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本是凡人。翻阅全书,您一定会诧异地感觉,历史与今天,帝王与我们,距离竟然被拉得这样近,以至于能听到他胸膛深处怎样发出了一声声长叹。仿佛鸟瞰一般,历史的沧桑,人生的悲欢,生活中沉郁的美感,竞被这样轻巧地尽收眼底,轻巧地让您产生别样深沉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或许您还从没想到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嘉庆皇帝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宋福聚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帝王本是凡人。翻阅全书,您一定会诧异地感觉,历史与今天,帝王与我们,距离竟然被拉得这样近,以至于能听到他胸膛深处怎样发出了一声声长叹。仿佛鸟瞰一般,历史的沧桑,人生的悲欢,生活中沉郁的美感,竞被这样轻巧地尽收眼底,轻巧地让您产生别样深沉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或许您还从没想到过…… 内容推荐 乾隆皇帝何以坐视和珅可敌国?嘉庆帝颗琰亲政伊始,便斩杀了巨贪和珅,为民除害。小说刻画了嘉庆皇帝丰满立体的性格,揭示出一直在父皇庇护下的弱主如何在政治风雨的洗礼中艰难地挣扎的痛苦心路历程。小说情节曲折,人物情感的丰富性与悲剧性,使这部大内小说成为康、雍、乾、清宫热点之外,又一部有力度的大作。 目录 第一章 书房里走出的帝王 第二章 朝堂上暗伏着祸根 第三章 鲜血淋漓的现实 第四章 诡异离奇的游戏 第五章 一出即将落幕的大戏 第六章 一曲就要奏响的乐章 第七章 惊险刺杀 第八章 离奇冤情 第九章 再一次温柔缠绵 第十章 又一起惊天大案 第十一章 布衣掀翻江南 第十二章 龙舟血光四溅 第十三章 问苍天孰忠孰奸 第十四章 眠花间谁媸谁妍 第十五章 山雨欲来 第十六章 黑云压城 第十七章 难题没有答案 第十八章 结局毫无征兆 后记 星火坚冰 试读章节 寒风萧瑟中,整个宫院仍沉浸在无边的静谧夜色里。乌蓝的天空高远空旷,几粒寒星飘忽不定地眨着眼睛。 一盏白纱灯摇摇摆摆,由远及近,转入隆宗门。片刻工夫,隆宗门内旁侧的书房中,灯光摇曳。 自打康熙爷开始,就立下这么个规矩,皇子到了六岁,每天必到尚书房跟着师傅读书。今天来尚书房读书的诸多皇子中,走在最前边的是第一天来上学的十五阿哥永琰。他个头儿不高,穿件描金边的衬里马甲,白皙脸庞,见屋里书籍落落满架,宽大的桌案上整齐地摆放着笔墨,新鲜而激动,眼光四顾,脑后的小辫子也不安分地跟着摆来摆去。五哥永琪轻轻说:“快坐好,师傅就要来了。”他才连忙收心坐下,摩挲着细腻柔软的宣纸,压抑不住怦怦心跳。 尚书房共有五间,宽敞肃静。四角的镏金铜火盆炭火熊熊,屋里暖意汹涌。大家舒舒服服伸个懒腰,就听门外脚步声响起,一个年约五十上下,身穿锦鸡补服,头发花白的老者走进来。众皇子连忙纷纷上前行礼,口称“师傅”。永琰知道,这一定是兵部侍郎奉宽了。他听哥哥们说,现如今负责教导他们读书的兵部侍郎奉宽,是皇阿玛颇为器重的宿儒,为人宽厚,老成持重,特别是《诗经》和《尚书》,讲得很有一套。 奉宽一眼看见站在后边发愣的永琰,面含微笑语气和蔼地说:“这就是十五阿哥吧?头一天上学就来得这么早,难得,难得!”转身从大案上捧出一个卷轴,恭恭敬敬地展开,“十五阿哥,这里有皇上早年对尚书房师傅张廷玉的训诫。皇上在训诫中提到,尚书房师傅者,出尚书房乃是臣子,进尚书房,便是师傅。皇上还说,皇子年龄虽幼,然陶淑涵养之功,必自幼龄始。卿等可悉心教导,倘有不服管教者,卿等不妨过于严厉。从来设教之道,严有益而宽有损,将来皇子长成自知也。十五阿哥,你能听明白吗?” 看到那印着飞龙图案的米黄色布帛,永琰立刻有种神圣的感觉,撩袍摆跪在地上,双手捧过卷轴,一字一顿地说:“父皇殷殷爱子之心,儿臣了然于胸。请师傅不要念我年龄大小,今后和诸位阿哥们一视同仁。管教愈严,便是爱之愈切!” 见永琰稚嫩的嗓音却说出这样通情达义的话,奉宽伸手抚摩着永琰双肩,点头感叹:“好,好,皇家天根,果然不同寻常。来,大家都坐好,咱们接着昨天的功课,开始诵读《诗经》。” 大家都没注意到,尚书房最西侧一扇开着透气孔的窗户前,晨光熹微中,乾隆身着便袍,正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屋内的一切。又有新皇子头一天上学,按以往规矩,应该当着师傅的面,将他们训导一番。不过看见永琰方才的一举一动,乾隆不动声色地笑笑,冲身后随侍太监摆摆手,一行人悄悄出了隆宗门,折向乾清官。 渐渐熟悉书房生活后,乾隆特意传旨,在坤宁宫召见新近才上学的皇子永琰和负责领班的阿哥永琪。 “永琪,朕吩咐御膳房给你做了些滋补身体的药粥,用过了吗?这些日子感觉是不是要强壮些?”乾隆声音少有地温和。永琪略微想了一下,不紧不慢地回答:“禀皇阿玛,儿臣经常服用,确实感觉内气大增。儿臣一定留意养好身子,少让皇阿玛操心。” “唔,这样就好。要知道,国以人为要,人以身为宝,没有好的身子,纵然再有雄心壮志,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乾隆挨个儿看看永琪和永琰,心里颇为感慨。永琪聪颖善良,尤其在学业上,很下工夫,这一点上,永琪和永琰堪称皇子中的佼佼者。虽说皇子不少,可早逝的早逝,胸无大志的胸无大志,真正能够让他满意的,也就这两个了。论年龄,永琪比永琰大,从长幼上讲,乾隆一直有意把五皇子永琪立为储君。 “永琪,身子要强壮,七分锻炼三分将养。夏秋季节,你随朕到避暑山庄或者木兰围场,好好活动一阵子,做大事者,要上马拎得起刀枪,下马拿得住笔墨。不过也不用太往心上去,随意走走,若累坏了身子,那倒适得其反,反而不美。” 乾隆似乎从没用这样的口气对皇子说过话,缓慢轻柔的腔调,让旁边站立的永琰心头一热,忍不住眼眶湿润了。永琪也噙着泪花,嗓音哽咽地说:“是,儿臣遵命。”转过脸看看永琰,想起来什么,抬起头说,“皇阿玛,让永琰也跟着去吧,我们读书时在一起,很多道理,就是闲聊时琢磨出来的。要是围猎……” “三人同心,其利断金,更何况是亲兄弟?”乾隆摆手不叫他说下去,忽然有些感慨地说,“兄弟攻击相残者,尤其是帝王将相人家的最大祸患。你们兄弟能这般融洽,朕甚感欣慰。不过,永琰到底还太小,上不得烈马拉不动硬弓,况且刚入学不久,登堂而未入室,最需要的还是勤奋苦读,发奋治学,万不可自满。” 乾隆知道永琰用功程度不在他五哥之下,不过他到底还是小孩子,多贬低少拔高,或许更能鞭策他好好读书。 水琰虽然并不能十分理解皇阿玛的一片苦心,不过仍认真地点点头。P2-3 后记 嘉庆是大清人主中原以后的第五位皇帝。比起先辈,他没有一统天下的披荆斩棘,也缺乏平定三藩的大勇大智,在人们心目中,其形象未免庸碌暗淡。可是,没有人能真切领会到,前人风光无限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注定由他寂寞地承担——他不得不苦苦忍受大清帝国极盛而衰必然的阵痛。这个被前辈光芒笼罩着的帝王,犹如一点微弱的星火,在历史的坚冰下挣扎、悲苦、怅惘。 嘉庆的父辈乾隆,号称开疆拓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自诩为“十全老人”。可是历史证明,乾隆后期,国力已经如同被掏空了身子的壮汉一般,徒有其表。乾隆向来引以为荣的用兵西陲,征战缅甸,听起来光芒四射,实际上给大清帝国带来的,除了虚荣心外,便是无穷祸患——这些战争的军费开支,约在白银一亿两千万两以上,而当时的国库收入也仅有三千万两!比例失衡之大,民生凋敝,势在必然。加上乾隆历次大规模出巡,挥霍铺张;晚年宠信和珅,致使上下贪墨,几成惯例。所有这些,都直接造成吏治民风国运的同归败坏…… 嘉庆从万人敬仰的皇阿玛手中,接过的就是这样一副积重难返的重担。历史的巨大转折,注定了嘉庆自登上皇位的那一天起,他的悲剧就悄悄上演了。然而,嘉庆还是挑起了这副看不到任何希望的重担,耗尽一生的精力去对抗几代人沉淀下来的艰难。 这个自小在书斋中长大的帝王,虽然说不上有多么英明,也谈不到有多么智勇过人,但他的可贵在于,即使意识到内外交困,纵然想到了前途多舛,仍踏实地负起历史责任,兢兢业业,步履维艰,对各种弊政弥缝匡救,尽最大的努力去挽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之将倾。政务上,他提倡勤政戒惰,并且能够身体力行。自从亲政之日起,可谓夙夜忧勤,孜孜图治,不敢有丝毫暇逸。雷厉风行惩处和坤,整肃吏治的迫切溢于言表。生活中,嘉庆崇俭黜奢,尽量去维护国家捉襟见肘的微薄财力。谕令地方进献的大块玉石就地抛弃,一改举国风气的希望发自肺腑。后宫内,嘉庆未必是风流倜傥的性情帝王,但他和几个女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似乎更别具一格,令人回味。 这部小说以翔实的史料,灵动明快的语言,寓故事、知识、思考为一体,详尽描述了那个危机四伏积弊重重的风雨王朝,更充分展现了嘉庆在这个风雨王朝中跋涉的艰难和内心难以名状的苦痛、彷徨和焦灼。展开书卷,您会看到一个真实的帝王,一个脱下让人炫目的衮服后,有欢乐有痛苦血肉丰满的人,不仅展现了他真实的表面,更展现了他真实的内心。 帝王本是凡人。翻阅全书,您一定会诧异地感觉,历史与今天,帝王与我们,距离竟然被拉得这样近,以至于能听到他胸膛深处怎样发出了一声声长叹。仿佛鸟瞰一般,历史的沧桑,人生的悲欢,生活中沉郁的美感,竞被这样轻巧地尽收眼底,轻巧地让您产生别样深沉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或许您还从没想到过…… 关于整个作品,最后我还要感谢朋友杨箫、王成君、张玉英,还有华夏出版社的高苏先生,对他们给予我在写作及出版过程中的关心与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宋福聚 2009年2月1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