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奇想遗产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日)铃木博之//藤森照信//隈研吾//松叶一清//山盛英司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建筑竟然这么有趣,咋一看吓人一跳!

为它们深深着迷的日本当代建筑大师铃木博之、藤森照信、隈研吾、松叶一清,为我们讲述世界上最奇特的77个建筑故事。

一个邮递员花费毕生精力收集石块建造一座迷宫,他的热情从何而来?

今天获得高度评价的大师建筑作品,在当时完成时为何受到非议?

内容推荐

《奇想遗产》:当功能至上的现代主义建筑已经无法再感动我们的时候,何不跟着日本建筑大师游走世界各地,寻找那些与众不同、触动人心的建筑呢?

铃木博之、藤森照信、隈研吾、松叶一清都是世界知名的建筑大师。在《奇想遗产》一书中,随着四位日本当代建筑家的脚步,我们马不停蹄地横跨世界各地,从日本、韩国、柬埔寨、越南,到法国、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挪威、澳大利亚、俄罗斯等,遍访77个风格各异的建筑遗迹。

有些建筑是我们在旅行中经常在明信片里就能看到的建筑,但是可能你不知道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有些建筑你会惊叹于建筑的创意,如岩石上的教堂、开满小花的屋顶……每个建筑物都是建筑师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或当地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奇景奇观

 环境中的突兀呈现

 法国/勒皮-昂沃莱教堂

 峭壁上的基督教建筑

 苏格兰/国家纪念碑

 爱丁堡的帕特农神殿

 西雅图/中央图书馆

 央视大楼设计者的又一话题之作

 日本/名护市政府办公厅

 环保建筑的急先锋

 罗马/卡比托里奥广场

 自诩世界的中心

 奥地利/卡尔·马克思大院

 维也纳工人的乌托邦

 法国/马赖·韦尼耶村的茅草屋

 屋项鸢尾花绽放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

 舒适与前卫并存

 法国/安德烈·雪铁龙公园

 温室林立/成熟都市的选择

 柬埔寨/塔布隆寺

 巨木缠绕的吴哥遗迹

 日本/笠森观音

 悬空而建的信仰之所

第二章 奇塔奇门

 都市的奇异象征

 英国/邱园的宝塔

 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

 维也纳/巨大摩天轮

 一只透视奥地利的眼睛

 西班牙/圣家族大教堂

 修建120余年尚未完工的惊悚建筑

 德国/胜利纪念柱

 柏林的复杂情怀

 法国/大都市轴

 文化大国的现代遗产

 法国/新凯旋门

 巴黎新梦想

 美国/华盛顿纪念碑

 自由国度的地标

 美国/大拱门

 通往美国西部之门

 日本/太阳塔

 国家青春时代的见证

 日本/通天阁

 昔日大阪气魄

 日本/武雄温泉新馆楼门

 千年龙宫奇想

第三章 奇姿异态

 造型的匪夷所思

 悉尼/歌剧院

 世界因你而不同

 法国/朗香教堂

 现代建筑之父的叛逆之作

 法国/王妃门地铁口

 巴黎街头的艺术

 法国/阿布拉克萨宫

 为贫民设计的宫殿

 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给小镇全新的可能

 荷兰/湖区公园

 青年艺术家的癫狂之作

 俄国/梅尔尼科夫宅邸

 建筑师因其遭批判与封杀

 美国/约翰逊制蜡公司总部大楼

 在森林中办公

 美国/熨斗大厦

 街道上耸立着的小熨斗

 中国/碉楼

 农村中的农民自建摩天大楼

 马里/杰内大清真寺

 泥土塑造的奇迹

第四章 奇思妙想

 理性中开出的奇妙之花

 法国/圣叙尔皮斯教堂

 来这里与《达芬奇密码》印证

 法国/先贤祠和傅科摆

 理性长眠于此

 英国/牛津大学博物馆

 哥特式外形与内部的钢铁森林

 英国/赛恩别墅的大温室

 古典宫殿蜕变而成的现代建筑

 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

 废旧工厂改建的艺术聚集地

 英国/大英博物馆大中庭

 旧建筑与新元素的争奇斗艳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

 传统的华丽转身

 德国/柏林犹太博物馆

 在沉重历史中的穿越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修道院分馆

 组装的中世纪建筑

 美国/伍德斯托克音乐厅

 嬉皮时代的遗物

 韩国/屏山书院

 远离世俗的优雅

第五章 奇特风格

 彰显自我个性

 法国/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

 一块石头能走多远

 法国/原梅尼耶巧克力工厂

 水流之上的梦幻

 法国/巴黎拱廊街

 法国消费文化的象征

 奥地利/马约里卡楼房

 将生命力描绘在外墙

 英国/约翰·索恩爵士博物馆

 布满机关的神秘公寓

 英国/树屋

 维多利亚女王少女时代用餐的地方

 日本/耕三寺

 集国内各地风情于一身

第六章 宗教奇观

 不可思议的信仰主力

 俄国/圣巴索大教堂

 莫斯科红场上的神话

 俄国/基日岛乡村教堂

 北极圈内的洋葱顶

 意大利/圣天使堡

 千年历史的交融

 挪威/古尔的木教堂

 欧洲现存最古老的木造建筑群

 斯洛文尼亚/圣米迦勒天使教堂

 谜一样的建筑谜一样的建筑师

 美国/基督教科学派第一教堂

 超越时代的复古建筑

 越南/发艳大教堂

 基督教风格与佛教的融合

 韩国/昌德宫

 建筑中的韩流风

 日本/首里城正殿及玉陵

 冲绳美学的代表

 日本/御盐殿的天地根元造

 天地之初的原始构造

 日本/会津荣螺堂

 挂在墙外的旋转斜坡

第七章 新奇叛逆

 对既定概念的突破与背叛

 德国/爱因斯坦塔

 天文台的未来构想

 德国/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

 建筑也能进行政治宣传

 德国/国会大厦

 民主的完美表现

 德国/索尼中心

 办公楼与主题公园

 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

 分离派建筑的巅峰之作

 奥地利/分离派展览馆

 勇敢挑战传统

 奥地利/路斯楼

 曾经被认为破坏风景

 荷兰/施罗德住宅

 世界最小的世界遗产

 法国/勒兰西圣母教堂

 混凝土建筑也能撼动人心

 意大利/文明博物馆

 重现古罗马繁荣景象

 日本/Mielmonte日光雾降度假村

 追求丑陋与平凡

试读章节

法国/勒皮-昂沃莱教堂

峭壁上的基督教建筑

【文·图】藤森照信

国家:法国

所在地:奥弗涅大区上卢瓦尔省

建成年份:962年(教堂)

建筑师:不详

突兀的风景,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词汇可以描述这里。远离城镇的原野中,高达85米的岩石突兀而起,在岩顶处耸立着一座教堂。这是位于法国中央山地中间位置勒皮-昂沃莱(LePuy-en-velay)的景观。在实际拜访这里之前,我没有想到教堂竞在如此高处。

登上268阶让人感觉随时会滚着掉下去的石阶,进入教堂的内部,它有着同样令人意想不到的内部结构。柱子不规则地排列着,分不清哪里是祭坛。把原本纵长而规整的教堂扭曲后塞到岩石顶部狭小处,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无可奈何。不管是令人惊讶的高度还是扭曲的平面,这里都可以说是世界上无法模拟的基督教建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故事要追溯到基督教出现以前。这片区域原本属于凯尔特人,是凯尔特德鲁伊教的圣地。德鲁伊教崇拜自然,认为树木、石头、泉水都具有灵性并对它们顶礼膜拜。这块岩石则被认为是圣石,是神灵居住的岩石,在岩顶上躺一躺就可以治愈疾病。确实,不论从形状还是从高度来看,这块岩石都足以令人相信,它能让病痛飞到九霄云外。

不久后,德鲁伊教在基督教的压制之下灭亡了。在第一个干禧年前后,基督教的热潮席卷了这片土地,公元962年,教徒在这块岩石顶部建造起了基督教的礼拜堂。

那时正处于欧洲中世纪的开始时期。礼拜堂采用了11、12世纪流行的罗马式风格,相对于接下来13、14世纪哥特式建筑的壮丽,它具有朴素的特点。

在凯尔特人圣地的遗址上建造的基督教教堂并非仅此一处。法国最好的教堂——沙特尔大教堂也因此而知名。这是否说明不论何种宗教,所有的神圣景象都是相似的呢?

罗马式的礼拜堂建成之后,在礼拜堂内的地板上跪拜的人络绎不绝,他们都是朝圣者。

进入中世纪,以西班牙的圣地圣地亚哥为目的地的朝圣就开始了。他们从法国各地汇聚于勒皮-昂沃莱,然后成群结队地出发。有病在身的人也不在少数,他们在这块岩石上稍稍舒缓身心,就又踏上了上千公里的朝圣之旅。

德鲁伊教消失了,但对于岩石的信仰却留在了人们心灵的深处。

火山活动造就的朝圣之地

位于法国中南部的勒皮-昂沃莱市诞生于火山活动中,是一座大自然造就的突兀有致的城市。勒皮的意思是指丘陵、山地和火山。在勒皮耸立着两块圆锥形的奇异岩石。一是圣米歇尔峭壁,在它顶上矗立着“圣米歇尔岱吉耶教堂”。教堂建成于962年,之后由于朝圣者的增加,又加筑了外殿和四周的回廊。另一个是高乃依峭壁,上面是巨大的红色圣母像。建在山脚下供奉着“黑色圣母像”的圣母院大教堂也拥有为数众多的参观者。

苏格兰/国家纪念碑

爱丁堡的“帕特农神殿”

【文】铃木博之【图】松叶一清

国家:英国

所在地:爱丁堡市卡尔顿山

建筑年份:1822年(未完成)

建筑师:查尔斯·罗伯特·科克莱尔(CharesRobert cocerell) 威廉·亨利·普莱费尔(Willian Werry Playfeir)

爱丁堡既是苏格兰的首府,又是以“北方的雅典”自居的文化之都。正如雅典有卫城之丘一样,爱丁堡有一座叫做卡尔顿山的山丘。卫城之丘上有著名的帕特农神殿,爱丁堡的卡尔顿山上则矗立着一座国家纪念碑(National Monument)。

国家纪念碑是对帕特农神殿的精确仿建。这座殿堂从1822年开始建造,是一座为了悼念在拿破仑战争中牺牲的苏格兰士兵们而建的纪念碑,同时兼具祭祀苏格兰伟人的功能。这项计划得以实施的背景之一是当时希腊式样的建筑复活了,重新受到提倡。实际上,德国建筑师利昂·冯·克伦策稍晚一些模仿帕特农神殿,在里根斯堡近郊建造了用以祭祀伟人的瓦尔哈拉神殿。

“北方的雅典”爱丁堡,仿造帕特农神殿而建,这种想法可以说是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热情。

随着热情的高涨,捐献簿开始在人们手中传递。最先要求捐款的是苏格兰最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瓦尔特·司各特。1822年,第一块基石被埋下。第二年,正式公布查尔斯·罗伯特·科克莱尔为这座纪念建筑的设计师,他是当时古典主义建筑的第一人。然而这一决定遭到了当地人的强烈反对。他们坚决要求采用当地的建筑师,因此威廉·亨利·普莱费尔也加入了设计工作,并负责现场指挥。

工程顺利地展开,并在4年内保持了良好的进度,但资金的周转却逐渐出现问题。

最终因为资金用尽,持续了29年的工程被迫中断,就这样不了了之,只有12根柱子矗立在那儿。多位建筑师曾经多次尝试促成工程继续,全都未能顺利进行。

P10-12

序言

松叶一清

所谓旅行,一定是指为了观赏游览地的“奇特的事物”而外出的活动。旅行时人们在目的地游览名胜古迹之余,还可以发现一些独特之处作为珍藏,观光因而不再是走马观花,而具有了别样的快乐。这里所说的珍藏,是指用日常生活中闻所未闻的“奇思妙想”建造的建筑、纪念碑和地面造型。期待新鲜与惊喜的好奇心,不断追寻不可思议的外形,正因为如此,旅游业才能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产业。

“奇想遗产”就是从这样的旅客记录本里,不可思议的珍藏中选出的古迹。本书从古今东西选材,给读者展示建筑学专业出身的铃木博之、藤森照信、隈研吾、我以及在美术方面造诣颇深的山盛英司在世界各地旅游之时曾多次访问的“胜地”。这里有专业领域我们很熟悉的题材,也有不擅长的题材,选择的标准在于“奇特”二字。本书的内容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在近3年的《朝日新闻》上进行了介绍。

毫无疑问,20世纪接受艺术表现形式教育的人们都有过审美观被模糊的经历。

近代以来的思想认为,装饰是赞美执政者并反人民的,20世纪的工业主义更是将本土所固有的表现形式视为最无用的,并且让人们认为这样的表现形式对于20世纪所追求的现代主义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然而,舍去偏见读一读历史就会发现,世界各处遍布不合理的欲望,追求让人震惊的故弄玄虚,世界充满了不受近代理性制约的奇思妙想。这样的事实不由得使我们对于20世纪现代主义的狭隘感到愕然。

后现代主义思想突破20世纪的框架,肯定自由开放的多样化价值观。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希望能够将从功成名就的大师名作到奇异的事物汇聚一堂,观赏品味的想法就诞生了。本书中收集的77个“奇想遗产”如果能够提供无法用普通手法捕捉的多样化的价值观,那笔者们的目的可以说就基本达到了。

令人叹为观止的“奇景奇观”,可以看做都市奇异象征的“奇塔奇门”,极尽想象之能事的“奇姿异态”,彰显智慧的“奇思妙想”,让人惊叹自成一派竟然可以做到这种地步的“奇特风格”,展现神佛灵验的“宗教奇观”,如思想者一般突破既定概念的“新奇叛逆”,这正是将奇观分成七类的齐备展品。让读者了解、熟悉这些地方是笔者最大的愿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0:4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