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世界三大随笔大师的作品大全集,集合了蒙田、培根和爱默生的最优秀的作品,代表了世界随笔文学的最高成就,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优秀随笔文集。
从蒙田到培根,再到爱默生,这些散文随笔大师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别不同,经历不同,但是他们的思考涉及人生、社会、历史、宗教以及宇宙、自然等诸多方面,其理性的光辉,至今仍在人类思想的星空上闪烁。他们的作品充满睿智的神采,感悟历史的灵气和洞察人类的机心,其深邃而丰富的哲理意味,足以让我们久久思索。时间是检验一切的标准,这些经典之作注定经久不衰,成为文学名著中的不朽之作。
本书是世界三大随笔大师的作品大全集,集合了蒙田、培根和爱默生的最优秀的作品,代表了世界随笔文学的最高成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读物。
《蒙田随笔集》是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后期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蒙田的代表作。作品内容包罗万象,融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于一体,是16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称。蒙田以智者的眼光,在作品中考察大千世界的众生相,反思探索人与人生,肯定人的价值和欲望,批判教会和封建制度,主张打破占典权威,充满了人性自由、科学知识的人文思想。作品行文恣肆汪洋,语言平易流畅,旁征博引,鉴古知今,开创了随笔这一文学体裁的先河。
《培根随笔集》是16世纪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培根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其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等诸方面,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读之犹如聆听高人赐教,受益匪浅”。
《爱默生随笔全集》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思想宗师、散文家和诗人爱默生一生写作、思考的结晶。一百多年来,这些优秀的随笔令人印象深刻。它们独具特色,注重思想内容,行文犹如格言,哲理深入浅出,说服力强。它们在美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对美国民族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译者均是国内享有盛誉的著名翻译家,译本质量一流,是各界公认的优秀译本,代表了该名著在我国的翻译水平和译者的创作水平。另外,文中配以和情节紧密相关的插图,和文字形成了互补、相得益彰的最佳效果,为读者全面、具象地理解世界文学名著的丰富内涵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说到神谕,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在耶稣基督降世之前很久,它们已经开始失信于民了。我们看见西塞罗已经在苦心研究神谕衰落的原因,以下这些话是他说的:“因此,在德而福不再发布这一类的神谕,不仅是现在,而且早已如此,结果是人们不再重视它们。”
但是,根据解剖观察祭神的动物(柏拉图将其部分地归结为动物四肢的自然构造)进行预测,鸡怎么顿脚,小鸟怎么飞行(我们相信某些鸟类生来就是供占卜用的),雷鸣电闪,河中的漩涡(占卜僧看见很多现象,占卜者做很多预测,神谕,预言者,梦幻和奇人宣布许多事件),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方法,有公开的,也有私下的,古代的大部分预测都得依靠它们,但是,我们的宗教把它们通统废除了。我们现在还用星相、精神、物体形状、梦境,以及其他的占卜手段——我们的天性具有异常的好奇心的极好例子,浪费时间去预测未来的事情,仿佛在了解现实方面已经无事可做了似的:
奥林匹斯山的主宰啊,为什么还要在凡人的痛苦里加入这个新的烦恼,让他们通过残酷的预兆见到即将来临的不幸?但愿你要我们承受的灾难说来就来,但愿人类的思想看不到命运的准备,但愿生活在恐惧中的人不抱任何希望!(卢甘)
“必将发生的事情,就算知道了也是没用的。因为无端地折磨自己也是一种苦难”——实际上,占卜非常缺乏权威性的依据。
因此,我觉得萨吕斯的弗朗索瓦侯爵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他是弗朗索瓦一世国王派驻意大利军队中的一名军官,备受宫廷宠信,国王把原本封给他哥哥的侯爵爵位赐予他,令他感激不尽,但是他做了一件毫无理由,而且从情感上说也不应该做的事,当时盛传大量有利于夏尔一坎特皇帝,非常不利于我们的预兆,尤其是在意大利。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预卜大行其道,罗马的老百姓把大笔大笔的钱押进钱庄,因为几乎人人都认为我们将彻底垮台。侯爵给吓坏了,常常在亲信中叹息法兰西王权和共同战斗的朋友们即将面临不可避免的灾难,最后,他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改变了主意。然而,不管如何星移斗转,倒霉的还是他。他的行为完全处于矛盾的情绪的控制之下,他的手中还有城市和军队,安托尼·德·勒弗率领的敌车离他仅一步之遥,我们对他们的企图也毫不怀疑。当然,侯爵可以比他所做的做得更坏。但是,虽然他叛变了,除了在长时间的争夺之后失去福桑城之外,我们没有损失任何城池和人员。
一位睿智的神用浓重的夜幕盖住了未来的事,而且笑问有没有不安分守己的凡人。如果有人能够每天说一遍:“我又过了一天了,我才不管朱庇特明天是让乌云覆盖天空,还是让明媚的阳光照耀天空呢”,这个人就是自己的主人,他的生活一定幸福。(贺拉斯)
让思想满足于现在,切勿为明天不安。(贺拉斯)
因为,听得懂鸟语的人,通过动物的肝脏比通过理性知道得更多东西的人,我想不妨听听他们怎么说,信不信则另当别论。
人们大肆吹嘘的托斯卡纳人的预测技艺是这样产生的:一个耕田的人用犁深翻土地,挖出了塔杰斯,这个半神半人长一副孩子脸,但是具有长者的智慧。人人都跑了过来,他说的话和他的学问被记录下来并保存了好多个世纪,里面包含着占卜的原则和方法。这种技艺的产生和发展全都是无稽之谈。
我宁可掷骰子来决定我的事务,也不愿意使用那些梦幻的方法。确实,在所有的国家,人们总是让命运来发挥大部分的影响力。柏拉图在关于政治组织的一书中——他是随意发挥——把好多重大行为的决定权交给了命运,特别是希望用抓阄的办法来决定一场好的婚姻。他如此强调命运的选择,甚至于希望由此结合并生育的孩子在国内抚养成长,出生于不好的家庭的孩子应该被赶出国门。然而,如果被赶走的人中间偶尔出现一个在成长过程中可以期许的人,柏拉图希望可以把他召回来;反之,留下来的孩子,如果从小就让人觉得没有多大出息的话,也可以被撵出去。
我见到一些研究、注释、证明历书对一切事情都具有权威性的人。他们说那么多事情,肯定其中有真也有假:“一个整天在射箭的人,难道射不中一两次吗?”我并不因为有时候看到他们讲对了就特别欣赏他们。如果在他们的欺骗中有规则有实话,他们的预言或许会更加可靠。在此需要补充一句,没有人详实地记载自己的失误,因为失误实在太多太普通。人们夸耀准确的预测,正是因为它极其难得,非同小可和十分神奇。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拿人称“无神”的狄阿高拉的回答做例子,他来到萨摩特拉斯岛,有人指着神庙里许许多多幸免海难的人的名字和图像,对他说:“唔,您觉得神疏忽人世间的事,那么多人得益于神的恩惠而获救,您有什么感想啊?”他回答说:“事情是这样的,那些被淹死的人没有被画在这里,而且肯定人数更多。”
西塞罗说,在所有承认神的存在的哲学家里面,只有考洛芬的克塞诺法纳试图根绝任何形式的占卜。所以,我们有时候看见一些高贵的头脑也无法摆脱这些无稽之谈,而且招来损失,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很想亲眼见识见识令人惊讶的两样东西:一是加拉布尔的神父若阿香的书,他预言了历任的教皇,他们的名字和特征;二是莱昂皇帝的书,他预言了历任的希腊皇帝和主教。但是,我亲眼见到的是,就像所有的迷信一样,被公共骚乱事件弄得惊慌失措的人总是去天上寻找不幸的原因和后果。他们的议题在现时特别受人欢迎,让我相信占卜是一种微妙的闲来无事所做的思想游戏,被卷入其中并在文章中制造并解开谜团的人,同样能够在其他的任何著作中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但是,不管怎么样,使他们左右逢源的原因,在于他们的预测用语隐晦、模棱两可和古怪,作者说的话没有任何明确的意思,结果是后人想怎么解释就可以怎么解释。
指引苏格拉底的精灵,或许是未待理智发表意见便爆发出来的某种意志力冲动。在他那样已经净化,经过智慧和道德的反复修炼的灵魂里,虽说这些本性有欠深思熟虑且没有定形,仍不失其重要性,并且值得人们仿效。每个人的内心都具体地感觉得到迅速、强烈和意外的思想骚动。我历来认为才智的影响力不大,而特别肯定这种骚动的影响力。我在理智上多么薄弱,在坚定性上,或者说是劝阻力(在苏格拉底身上更突出)就有多么强烈,我被卷入其中,结果有益和完满,可以说这与神的启示有着某种关系吧。P22-24
本书是世界三大随笔大师的作品大全集,集合了蒙田、培根和爱默生的最优秀的作品,代表了世界随笔文学的最高成就,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优秀随笔文集。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随笔可以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严密的结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物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千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自随笔产生以来,各个国家各个时期均出现了大批优秀的散文随笔大师,蒙田、培根和爱默生更成为其中经典代表人物。
蒙田生于1533年,是法国文艺复兴后期人文主义思想家、散文家。在当时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英国的培根,法国的帕斯卡、卢梭、普鲁斯特、法朗士等一大批文学巨匠都吸收借鉴了蒙田随笔的风格,他因此被后人尊奉为随笔的鼻祖。蒙田出身于新贵族,曾做过15年文官,并游历过意大利、瑞士等地,后来相当长时间闭户读书。他把旅游见闻、日常感想等记录下来,集成《随笔集》。蒙田以博学著称,在随笔集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等无所不谈,特别是引用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并且作者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娓娓而谈的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蒙田以智者的眼光,在作品中考察大千世界的众生相,反思探索人与人生,肯定人的价值和欲望,批判教会和封建制度,主张打破古典权威,充满了人性自由、科学知识的人文思想,行文恣肆汪洋,语言平易流畅,旁征博引,鉴古知今。它是16世纪各种思潮和各种知识经过分析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曾入选英国作家毛姆开列的“真正杰作文学书”书目和美国学者唐斯开列的“塑造当代文明的111本书”书目。
培根生于1561年,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不仅在文学、哲学方面成就显赫,在自然科学领域里同样颇有建树,被誉为“法律之舌”、“科学之光”。他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小聪明伶俐,12岁即人剑桥大学,23岁就任议员,但仕途并不顺利,浮浮沉沉,起起落落,最后郁郁终生。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作品有《培根随笔集》、《学术的进展》、《新工具论》以及《亨利七世史》和《新大西岛》等。其中随笔集是培根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等诸方面,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培根的随笔论述的题目有的跟蒙田相近,但写法迥然不同。首先,培根随笔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力求以最短的篇幅摆足事实,讲清道理。其次,培根的随笔没有西方很多散文随笔作家的那种散漫和随意,而具有诗的凝练圆满和小说的严谨布局。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读之犹如聆听高人赐教,受益匪浅”。随笔集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不衰。1985年被美国《生活》杂志评选为“人类有史以来的20种最佳书”之一;同年人选美国《优良读物指南》的推荐书目。
爱默生生于1803年,是美国著名的思想宗师、散文家和诗人。他不仅对美国民族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有了爱默生,美国文学才真正诞生”,而且也是美国思想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自理主张、民权观念等对美国人民影响深远。爱默生出身于牧师家庭,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哈佛神学院,并任牧师,数年后辞职游历欧洲,归来后潜心写作,成为美国超验主义哲学的代表。他一生著述丰富,大多为散文。《爱默生随笔全集》是他一生写作、思考的结晶。一百多年来,其中优秀的散文如《自助》、《补偿》等都成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它们独具特色,注重思想内容,行文犹如格言,哲理深入浅出,说服力强,因此被人评价“似乎只写警句”,在这一点上与培根的随笔相似,然而爱默生的随笔在很多方面跟培根的大相径庭。它不像培根的随笔那样短小严密,而是像密西西比河水一样滚滚而来,有一发不可收的磅礴气势,所以他的随笔大有吐尽自己一切观点的架势,而且充满了激情。英国著名作家阿诺德称他以散文创作了19世纪最重要的作品,与其同时代的作家梭罗、惠特曼和后来的作家艾米莉·狄金森和弗罗斯等人都深受他的影响。
从蒙田到培根,再到爱默生,这些散文随笔大师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别不同,经历不同,但是他们的思考涉及人生、社会、历史、宗教以及宇宙、自然等诸多方面,其理性的光辉,至今仍在人类思想的星空上闪烁。他们的作品充满睿智的神采,感悟历史的灵气和洞察人类的机心,其深邃而丰富的哲理意味,足以让我们久久思索。时间是检验一切的标准,这些经典之作注定经久不衰,成为文学名著中的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