方会比明天更灿烂。如果你真的努力过,你会发觉不必哭泣。在这个地方,你感觉不到伤痛或烦忧。到那个地方的方法很多,如果你真心关怀生者,营造一些空间,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地方……拯救这世界,让它变得更好,为你、为我,为了全人类。不断有人死去,如果你真心关怀生者,为你,为我,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如果你想知道缘由,因为爱不会说谎。爱是坚强的,爱就是心甘情愿的奉献。若我们用心去尝试,我们就会明白,只要心里有爱,我们就感受不到恐惧与忧虑。我们不再只是活着,而是真正开始生活。那爱的感觉将持续下去。爱让我们不断成长,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美)迈克尔·杰克逊,《拯救世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2: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