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华民族脊梁故事(现代卷)/中华民族脊梁故事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党波涛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党波涛编写的《中华民族脊梁故事(现代卷)》是写给广大青少年阅读的。它以六种革命精神分类,分别介绍了41位中华民族英雄的故事。陈独秀、郭沫若、毛泽东、方志敏、瞿秋白、刘伯承、杨虎城、杨靖宇等均在其中。

内容推荐

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无产阶级作为最先进的社会力量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一批先进的知以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空前团结并组织起来,突破重重难关,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本书《中华民族脊梁故事(现代卷)》围绕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等生动讲述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朱德、瞿秋白、任弼时、杨靖宇、赵一曼、徐特立、张思德、叶挺、江姐等中国现代民族脊梁的感人故事。

《中华民族脊梁故事(现代卷)》由党波涛编写。

目录

五四精神

点燃火种——陈独秀的故事

文化领袖——胡适的故事

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事

民族之魂——鲁迅的故事

凤凰涅槃——郭沫若的故事

青年领袖——恽代英的故事

浩气如虹——赵世炎的故事

雷震寰宇——张太雷的故事

井冈山精神

星星之火——毛泽东的故事

红军之父——朱德的故事

一身是胆——刘少奇的故事

威武不屈——方志敏的故事

平江起义——黄公略的故事

梅岭英雄——陈毅的故事

农运领袖——彭湃的故事

长征精神

忠诚战士——瞿秋白的故事

党的骆驼——任弼时的故事

意志如铁——王稼祥的故事

用兵如神——刘伯承的故事

西北之光——刘志丹的故事

抗战精神

爱国将领——杨虎城的故事

太行浩气——左权的故事

回民骄子——马本斋的故事

钢铁战士——杨靖宇的故事

红枪白马——赵一曼的故事

乐乃心声——聂耳的故事

延安精神

革命功高——董必武的故事

德昭后人——林伯渠的故事

一代师表——徐特立的故事

革命典范——谢觉哉的故事

教育楷模——吴玉章的故事

塞上江南——王震的故事

为民服务——张思德的故事

红岩精神

为民打算——王若飞的故事

火中永生——叶挺的故事

不熄红烛——闻一多的故事

坚持真理——马寅初的故事

追求光明——沈钧儒的故事

民主斗士——李公朴的故事

奋斗不懈——邹韬奋的故事

坚贞不屈——江姐的故事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胡适从小就性情随和,颇受同伴欢迎。“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胡适在《四十自述》中以这样的笔墨表达了对母亲冯氏的感戴。

童年生活对人的一生影响很大。诚然,胡适也不例外。他的母亲冯氏,对他幼时的影响对他一生的成长和发展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冯氏是胡传的继室,位居三房。嫁入胡家时仅16岁,和胡传相差23岁的她,婚后6年多,便遭丧夫之痛,那时她才年仅23岁,胡父的前妻留下三男三女,长子比她还大两岁,孪生的老二老三比她小四岁。她在这个家庭既是小寡妇,又是后母和后婆,在一个陈旧的大家庭内,其难处可想而知!因此经济上,胡适和母亲必须依靠同父异母的三位哥哥。但本来生活都不易的冯氏,在家庭里还经常“有苦难言”,内心可谓“雪上加霜”。胡适的嫂子脾气很坏,但胡母气量大,性子柔顺,凡事皆忍,从不生气。就这样在极度的忍耐和宽容中过活的冯氏,只希望将唯一的亲生儿子教养成人。胡适的母亲十分敬爱自己的丈夫,有时会对胡适诉说他父亲的种种好处,要他学父亲的榜样,不要丢父亲的脸。后来,胡母以45岁的低龄去世时,胡适为其撰文缅怀。他在《先母行述》中费了大量笔墨记叙母亲的隐忍宽容的性格。当然,这种隐忍柔顺的性格无疑影响了胡适,胡适说“我母最大的秉赋就是容忍”,母亲的处事态度使他“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所以胡适总是心平气和地笑着,宽容地笑着,尽量不给人看一张生气的脸。他的照片,十有八九是笑着的。这种性格,当然是拜其母所赐。

胡适的父亲病逝时,胡适还很小,未能在儿子成长道路扮演“第一任老师”的角色,但其父在遗嘱中指出胡适聪明,应努力读书。母亲冯氏也早就有意让胡适到外地读书的想法。1904年,胡适才获得机会随他同父异母的三哥到上海,进入梅溪学堂低年级就读。在此之前,他已居乡苦读九年,国文有基础,受老师赏识,“一天之中升了四班”,被改编在高年级。此时,胡适读梁启超的著作《新民说》和《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在思想和见解方面得到了新的启示。

胡适在1906年入中国公学,参加竞业学会,该学会创刊《竞业旬报》,以振兴教育、提倡民气、改良社会、主张自治为宗旨。后来胡适任该刊主编,并经常撰文,倡言革新和爱国。此时他不过十七八岁。

1910年,胡适参加留美官费考试,以第55名获得录取。这年秋季乘轮赴美,赴美后先入康奈尔大学农学院,两年后(1912年春)因感农科与性情不合,便转入文学院。在康奈尔大学期间,胡适除读书外,经常参加课外活动,撰文演讲。当时美国若干大学设有世界大同会,康奈尔大学校长,便是一位大同主义者。1912年底,胡适曾代表康奈尔大学在世界大同总会的年会上演说。他精彩的演讲,放眼世界、立足各国,指出世界主义乃是爱国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结合,让在座者无不拍手称好。次年,他便当选为康奈尔大学世界大同会会长。

1914年胡适获得学士学位,续入康奈尔大学研究所主修哲学,辅修政治和文学。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军攻占青岛。当时他已看出日本为中国之大患,认为救国的根本大计,首在教育,尤其希望中国有一所可与哈佛、牛津等校相媲美的一流大学。

胡适在康奈尔大学所在的纽约州绮色佳镇度过5年岁月,并将其视为第二故乡。1915年秋,胡适转赴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实验主义大师约翰·杜威博士研究哲学。他自称:“从此以后,实验主义成了我的生活和思想的一个向导,成了我自己的哲学基础。”次年初,胡适便感到中国需要以白话文代替古文的文学革命。他自认他的文学革命主张“也是实验主义的一种表现”。  在美期间,胡适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在杜威的教导下,日趋成熟。胡适学会了自己从事研究的独特思考方法:随时联想到当前的问题,将一切学说和理想都看做待证的假设,并且处处联系到思考的结果。1917年,他提交博士论文《古代中国逻辑(名学)方法之发展的研究》,由杜威等6位教授主试,顺利通过。

之后,胡适即启程回国,就任当时蔡元培任校长的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国古代哲学史及中国名学等课程,当时他年仅26岁,才华横溢。同年12月,胡适回绩溪探亲访友,奉母命与江冬秀完婚。一年后,母亲病逝,胡适奔丧回家,深感对母亲的“深恩未报”,内心自责,十分哀伤。

后来,胡适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文学改良刍议》首倡白话文,将文言文称作半死文字,指出白话文才代表了社会前进的方向,他的这篇文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了初步设想。

1928年,胡适就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1930年,北京大学蒋梦麟校长聘胡适担任文学院长。1932年,正值“九·一八”和“一·二八”日军侵华之后,国难当头。胡适仍不忘拿起手中的“枪支”直陈时弊,鼓舞军民。他便与当时的丁文江、傅斯年、蒋廷黻等身居北平的教授们,创办《独立评论》,目的在“办一个刊物来说一般人不肯说或不敢说的老实话”,用真话实话洗涤当局者昏迷的内心。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蒋介石曾约晤胡适。胡适主张“大战之前要作一次最大的和平努力”。接着“八·一三”战事爆发,和平无望,蒋宣布全面对日抗战。胡适随即受命以非正式使节身份赴美、英等国说明日本侵略暴行,次年被任命为驻美大使。当时他主张“苦撑待变”,在美外交工作甚为成功。但因过于劳累而患了心脏病,在1942年辞去大使职务。随后,他便回国。

1945年,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终以日本的无条件投降而结束。此后,胡适受任为北京大学校长。翌年至南京出席“制宪国民大会”,与朱经农等提出“教育文化应列为宪法专章”案,经大会修正通过。

1949年,他手拟“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主张用国家最大的力量,培植五所到十所大学,使其成为“学术研究的大本营”,以期在国际争取学术上的独立地位。他认为“现行的大学制度应该及早彻底修正,多多减除行政衙门的干涉,多多增加学术机关的自由与责任”。

1952年,胡适到台湾讲学。以后数年,经常奔走于台湾与美国之间。1958年,胡适就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在该院三十周年纪念会上讲“有证据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胡适一生诲人不倦,是一位真正的导师,1962年,胡适在台北逝世,享年72岁。

P10-13

序言

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莽莽神州大地,经历过多少沧海桑田之变,涌现出多少改天换地之士。是这些热爱国土、忠于人民的雄杰英烈,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捍卫了炎黄祖先的尊严,谱写出华夏文明的赞歌,铸造成中华民族的魂灵,筑起了千秋万代的丰碑。是他们,给我们树立起做人的准则,指点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求索天地间,上下五千年,志士仁人们都因民族的辉煌业绩而骄傲,以先祖的豪言壮举为圭臬。正因如此,在我们神州大地上,从来是英雄辈出。在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长河中,滔滔不绝的后浪朝气蓬勃地推动着前浪,奋勇地冲开重重阻碍,奔向文明的前方。

曾记否,治水的大禹凿岭通川,移山的愚公废寝忘食;忘不了,屈原“观于四极”之高博眼量,孔子“天下为公”之大同理想;再聆听,岳飞精忠报国的《满江红》,文天祥光照汗青的《正气歌》;更有那,诸子百家的思想宝库,四大发明的创新精神……

常言道:树大根深。我们民族文化的参天大树根之深、叶之茂,可谓举世无双。在先祖开拓的大道上,中华儿女从未停留在树下享受阴凉,而是努力地把前人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不断地继往开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君不见,在波澜壮阔的近代、现代文明史上,一代代英豪劈波斩浪,一页页华章展现辉煌。从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大败法军的冯子材,到甲午海战的邓世昌、戊戌变法的谭嗣同;从开创近代思想先河的魏源、龚自珍,到高擎民主革命大旗的秋瑾、孙中山;从动摇晚清王朝统治根基的太平天国,到结束封建王朝专制的辛亥革命。伟绩丰功,历历在目!

更有那,振聋发聩的五四运动,惊心动魄的“二七”大罢工,披荆斩棘的万里长征,救亡图存的八年抗战……为民主、争自由、求解放的斗争从未止息,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抛头颅、洒热血、越千关、排万难,把鲜红的旌旗从井冈山、六盘山、宝塔山一直举到了北京天安门城楼!多少年,忧国忧民的刚强斗士们,面临势如累卵的民族危机,不计个人得失,敢对高压强敌,一往无前地拼搏奋进,终于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十六个民族的儿女们团结一心,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百废待兴的穷乡僻壤逐步地建设成雄踞东方、举世瞩目的富强之邦!六十年来,多少艰苦奋斗的创业精英,多少自力更生的感人事迹:王进喜、雷锋、焦裕禄、钱学森、任长霞、袁隆平等各行各业的模范人物比比皆是;还有那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抗洪抢险的先锋队、“两弹一星”的科学家、邀游太空的宇航员等各条战线的英雄群体层出不穷……

说不尽,道不完,中华文明千古传。虽然,我们美丽富饶的国土和瑰丽多彩的文化曾多次遭受兵燹蹂躏、外侮摧残,但是,我们民族的国魂有着无比坚忍的顽强生命力,历尽风雨的她,仍然闪烁着气象万千的璀璨华光。当然,历史的多次教训明白地宣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民族的精神文明也会遭受种种严峻的考验。

特别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浩劫中,华夏千百年形成的辉煌传统受到史无前例的挑战。十余年的暴风骤雨、横扫一切的狂轰滥炸,几乎把历史的纽带一一地全然割断。再加上其后“一切向钱看”经济大潮的冲击,泛起的沉渣与外来的污秽混合成光怪陆离的不良文化,日渐严重地挤占着中华文明的主流地位,由此形成的文化乱象无处不在地笼罩着成长中的80后、90后……“新新人类”的他们,物质上的丰富与享乐大大超越了前辈,但精神上的郁闷和迷失却使他们如同浮萍般浑浑噩噩地漂漂荡荡,不懂幸福为何物,不知前途在何方。

进入21世纪后,青少年成长问题更加突出。由于网上不良信息的蔓延,有害游戏的泛滥,加上遍布城乡的网吧大量违法经营,一群群身心还未成熟的孩子上网成瘾。其结果是,近十年来,中国犯罪低龄化越来越严重,仅未成年人犯罪率就上升了83%!各高等院校的学风普遍受到影响,遭到处理而被休学、退学的大学生明显增多,其中80%就是因为网瘾!如何引导广大青少年在新时代健康成长,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当年5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会议决定采取积极的举措培养中华民族的接班人。

随着党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教育的文件接二连三的下发,相应的书籍、资料纷纷出版。其中,由党波涛编写的“中华民族脊梁故事”丛书相当有代表性、针对性和可读性。丛书分为“古代卷”、“近代卷”、“现代卷”和“当代卷”,把有史以来体现民族精神的典型英雄事迹,以通俗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非常适宜青少年的阅读水平与欣赏口味。该书展现的人物涉及社会各个层面,有利于青少年全方位地了解传统文化,从而领悟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在。在每个故事之后,都有画龙点睛的评述和相关知识链接,前者是把故事中的重点加以纵向突出,来引起青少年读者的重视和深思;后者是把有关联的重要情况作进一步扩展,以帮助孩子们开阔视野。

历史告诉我们,文化指导思想,思想指导言行。在当今多元文化良莠不齐、庞杂混乱的状况下,青少年非常需要传统主流文化的指引。因为,主流文化源于历史进步的积累,是已经被历史证实能够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引导号角,是教育人们向往真善美、充满仁爱心的精神食粮。“中华民族脊梁故事”系列读本正好像是一场千秋群英会,为万世后人树立了鲜明的准则和优秀的表率。这套书有助于青少年增进对自己民族精神的领悟,加强他们对自己的根的真切认知,对促使他们脚踏实地地学习做人、做学问、做事业极具教益。我相信,该套书一定能够在指导青少年温故知新、与时俱进上发挥良好的积极作用。

陶宏开

2010年6月27日于武汉

后记

2006年底,笔者有幸参加了《中华民族精神大学生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一书的编写工作。其中,笔者负责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古代近代典型案例”部分。全书编撰过程中,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尤其是听了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耀灿和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梅荣政这两位著名专家的讲解,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性质、内容、特征、功能等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整理编写中华民族精神古代近代典型案例的过程中,笔者产生了为青少年朋友编写一套“中华民族脊梁故事”丛书的想法,因为孩子们需要这类读物。

在完成《中华民族精神大学生读本》一书编写任务后,笔者就着手撰写“中华民族脊梁故事”系列丛书了。根据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历程,笔者把丛书定为“古代卷”、“近代卷”、“现代卷”和“当代卷”。与同类图书最大的不同在于,该系列丛书完全是以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脉络为纲进行编写的。从编写体例到人物选择,笔者都是依照中华民族精神内涵进行的。譬如古代卷分为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五部分。

这套丛书的编写,难点在于人物对象的选择。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数不胜数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笔者根据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分类,从众多的民族脊梁中反复比较、斟酌,最后确定了每种精神内涵的典型代表。但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只能忍疼割爱,所以有很多优秀的代表没能选进来。或许有读者认为更好的某个人物典型漏掉了,敬请谅解。

人物确定好之后,就是搜集资料、整理撰写了。民族脊梁的材料很多,书籍、期刊、报纸、网络等俯拾皆是。从中挑选最权威、最让人信服的素材,这是不容易的。系列丛书花费时间最多的就在这里了。期间,笔者参考了诸多书籍、期刊、报纸和网站,在此一并表示真诚感谢。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只列出了一些重要参考书籍的目录,其他报刊和网站名没能一一列出,敬请谅解。

时间紧、任务重。丛书编写较为匆忙,加之笔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正。丛书的出版得到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4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