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总结粤商经验,弘扬粤商精神,传播粤商文化,实现粤商的永续经营及可持续发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商研究所秉承“研究粤商、联络粤商、服务决策”的宗旨,本书作者运用所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自己长期在驻港企业工作的体会,从雇员、经理层、董事会和政府管理部门等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去研究香港中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问题,逐渐积累,反复斟酌,终成此书。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香港中资企业
1.2.2 内部治理机制
1.3 研究内容与逻辑框架
1.3.1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书逻辑框架
1.4 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
1.4.1 本书研究方法
1.4.2 本书可能的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关于香港中资企业
2.1.2 关于公司外部治理
2.1.3 关于公司内部治理
2.1.4 评论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不完全契约理论
3 公司内部治理的三大机制
3.1 股东治理
3.1.1 控股股东
3.1.2 机构股东
3.1.3 中小股东
3.2 董事会治理
3.2.1 有关董事的产生及类型
3.2.2 董事会的表决机制
3.2.3 董事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3.2.4 独立董事制度
3.3 经理层治理
3.3.1 经理的选聘机制
3.3.2 经理层激励
4 香港中资企业内部治理的演变分析
4.1 香港中资企业发展路径
4.1.1 缓慢发展阶段:1949—1978年
4.1.2 发展壮大阶段:1979—1991年
4.1.3 改制后高速发展阶段:1992~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
4.1.4 重整和发展阶段: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的爆发
4.1.5 继续发展壮大: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的爆发至今
4.2 香港中资企业内部治理的双重制度约束
4.2.1 国有企业监管体制
4.2.2 香港公司法与证券市场监管体制
4.3 香港中资企业内部治理现状
4.3.1 “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
4.3.2 多重掣肘的董事会
4.3.3 “行政官员式”的经理层
5 香港中资企业内部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5.1 香港中资与华资企业内部治理模式比较
5.1.1 香港华资企业内部治理模式
5.1.2 内部治理模式比较
5.2 香港中资企业与内地国企内部治理模式比较
5.2.1 内地国企内部治理模式:特殊的双元制模式
5.2.2 内部治理模式比较
5.3 内部治理的国际经验
5.3.1 英美模式:强管理者、弱所有者
5.3.2 德国模式:双重委员会制度
5.3.3 日本模式:主银行的相机治理
5.3.4 东欧模式:内部人控制
5.4 结论:公司内部治理的功能趋同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1.1 内部治理水平
6.1.2 市场认可程度
6.1.3 国有企业改革的试点
6.2 主要政策建议
6.2.1 采用多元化、混合型的股权结构
6.2.2 完善董事会制度,增强董事会的决策独立性
6.2.3 适当加大股权激励,培养国际化经营人才
6.2.4 完善境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