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对天才达·芬奇的精神解剖之作。对于达·芬奇这位伟大的人物,弗洛伊德将其人与其作品分开。作品尽管伟大,但创作作品的人和常人无异,有正常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和愿望,他的一生也和常人一样,被这种需要和愿望的早年遭遇所决定。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作者 | (奥)弗洛伊德 |
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对天才达·芬奇的精神解剖之作。对于达·芬奇这位伟大的人物,弗洛伊德将其人与其作品分开。作品尽管伟大,但创作作品的人和常人无异,有正常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和愿望,他的一生也和常人一样,被这种需要和愿望的早年遭遇所决定。 内容推荐 弗洛伊德一直对达·芬奇很感兴趣,1898年,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也许,最著名的‘左撇子’就是达·芬奇了,没人知道他有过什么风流韵事。” 弗洛伊德手拿精神分析的手术刀,对达·芬奇的艺术进行了精确剖析。达·芬奇只是梦见了一只秃鹫,就被弗洛伊德下了他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和母亲乱伦的结论……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附录 试读章节 当在一幅表现了一个人的性格的画作当中发现某一本能发展成了一种超凡的力量时,就像达·芬奇的求知欲那样,我们总是用这是一种特殊的生理特性来解释——虽然我们几乎不了解任何关于它的决定性因素(可能是器官的)。我们对神经官能症患者的精神分析的研究,让我们形成了两个更深一层的预期结果。其中任一个预期,如果能够得到验证,我们会感到非常满意。我们认为像这种具有超凡力量的本能,很可能在这个人童年时代的早期就已经活跃起来了。童年生活的印象,确立了这个本能的优势。我们做进一步的假设,超凡力量的本能从原始的性本能力量中得到了支援而增强,结果,后来它取代了这个人的性生活的一部分。例如,这种类型的人会以强烈的牺牲精神(而另一类型的人则把这种精神献给爱情)投身研究事业,并以科学研究来代替爱情。我们可以大胆地推论,不仅研究本能可以得到性本能的支援,而且,大多数特别强烈的本能亦是如此。 人们的日常生活表明,多数人把他们的性本能力量相当大的一部分,成功地应用到了他们的专业活动上。因为性本能本身就具有升华能力,所以它特别适合做出这种奉献。换言之,它有能力让其他具有更高价值的、不是性的目的来取代它的直接目标。我们认为这一过程已得到证明——一个人童年的经历即他的精神发展的历史,会显示出在他的童年,这个强而有力的本能是为性兴趣服务的。我们得到了进一步的证明,如果成年期的性生活发生了令人瞩目的衰退的话,那么那一部分性活动就已经被强而有力的本能活动所取代。 对强而有力的本能的研究,应用这些预想似乎特别困难,因为没人愿意相信儿童具有这一重要本能或者任何值得注意的性兴趣。无论怎样,这些困难都容易克服。小孩子的好奇心在他们不知疲倦地爱提问题的过程中显示出来。孩子们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没完没了地提问,只是想以此来代替那些想提而没有提出来的问题,如果成人不理解孩子这种迂回而累赘的陈述,就会莫名其妙。当孩子长大一些,变得更懂事了,这种好奇心的表现常常就会突然消失。精神分析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说明,告诉我们,可能大多数儿童,或者至少是大多数有天赋的儿童,大约从他们三岁开始,就要经历一个被称作“幼儿性研究”(infantile sexual researches)的阶段。据我所知,这个年龄的儿童的好奇心不会自发地觉醒,而是被一些重要事件留下的印象所唤醒——被小弟弟或小妹妹的出生的事实,或者被基于外部经历而产生的对这件事的恐惧唤醒,这些经验使孩子们领悟到他们的私利受到了威胁。研究指向了孩子从哪儿来的问题,似乎孩子确实在寻找阻止不喜欢的事件发生的方法和手段。在这方面,我们惊讶地发现,孩子们拒绝相信给他们的些微信息。例如,他们不相信富有神话意义的鹳的寓言。他们将这种怀疑行为看做自己聪明才智的开始,他们经常体验到与成人的严重对立。事实上,他们在后来绝不谅解成人在与事实真相有关的方面对他们的欺骗。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研究,想象婴儿在母体中的存在,随着自己性欲冲动的引导,得出婴儿来源于吃饭,然后通过人的肠子生出来,以及父亲在其中起着模糊的作用等理论。那时,他们已经有了性行为的概念;而在他们看来,性行为是有敌意的、狂暴的东西。然而,因为他们自己的性结构尚未达到生儿育女的程度,他们关于婴儿从哪儿来的研究就难免一无所获,最后只能自行放弃。第一次智力独立的尝试失败,造成一种长久的、深深的、沮丧的印象。 当幼儿性研究阶段被精力旺盛的性压抑(sexual repression)终止时,研究本能面对性高潮有三种明显不同的变化类型,这是因为其研究方法与早期的性兴趣有联系。在第一种类型中,研究本能与性欲的命运等同;从此,此人的好奇心处于抑制状态,智力的自由活动可能在此人的整个一生中都受到限制,尤其是此后不久,教育强化了这种对思想有力的宗教抑制(religious inhibition)。这是一种具有神经官能抑制(neurotic inhibition)特征的类型。我们很清楚地知道,由此带来的弱智(intelligence weakness)非常易于引发神经官能症。 在第二种类型中,智力发展强大到足以抵抗、约束它的性压抑。当幼儿性研究阶段结束以后,已强壮起来的智力时常会回忆起过去的联想,并试图帮助其逃避性压抑。我们研究的被抑制的性活动以强制性的沉思的形式,自然也是被扭曲的和不自由的形式,从潜意识中再现。然而,性活动会用充足的力量使研究者思考性的问题,用属于性过程本身的欢乐和焦虑给智力活动涂抹上色彩。在这里,科学研究成为一种性活动,而且经常是唯一的活动。源自一个人的思考及其感觉代替了性满足;可是,在这些事实中——孩子不停地思考和寻找答案的智力感觉中——孩子在研究活动中的无止境地提问的特征仍然不断重复。 因为一种特殊的生理特性,最宝贵、最完美的第三种类型,逃避了思想抑制和神经官能性强迫思考(neurotic compulsive thinking)的症状。这里确实也有性压抑发生,但是它没有成功地把这些性欲的部分本能压制于潜意识中。反之,性欲以起初时升华为好奇心以及强而有力的研究本能为援助力量,来逃避受压抑的命运。研究活动也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强制性的和性活动的替代物。然而,由于潜在的心理过程完全不同(升华,而非潜意识的闯入),神经官能症的特性没有出现。和对婴儿陛研究活动的原始情结没有任何联系,本能能够自由地运转来为智力兴趣服务。性压抑通过给本能添加了升华的性欲,使本能如此强壮,它避免与性主题有任何联系,但它仍然受到本能的驱动。 如果仔细考虑—下达·芬奇身上并存的过强的研究本能和明显萎缩的性生活(仅限于所谓柏拉图式的同性恋),我们就倾向于把他作为第三种类型的典范。在其好奇心于幼年时被激活来为性兴趣服务之后,他便成功地将大部分的性欲升华为对研究的强烈渴求。他的本质和秘密就在这里。然而,要拿出证明这个观点的证据,确实不容易。要能证明这一点,我们应该需要了解他童年早期心智发展的一些资料。如今,关于其生活的记述很少,而且很不确切,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得到那方面的资料,近乎妄想。何况,和他生活时期有关的那些环境,甚至连我们这个时代的观察家也不曾予以注意。 …… P50-54 序言 弗洛伊德在本书中说: 为了把大自然描摹得更准确,也为了以同样的道路指点他人,他悉心研究光线、颜色、阴影、透视等的特性和规律。无疑,从这时起他已在高估这类知识对于艺术家的价值。而后,随着绘画的需要,他进而探索动植物和人体比例等绘画题材。同样,由于这样的心理过程,像寻求表现外部特征的技法那样,他从人体的外形而至人体的内部结构和生命功能,探寻表现内部结构和生命功能的技法。最终,无法抵挡的研究本能席卷了他,引导他走向和艺术无关的事物。结果,他发现了力学的一般法则,参透了阿尔诺山谷中岩石分层和化石作用的历史,并以大写字母写下他的警句:“太阳不动。”就这样,他把自己的研究扩展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其中每一个单独学科的发现者,或至少是个预言家和先驱者。然而,他的求知欲始终围着外部世界转,从未探及人类的精神生活,像是为某种东西所阻隔。 这段叙述,客观而平淡。但是,如果仔细观察,那不知疲倦的探索,由本专业的需要而触及其他领域,且成为所涉及领域的发现者和先驱者,这一点,不正是弗洛伊德的写照?达·芬奇受到阻隔的正是弗洛伊德深入的领域。 1856年5月6日,弗洛伊德出生在奥地利帝国摩拉维亚(今捷克)弗莱堡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的母亲共生了三个儿子和五个女儿,他是长子,但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他的家庭经济拮据,但父母尽力抚养他们。从幼年起,父母就着重培养他的智力。他17岁就进入了维也纳大学。弗洛伊德的早年生活很少为人所知,因为他至少两次销毁他的个人记录,一次是1885年,第二次是1907年。弗洛伊德几乎每天抽一盒雪茄,直到1939年9月23日因下颚癌而安乐死去。 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也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特别是在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弗洛伊德是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和喜剧演员、政治家、作家克莱门特·弗洛伊德的祖父,同时也是旅行家埃玛·弗洛伊德和时装设计师贝拉·弗洛伊德以及传媒巨头马修·弗洛伊德的曾祖父。 作为“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的大名世人皆知。他是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在神经病的困扰中,重新发现了人类心灵的隐秘。他用独创的方法治愈了自己,也给无数患者带来福音。他历经诽谤、战争、迫害与癌症,在人类文化的领地上留下了拓荒者的足迹。 弗洛伊德在开设私人诊所的实践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精神分析体系,他公开指出:“性”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有主宰地位。他因此而备受诽谤与指责——维也纳医学会断绝与他的关系;教会视他为异端分子;反犹主义者污蔑其理论为犹太人的学说;出版界称其为肮脏的巫师,指责他的著作是在教唆婴儿私恋双亲;上流社会的淑女们一听见他的名字就脸红。整个世界都把他看成疯子! 写作本书的时候,弗洛伊德也为世人唾骂。要知道,《蒙娜丽莎》在世人心中是如此的圣洁与无瑕,弗洛伊德的分析无疑是对圣人与伟人的一种亵渎。从写作此书到写作《图腾与禁忌》,弗洛伊德一直被世人骂为“魔鬼”。正如本书的最后一句话,“我们人类之中的任何一人,与无数的实验——这些实验是自然的‘原因’使之凭借经验的方法进行的——之一相符”。其实,弗洛伊德的论证也只是从个人经验出发,听与不听,悉随尊便。 有趣的是,半个世纪之后,许多新的艺术流派都攀附于弗洛伊德的学说。他分析达·芬奇及其作品的方法,尽管仍颇受争议,却已成为艺术评论中常见的手法。 其实,弗洛伊德分析达·芬奇,并不说明他要贬低达·芬奇。对于这位伟大的人物,弗洛伊德也像对待自己和任何人一样,将其人与其作品分开。作品尽管伟大,但创作作品的人和常人无异,有正常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和愿望,他的一生也和常人一样,被这种需要和愿望的早年遭遇所决定。 不过,话说回来,弗洛伊德也是常人,他的客观研究无不从主观经验出发,带上了他个人的想象和感情。1910年写作此书时,弗洛伊德身边聚集了无数仰慕他的年轻学者,这是不是跟达·芬奇的童年际遇一致呢? 张恒 2009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