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吗?新型流行病会出现吗?巴以冲突能找到出路吗?气候变暖将带来哪些影响?
在移民之前在投资决定之前在我们做出重大决定之前,我们很有必要阅读这份来自欧盟的报告,该报告为我们呈现了影响未来世界发展的趋势、因素和行为体。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2025年世界将发生什么/未来三十年书系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
作者 | (法)妮科尔·涅索托//(意)吉奥瓦尼·格雷维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吗?新型流行病会出现吗?巴以冲突能找到出路吗?气候变暖将带来哪些影响? 在移民之前在投资决定之前在我们做出重大决定之前,我们很有必要阅读这份来自欧盟的报告,该报告为我们呈现了影响未来世界发展的趋势、因素和行为体。 内容推荐 在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报告”撰写的序言中,亚历山大·阿德勒遗憾地说道:“在欧洲没有这样关于未来的蓝图。”《2025年世界将发生什么……》填补了这一空白。 欧盟安全研究所的专家们倾力为我们呈现了影响未来世界发展的趋势、因素和行为体。能源危机、生态灾难、大国之间的冲突、中东地区的普遍衰落……专家们并没有试图预测未来,而是向我们提供确切的人口、经济和地缘政治发展数据以及未来世界将面临的战略、生态和卫生威胁。 本书的首要目标是否明确?那就是帮助国家、企业和个人直面世界的变迁,使其不至于在巨变面前措手不及。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部分 趋势 第一章 人口 一、总体趋势 二、不同地区的情况 第二章 经济 一、总体趋势 二、不同地区的情况 第三章 能源 一、总体趋势 二、不同地区的情况 第四章 环境 一、总体趋势 二、不同地区的情况 第五章 科学技术 一、总体趋势 二、科技发展所带来的问题 第二部分 地区 第六章 欧亚地区和俄罗斯联邦 一、欧亚地区发展趋势 二、俄罗斯联邦发展趋势 三、俄罗斯联邦也世界 第七章 中东和北非地区 一、地区问题 二、三大政治挑战 第八章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缺少机会?——非洲的潜力与前景 二、政治与经济治理:被忽略的关键因素 三、外交:非洲领袖的能力 四、持续冲突的地区 第九章 美国 一、文化、社会与政治 二、对外政策面临的挑战 第十章 中国 一、来自内部的挑战 二、中国与世界 第十一章 印度 一、内部问题 二、对外政策 第十二章 拉丁美洲地区 一、地区问题 二、对外关系 第三部分 欧盟 第十三章 2025年的世界:综合分析 一、环境恶化 二、全球化与多样性 第十四章 未来的三大关键问题 一、国际体系的未来 二、全球治理的前景:独立性、差异性、合法性 三、民主的未来 第十五章 欧盟的未来 一、内部挑战 二、复杂的边境关系 三、欧盟的真正挑战:促进世界的改变 写作团队 试读章节 经济增长与政治、安全、人口、科技进步以及能源价格等许多因素都有着密切关联。生产力、投资、贸易和资本流等多种指标可以用于衡量经济发展结果。尽管未来的经济走向很难准确预测,但大方向仍然是可以把握的。 一、总体趋势 经济增长与政治环境、安全、人口、科技进步和能源价格等基本因素密不可分。劳动生产率、投资量、交易量、资金流量等指数可用于衡量经济结果。尽管各类因素的繁杂使预测未来经济趋势变得相当困难,但我们对于一些大的走向仍然可以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经济全球化进程将持续快速发展。尽管会受到保护主义的影响,但世界各国问的贸易日益频繁将是大势所趋。 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新贸易力量的出现,世界经济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相应的社会经济体制也将有所调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问题将逐渐消除,而不能适应这一改变的国家和地区将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三巨头”——美国、欧盟和日本——可能将继续占领高附加值产品市场,同时也会继续将它们的生产工具,尤其是劳动力以及某些企业服务,转移到收入水平低廉的国家和地区。 许多国家将从产业转移中受益,并形成新的经济势力。尤其是亚洲国家,将保持其发展势头,从而使世界经济中心向该地区迁移。 亚洲经济将以最快的速度增长,其中中国和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5年将增至目前水平的三倍。然而,它们的人均GDP将仍然远远落后于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国。两国内部的财富分配不平衡现象将有所加剧。经济增长的程度将取决于两国各自的内部改革、能源供应水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 1.世界经济增长更加迅猛 经济全球化将在未来20年内进一步深化,从而刺激整个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与1985~2006年相比,2006~2030年间的经济增速将有大幅提高,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腾飞。我们预测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到2020年会比2005年(44.4万亿美元)高出2/3,达到72万亿美元的水平。发展中国家GDP的平均增速(4.2%)将高于发达国家(2.5%)。 去除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投资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将持续增长,这也将加深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商品与服务贸易的增速将超过GDP增速,2030年的贸易量会是目前的三倍,达到27万亿美元。 同时国际贸易将继续保持其地理多元化的特点,并向新兴市场倾斜。这将对全球化进程带来极其深远,甚至自相矛盾的影响。世界市场最大限度的开放以及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都将促使各国进行结构性调整,并冲击各国的社会经济模式,对国内政策也会有所影响。 新经济强国将登上国际舞台,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将在各个领域进行竞争。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投资力度的加大,中国与印度将开始细分产业,快速发展高附加值的科技部门。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将全面推动全球化发展。在高科技领域,创新将带来生产方式与组织形式的巨大变革(结构更为灵活、国际分包以及跨国联盟)。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将自己的部分业务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分包出去。服务外包虽然起步很晚但势头强劲,对企业的服务外包已从2002年的13亿美元飙升至2007年的240亿美元。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将大大增加服务贸易量。企业会通过直接投资和分包两种方式逐步将服务部门迁移到国外。 2.贸易途径多样化 外国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将并行不悖地向前发展,并面对新的方向和定位。发达国家不再是唯一的投资者。从过去的15年来看,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增长速度高于发达国家(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前者的投资几乎为零)。2005年,发展中国家占全世界外国直接投资储量的1/10(1.2万亿美元),流量的17%。值得注意的是,亚洲国家占整个发展中国家总量的62%(1980年时仅占23%)。由此可见,亚洲国家的经济活力远远大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此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直接投资增速也高于发达国家。在2000年,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占总量的比例超过30%。与其他地区一样,发展中国家旨在便利外国直接投资的国际协定也越来越多。 贸易多样化如今已是显而易见的趋势,在未来还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巩固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趋势之一,东亚是最为突出的贸易区域。在1984~2004年间,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量几乎翻了一番,占世界总量的21.3%。跨区域贸易量从1984年占亚洲发展中国家出口总量的22%升至2004年的一40%(其中54%为对日贸易),这一数字在北美是46%,欧盟是64%。同时,贸易途径也根据新的地区与国际劳动分工而进行重新定位。中国向美国及欧盟的最终产品出口量迅速上升,亚洲的发达国家因此失去了部分市场,但同时也增加了对华中间产品及设备的出口。 亚洲仍然是西方市场(尤其是美国)的附属市场,为它们提供最终产品出口。不过亚洲新经济强国中产阶级的迅速壮大以及随之产生的巨大需求将可能导致贸易结构发生变革,出现一些新的出口贸易渠道。四大新兴经济体中(中国、印度、巴西和经济处于复苏期的俄罗斯),中产阶级(年收入超过3000美元的个人)的数量将在不到10年里超过8亿。如果这一趋势得以继续,到2025年这几个国家年收入超过15000美元的个人将增加2亿。收入的增加将对亚洲各国的内部市场产生直接影响,亚洲也可能在10年之后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当然,影响不会只局限于经济领域,这些地区的人民对政府管理、政治经济政策的透明度等都将提出更高的要求。P15-18 序言 欧洲宪法的失败震惊了全世界。这样的结果无疑体现了欧洲人在面对未来挑战时的恐惧心理以及只着眼于自身的狭窄视角。对于大部分欧洲民众,尤其是法国民众来说,全球化意味着威胁和倒退。在这样的背景下,由欧盟安全研究所进行的关于2025年的世界与欧洲的调研工作显得恰逢其时。它会让欧洲人重新反思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和应当直面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它还能迫使欧盟认真思考自己作为一个整体在未来面对来自外部的压力时所应扮演的角色。 这一关于未来的远景研究在欧洲尚属首次。它效仿了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研究方法,其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尊敬,尤其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未来20年的清晰预测。预测是行动的前期准备。要想成功地做到这一点,欧洲必须具有预见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发展的结果。如果拒绝思考未来,就只能沦为世界演变的看客,而使自己的行为变得毫无意义。未来的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具有预判能力,因为全球化将加快速度、扩展范围并加大影响力。从政治层面看,新的世界均衡状态(中国和印度的崛起、移民潮、核扩散)将迫使各行为者为应对巨大变革做好充分准备。从经济层面看,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将使试图占据领先优势的各经济体之间竞争加剧。人口过剩、气候变暖及能源依赖等问题将至少得到部分控制。从这个角度来说,预测工作并非可有可无,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责任。 第二,对世界所持的开放态度。欧洲与世界割裂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欧洲绝不能再脱离世界自说自话了。欧盟不仅应该关注欧洲市场一体化、区域团结、欧洲公民权等内部问题,同时也应当成为重要的世界事务参与者。然而欧洲给人的印象更多的只是一个繁荣而和平的孤岛。人们常常批评欧洲的政策过于温和,很少主动承担国际责任。而这份来自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直属研究机构的报告是至关重要的,它告诉我们,从今以后,外部事务应当成为所有欧洲领导人共同关注的对象。 第三,对安全与稳定问题的全面观点。在所有的世界主题中,安全与稳定是唯一可以超越众多敏感军事问题的重要话题。要想保障世界安全,就必须明了潜在的不安定因素。比如在气候变暖问题中,生态影响将始终占据重要位置。关于气候变暖这一问题,实际上存在着输赢两方,这在未来很有可能成为冲突的根源,并在不同的利益方之间造成混乱。由此可见,安全问题是一个超越国界、需要进行多边合作的问题。各行为体相互关联的现象到2025年必将变得更加明显,这也将使各种问题自动地串联起来。要解决这些共同问题,只有加强各方合作才是最合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除了以上三个特点之外,在我看来本书还有三大主要观点。首先,尽管全球化具有两面性,但它始终是一股无法阻挡的潮流,并且其走向将受到政治行为的影响。其次,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一个多极化世界即将出现,三大主要阵营——美国、欧盟和亚洲将处于长期竞争状态。最后,只有一个统一而强大的欧洲才能在世界上站稳脚跟。联合,欧洲将成为国际舞台的主角之一,在世界事务中发挥作用;分裂,只会让自己逐渐被边缘化。 虽然是从外部,像如今的我这样保持一定距离地研究全球化的未来,但这份报告仍不免带有浓厚的欧洲色彩,依然与欧洲最根本的观点保持一致。如果我们将这份研究报告与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关于2020年的世界的报告相比,会发现三处明显的差异。第一,后者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所造成的恐怖主义威胁相当重视,而前者对此只是略有提及;第二,后者认为全球化将造成身份认同与宗教层面的倒退,并因此成为极端主义的温床,而前者则认为可能升级的冲突将来自能源问题或不平等现象的加剧;第三,为了削弱美国的优势,前者认为未来世界将出现合法的多边管理模式,这也不足为奇。 所有这些预测都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排斥的,它们都合理地反映了各种不同的假设、政治选择和世界观。这种多样性绝非缺陷,相反,对于那些从此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决策者们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优势。对于欧洲,这将有利于在未来几十年中实现成员国的共同利益。对于世界,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将有助于世界问题(同时也是欧洲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解决。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一宏大的预测计划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帕斯卡·拉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