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草镯子/天天典藏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黄蓓佳
出版社 外国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草镯子》是著名作家黄蓓佳女士儿童文学新作“5个8岁”系列中的第一部。

1924年,青阳城一个三世同堂的小公务员的宅院里。梅香成为了一个女学生,爸爸特意请她去雅座里吃了汤包;还带她去了城北的三井巷,见了浑身散发茉莉香味、穿雪纺绸衫的芸娘——父亲让梅香称呼芸姨。接着,梅香家怪事接连发生,端午的粽子无缘无故地少了一大堆,祖传的珊瑚宝贝蹊跷地少了一件……裁缝家13岁的童养媳秀秀,用呆小二家的草秸,编了一个草手镯给梅香戴上。梅香很珍惜,秀秀却在梅香的眼前含冤投井。

母亲再一次怀孕流产之后,老太太彻底失望,托媒给父亲娶二房。父亲在新婚之夜出逃,慌乱中母亲叫梅香去看云姨,梅香看见的是一把大铜锁。

梅香软软地瘫坐在台阶上,哭不出声……

内容推荐

《草镯子》黄蓓佳2010年最新倾心力作“五个八岁”长篇儿童小说系列中的第一部。

《草镯子》讲述了:

1924年,南方小城青阳,日子像阳光下的井水一样清幽平静,八岁的小姑娘梅香却有了心事。

梅香和隔壁裁缝家的童养媳秀秀成为了好朋友,但是她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可怜的秀秀遭受裁缝娘子的虐待,更想不到她的友情竟然给秀秀招来了灭顶之灾。

梅香的娘是那么一个清秀温柔和气的人儿,可是总也生不了小弟弟,就为了这个,梅香的太要给梅香找一个满脸黑麻子的后妈,还不准她告诉爹。

梅香喜欢快活新潮的爹,爹送她念国民小学校,带她吃青阳四海楼的灌汤包,可是爹也让她对太和娘守住一个穿雪纺绸衫的芸姨的秘密。

年关将至,从来对太唯命是从的爹却在娶了新娘子的第二天逃跑了……

目录

1 墙头上的猫咪

2 隔壁院里的童养媳

3 挑水工呆小二

4 呆小二从井底吊上了水桶

5 童养媳秀秀被打了

6 端午节的粽子长了腿

7 梅香和秀秀在井台上

8 爹爹带梅香考学堂

9 穿雪纺绸衫的芸姨

10 梅香的心思

11 娘怀上的小弟弟又没了

12 江南梅雨时

13 梅香得了一个洋娃娃

14 在裁缝铺子里

15 秀秀闯下了大祸

16 梅香要把秀秀藏起来

17 被碎石头填起来的井

18 馋嘴猫咪偷吃了蝈蝈

19 老媒婆上门

20 跟着老太太去给爹相亲

21 放学之后

22 新娘家送来了嫁妆

23 逃跑的爹爹和一地薄霜

试读章节

1 墙头上的猫咪

梅香把一碗香喷喷的鱼汤拌饭端在手里,一只脚刚踏上斜靠在墙脚下的木梯,眼尖的余妈就掀开晾在天井里的湿漉漉的被单,探出一张酒酿饼一样又扁又圆的面孔,压着嗓门吼起来:“梅香啊!梅香啊!你又在爬墙上树啊!”

梅香笑嘻嘻地回头,手指戳一戳余妈,做一个“噤声”的示意。

梅香不怕余妈,这个打小儿奶大了她又抱大了她的胖妈妈,把她含在嘴巴里疼着还嫌不够呢,吼她不过是怕她摔着。

余妈龇牙咧嘴地跺着小脚:“还不下来?不下来我叫你太去啦!”

太是梅香的曾祖母,太生起气来,把脸庞皱成一颗核桃,把没了牙的嘴巴瘪成一条细细的缝,用手里的黄杨木拐杖啪啪敲桌脚的时候,梅香还是有点儿畏惧的。

可是余妈不会去喊太,她怎么舍得梅香被骂呢?梅香吃准了余妈的虚张声势。

“我不上去,黄黄饿死了你赔不赔?”梅香说着,一只手端饭碗,一只手扶梯子,小猴子般利索地噌噌往上爬。

木梯子长年累月靠在院墙上,风吹日晒,蒙了厚厚一层灰,衣服蹭上去,黑的能蹭出白,白的又会蹭出黑。梅香身上的浅紫色绉纱阔腿裤,扫帚一样簌簌地扫着木梯上的灰尘,两条裤脚眨眼问污成了深紫色。余妈心疼地看着,嘴里啧啧不停。

“祖宗啊,你可小心啊。”她叮嘱着,一扭一扭地倒腾着一双粽子大小的脚,匆忙地赶上前,两手抓紧了木梯,头仰着,嘴巴张着,心惊胆战地盯住梅香的后脚跟。

梅香的长辈们:余妈,太,娘,都是小脚,所以她们都没有爬过木梯,她们都把高耸笔直的木梯当作是老虎,会吃人不说,吓都能吓死个人。梅香跟她们不一样,她是天足,肥肥厚厚的一双大脚,爬墙上树样样都利索。有时候梅香会仗着这点优势肆无忌惮,男孩子一样顽皮,任性。

太常为这事敲着黄杨木拐杖数落梅香的爹和娘:“惯哦,惯哦,惯成个野猫子,看将来嫁到哪家去?”

娘不敢说话。爹也不敢多说,搓搓手,嘿嘿地笑,喉咙里咕哝一声:“时代不一样了啊。”

可不是嘛,城里的小学校都开始招收女学生了,她们穿一模一样的青布上衣,黑裙子,白袜黑鞋,齐颈的短发,额前一排雨帘儿似的刘海,背着花布书包,手搀手地往学校里走,可神气呢!爹已经跟娘商量过,过了这个暑假,要把梅香从私塾里转出来,转到会教算术和地理的国立青阳小学去。

梅香灵巧地从梯子上翻身跨到了墙头上。墙的另一边是一小块延伸出去的平台,五尺见方吧,听说太爷当年建这院子的时候打算在平台上砌个角楼,里面挂上一串铜风铃,风一吹过来,铃儿会丁零当啷响,远近人家都能听得见,有意思。太爷也是个喜欢花样翻新的人。结果风水先生来看了,说不妥,角楼挡住了紫气东来,于儿孙不利。如今这平台上就成了冬落雪夏长草的荒废地。前几天黄黄在太屋里磨爪子,不留神指尖钩坏了太的一只绣着鸳鸯戏水图的缎子椅垫,太拿拐杖打了黄黄两下。也不算太重,太的力气能有多大呢?可是黄黄气性大,一家伙蹿上墙头,把平台认作家,死活都不肯下来了。梅香每天爬到平台上给它送吃的。太不让她送,太很气愤地说:“让它饿!我倒要看看它气性有多大?”梅香却不舍得让黄黄饿。余妈说了,黄黄已经怀上小猫崽子了,要当妈妈了。谁也不能心狠到把妈妈和儿女都饿死。

梅香跨坐在墙头上,捡一块碎瓦片敲着碗:“黄黄!黄黄!饭来啦!”  黄黄不在。被太阳晒得发烫的平台上长着青灰色的瓦棱草,细细的狗尾巴草,叶片像一串串小铜钱样的蛇果草。还有一种茎秆带毛刺的草,顶端开着小紫花,一嘟噜一嘟噜地摇摆着。小虫子们不怕晒,忙忙碌碌地在草丛里进出,昂着脑袋从这里蹿出来,又撅着屁股从那里钻进去,弄出索索的细碎声,也不知道捣鼓些什么。虫子们大都是灰白色,有的光身子,有的长了小翅膀,会飞,但是飞不远。偶尔也能见到一两只红甲虫,亮闪闪的身体,翅膀半开不开,爬动的速度很快,像是借了翅膀在盘旋。

女孩子们见了虫子总要大惊小怪地叫,梅香却不然,她能够守着虫子一蹲老半天,看它们如何吐唾沫,如何拉屎,如何把食物搬进墙缝里。有时候她心疼它们搬运得太辛苦,就拿根草棍,帮着它们把食物往前赶。可惜虫子们总是不领情,一见草棍伸过去,就慌慌张张地逃,以为梅香是杀手。

黄黄这家伙肯定把小便撒在了草丛里,太阳一晒,平台上就飘出来一阵阵的猫尿味,酸酸的,臊臊的,冲得梅香直想打喷嚏。

“死黄黄!都不知道讲卫生。”梅香拿手背捂住了鼻子,心里有点恨铁不成钢。

这家伙去哪儿了?它是不是嫌梅香送饭送晚了,自己出门打食了?梅香在院子里见到过带血的鸟毛,余妈说那是黄黄打的活食,猫咪是天生会给自己打食的。

“梅香你下来,小心太过来拿拐杖揍你!”余妈在下面吓唬她。

梅香不听,一边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了鼻头,往四下的屋顶张望,一边瓮声瓮气地呼唤:“黄黄!黄黄!”

“轻点声!真要让你太听见啊?”余妈替她急。

P1-5

序言

谁让我如此牵挂

——黄蓓佳自序

一九七八年,是我从事儿童文学写作的开篇之年。之前我也写作,写的却是成人文学。

那一年我进人北大中文系读书。那一年也是“文革”噩梦彻底结束、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始。我的世界观、文学观随同新时代和新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我深陷彷徨之中,不知道往下的路如何去走。我尝试换一种创作状态,刚好又收到江苏《少年文艺》主编顾宪谟老师的约稿信,就给他写了一篇儿童小说《星空下》。

小说很快发表,并且紧接着在江苏省获奖。顾老师跟着来了极为热情的信,鼓励我再写。我寄去的第二篇作品是散文,叫《化妆晚会》,刊物以同样快的速度发稿。就这样,一来二去,我成了《少年文艺》的忠实撰稿人。

顾老师给我的信,平均十天一封。信中他从不吝惜溢美之词,对我的作品总是无保留地夸赞。那时候我年轻,年轻是听不得表扬的,读者一喜欢,编辑一欣赏,再获上几个小奖,劲头就像高烧时的体温表,噌噌地上去了。我写得忘记了白天和黑夜,忘记了上课和考试,忘记了寒假和暑假。有时候刊物一期能发两篇我的稿子,我不得不用一个真名、一个笔名。

至今我常常碰到一些四十来岁的为人父母者,他们牵着孩子的手来买我的最新作品时,总是感慨万端地说:“小时候我是读你的儿童小说长大的呀!”这时我心里忍不住有一种震颤,是发自心底的感动。世界这么大,人和人之间的相知相识都是缘分,《少年文艺》当了一回纽带,它把我和读者们亲密地系到了一起,使我的收获远胜于耕耘。寂寞人生路上,每当想到有人在读着我的作品,在喜爱着我的作品,心里的感激无以言说。

北大毕业,回江苏工作。结婚了。做母亲了。进江苏作协当专业作家了。顾宪谟老师退休了。我不再写儿童文学了。

一晃十几年过去。我写成人的短篇、中篇、长篇。写散文和随笔。写电影剧本、电视剧本。偶然地,想起从前在大学宿舍里挥汗如雨为《少年文艺》赶稿的日子,竞有点恍然如梦的错觉。

一九九六年,我的女儿小学升初中。身为母亲的我,和孩子共同经历了一场算得上惨酷的升学大战(那一年小学升初中是要凭成绩录取各等级学校的)。考试结束,尘埃落定,我在整理家中堆积成山的复习资料和模拟试卷时,心中感到了酸涩:我们的孩子就是这样举步维艰地跨人人生的吗?他们必须要这样过关斩将,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才能被社会发一张“许可证”吗?

很随意地,我和我的同事和朋友们谈起感想,竞得到一致的赞同和怂恿,他们说,你写出来吧,写成小说吧。

就这样,我用了大概二十天的时间,写下了《我要做好孩子》。平均日写万字。对于人到中年又家务缠身的我,这几乎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狂奔速度。不是我自己在奔,是我的文字、我的人物、我的故事在引领我疾走。写的就是我女儿的生活,我们家庭的生活,女儿在学校的生活。太熟悉的内容,简直不需要编排,不需要想像,只需在书桌前坐下来,无数生动的场景便争先恐后要涌出笔端,有一种欲罢不能的酣畅。  小说完成后,又以最快的速度出版。大概也是一个月吧。记得我是十二月初才决定写这本书,春节刚过,漂亮的样书已经送到我的手上。女儿先看。她是自己在看自己,连看三四遍,一边看,一边嘻开嘴巴,一个人偷着乐。然后,我开始在不同的场合听到了孩子们惊叹一句同样的话:金玲跟我真像啊!阿姨你怎么知道我的事情的呢?

我当然不知道他们。可我知道我的女儿。我的女儿是千千万万个“他们”中的一个。我写好了女儿的故事,自然就写好了“他们”的故事。

同样是受编辑和读者们的鼓舞,同样是一发不可收的热情,我接着又写了《今天我是升旗手》,写了《我飞了》,写了《亲亲我的妈妈》,写了《你是我的宝贝》和《五个八岁》。我惊喜地发现,当年写作儿童文学的感觉还在,当年的快乐也还在,我希望自己还能够再一次飞翔。

快乐并忧伤,或者说,快乐并思想,这是我对自己写作儿童小说的要求。不有趣不行,仅仅有趣更不行,得让我的文字和人物在孩子心里留下来,很多年之后还能记住一部分,在他们回想童年时,心里有一种温暖和感动。

我时刻都在问自己:我做到了吗?

生活是如此丰富,我写作的过程,就是享受生活的过程。无数次地,当我给我笔下的孩子划出一个生活圈子的时候,我同时也就成了这个圈子的隐身的成员,呼吸着他们的空气,偷听到他们的对话,也感受着他们的痛苦,最后又和他们一起飞扬。我可以同时变身为几个孩子,时而张三,时而李四,他们的快乐和忧伤我都能懂。我和他们之间有一条秘密的心灵通道,一旦变身,我就能够进出自如。时常有人问我:你是如何揣摩儿童心理的?我觉得这句话问得奇怪:我干吗要揣摩呢?我真的不需要揣摩,因为我的人物和我自己成为一体,我们彼此相知,感同身受。

这就是写作的魅力:每一部书都是一段生命,一种面孔,一些梦想。我写了,我就代替我的很多人物生活过了,享受过了。我自己的生命在这其中日益丰富。

谁在让我如此牵挂,多时不见就魂牵梦绕?是我亲爱的读者,亲爱的孩子们。离开他们的目光,离开他们的鼓励,我的心中会空荡荒凉。

从一九七八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漫长,可是实际上却又短暂,短暂得好像一回头就可以看见我当年扎着小辫子去邮局寄稿件的样子。

在我刚刚提到的几部小说中,《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亲亲我的妈妈》都已经多次获得国家大奖,人选教育部门和出版部门开列的必读书目,但是我个人比较心爱的却是一本《我飞了》。我在这本小说的《后记》中写道:最后一天在电脑上点击了“存盘、打印”的时候,我坐在冬日的窗前,心中感受着一种无边无际的纯净和光明。我忽然很舍不得离开我的这两个孩子——单明明和杜小亚。他们像我笔下无数的人物一样,只是我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且哭且笑地陪伴我三两个月之后,倏忽而去,从此便无影无踪。我心里留下的全都是快乐,那种带着忧伤带着想念带着祝愿的快乐。

我也写过一些从前的故事,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故事,比如《漂来的狗儿》,比如《遥远的风铃》,比如《黑眼睛》。我已经替别人写过很多童年故事,也应该替自己写一点,留下一个纪念。书中写到的梧桐大院是我儿时生活时间最久的院子,书中主人公小爱的家庭差不多是我的家庭,那个长满芦苇花的美丽小岛,是我度过青春时光的插队地点,还有八十年代的“青阳”小城,实际上是我最熟悉最难忘怀的故乡城镇。这一类的作品,可能以后我还会写得更多。我不担心现在的孩子能否读懂从前。对于好的文学作品来说,历史、年代、背景从来都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古往今来人性是相通的,人的灵魂的改变不会如城市风貌的改变那样快捷、果断、挥挥手不带留恋。灵魂总是要恋旧,要回顾,要一步三叹,要徘徊低惋。灵魂总想知道自己的历史,还想知道自己的父辈、祖辈、祖祖辈辈的历史,想知道他们从哪儿走过来,经历过什么,遭遇过什么,欢乐和悲伤过什么,激动和郁闷过什么。读这一类的小说,其实是读从前孩子的生活状态,读出那个时代的尖叫、追寻和梦想。那些昨日的影像,已经泛黄,可是并不破旧,更不破碎,相反,因为积淀了岁月的沉渣,反倒散发出怀旧的温暖,有大地深处的气味,有旧棉衣柔软的手感。

我笔下的孩子们:金铃、肖晓、单明明、狗儿、弟弟、小芽、艾晚、梅香、小米……他们的诞生之日,就是离开我生命的时刻。离开我的姿态是同样的:我的手一松,他们就如鸟儿一样扑棱棱地从我的键盘上飞起来,眨眼问不见了踪影。我永远都不知道他们最终会飞到谁的家里,和哪一个爱读书的孩子结为好友。

可我喜欢看到他们的飞翔。我知道他们已经飞遍全国,飞到了亚洲各地,还飞到欧洲的不少地方,和蓝眼睛黄头发的孩子们交上了朋友。我祈愿他们能够保持体力,一直飞到未来。

我知道我是努力的,我把孩子当上帝一样尊敬,从来都没有低估他们的智慧和能力。我努力追赶孩子们前进的步伐,像夸父追日一样辛苦。这样,孩子们进步了,我的作品也就进步了。

还要努力。写作的快乐就在努力之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