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了一千多篇(部)作品,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老舍多以城市平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他能纯熟地驾驭语言,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人物性格独特鲜明,细节真实,再加之文笔讽刺幽默,诙谐轻松,因而作品深受人民喜爱,成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语言艺术大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猫(老舍专集经典彩绘本)/美冠纯美阅读书系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老舍 |
出版社 | 同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老舍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了一千多篇(部)作品,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老舍多以城市平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他能纯熟地驾驭语言,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人物性格独特鲜明,细节真实,再加之文笔讽刺幽默,诙谐轻松,因而作品深受人民喜爱,成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语言艺术大师。 内容推荐 老舍的散文语言生动活泼,既优美又通俗,所有的话都现成,朗朗上口,其佳作是现代白话散文的范文,可以当教材;有记实性,言之有物;抒发感情,想办法给出一点特别的意思,画龙点睛,提升到理性的本质真实。 老舍的小说以人物描写为重点,努力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不说教,不直接点题,让读者读完之后,受些感动,自己去思考作品想说明什么;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引进西方最新的文学手法;具有批判性,注重国民劣根性的改造,立意于救民强国。 目录 散文辑 一些印象(节选) 想北平 五月的青岛 北京的春节 内蒙风光(节选) 当幽默变成油抹 有了小孩之后 敬悼许地山先生 我的母亲 写字 落花生 养花 小麻雀 母鸡 猫 短篇小说辑 小铃儿 旅行 邻居们 善人 记懒人 老字号 断魂枪 一块猪肝 试读章节 想北平 导读: 《想北平》写于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的1936年。那时的北平(今北京)不仅失去了国都的地位,而且由于日寇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已经逐渐沦落为岌岌可危的“边塞”。在这种情况下,应上海《宇宙风》杂志有关北平的征文,正在山东大学任教的老舍先生写下了这篇散文,并发表于1936年6月16日《宇宙风》第19期。 这篇散文主要抒写老舍的思乡之情。他当时虽然身在异乡,但情系北平。本文题目为“想”,但不是平平常常的回想、追忆,而是动情带泪的思念、眷恋。他描绘的是一幅故都风俗画卷,抒发的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闲雅而热烈的情怀。 老舍先生运用了巧妙的写作手法——“以小见大”,文字表面并不说“热爱”,不说“想念”,但字里行间都在说北平的“好”和北平的“美”,处处都在表达对北平的喜爱和眷恋之情。同时,在文章中,作家也透露出对于日本侵略阴谋下祖国命运的关切和焦虑。 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做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地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二十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伦敦,巴黎,罗马与君士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君士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P19-21 序言 老舍先生喜欢孩子,重视儿童的健康成长,乐意为儿童写东西,而且,的确写了不少,专门编一本他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集,的确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应该是手到擒来,毫无困难。 这不,说话就有了这一本,由同心出版社少儿编辑部出版,正好在他的110周年诞辰之际发行,应该说,是一件很有纪念意义和启迪价值的事。 他的第一篇处女作叫《小铃儿》,是短篇小说,是他二十二岁时写的习作,主人公是一个小孩。 他最后一部作品叫《正红旗下》,是他六十三岁时写的,可惜未完成,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主人公是他自己,写了十一章八万字之后被迫中断,刚写到主人公由诞生到一岁,也是以小孩为“核”的。 以小孩始,又以小孩止,看似偶然,实则说明孩子在这位作家心中的地位。 其间,有四部老舍作品特别值得提一提,是可以真正界定为儿童文学的大作品: 《小坡的生日》,长篇童话小说,写于1929~1930年; 《小木头人》,中篇小说,写于1943年; 《青蛙骑手》,儿童歌剧,写于1960年; 《宝船》,三幕五场儿童话剧,写于1961年。 老舍先生还有一部有趣的长篇小说,叫《牛天赐传》,写于1934年,虽不是专门给儿童看的,但又是以一个小孩为“核”展开的,专门抨击旧社会的教育制度和旧式家庭对儿童的束缚,表面轻松诙谐,实则严肃深刻。 这么看来,儿童文学作品在老舍的全部文学创作中确实占了一个很重要的比重。从这个意义上说,老舍先生也是一位地道的有成就的儿童作家,像一些文学大师一样,为儿童写作仿佛是他们的天责。 老舍先生自己对这一点也是颇为得意的。他在《我怎样写<小坡的生日>》一文中写道:“写这样的书使我觉得年轻,使我快活,我愿永远作‘孩子头儿’”,“我对这本小书仍然最满意,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我自己还未完全失赤子之心——那时我已经三十多岁了。” 1956年,中国作家协会决定成立书记处,第一书记是茅盾先生。老舍先生是书记处成员。老舍提议中国作协要号召作家为儿童写作,为此中国作协做了专门的决议,真的提倡每位作家都要为儿童起码写一篇东西。老舍带头创作了儿童歌剧《青蛙骑手》(1960年)和儿童话剧《宝船》(1961年)。 出版这本专集,不仅是要展示老舍儿童文学作品的非凡成就,给儿童好的精神食粮,更重要的也许还在于要激励今日的中国作家都来关注儿童文学,提示大家心里要想着儿童,热爱儿童,努力为他们写作,积极投身于繁荣儿童文学这个伟大的事业之中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