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知名度、画价、成交额、画集著作出版、报刊传媒宣传频次与力度、办展次数与规格、收藏机构与收藏者的数量与级别等外在指标来衡量,在中国现当代美术界,吴冠中是最成功的一位画家。作为艺术家,吴冠中是幸运的,他眼见到了自己的功成名就,并且享受了自己收获的硕果。这一切不是偶然侥幸,而是吴冠中用了一生拼搏奋斗争取来的。但这本《名利丹青(吴冠中说吴冠中)》不是专题研究分析吴冠中的著作,而是一半内容是吴冠中访谈录,另一半才是评说吴冠中,还有附录则是我关于艺术与收藏的论著。本书由曹鹏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名利丹青(吴冠中说吴冠中)/文博书画大师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曹鹏 |
出版社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用知名度、画价、成交额、画集著作出版、报刊传媒宣传频次与力度、办展次数与规格、收藏机构与收藏者的数量与级别等外在指标来衡量,在中国现当代美术界,吴冠中是最成功的一位画家。作为艺术家,吴冠中是幸运的,他眼见到了自己的功成名就,并且享受了自己收获的硕果。这一切不是偶然侥幸,而是吴冠中用了一生拼搏奋斗争取来的。但这本《名利丹青(吴冠中说吴冠中)》不是专题研究分析吴冠中的著作,而是一半内容是吴冠中访谈录,另一半才是评说吴冠中,还有附录则是我关于艺术与收藏的论著。本书由曹鹏著。 内容推荐 研究成功,是每一个有事业心、有上取心的人都必然感兴趣的题目。在中国从事美术创作,不可不了解吴冠中,因为从这位最成功的艺术家的身上,人们可以学到很多至关重要的东西,这也是《名利丹青(吴冠中说吴冠中)》撰写出版的理由所在。 作为艺术家,吴冠中是幸运的,他眼见到了自己的功成名就,并且享受了自己收获的硕果。这一切不是偶然侥幸,而是吴冠中用了一生拼搏奋斗争取来的。《名利丹青(吴冠中说吴冠中)》不是专题研究分析吴冠中的著作,而是一半内容是吴冠中访谈录,另一半才是评说吴冠中,还有附录则是我关于艺术与收藏的论著。本书由曹鹏著。 目录 总序 换个角度看大师 引 言 艺术家的成功与艺术的成功 [上篇 吴冠中说] 好的艺术品才会流传吴冠中访谈录 吴冠中采访侧记 [下篇 说吴冠中] 十个关键词盖棺论定吴冠中 《吴冠中画作诞生记》札记 吴冠中的成就得失与性格心理——卷本《吴冠中文丛》阅读随感札记 《望尽天涯路》札记 [附录] 我与前辈大师名家的合影 关于当前书画收藏市场的真话与闲话——刘文杰访谈录 错位与没落——对篆刻艺术与印章收藏的全新审视与批判 美术专业书目盘点与评介 《美术书目盘点与评介》补遗 闲闲堂藏民国至文革前美术图书 艺术市场的价格与价值形成机制 如何评估当代书法绘画作品的价值?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次在北京图书大厦见到这套书,不是在美术架区,而是在散文、文集架区。书店的分类摆放,并不科学,因此,一般的读者与研究者,只到美术架区找新书,就往往会错过一些特别重要的新书。我对自己所研究的专业领域图书,采取的是竭泽而渔的策略,力争无所遗漏。 常常在我提到刚买了一本什么样的书时,会有美术界同行说自己怎么在书店没见着这本书。原因或者是去的书店不够多、不够大、品种不够全,或者是没找对地方。在中国,至今没有一家真正品种齐全而店面设计合理的美术书店——相对而言,音乐书店、建筑书店与文物考古专业书店倒都有相当不错的样板。 从出版社品牌与图书装帧设计看,这套书没让我产生购买的兴趣。可是,在我离开北京回到昆明后,与编辑谈书稿进程时,她认为如果这套书有参考的价值,哪怕价值不大,也还是该买,她负责从网上订购,直接在异地交付给我。 于是,2009年6月16日我就在昆明龙井街云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挂着“副主任”门牌的办公室里收到了这套书。次日早晨在厕上开读第一册,可是有些读不下去,只翻看了十几页,就丢在一边了。不过,我认为这套书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对报刊图书,我一向的观点与主张是,多一本就比少一本好。 转眼到了2010年7月,吴冠中逝世后,这本书稿也就不能再拖,而在写完《吴冠中画作诞生记》札记后,编辑嘱我还是尽可能再把这套书也写写读后感或批注。事实上,我对吴冠中先生本来也还有很多话想说,于是,就借这一形式,结合读书笔记,拉杂书写下来。 传播自己知名度与观点的大师 从七十年代开始,中国艺术家之宣传炒作,第一高手是吴冠中。从打官司到打笔仗,吴冠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一定要在公众面前引起一次争议或关注。 吴冠中如果选择艺术批评作自己的事业,应当比选择绘画要能取得更高、更大的成果。 在巴黎留学的吴冠中,对于现代艺术与传播的关系,有着深刻的领悟,因此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报刊出版资源,他出的画集画册出版就已相当不少,而所出的各种文字著作与文选就更数不胜数,他成为出版社的宠儿,当然不单是因为他的书好销,而是他的画值钱。在这七卷本文丛选集之外,他的绘画有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全集,而文字又有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了文字全集。所以,他自己也表示非常满意,用了个比喻说“男婚女嫁,母亲该心安了”(第六册P270)。当然,他可能没意识到,他自己的书出得如此气派,但是古今中外其他任何画家都没他这种运气。所以,他用“心安”二字,也许不够妥当,除非他认为自己确实是古今中外第一大画家。 在艺术与学术领域,不是谁钱多、谁能出得起钱,就可以什么事都能做的。当然,在宣传炒作与市场层面,现在确实存在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现象。 就我所见,从2001年起,他甚至出版了《吴冠中艺术年鉴》,不同的年份由几家出版社分别出过,可见是自费出版。这是西方最擅炒作的艺术大师毕加索、达利都没做到的事情。 实事求是地说,如果没有高水平、极其成功的炒作与宣传,吴冠中的画是不可能卖出天价的。因为他在绘画上的成就不仅没有赶上他的老师如林风眠、吴大羽,甚至不如他的学生辈的靳尚谊等等。但是,他的老师与他的学生,画价都远不如吴冠中高。 吴冠中有名言而无名画,吴冠中的名言警句很多,有一些切中时弊,表现出他的敢言,如他批评现在的画院与美协。早在1948年,他给吴大羽的信就有“众皆驽马,唯我骅骝,生心跳怦怦,颇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自信。”(第七册第102页)可见他之敢言是有充分的自觉意识的。 但是,作为画家,吴冠中没有能让内行公认的名画。他有作品极出名,但多是拍卖行的商品,因为拍出了天价,成为公众与业内注目的焦点。这种画,再有名,也不是名画。他的没有出售或拍卖的作品,没有名画。对画家来说,吴冠中的成功是商业上的成功,在艺术上则是失败的。 他后来不断哀叹的“丹青负我”,正是在艺术上的自知之明。 这套书里特别是书信部分,可以看到吴冠中是如何用心地谋划争取报刊出版机会的。他在法国开过眼界,比国内没留过洋的国画家们,头脑要灵光得多,所以,他打了一个时间差,在几乎所有画家都还不知道什么叫炒作时,就已经出手了,所向披靡。当然,他所用的策略与技术,也只是巴黎四五十年代的画家们玩滥了的套路而已:宣传炒作其实就那么几招。 自信、自许、自大与深层次的自卑 “文丛短语”是放在每册卷首的序言,时间署的是2007年5月,在这篇短序里他没来由然而并非偶然或无意地写了一句:“郁达夫挽鲁迅: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怜的民族,有了英雄而不知爱惜是无可救药的奴隶之邦。”没有其他的解释,这两句话是他在夫子自道。因为他没有说他看到了中国目前还有谁算是英雄,所以,他隐然而不客气地指的就是自己,若意若日:公众若不知爱惜吴冠中这样的英雄,则无可救药。 事实上,这种极端严厉、近乎诅咒的措辞,如果是用来追悼别人则可,若是用来抬自己,则太可笑。自大狂如达利,也不敢这样骂一个民族,只因为自己没受到应有的(?)爱惜。 孔子教导我们,己所不欲,匆施于人,人所欲,施于人。每个人说话,都要讲逻辑,都不能对己对人两把尺子。 因此,评判吴冠中引用郁达夫的话的用意,可以得出一个明显不利于吴冠中的结论:吴冠中是否对中国当代的英雄(自古英雄不分年龄老少)有所爱惜?谁是吴冠中心里的英雄?如果吴冠中没有崇拜的英雄的话,那么,倘若历史告诉后人其实这一时期确实是有英雄并且不是吴冠中的话,那么,吴冠中按照自己这句话的逻辑推理就成了什么人? “时人未之许也”是自古以来不少英雄与天才共同的境遇,我以前引用过一首唐诗: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待到凌云始道高。” 历史上对英雄高人前倨而后恭的例子比比皆是,苏秦、韩信、王播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 然而,就是一代民众有眼不识泰山,也不至于便被骂成是奴隶,还无可救药! 反过来,以2007年的吴冠中在中国现实社会的地位与待遇,可谓享受到了一位艺术家能够在活着时享受到的一切荣誉与好处。不仅举办了无数个展,出版了无数散文集、自传与画册、画集,除了没有得到齐白石当年的全国美协名誉主席与画院院长的职务头衔之外,吴冠中创造了艺术家在世而得到世人爱惜的历史纪录! 因此,恰恰是吴冠中最没有权利抱怨怀才不遇!用英语的句法来表达,吴冠中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有权利或资格抱怨没被当成英雄来爱惜的人!事实上,如果用纯学术的艺术标准来衡量,吴冠中很可能被世人爱惜过度了,以他的作品成就本来是配不上如此之重名与厚遇的。 我一向认为从事文学艺术创造的人要有自信,但是,吴冠中显然早已不只是自信了。 他的自信最早的根源来自于上家乡的小学时曾一个学期当全班第一,后来考入无锡师范,几乎每学期都获得江苏省教育厅的清寒学生奖学金(民国时期居然会有这样的政策)。 从江苏到无锡再到宜兴都是文风极盛的地方,教育有传统,一直相对发达,人文兴盛,能在无锡读书拔尖,当然很有益于让一个孩子自信。P114-118 序言 用知名度、画价、成交额、画集著作出版、报刊传媒宣传频次与力度、办展次数与规格、收藏机构与收藏者的数量与级别等外在指标来衡量,在中国现当代美术界,吴冠中是最成功的一位画家。作为艺术家,吴冠中是幸运的,他眼见到了自己的功成名就,并且享受了自己收获的硕果。这一切不是偶然侥幸,而是吴冠中用了一生拼搏奋斗争取来的。 研究成功,是每一个有事业心、有上取心的人都必然感兴趣的题目。在中国从事美术创作,不可不了解吴冠中,因为从这位最成功的艺术家的身上,人们可以学到很多至关重要的东西,这也是本书撰写出版的理由所在。 但是,在专业层次的画家与评论家中,不少人都认为吴冠中的作品艺术水平不高。无论是他的油画还是墨彩中国画,除了好看、养眼的西画风景写生小品与江南水乡小情调以外,没有思想内涵,没有技法创新,没有想象力。他的画如果没有署名,最多也就是西方三四流的商业插图画家水平,为报刊图书配配画,或者作些宾馆、餐馆的装饰画,总之,不会被视为严肃的艺术品。他晚年的作品尤其浅、浮、陋。 完全从学术角度出发,有理由说,吴冠中的艺术总体是失败的。他没画出多少有美学价值的作品来,他画的大都是有一时市场价值与装饰效果的作品。这是一个悲剧。所以吴冠中在晚年最后的自传里沉痛地说:“我负丹青,丹青负我!” 他在文章里不止一次、从不止一个角度承认过自己的天分不足与在艺术上的失败,但是,同时在更多的地方他又明示或暗示自己的作品有极高的成就。这种自相矛盾,反映了他内心的痛苦斗争。 很简单的一个事实,倘若中国艺术界就以吴冠中为最高成就代表,那么西方美术界就不可能尊重或重视中国当代艺术。有条件的人不妨做个小调查,只需把他的主要代表作遮掉署名,让全球前十家最著名的美术学院的教授们打分,结果会相当可怜! 一个在艺术上有极高造诣与成就的画家取得空前成功,如毕加索或达利,已经是奇迹。还有更神奇的,那就是一个在艺术上的造诣与成就都没多么高、以至于很多内行看不起的画家却取得了空前成功!在中国现实社会,类似的名实悖离的神奇现象还有很多,吴冠中是艺术界的代表。 人的成功与作品的失败居然统一在吴冠中一身,他成了传奇人物,被神化了。其实,他的价值与意义不体现在画作上,而体现在做画家、当大师上,他没有掌握好西方现代艺术家的技法,但是把西方现代艺术家的炒作宣传推广经验学到了手,而且他是在巴黎留学时学到的第一手的学问,远远领先于同时代甚至后代国内的书画家,在炒作宣传上表现自然技高一筹,因此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名与利。在这个层面上,他甚至比毕加索和达利还要成功。 我对吴冠中的绘画兴趣不大,但是我对作为社会角色的吴冠中这个画商宠儿很感兴趣。这本书不是专题研究分析吴冠中的著作,循这套丛书成例,一半内容是吴冠中访谈录,另一半才是评说吴冠中,还有附录则是我关于艺术与收藏的论著。 中国当今社会处在转轨变型期,出现了很多怪现象,艺术界尤其突出。吴冠中对此有非常尖锐的批评,他的言辞之激烈,会让公众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美术界被吴冠中批成是“妓院”,而他则代表着良知与良心,出污泥而不染——确实,吴冠中批评的都有根有据,符合实际情况,只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成就了他的名望与地位,他是自己所批评的美术界的最大既得利益者,他是头牌,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术界的领军人物,对美术界的风气与状态,无论功过,都负有相应的责任。 吴冠中崇拜鲁迅,而我在大学毕业的学士学位论文题目也是鲁迅研究,这里套用鲁迅的说法,吴冠中的一生是用悲剧风格上演的喜剧,因为他是一个成功的画家却没有创作出成功的画作。 中国艺术界的症结就在于有大批成功的名家,但却没有多少成功的名作。认识清楚吴冠中,便可认识中国美术界现状大半。 2010年8月4日雨中到首都博物馆参观玉器与 “考古中华”展后草于北京闲闲堂 后记 这册小书又是我一拖再拖的产物,在李潇潇编辑的最后通牒之下,才得以杀青。吴冠中先生逝世后,我写了几篇文章,主要是为了补充本书内容。吴冠中去世后,出版的图书很多,几乎都是歌功颂德,大概像我这样秉笔直书的只此一例吧。这是因为其他作者、评者与编者都是只在美术界工作,而我则“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没有利害瓜葛,所以能够独立、自由地评说。 自《启功说启功》、《黄苗子说黄苗子》、《许鸿宾说许鸿宾》出版以来,书画收藏界朋友多有褒奖誉扬,而我自知才疏学浅,唯一可取者,也就是在于实话实说无所顾忌而已。有必要禀告读者的是,这一丛书各册的写作编排,我是作为一部至少十卷本的大书来对待的,因此,内容彼此之间有联系,互有补充或对照,只有作整体观,才可了解我全部的观点、看法与评价。 在体例上,此书是一位从事美术报刊、艺术家访谈,美术评论与美术史论、美术书目文献研究以及收藏市场分析的学者专著,主打内容是吴冠中访谈与评论,但附录文稿不尽与吴冠中有关。 2010年11月18日午后草于北京乐之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