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岂能屈于美元霸权?今天的钱,明天如何才能更值钱?通胀通缩,升息降息,背后规律是什么?金融政策调整,房产股市沉浮,如何解读其中逻辑?
法国前总理罗卡尔、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中国证券报社社长林晨,凤凰卫视财经主播曾子墨联袂推荐!
解决当下金融困惑的最佳读本,很多人被金钱统治,本书或可让你统治金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金钱统治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陈雨露//杨栋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民币岂能屈于美元霸权?今天的钱,明天如何才能更值钱?通胀通缩,升息降息,背后规律是什么?金融政策调整,房产股市沉浮,如何解读其中逻辑? 法国前总理罗卡尔、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中国证券报社社长林晨,凤凰卫视财经主播曾子墨联袂推荐! 解决当下金融困惑的最佳读本,很多人被金钱统治,本书或可让你统治金钱! 内容推荐 当人类刚刚抚摸到圆润的钱缘,皇权就试图主宰天下财富,历代币制更迭的背后不过是一场封建统治者分配财富的游戏,统治者手中的刀枪真能主宰财富吗?五千年历史长卷中,每当皇权自认为可以统治金钱,便会被金钱反噬。一次次战乱的背后都有财寓原罪,但一次次盛世辉煌何尝不是顺应了货币天道。 金钱,“危可使安,死可使活”,究竟是人类在统治金钱,还是金钱早已统治人类?其实,金钱只是财富的符号,财富从来就不属于某一个人,唯文明者方可居之。孔方乾坤,自有天道,金钱,从来都没有错,对与错,只在用钱的人。 目录 第一章 金融,谁主沉浮 危机方程式 危机时代什么最重要 安得广厦千万间 寻找失落的启蒙 第二章 币之初,性本善(先秦、秦、西汉) 货币祖先 什么生意最赚钱 春秋第一相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吗 钱到底值多少钱 第一代官营垄断企业 诸子百家归儒家 王莽古钱的奥秘 铜臭的由来 汉朝借贷 启蒙的幻灭 第三章 迷失的货币(汉末、魏、晋、南北朝) 无字小钱=无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亲之如兄,字日孔方 南宋两场贷币辩论赛 黄金与土同价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银钱放贷中 高利贷问题的伦理分析 逝去的贵族 第四章 唐宋盛世的借与贷(隋、唐、宋) 汉、隋五铢,谁更值钱 尽道隋亡为此河 开元通宝 雾锁凌烟阁 宰相是怎样炼成的 盛世货币辩论赛 唐朝的信用形式 高利贷的新业务 第一张纸币的诞生 青苗法前传 青苗法的是是非非 宋金铸币之战 唐宋金银 第五章 银钞帝国(元、明、清中叶) 元朝的理财专家 谁革了元朝的命 朱元璋的货币算术题 朱棣发钞 钱是用来花的吗 张居正的罪与罚 明朝是怎么灭亡的 康乾功罪:钱能买来文明吗 钱庄和当铺的真实用途 第六章 幻灭的铜钱(清末) 岂因祸福避趋之 主角与配角 咸丰通胀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 初识汇丰 民族银行初长成 票号荣辱 萧瑟洋场 红项商人 中国第一代股市 第七章 金钱往事(中华民国) “袁大头”的由来 中国银行在 风雨交行 南三行、北四行 军阀也借钱 民十信交 殇逝 废两改元 白银风潮 上海滩 币制改革 铁血山河 法币VS伪中储券 战后通胀 第八章 金融展朱颜(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币,我能! 旧貌换新颜 在希望的田野上 中国银行业谜团 牛市,熊市 神话 慧眼辨牛熊 再现熊市 断魂中经开 贬值,升值 “7·211,汇改风云 港币的生死抉择 回到未来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有信心,是好的,现实问题,还得解决。 现在我们的体制暴露出很多弊病,也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如意,某些时段、某个问题上,甚至矛盾会激化,比如,2004年以来不断疯长的房地产价格。 人们抱怨地产价格高,谁也不能否认房地产中的灰色,谁也不能否认房地产有泡沫,甚至没有人能够反驳超过纽约的上海房价对中国经济是致命的威胁。 换一个角度,让攻击者易地而处成为地产商,会怎么做?会不会做得更好? 如果不能,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做? 这个问题,请不要问我们。 第一,我们确实不知道;第二,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 “中国不高兴”,“中国怎么办”,问题是无论怎么办,都会有人不高兴。利益是既定的,无论如何去做都会分割现有利益格局,任何一个自称高明的策略,都未必有效。控制房价,不可能是帕累托改进。只有市场是对的,我们也只能顺着这个逻辑前进:对与错,是与非,相信时间会给出最后的评价。 有很多人说:土地供给有限度,所以,地产价格应该永远提升。 上述说法=废话,因为任何一种生产要素都是有限的,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举例说明: 任何时段,人力资本(全部土地)都不可能骤然增加,所以供给也是有限的(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几十年下来就是萎缩了),高端人才(繁华地段)应该极度稀缺,因此,工资应该无限提升。 以上理论,适合任何一种资源,比如,空气。 如果上述逻辑不对,凭什么相信只有土地供给有限? 人力资本成本不能无限提高,因为,获益者实在太多,不可能结成利益联盟。地产泡沫,是一场以少对多的博弈,很遗憾,胜出的永远不可能是购房者。 高房价是恐怖的,金融危机下就更加恐怖,恐怖到已经锁定银行、绑架国民经济、限制内需,已经从根本上改变国民财富分配——富者愈富,而贫者愈贫。 这些,无疑需要改变。 与历次经济危机一样,地产泡沫如何而来,是因为缺乏必要的投资途径,没有创新引导资金,结果就必然是房价虚高。只要没有实质性的自主创新,泡沫就会继续,不只是今天中国如此,南海危机如此,橡皮潮风波如此,次贷危机还是如此。 这些,不是政府或者任何政令可以限制住的,资金必然要寻找高回报,也就必然滋生种种不如意。 后面的问题是,房价会碰到天花板吗?回答这个问题,先让我们延展视野。 地产泡沫不只今天有,历史上就始终存在,不仅中国有,全世界都有:本卷我们看到了19世纪末上海租界地产泡沫,最终拖累上海金融业;在世界卷中你还将看到日本东京地产泡沫,竟然搞得日本经济衰退一下就是十几年,号称“失去的十年”。 这,都不是地产泡沫最拉风的战绩。 现在,很多人知道,1929年美国大危机罪魁祸首是华尔街,1929年10月29日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最终拖垮了美国经济。 这么说、这么想确实没错,不过,华尔街远没有这么神奇,可以俯仰之间撼动整个美国。道琼斯指数,更只是一个代表。 没有道琼斯,没有华尔街,美国经济该崩溃,照样会崩溃。 如果你觉得现在北京、上海遍地都是房产中介有点夸张,那是没见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1923年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仅有7.5万人口,规模最多相当于我们一个县城,竟有2.5万名地产经纪人,当地房价更是在3年内涨了6倍。人们对地产业的疯狂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最响亮的口号是“如果今天不买,明天就买不到了”。 今年确实买到了,明年却被套牢了。 1926年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美国房地产骤然跌价,无数人破产,其中包括麦当劳创始人雷·克洛克,被弄得一贫如洗,甚至混到以卖纸杯为生,后来大概觉得自己实在太穷了,于是就创办了麦当劳这个穷人快餐店。 虚高的房价耗空了货币市场的资金,华尔街在后来的反击中其实已经没有子弹。 2009年的次贷危机乃至后来的金融海啸,诱因同样是虚高的美国房地产市场。飙升的地价弱化了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动力,大量信贷资金又使得房价继续上升,似乎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 人们曾经认为房地产的未来是永远。永远有多远? 有人说,永远将是没有尽头,因为,城市中心用地不可复制,所以,地产价格会只升不降。 城市中心确实无法复制,但是,可以复制城市。P19-21 序言 为陈雨露先生如此重要的著作《金钱统治》撰写序言,这是我的荣幸。 西方国家对中国金融活动知之甚少,也不存在关于世界金融史如此志向远大的著作。于是,此书便承载了被译成多种语言以让世界共享的使命。 我只是读了它的英文摘要,无法验证我的想法是否与全书内容相宜。但我想特别表达的是,我对其总体框架及重要观点的赞同。 尤其应当指出的是,陈雨露教授在书中多处描写到,世界许多地区行政措施不当导致的结果,或是严重的通胀危机,或者是投机泡沫破碎。这已经变成全世界财政平衡的重大难题。 不过,在英文摘要中没有提到一个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重大决定,它造成了我们至今仍未走出的全球金融混乱,并且成为目前危机的部分原因。或许在本书的某个地方被提到过,那就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69年独自做出的决定,结束以35美元兑换1盎司的美元一黄金的固定汇率。 在这个决定做出之后,所有的兑换都变成浮动的,而这之于商业是灾难性的,由此而出现的金融衍生产品——一种号称可以应对汇率过度变化的保险机制,最终泛滥成灾,不可掌控,造成了巨大而危险的投机泡沫。 今天,全世界都明白了金融唇齿相依的重要性,而我们的新任务是能够做到一起对这些金融流动进行令人满意的监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必然地成为这些新决策的主要行动者。 陈雨露教授的书是一部重要著作,将在全世界范围内对金融历史知识和建立共同的金融文化做出贡献,进而使我们一起,为我们的未来的共同繁荣奠定必要的、全新的和稳定的金融基础。 后记 一 传说中,美人或可一笑倾城;现实中,金融之媚却真的蛊惑天下。 或许,先贤可以超脱铜臭的诱惑,但古往今来金钱始终是正常人追求的目标。很俗,还是很高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钱人的日子好过,也正伴随着这种对财富的向往,人类才一步步走出洪荒,毕竟金钱这东西它不是粪土。歌颂也好、痛斥也罢,追求金钱或许不怎么高尚,只能说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目标。有了钱,灰姑娘也可以变为公主;为了钱,杨志也可以去卖刀。 世界上每个人挣钱的手段并不一致,正如每个国家金融体制迥然相异。金融学也许是一个囊括万象的学科,因为决定金融体制的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还包括技术和制度发展,更深层次的则是民族文明,在目不暇接的当代金融变革背后是文明发轫的密码,它赋予了金融改变世界的魔力。正如货币是经济的灵魂,当铅华洗尽,蓦然我们会发现金融制度便是传承人类文明的血脉。 在人们的印象中,历史充斥着各种考证,经济学则以晦涩的数学模型著称。然而在金融历史中,现实远比这些考证和模型精彩。透过纷繁的历史,我们会明白金融发展本就在诠释人类文明,没有文明底蕴的金融市场永远不可能跻身强者之列。金德尔博格博闻强记,可我们没有这个本领,更无意效颦一本中西金融史,或依靠稗官野史将货币史升格为战争,只希望摆脱繁杂的金融工程模型、枯燥的数据,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展示金融雾绡般的轻裾,抑或是惑主的狐媚。 由于笔者的经历所限,选择了以学术材料作为原始资料,据此讲述人类文明发轫以来的金融发展,其中当然有我们从个人观点对文明渊源的诠释,有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无意颠覆某个历史人物形象,也不可能在短短数言中完成这个使命。 这么说、这么写,只是因为历史曾经这么真实存在。 二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诚然,历史是当代人思想中的历史,但每一代人都按照自身生存条件诠释历史。当代史是在民族历史的基础上形成的,历史传承中形成的思想、习俗、传统始终对后世有不可忽略,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经济、政治、生活各个层面概莫能外,金融当然也在其中。所谓历史宿命不过是这些传承的产物,当然也包括金融史。最终的结果是,金融发展最终并不以个人、民族、国家的意志为转移,有其内在发展密码,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 破译金融发展密码,解析历史当然是一个很好的视角。 人类源远流长的文明演进历程,不是按金融工程模型计算好了再去发展,而是发展之后人们再去诠释。金融的内涵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承载,金融不仅记录着财富,更为深邃的是她记录着人类前进的每一步,体现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是地理环境、技术、文字、宗教、经济体制甚至政治体制的总汇。作为文明的高级体现形式,金融事件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是一个总的爆发。 对治史者来说,每段历史都独一无二,都是不可复制的佳人。从经济学的观点看,历史却是规律的不断重复,经济学始终试图寻找美人降生前的神旨。 按新古典经济学的语言,无论汇市、股市、期市,目标只有一个:“有效配置资源”,就是要把钱(资源)放到最能挣钱(有效率)人的手中,让他挣更多的钱。虽然我们沿着学术路线前进,但却未界定“金融”或者“文明”的概念,只要您(或者我们)觉得所写是文明或者金融,那就姑且称其为“文明”或者“金融”吧。 三 人类刚刚懵懂,地球上实际上是没什么“金融”可言的。这个时代的记叙不但少得可怜,而且争端很多,到底人类先民怎样走出非洲,最终成为万物之灵,到现在也没说清楚。不过,可以断定人类先民并不可敬,如果时光轮回,让你在旷野中直面我们的祖先,他们不会送给你传说中的先民智慧,而是在琢磨如何把你做成今天的晚餐。 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中叶,人类先民开始了人类历史上历时最久的文明融合,只是方式很残酷,是战争。这个时代,希腊城邦、中国春秋列国演绎了这一时代乃至人类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当代文明无出其右。 这一时期的人类历程观形成了不可移易的东西文化壁垒,无论是“上帝之鞭”、蒙古铁骑,还是亚欧殖民战争、两次世界大战都没能打破这种格局。无论从哪个层面,此时的文明分野对人类历史的影响都无与伦比,也为今天深深打上了远古的烙印。 很遗憾,这段历史其实很长,有记载的人类历史不过几千年,这段历史却有数十万年。 这个时代,人类有太多未知,于是便将未知归于神的旨意,虽然这种崇拜的境界今人已经无可想象,但是正是这种崇拜为我们孕育并留下了人类文明奇葩——文字。 于是,我们有了历史。 公元前770年,戎狄民族攻陷周朝国都镐京,燃起了春秋时代的狼烟。 周朝虽然在春秋时期仍旧保持着“天下宗主”的地位,实际上却是一个没有权威的王朝,卫、鲁、宋、晋、齐、燕等一系列小国在互相征伐间削弱了世俗权威。此时,列国经济基础是小土地所有者——自耕农,统治者必须竞争境内居民存量,靠王德让自耕农“衔往来归”,因此在这个时期各种思想得以自由表达。中国古人崇尚自然,热爱土地,相应缺乏流动性和变化,儒家、道家将这种理想发挥到极致,于是我们有了儒家的“五亩之宅”,于是我们有了王道的人性。 跟着,中国进入了战国时代。 春秋与战国,虽然间隔时间很短,却是中华历史上的分野。战国时代,世俗权力开始超越神。本来儒家的修养要将自身融入自然、融入土地。但是,随着后世皇权异化,儒家礼仪逐步蜕化为控制手段。人们开始关注今世的福、寿、禄。神和祖先崇拜愈演愈烈,只是这种崇拜以今生为基础,只有权威,毫无救赎。儒与道,在权力冲击下逐步解体,文明精神开始了异变。 因此,我们开始说“得罪”;所以,我们不习惯“请您原谅”。 四 公元前3000年,克里特王宫在赛拉火山喷发下隐没于玄武岩,然而古希腊文明终于在其废墟上浴火涅槃。尽管西方学者夸大了古希腊文明,但古希腊文明确实是“人类历史上最令人惊讶的时期”。雅典城邦国家为人类发展提供了一个宽容的制度,爱琴海岸进发了优雅的雅典、古朴的斯巴达,诞生了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 古希腊与古华夏最大的不同是,一个地处大陆土地,另一个面对海洋。孟德斯鸠曾提出欧洲地处海滨,人类面对狂暴的海洋,不得不险中求存,于是欧洲有探险、有航海,乃至有各种科学实验;地处大陆的亚洲就不怎么幸运,肥沃的土壤给了亚洲人岁岁如斯的田园,于是这里更加保守,于是这里出现了皇权。我们当然不同意孟德斯鸠的观点,雅典思辨手和睿智的孔孟都如同陈年老酒,很难说两种文明在发轫时期孰高孰低,这个时代诸子百家与阿里斯多芬、毕达哥拉斯交相辉映,共同影响着后世文明。然而,亚欧大陆迥然相异的地理环境,确实给文明启蒙带来不同特征。 奥林匹斯诸神也是原始神,与中国殷商并无不同。东方人把自己的祖先虚幻为神圣,自己的祖先就是自己家族的神,祖先完美无缺,因此,祖训必须遵守。我们的祖先死掉了,祖先的品行却在后代维系,“伏羲通德神明”,“神农教化天下”,“黄帝振德修兵”……神已和尘世分割,我们永远没有资格反叛祖先。于是,我们的金融市场充满着审批制、核准制、报告制……总之,一切都需要权威裁定。 在我们的眼中,奥林匹斯诸神压根就不是神,更不是完美无缺:宙斯野蛮、赫拉嫉妒……似乎把这些神定义为流氓更贴切。而且,法力无边的古希腊神明经常死掉,法力易手更是家常便饭,奥林匹斯诸神本身就是一群荒淫无耻的人,是人类日常的生活状态。只是,人神共性,同样没有神秘甚至根本没有道德的神才更加真实,人类才可以去反叛神。所以,当代西方金融市场被赋予了神的个性,充满了扑朔迷离,在光彩陆离的K线中没有权威,有的只是不停的变动,即使法律也可以被创新替代。 五 从精美的古希腊神话中走来,人类似乎寄予金融更多期望,马可·波罗曾惊讶于唐朝飞钱的神奇,现代东方却又拜倒于金融市场色彩斑斓的K线。希腊神话已在古罗马隆隆铁骑中逝去,现代金融市场中却依旧传说着刀光剑影,如果说冷兵器时代骑士断缨是一种英雄末路的凄美,那现代金融市场的纵横捭阖则是投资者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是国家间的谋断与征伐。 这里不再有蓬断草枯、凛若霜晨,却同样是利镞穿骨、蹙决生死,代价不再是地域征服,却是远比之残酷许多的经济统治。 金融体制一旦出现就会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以她独特的准发展。她是天使,可以无翼而飞,无足而走;她是罪恶之源,似乎人类的每一个恶魔都是她的奴仆。 透过贝壳、珠玉等史前货币,我们看到了社会分工,人类终于告别茹毛饮血,从那一刻起人类便不再是大同世界,尽管私有制下出现了残酷的奴隶制,但人类却从此走出洪荒。 尽管新莽发行了光怪陆离的28种货币,而且还声称自己“事古”,但正是这些后世金石爱好者手中的玩物毁掉了王莽新朝。尽管基督教指责高利贷是“违背了上帝的旨意”,中世纪银行雏形却维持了王室甚至教皇的收支,促进了公司制乃至大陆法系的形成。 路易十四曾慨叹“战争中,最后一枚畿尼总会获胜”,他却没能提醒法兰克的后人,约翰·劳的融资方式让法国人对银行心有余悸,禁绝银行近150年,终于在与英国的百年战争中失去了欧洲霸权。 1997年,有人将东南亚金融危机讥为“一江祸水向东流”,然而正是东南亚国家自己一系列的措施挖好了祸水流淌的沟渠,只不过最后是以金融危机的形式体现。这里,我们看到了原市场教旨的失误。 原来,金融可以成为魔鬼。 2006年,印度宣布“开放资本项目在即”,我们看到这头亚洲象试图凭借国内金融市场的高成长吸引外资,从而走出一条与中国、东南亚新兴市场国家制造业不同的路径,透过高涨的孟买指数我们看到了金融成长的魔力,曾经的英属殖民地试图与世界霸主一争雄长。 原来,金融可以成为天使。 就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们再次目睹了金融危机,甚至现在我们还难以估量次贷危机给世界带来的损失,正如东南亚金融危机,在次贷危机背后是美国二战后经济政策、民族文化弱点,乃至这个“建立在宗教上的国家”危机的一种总爆发。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成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六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货币霸权易手不需要500年,过去200年,国际货币格局就经历了几次大的转折。第一代国际货币体系形成于19世纪,主体是黄金和英镑;第二代货币体系的成因是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主要特征是英镑、美元和法国法郎三足鼎立;第三代国际货币体系诞生于二战之后,1945年美元开始独霸天下。 第三代国际货币体系并不是一个稳定的体系,整个体系最大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即今天的“一主多元”:美元是“主”,欧元、日元、英镑虽然是“多”,但至今尚无人(币)能挑战美元霸权。 现在无人挑战,不代表永远不能挑战,国际货币不是独家生意。 说到底,美元世界货币霸权的硬实力来自经济基础——近四分之一的世界GDP。 不过,美国GDP虽然不足世界1/4,货币比重却占2/3。这是一个失衡的结构,大家用美元,还是相信你比较能折腾,要是硬实力始终远低于货币份额,第四次大的货币变革就是迟早的事情。 谁才是最后的英雄? 货币崛起是国家经济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当然也希望自己占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制高点,货币金融国际化带来的利益对任何一个国家都至关重要。当然,我们还是要有自知之明,以我们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创新能力,在短时间内取美元而代之,暂时绝无可能。现在不可能,不代表永远不可能。 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中美经济学家对话”,中外两位金融学大家麦金农教授对话黄达教授;麦金农教授是美国人,黄达教授是中国人。麦金农曾乐观表示,这只是迟早的问题。但是,黄达教授却当场提出:即使人民币可以成为世界第三大货币,也必须经历一个实实在在的产业升级过程,要避免“超车心态”。实践告诉我们,中国人的事,还是国人的意见比较靠谱。 经济崛起,一个国家才能崛起;国家崛起,货币才能崛起。而经济崛起,绝非旦夕可至,与金融发展一样,最终决定经济演进的同样是文明。东西文明交相呼应,本无孰高孰低,人类应该相信每个人都有与造物主一样的形象,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契约是好的,可是经济理性必然排斥自我之外的所有人,如果每个人都不值得相信,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究竟还能走多远? 正是这种源自西方文明本源,使得货币在纷纷乱世中更迭,美元取代英镑出现了一个所谓的“五零一二”现象,即从1894年美国经济崛起到1944年美元崛起不仅用了50年时间,还经历了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 但与西方不同,我们的文明本源是“天人合一”,是信任集体乃至信任人类——这个我们自己的物种。 我们,东方文明,在重整经济、货币复兴的路上能逃脱经济和金融危机魔咒吗? 我们能避免战争,实现和平崛起之路吗? 如果没有战争,和平崛起的路径又在哪里?如果和平崛起,人民币能超越这半个世纪,实现和经济同步崛起吗?人民币主导下,全球和平共赢机制又在何方? 敬请期待,本书续篇。 书评(媒体评论) 陈雨露教授这本书是一部重要著作,将在全世界范围内对金融历史知识和建立共同的金融文化作出贡献。进而使我们一起,为我们未来的共同繁荣奠定必要的、全新的和稳定的金融基础。 ——罗卡尔(法国前总理) 在金融危机的硝烟中,世界又一次聚焦华尔街,人民又一次探寻金融的本质。雨露博士另辟蹊径,以恢宏的视野,通俗的笔触,上揽千年,纵观五洲,从刀币到金币,从飞钞到美钞,人文历史,政治商机,娓娓叙来,尽悉数到。大大加深了我们对金融的理解,丰富了我们金融历史的知识,增强了我们对中国金融文明的骄傲。 ——朱民(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金融制度的形成绝非偶然尽管关于金融制度的论著很多,但能以如此宽广的视角为大家讲述金融往事的书却很少。超越金融又回归金融,思路大开大阖,笔法诙谐生动,想了解中国金钱的前世今生,此书值得一读。 ——林晨(中国证券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我始终以为金融只是我们这代人的逻辑开卷陈老师这部新著,方领略金融数千年沧桑史卷之文明渊源。西方今日金融危机非自今日始,中国昨日之辉煌亦不会昨日终。 ——曾子墨(凤凰卫视财经主播) 这本书讲的是金融历史,但其中的观点让我耳目一新,尤其特别的是书里没有教科书本的说辞,只有故事书的趣味。 ——网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