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系谱学》是对比较文学学术史,特别是学科理论史的总体的、宏观性的、建构性的研究,旨在通过学术史的纵向梳理与学派学说的横向比较,为比较文学概括、归纳、整理出一个理论系谱。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比较文学文库》是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建设丛书》之后,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组编的又一套学科建设丛书。
《比较文学文库》的基本宗旨,是进一步立足学科,面向全国,放眼世界,陆续出版一批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性著作,包括专著、译著、工具书等,为新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的进一步繁荣做出贡献。
序(谢天振)
绪论
第一章 历史积淀:古代朴素的文学比较
一、古代欧洲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二、古代阿拉伯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三、古代中国人与印度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四、古代朝鲜人和日本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第二章 学科先声:近代“比较文学批评”和“世界文学观”的形成
一、欧洲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时期的比较文学批评
二、欧洲浪漫主义时代的比较文学批评
三、近代亚洲的比较文学批评
四、“世界文学”观念的形成
第三章 学理基础:历史哲学、文化人类学与比较神话故事学
一、历史哲学为比较文学提供了理论参照
二、文化人类学为比较文学奠定了学理基础
三、比较神话学是渊源学、主题学研究的最初形态
四、文化传播学派及比较故事学开传播研究之先路
第四章 学科成立:理论建构与学派形成
一、比较文学“学院化”与“比较文学研究”的展开
二、波斯奈特的《比较文学》与学科理论的初步建构
三、维谢洛夫斯基与俄罗斯的“历史诗学”
四、梵·第根与法国学派学科理论的完成
第五章 学科更新:美国学派的崛起与学科理论的重构
一、韦勒克对法国学派的挑战及美国学派的崛起
二、美国学派的三重突破
三、艾田伯与法国学派的终结
四、苏联“比较文艺学”的独特立场
第六章 学术东渐: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比较文学
一、近代日本对波斯奈特比较文学理论的借鉴
二、现代日本对法国、美国两学派理论方法的引入与消化
三、蒙、韩、印等亚洲其他国家的比较文学及其特色
第七章 跨文化诗学:中国比较文学及其理论特色
一、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比较文学的重心移至中国
二、研究方法的新探索
三、分支学科的理论开拓及研究范式的形成
四、“跨文化诗学”:中国比较文学的形态与特色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