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辩中边论思想研究/觉群佛学博士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杨东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瑜伽行派是印度大乘佛教的主要派别之一,是佛教各个流派中思想理论最为复杂、名相概念最为繁多的派别。此派本身的发展呈现多种样态,高僧辈出,名著连连。《辩中边论》则是瑜伽行派大量著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部。

杨东博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辩中边论》的思想内容及其在佛教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写出了《<辩中边论>思想研究》一书。在对《辩中边论》的有关文本及形成背景等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和回顾之后,重点对该论的主要思想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辩中边论》中论及的虚妄分别、空性、十真实、十无颠倒、中道等一系列重要问题。通过细致的探讨,对此论的主要内容有了客观的把握。在作了这些工作之后,作者又进一步进行延伸研究,考察了《辩中边论》与相关大乘佛教思想理论的关联问题,论述了《辩中边论》的思想与般若中观思想的若干异同,还论述了《辩中边论》与《摄大乘论》及《成唯识论》在一些问题上的异同。作者在这些分析探讨中,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既对《辩中边论》自身的理论特点作了深入分析,又能联系印度大乘佛教的整体发展,作出宏观评述。

内容推荐

《辩中边论》是大乘瑜伽行派的重要典籍,该论的主旨在于辩明两边,正显中道,使修习佛法者能远离边见,如实通达诸法中道实相。杨东编著的《<辩中边论>思想研究》全面阐述了该论在虚妄分别、三性、中道和心识结构上的理论特色,指出该论的非空非有中道说是唯识中道说的核心理论:该论所说的心摄一切有为法、有染净转变,心性是无为法、本性清净的思想亦成为瑜伽行派阐释心性的基本学说。另外,通过对该论和其他经论的比较分析,《<辩中边论>思想研究》从六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唯识与中观在佛学要义上各有宗趣却又殊途同归的特色;还对唯识古学与今学的异同从四个方面加以了总结,指出二者异议的根源在于对心识结构、三性等要义的不同理解和诠释。

目录

总序/1

序 姚卫群/1

第一部分 《辩中边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发展背景/1

第一章 《辩中边论》的文本及基本内容/2

 第一节 文本、翻译及注疏/2

 第二节 论述结构及基本内容/8

第二章 《辩中边论》形成前后印度大乘佛教思想发展背景/17

 第一节 当时流行的主要大乘经论/17

 第二节 当时佛教发展中的主要思想/23

第二部分 《辩中边论》的主要思想/33

第三章 虚妄分别义/34

 第一节 虚妄分别与识/34

 第二节 虚妄分别之有无/48

 第三节 虚妄分别与三性/52

 第四节虚妄分别之杂染相/57

第四章 空性义/64

 第一节 空性诸相和异门 /64

 第二节 心性本净/69

 第三节 十六空差别 /72

第五章 十真实义/86

 第一节 根本真实与相真实:三性 /87

 第二节 无颠倒真实:三性与四无倒之相摄 / 89

 第三节 因果真实:三性与四谛之相摄 /91

 第四节 粗细真实:三性与二谛之相摄 /94

 第五节 极成真实与净所行真实:三性与四真实之相摄 /96

 第六节 摄受真实:三性与五事之相摄 / 99

 第七节 差别真实:三性与七真如之相摄 / 101

 第八节 善巧真实:十善巧与十我见 / 112

第六章 十无颠倒义/131

 第一节 十无倒 / 132

 第二节 三性与十金刚句及十无倒 / 144

第七章 中道义/148

 第一节 非空非有中道义 / 149

 第二节 十五中道行/ 152

第三部分 《辩中边论》与相关大乘思想的理论关联/164

第八章 《辩中边论》与般若中观及如来藏思想的理论关联/166

 第一节 与般若中观所说十六空之异同 / 166

 第二节 在心性清净义上与般若和如来藏思想的关联/ 184

 第三节 在中道、二谛等义上与中观派思想的异同 / 195

第九章 《辩中边论》与其他唯识经论的理论关联和异同/220

 第一节 与《摄大乘论》等在虚妄分别与三性义上的异同 /221

 第二节 与《摄大乘论》等在识变结构上的异同 /238

 第三节 与《成唯识论》在三性和识变结构上的异同 /245

结语/264

主要参考文献/267

后记/27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6: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