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祸害论——父母要懂的爱的心理学》由巴山人编著。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受伤的小孩,这个小孩带着童年的记忆和伤害,在我们心灵深处哭泣呼喊、横冲直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指挥着我们的行为,左右着我们的命运!
为什么有人总是脾气暴躁,无法控制自己?为什么有人总是不停地抱怨,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为什么有人常常会陷入莫名其妙的自责,内心充满了自卑和忧郁?为什么有人总是重复地犯同一个错误,根本无法冲错误中学习?为什么很多人会患上这样那样的心理疾病,而他们自己却总是不承认?……
这一切皆源于我们心中那个受伤的小孩,不除掉童年遭受的伤害,心中的阴影就会一直相随,使我们终身不得安宁。安抚这个受伤的小孩,我们就要追根溯源,回到家庭!
《父母祸害论——父母要懂的爱的心理学》由巴山人编著。
《父母祸害论——父母要懂的爱的心理学》讲述了:
祸害让心分裂,真爱使人完整!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幅心灵地图,这幅地图由童年的经历、感受和记忆绘制而成,绘制地图的过程就像给电脑编程一样,心灵的程式一旦形成,人们就会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去感受、去思考、去行动……所以,拥有完整而准确的心灵地图,我们就能找到光明的人生道路;拿着残缺而错误的心灵地图,我们的人生之路注定黯淡无光,浑浑噩噩!
父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们就是我们心灵地图的绘制人。父母有爱,孩子的心灵地图上就有爱的路线;父母有恨,孩子的心灵地图上就会有恨的坐标。但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并不知道什么是爱,他们把亲情当成了爱,把恋爱当成了爱,把依赖当成了爱,把控制当成了爱,把溺爱当成了爱……从而使孩子的心灵地图残缺不全、错误百出。
这就是父母祸害的根源!
2.父母最容易给孩子造成的四大祸害
父母不是上帝,不会十全十美,他们极容易犯错误,不知不觉间就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有了伤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没有勇气去面对、去化解,这样,伤害就会像癌细胞一样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安营扎寨。如果孩子带着这种心灵的伤害长大,他们的生活注定会陷入无数的麻烦之中。
有一位文学院的女研究生,三十出头,举止十分优雅,但内心却一直焦虑不安。有一天上课,导师正在分析大江健三郎,她不知道为什么又想到了那个令她焦虑的问题,这个问题让她坐立难安,突然,她站了起来,质问导师:“老师,如果您生了一个女儿,如花似玉,您能看到丈夫和女儿亲密无间,比对您还好吗?我受不了,我是受不了的!”当时,她的导师,还有其他几位同学,张大了嘴巴,全都惊呆了……大江健三郎是日本一位著名的作家,与她焦虑的问题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这位女研究生当时还没结婚,根本没有女儿。
后来,就像是上天要惩罚她一样,结婚以后,她真的生了一个女儿,于是内心的焦虑达到了顶点。她说:“女儿不满半岁,自己的丈夫就将她视为掌上明珠,如果女儿长到十七八岁的时候,自己已经四五十岁了,容颜衰老,而自己的女儿正是青春貌关之时,到那个时候,女儿就是丈夫的唯一,他还能爱我吗?我每天都在想着这个问题,令我抓狂不已。命运似乎要惩罚我一辈子!”
为什么这位举止优雅的女性会这样呢?原来小时候她母亲一直在外面做生意,很少回家,使得她从小就缺乏爱。每当母亲从外地回来,她都很激动,千方百计要讨母亲欢心,让母亲喜欢她,从而得到更多母爱。她回忆说:“有一年夏天,特别热,母亲睡午觉,衣服脱在一边,我就悄悄地把衣服拿出去,用香皂洗得干干净净,挂在太阳下晒干,叠得整整齐齐,放在她的床头,夏天衣服薄,太阳大,我在母亲醒来之前,就能做完这一切,可是母亲每次起床,永远都只是面无表情地穿上衣服,从不正眼看我一下……”毫无疑问,她母亲的这些行为深深地伤害了她,使她一直缺乏安全感,一直生活在恐惧和焦虑之中。害怕再一次失去爱的心态正是她恐惧和焦虑的根源,而这一切全来自她的童年,来自她的母亲。
童年时缺失了爱,孩子就会没有安全感;孩子没有安全感,就想努力去控制一切;然而这世上的很多东西都是无法控制的,所以,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注定会陷入恐惧和焦虑的泥潭。
童年时期受到的伤害如不及时清除,它们就会像幽灵一样追随着你,时时刻刻影响你的生活。上面这位女性就是如此,虽然她的学历不低,读过不少书,但这一切并没有让她走出童年的阴影,更可怕的是,如果她仍不清除,她一定会像母亲伤害她一样,去伤害自己的女儿!
那么,父母最容易给我们的心灵造成哪些伤害呢?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
①生活上溺爱,人格上歧视
很多父母在生活上溺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竭尽全力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要求。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却从未把孩子当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不尊重孩子心灵成长的意愿,不允许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如果把他们的潜意识翻译出来,就是:
“我们可以给你吃,给你穿,唯一的条件是你不要独立,你的人格只能依附于我们,你是我们的延伸,如果你胆敢独立,我们立刻就会镇压!”
就像前面那位割手孩子的母亲,女儿刚萌动人格独立的念头,就被她强行镇压了下去:“不行,你必须学钢琴!”
那么,什么是人格独立呢?要回答这一问题,先要了解心理学上的“自我界限”。我们知道婴儿出生最初几个月,根本无法分辨自我和外部世界的界限。他们认为自己移动,整个世界都在移动;自己饥饿,整个世界都在饥饿。同时,他们看见母亲身体移动,就会认为自己跟着母亲在一起移动;听见母亲哼唱摇篮曲,就会认为那是自己的声音。总之,在新生婴儿的感觉里,他们与外部的世界没有任何界限,自己与整个世界浑然一体。
随着婴儿的成长,他们会发现自己和这个外部世界不是一回事。自己感觉饥饿,母亲却不一定出现;自己想玩耍,母亲未必能及时配合。他们发现自己的意愿和母亲的行为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当婴儿意识到他的愿望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周围世界的愿望,他就开始在自己和世界之间做出区分。于是,婴儿便开始产生了“自我”,接着,自我意识也会随之出现。他们逐渐清楚:这是自己的胳膊、自己的脚、自己的头、自己的舌头、自己的眼睛,甚至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肚子疼、自己的感觉……人的这种认知就是所谓的“自我界限”。
人有了自我界限以后,就会明白自己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这个单独的个体有着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责任和尊严,这个个体虽然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和父母的爱,但却是独立的,这个独立的个体就是一个人的人格。
什么是心灵成长?心灵成长就是人们在不断探索世界的基础上拓展自我的界限、完善自己的人格。心灵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界限拓展的过程,就是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人需要一辈子认识世界,也需要一辈子认识自我、完善人格。所以,歧视孩子的人格,就是阻碍其心灵的成长。
生活上溺爱孩子,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爱他们的;但人格上歧视孩子,又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不满。一方面是物质上的溺爱,一方面是人格上的不满,这两者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不知不觉就会让孩子在心灵之中描摹出这样一幅地图:父母如此爱我们,我们却让父母如此不满意,这一定是自己的问题。于是,孩子的内心深处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负罪感,他们不断责备自己:
“我怎么是这样一个人呢?”
“一切都是我的过错,我不该让父母生气。”
“我是一个不好的人,我的罪太深了,父母根本就不该生我养我。”
“我之所以如此倒霉,完全是自己性格怪异造成的,我这是咎由自取!”
生活上溺爱,人格上歧视,这样的父母让孩子的心灵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充满了负罪感。毋庸置疑,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患上神经官能症。什么是神经官能症?神经官能症就是把不该自己承担的责任全承担下来,不断地责备自己,让自己痛苦万分。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为什么我会这么没有用呢?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笨呢?为什么我会如此讨厌自己呢?”这些经常自责的人,就是患上了神经官能症!
P13-18
不清算过去,就没有未来!
毋庸置疑,翻开这本书需要极大的勇气!
因为很多人都害怕面对这样一个事实:父母曾经伤害过我们的心灵!
我相信不少人一定会质问:“为什么你要翻出那些陈年旧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忘了它吗?为什么非要跟自己的父母过不去呢?你把孝道又置于何种境地?”
我理解这样的质问,它们也曾出现在我的心中,令我深陷矛盾的泥潭,挣扎呼喊,痛苦不已。幸运的是,最终我走出了泥潭,开始了心灵的旅程!
不彻底清算过去,我们就不可能拥有未来!
过去的伤害永远无法真正地忘记,因为如果我们在意识中忘记了过去的伤害,伤害就会深入人的潜意识,它们会在一个更深的层次影响我们的生活,指挥我们的行为,左右我们的命运。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幅心灵地图,人们正是凭借着它,开始踏上了人生的旅程。童年是形成心灵地图最关键的时期,这就像给一台电脑编程一样,如果此时父母伤害了我们,就如同把病毒植入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心灵地图错误百出、混乱不堪。拿着这样的地图,我们一定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有一位女性,始终处理不好与保姆的关系。每次新保姆来了之后,她都对保姆很好,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保姆的很多问题暴露了出来,这时她便会尽量容忍,但容忍到一年左右的时间,她就会对保姆牢骚满腹、大发脾气。最后,只得让保姆离开!
我问她:“当你发现保姆的一些问题时,为什么不马上提出来呢?”
她回答说:“都在一起生活,我不愿破坏和谐的环境!”
就这样,似乎形成了惯例,每到一年左右的时间,她就会更换一次保姆,新来的保姆又会重复过去的故事,一年后就被辞退!
为什么这位女性总是会犯同样的错误呢?为什么她始终管理不好保姆呢?其实,这绝不是智商的问题,也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一个心理问题。原来她本身在自我管理方面就存在着问题,她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是把一切想得太好,就是把一切想得太坏,而且,对自己也缺少自律,做事总是凭心情和兴趣。试想,如果她第一次发现保姆的问题时,就及时地批评和管理,那么,结果就会大不一样。实际上,在她的内心,保姆就像是自己的情感,而理智则像她自己。开始,她任凭情感肆无忌惮地发泄,不加以约束,最后情感成了理智的主人,理智忍无可忍,就会镇压情感!
所以说,不能管理好自己,就一定无法管理好别人!
那么,这位女性为什么不能管理好自己呢?
这一切皆源自她童年时形成的心灵地图。她的母亲在生活上溺爱她,在人格上却歧视她,从不把她当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就像母亲的一件附属品,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独立。所以,她童年形成的心灵地图上没有自我管理的路标,不清楚如何用理智来控制情绪。而要彻底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她就必须回到童年形成的那幅心灵地图中,重新为地图设置路标和方向,就像重新为电脑编程一样。
我们不得不承认,几乎每个人的心灵地图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不同的是,有的问题严重,有的问题较轻。严重的会患上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和忧郁症,较轻的则会出现自卑、焦虑、脾气暴躁和莫名的恐惧。而要改变这一切,我们就必须回到童年,清算过去。
正视父母对我们的伤害,是摆脱伤害的第一步。许多人不愿意也没有勇气正视这些伤害,从而使伤害永远留在了内心,这些伤害就像癌细胞一样在他们的心中硬化、扩散,不仅影响了自己,而且注定还会把这种伤害传染给自己的儿女。
为什么这些人不敢正视父母的伤害呢?因为正视伤害是一件痛苦的事,它会让我们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用佛陀的话说,就是心的断裂和破碎。然而,不正视伤害的痛苦,并不意味着它们就不会让我们痛苦。心理学的智慧告诉我们:逃避了伤害的痛苦,人就会承受心理疾病的痛苦,这种痛苦比人要逃避的痛苦更为剧烈。
逃避痛苦是一切心理疾病的根源!
正视痛苦是我们走向健康的关键!
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什么是苦海无边?苦海无边就是指人们心中的痛苦和伤害,就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那么,如何才能脱离苦海呢?唯一的方法就是:回头!什么是回头呢?回头就是回过头去,正视自己的痛苦和伤害,不逃避,不退缩,只有这样,人才能到达解脱的彼岸!
然而,回头正视痛苦和伤害是不容易的,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勇气,所以,我向所有敢于翻开本书的人致敬!
我敬佩他们的勇气!
我敬佩他们的真诚!
我敬佩他们对待生命的热情!
我也深知回过头去清算父母给我们造成的痛苦和伤害,不是为了推卸责任,也不是为了放弃孝道,更不是为了逃避赡养父母的义务,而是为了我们心灵的成长,因为父母的伤害就像一座大山横亘在我们的心中,不搬掉它,心灵就无法成长,心智就不能成熟。而且,只有我们成为了心智成熟的人之后,我们才能真正承担起儿女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才能避免把伤害传染给自己的儿女。
所以,不管心灵成长的道路多么艰难、多么曲折,我都会衷心祝愿那些勇敢而真诚的人们。
我祝愿他们不畏艰险,收获丰硕的果实!
我祝愿他们战胜痛苦,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
我祝愿他们超越自我,让心灵迈向更高的层次!
最后,我还要感谢《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斯科特·派克先生,虽然他已离开了人世,但他的思想却一直在影响着成千上万的人们,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实际上,本书所写的内容,完全可以被看作是对斯科特·派克思想的中国解读,我也没有别的想法和目的,只是希望它能给更多的人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