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水舞山歌(长江三峡传说选编)/湖北民间文化丛书
分类
作者 刘守华//陈建宪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刘守华、陈建宪主编的《水舞山歌(长江三峡传说选编)》所选传说大致分为三类,包括地方传说、人物传说和动植物传说。地方传说有风景,如石头、山洞、巨峰、河滩等名称来历的传说,当地民众的丰富想象给这些自然风光增添了亮色,使之颇有人情,别具特色。人物传说的主人公,他们或是天上的神灵、仙女,或是人间英雄、能工巧匠、平凡劳动者,如屈原、昭君、寇准、工匠们的传说。动植物传说则选取了当地特有的动植物故事。以上这些传说故事生动有趣,语言通俗,风格朴实而又绚丽多彩,很有气势,既反映了三峡人民的精神风貌,又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三峡的景观、人情和历史。

内容推荐

刘守华、陈建宪主编的《水舞山歌(长江三峡传说选编)》讲述了:由于三峡地处巴、楚相交区域,古“巴文化”与“楚文化”相互撞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世代生活在峡江两岸的民众形成了独其特色的巴楚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壮丽的景色、神奇的风物、珍异的土特产给三峡人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水舞山歌(长江三峡传说选编)》中他们创作的传说丰富多彩,数千年来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影响深远。

目录

一、地方传说

三峡的传说(二则)

 (一)三峡的由来

 (二)劈峡开江

鞭击五龙

为什么秭归城边不能靠大船

迁城锁山

滟澦石

滟预革

夔州为什么改名奉节

巫山神女峰

蛤蟆滩

白龙池

神鹰护峡

石虎望石门

黄牛神除虎

三峡渔王

鲤鱼山

劝农亭

箭穿洞

黄金洞

僧尼石

大禹治水传说(二则) 

 (一)洗仙盆与头顶石

 (二)黄牛泉

黄牛岩

金牛拱峡

烂排洲

康家桥

下牢溪

断江山

葛洲坝

仙人石

金甲洲

孟良梯

鸭子石和虼蚤窝

娘娘滩和将军滩

流来观

九龙奔江

女观贞石

海螺石

夔门

青竹标滩

母猪峡

督邮争界

剪刀架

金元鼍

棺木岩

链子溪

姜诗溪

仙人洞

会仙桥

二、人物传说

屈原(四则)

 (一)濯缨泉

 (二)橘颂坡

 (三)泪罗泪

 (四)黄旗黄伞

王昭君(四则)

 (一)香溪

 (二)昭君的锦囊

 (三)鸽子树

 (四)桃花鱼

黄牛神送寇准

九佬十八匠

堂倌与皇帝

打破吃人的规矩

三、动植物传说

三峡花椒

三峡红橘

三峡芸豆

三峡向日葵

三峡鳊鱼

丝叶竹

西陵广柑

巫溪三七

菖蒲剑

奉节夔梳

幺姑鸟

短尾巴红屁股的猴子

城口猕猴桃酒

篇目出处索引

《湖北民间文化丛书》跋

试读章节

三峡的传说(二则)

讲述者:向发聪

整理者:方筱君金应东韩致申

流传地区:恩施

一、三峡的由来

长江三峡为什么有那么多大山挤在一起呢?这里有个传说。

传说观音、鲁班、秦始皇三个人比狠。观音说:“我一夜能做一百双鞋!”鲁班说:“我一夜可以打一百个石洞r秦始皇说:“我一夜可以把许多大山都赶人东海!”三个人就约定:以鸡子叫为限,不得拖延。

于是,观音使劲儿做鞋,鲁班使劲儿打洞,秦始皇使劲儿赶山。

突然,金鸡一声长鸣,时辰已到。观音只做了九十九双鞋,差一双;鲁班只打了九十九个洞,差一个;秦始皇把山只赶到了南津关,还没到东海。结果,这些大山挤在一起,就成了三峡。

二、劈峡开江

古时候,四川盆地没有出口,周围山上的水全往中间灌,装得满当当的,就像悬起的鼎罐儿,那就是西海。

大禹来到这里,要治水。有人听到这事后几乎笑掉了大牙,指着汪洋大海和周围的大山嘲弄说:“这可不是个小瓦盆,端起来就能把水倒掉。”

“倒也是的,这盆子太大,端不动。不过,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就不能想别的办法吗?”大禹边看边想,心里忽然亮堂了,挥手朝东方一指,说:“从白帝城到南津关,开它一道山沟,导流人海,定会像瓦盆上打的缺口,还怕这西海的水不能流干!”

那人被吓糊涂了,望着他指的地方发呆。那里都是一些大山,绵亘好几百里,高难测,坚难摧,这山沟怎么开呀?

“你真以为它是瓦盆,可以轻易敲破!”那人觉得大禹是发了疯,又奚落他说:“这可是个又大又厚的铜盆哩,只怕你就是累断了筋,也难动它分毫!”

“铜盆也能开口,铜茶壶不是就有个嘴儿吗?我一定要让这铜盆变成铜壶,使流水畅通,沧海化为桑田。”

大禹说到做到,立刻就在山上山下忙碌起来。几年中,他曾好几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口,都没有落屋。

大禹的妻子知道了,既生气又心疼,翻山越水找到了他。她原是准备大吵大闹的,见面以后,倒是一句重话也没说出口。几年不见,丈夫的衣服穿破了,鞋子磨穿了,,皮肤晒黑了,为了治水,他吃了多少苦啊!如今又要劈这无边无际的大山,真像是蚂蚁啃骨头,太艰难了!她又想到了大禹的父亲,就是因为治水失败,被上边杀了的。当儿子的又接着干这种冒险事,会有好结果吗?她越想越怕,禁不住泪流满面,拉着大禹要他和自己一起回去,再也别管这些公事了。

大禹对她解释说,父亲治水的方法不对,耽误了时日,使天下百姓受了苦,才受惩罚;自己接着干,不止是替父亲赎过,主要还是为了要使百姓们早一日过上好生活。他还说,自己因为接受了父亲的教训,知道路子该怎么走。只要变一下治水的方法,一定能成功。

妻子被他那股犟劲儿感动了,泪水扑簌簌直流。可是,她还是不大相信:“你有多大力量,能把那么大的山劈开?”

“不管山有多大,总是越劈越小,只要有人领头,后边自会有人跟上,我这一代干不完,还有下一代接着干嘛!”大禹心如铁石,一点也不动摇。

三伏天,太阳似火,连飞鸟都躲进了阴凉处。大禹还在顶着烈日劈山。

三九天,滴水成冰,连很多兽类都冬眠了。大禹还在冒着严寒劈山。

风大,大禹不动摇。

雨大,大禹不变心。  他手上的老茧结了一层又一层,开峡进了一寸又一寸。同时,凿山的长錾子也一根又一根地磨短了,像吃剩下的萝卜头儿,拢成堆,聚成山,都不能再用了。坚硬的石头总不能用指头去抠吧,这可该怎么办啊?

大禹犯了愁,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担心半途停工,前功尽弃,可又无可奈何。就在这时候,从山上走下个老汉,帮忙劈峡来了。他肩挑竹扁担,一头是个小火炉,一头是只大风箱。他闪闪悠悠地来到了那一大堆废錾子的跟前,放下担子,就地拣了几块石头,丢进炉子里。没有点火,石头也能燃,火光熊熊,直冲云天,连附近的一架山都烤红了,像烧红的铁甲,所以后来那架山就叫赤甲山。老汉又架上风箱,不用拉,就呼呼直吹,火焰马上又转青,变白。炉火纯青,无比炽热,连对面的另一架山也烧熔了,咕咕嘟嘟,直打泡儿,就像熬盐一样,所以对面那架山就叫白盐山。老汉生好了火,就拣起废錾子头儿,往里一丢,既不加什么钢铁,也不用铁锤敲打,錾子头儿就自动变粗、变长、变利了。一根又一根,眨眼之间,全都成了响当当的新錾子。

大禹使上了新錾子,感到特别利索,劈山山断,截岭岭开,往上一戳,就是一个山洞,朝下一顿,就是一个江滩。他连气也没有再喘一口,就把三峡开通了。大水随着流了出来,波涛滚滚,奔向东海,四川变海为陆,林茂粮丰,锦绣一片。

大禹回头,打量三峡,峰是那么奇,崖是那么峻,水是那么急,滩是那么险,以为是鬼斧神工造成的,简直不相信是自己所开。他忽然记起了那个铁匠老汉,心想:他一定非神即仙。等他赶紧找时,老汉早已无影无踪,只是把大风箱丢在高高的崖壁上了。大禹看着风箱,醒悟过来:那前来相助的老汉,原来是鲁班!

为了纪念大禹和鲁班,后人就把这个峡叫风箱峡。风箱峡里,风特别大,浪特别高,“呼、呼、呼”,“咚、咚、咚”,响声盈耳,终年不停。据说那风是从鲁班的风箱里吹出来的,那响声就是大禹开峡时的声音。

P3-6

序言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夔门,经巫山、巴东、秭归三县,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地跨重庆、湖北两省(市),全长约192公里,因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个峡谷段,而得名三峡。沿岸奇峰绝壁,怪石嶙峋,峡谷天成一线,激流奔驰,历史上很多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被这里壮丽的景色和秀美的山川所倾倒,留下很多传颂千古的诗作,如今以三峡为代表的自然风光和以三峡工程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已成为国家级旅游胜地。

随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竣工,沿江很多历史遗迹已被淹没在滔滔江水中,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的无数优美动人的传说至今仍流传在长江两岸。这些经历了千百年、打动无数人的传说故事带着先民们的智慧和温情伴着江水一路游来,滋润着现代人的心田。本书在前人搜集整理的基础上,选编流传在长江三峡地区的传说故事,挑选富有代表性和地方特色,情节曲折又充满想象,兼具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的作品汇集成册,希望带领着读者游历三峡文化。

三峡的传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开江劈峡到拉纤打鱼,它根植于三峡先民生活劳作的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由于三峡地处巴、楚相交区域,古“巴文化”与“楚文化”相互撞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其后两千余年间世代生活在峡江两岸的民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楚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哺育了三峡人民,壮丽的景色、神奇的风物、珍异的土特产给三峡人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创作的传说丰富多彩,数千年来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影响深远。

本书所选传说大致分为三类,包括地方传说、人物传说和动植物传说。

地方传说有风景,如石头、山洞、巨峰、河滩等名称来历的传说,当地民众的丰富想象给这些自然风光增添了亮色,使之颇有人情,别具特色。人物传说的主人公,他们或是天上的神灵、仙女,或是人间英雄、能工巧匠、平凡劳动者,如屈原、昭君、寇准、工匠们的传说。动植物传说则选取了当地特有的动植物故事。以上这些传说故事生动有趣,语言通俗,风格朴实而又绚丽多彩,很有气势,既反映了三峡人民的精神风貌,又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三峡的景观、人情和历史。

有词日:“蜀川三峡,有高唐奇观,神仙幽处。巨石蝗岩临积水,波浪轰天声怒。十二灵峰,云阶月地,中有巫山女。须臾变化,阳台朝暮云雨。”三峡本身就是一个传说、一册优美动人的传说集。

编者

春节前夕于桂子山

2010年2月

后记

湖北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是中国南北交通的枢纽,号称“九省通衢”。早在七八十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西周时期,湖北地区曾有许多方国,后来其中的楚国兼并群雄,成为雄踞南方的泱泱大国,问鼎中原,威震华夏,历八百年兴衰,创造了灿烂的楚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湖北民间文化的底蕴非常丰厚,除了以江汉平原为主体的荆楚文化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还与周边文化不断融合,形成了秦楚文化、巴楚文化、夏楚文化、吴楚文化等亚文化圈。湖北民间文化传统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元素,既保存了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同时也具备多元文化的风格。

湖北的民间文化资源很早引起了学界的注意,许多文化工作者上山下乡,辛勤采录这些民间瑰宝。早在20世纪30年代,北京大学的《歌谣周刊》就曾发表过黄朴搜集的19首武汉蔡甸区的歌谣。50年代,大批文艺工作者深人民间,采录了许多歌谣与民间故事。如《湖北文艺》刊载的苏区革命歌谣,扬子江采录的《洪湖渔歌》等。1955年,中南人民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民间故事集《种桃老人》。宋祖立、吕庆庚、夏昭明等搜集整理的民间长诗《双合莲》和孙敬文等搜集整理的《钟九闹漕》,于1955年和1957年先后推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民歌运动中,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学院和中南民族学院等校中文系师生纷纷投入采风活动,出版了《土家族歌谣选》、《哭嫁歌》、《一人唱歌万人和》等民间诗歌集。

1979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恢复工作后,民间文艺事业进入了新的时期。1981年12月,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湖北分会正式成立。20世纪80年代初期,省民协在全省各地区举办民间文学骨干培训班,培训了300多名生活在基层、热爱民间文化又懂专业知识的队伍。在这个时期,省民协组织编写了三套丛书:一是《湖北民间文学资料汇编》14种;二是“长江民间文学丛书”——《巧媳妇》、《杜老幺》、《千古风流》、《山川佳话》、《桃花洞》等;三是按歌谣、谚语、故事、传说、寓言、笑话等按体裁分门别类编印的“研究资料选辑”。省民协召开的“全国机智人物故事研讨会”、刘不朽采录的《鄂西情歌》和胡崇峻采录的长诗《神农架<黑暗传>》等,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根据国家安排,湖北民间文化工作者将主要精力投入《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编撰工作。据1991年粗略统计,湖北省在普查中共采录故事2.4万余篇,歌谣15万多首,谚语60多万条。编印成书的故事资料本43种,歌谣资料本34种,谚语资料本38种,其中正式出版的有25种。湖北三个集成的省卷本均已完稿出版,受到人们的好评。在民间文学普查工作过程中,发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民歌手和故事讲述家。如五峰县的刘德培、宜昌的刘德方、成宁的仙人爹、长阳县土家族的女故事家孙家香等。还出现了伍家沟故事村、吕家河民歌村、青林寺谜语村等民间文化资源特别丰厚的村庄。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民间文化保护与研究工作揭开了新纪元。2004年中国加人了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民间文化的发掘与保护工作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湖北省的民间文化采录与保护工作围绕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展开。到目前为止,湖北省公布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第一批为98项,第二批为66项,第三批为106项。2009年9月,由湖北省牵头申报的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首个人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节日。这些非物质文化代表作的发掘,表明湖北的确是一个民间文化资源非常丰厚的大省。

我们的这套丛书,正是在湖北丰富的民间文化蕴藏中精选出来的。值得说明的是:由于许许多多热爱民间文化的各界人士,尤其是省民协培养的大批骨干,像辛勤的蜜蜂一样,长期在深山老林、田间地头、高山平原、河湖港汊不懈地工作,才把湖北民间文化的精华从老百姓的口头传承转向书面记载,其中许多著名采录工作者,如龚发达、王作栋、李征康、胡崇峻、郑伯成等,还有一些不计名利默默工作的组织者,如江云、李继尧、韩致中、傅广典等,以及长期从事湖北民间文化研究的刘守华、李惠芳等,可以说他们都是湖北民间文化事业的功臣。我们今天在欣赏这些美好的民间文学作品时,理应向他们,还有那些创作和传承这些作品的人们致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慧眼识真金,决定将这些来自民间的口头文学作品精心挑选出一批来出版,这不但传承了民族的文化遗产,还能丰富我们今天的生活,给我们以教育和娱乐,使我们再次享受祖先的精神创造,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学教研室是全国五个民间文学博士点之一,也是文化部表彰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保护先进集体之一,教研室师生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一任务,从湖北20世纪80年代以来编印和出版的大量民间文学资料中,精选出了这些作品。希望能够达到传承民族文化遗产、丰富读者精神生活的目的。当然,由于时间和资料的限制,遗珠之憾可能在所难免,敬希读者批评指正。

陈建宪

2010年3月7日子武昌桂手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4: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