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希望变得更聪明?谁不希望工作效率更高?谁不希望成绩更好?然而有很多人,不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往往学习或做事感到力不从心,虽然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成果都不理想……
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脑智能研究室的研究人员用多年时间收集了近200份国际科研资料,并立足于中国人传统文化和实践研究,提出了帮助学龄儿童提升脑功能的“食”、“动”、“用”、“静”四要素理论。在这本书中研究人员除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这些观念的内涵,更为老师及家长提供了各种简单有趣的学习方法及活动,藉此希望教导儿童一些提升脑功能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将之实践于日常生活之中。
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脑智能研究室的研究人员用多年时间收集了近200份国际科研资料,并立足于中国人传统文化和实践研究,提出了帮助学龄儿童提升脑功能的“食”、“动”、“用”、“静”四要素理论。研究人员除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这些观念的内涵,更为老师及家长提供了各种简单有趣的学习方法及活动,藉此希望教导儿童一些提升脑功能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将之实践于日常生活之中。
本书同时配有研究人员开发的“儿童身心定静运动”的详细图解和相应光碟,可供学生实际操作。期望能够帮助学龄儿童充分发挥脑功能,更加有效和愉快地学习。
脑需要人体总血量的20%,以吸取所需养分去维持正常运作。一些科学家认为,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从而增加身体对脑部的氧气供应量,提升脑部细胞活动能力。研究结果亦发现,运动能增加脑神经营养因子的数量,有助于维持神经元的生命。
另一方面,不少研究显示运动可以舒缓压力,减低焦虑和忧郁的情绪,甚至能提升个人的自信心。学者利思和泰勒曾经详细分析81个研究,结果指出,当中70%都赞同运动能够有效改善心理健康。
原来,运动可以提升脑的化学物质“B-内啡呔”,使人心情愉快,减少忧郁及焦虑感。
其实,心理健康对维持良好的脑部功能是极为重要的。正如前述,如果人们长时间处于压力下,脑内的海马体功能会被削弱,因而损害记忆力。而一些探讨脑部功能与情绪关系的研究显示,长期处于忧郁状态会损害脑部及记忆力。即使是一般正常人,短时间的焦虑情绪亦会影响其记忆力测试的表现。
根据前文提及的一项由香港中文大学在1999年所作的调查研究报告,不少香港的学生都缺乏运动,而且健康欠佳。在2.6万多名受访中小学生中,15%曾因健康问题在接受调查前6个月期间求诊超过3次,接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没有进行任何运动。受访者的年龄越大,生活方式就越欠健康。所以,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确有迫切的必要,特别是当他们的年龄还小的时候,更应及早培养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认识处理压力的适当方法,并维持他们脑的良好功能。
研究结果显示运动有助于增强创作力。很多学术研究曾探讨运动与各类认知功能之关系,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虽然如此,学者普遍发现运动能提升某些额叶功能,创作力就是其中一例。即使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及不同年龄的研究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至大学生),研究结果皆显示运动有助于增强创作力。另外,在研究老年人的实验中,也发现运动能提升额叶功能中的应变能力及反应速度。正如我们在“用出智慧”的理论部分将会提到,额叶是脑功能的总指挥;对于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交技巧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做适当的运动,尤其是当他们脑部的额叶正处于发育
所谓“身心运动”,是指同时锻炼身体和思想的运动,重点是训练个体用思想去意识或控制身体各部分的活动,从而达到身心合一。身心运动的精神在于用意不用力。比方说,用手推时,重点并不是推出去的力量有多大,却在于能否集中意志去控制身体完成该动作;因此,推手时若意念自己正在推开一扇门,可能会较易达到身心合一。身心运动除了对心肺功能有益外,对心理健康也有很正面的影响。近年来,身心运动已在外国流行起来,瑜伽便是其中一种。著名的《时代》杂志便曾报道一些美国儿童通过学习瑜伽来减轻压力。
事实上,身心运动的理论源于中国,是以中国的太极及气功理念为发展基础。太极的要旨是静中求动,动中求静,使练习者培养出能平静轻松地面对日常生活及工作压力的能力。做身心运动最主要的是要放松身体,身体若能放松,思想便能随之而放松。可能有人会怀疑太极的缓慢动作是否可看作是一种运动。相关的研究指出,太极原来也是一项中等强度的心肺运动,关节的磨损比较少,适合所有年龄组别的人参加。再者,此项中国的身心运动,已被科学研究证实能改善肌肉强度、筋骨柔韧度和平衡力。这方面的益处对于肌肉张力或平衡力较弱的学生(例如患有自闭的阶段。一,在学业成绩方面,莫洛伊的一项实验发现,参与有氧运动班的小学生的算术测验成绩比没有参与的学生更好。此外,汤姆森等分析了一些探讨运动与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结果亦显示,运动明显地改善了算术的测验成绩。
以上种种都说明运动能提升脑部功能。 运动大致上分为两类:心肺功能运动和身心运动。所谓心肺功能运动,亦称有氧运动,特点是运动者在一段时间内心率会维持较高的水平,以便增加对肌肉的血氧供应。跑步、游泳及骑单车等就是其中一些有氧运动,能够改善身体吸取氧气的状况,强健心肺。
由于儿童的心肺功能、体温调节能力、肌肉储存碳水化合物并将之转化为能量的能力,以至骨骼成长等生理机能仍未发展成熟,因此,他们比较适合进行一些温和的、中等强度的运动。然而,我们查遍古今研究论著,让老人及40多岁的中年人进行的运动颇多,包括慢步跑,但针对小孩的“温和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则可谓凤毛麟角。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特别为儿童编撰了一套“身心运动”。症/亚氏保加症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此外,太极亦被证实能提升免疫能力以及心肺功能等身体机能,更有效地减低压力并有助于练习者控制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因此,我们尝试根据小朋友的体能发展及兴趣,并结合传统中国玄功,编制了一套十三式的定静运动。由于课业繁重,不少本地学生都出现了书包超重的情况,导致脊骨弯曲、脊椎受损;加上缺乏运动,致使问题恶化。事实上,有报道指出香港每10个学生便有一个出现脊骨弯曲的问题,这一状况值得关注。这十三式动作的编排是根据宋朝陈希夷祖师所创的玄功,取其一部分动作,加上音乐,编制成一套定静运动,使练习者能舒筋活骼,强化肌肉及脊椎。
这套运动在四米乘四米的空间便可进行,亦不需要特别的装备,学生既可在家中练习,亦可于学校与同学一起做,整套运动仅需15分钟便可完成。有关此套定静运动的详情可参考本书的附录一:儿童身心定静运动(十三式)。P57-61
谁不希望变得更聪明?谁不希望工作效率更高?谁不希望成绩更好?然而有很多人,不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往往学习或做事感到力不从心,虽然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成果都不理想。其实,我们常常有一个误解,认为将越长的时间用在工作上,或学习越多的新事物,成绩便会变得越好,但忽略了过分操劳正是我们失败的原因,因为这样的工作习惯或学习模式并不符合脑运作的原理。
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包括学习、记忆、言语、手脚之运作等功能都是由脑控制的。若脑运作得不好,我们的认知能力便会受到负面影响,例如记忆力减弱、语言失准、学习障碍,甚至出现情绪问题。相反,假如脑能以其最佳状态运作,发挥最高水平的认知功能,学习及工作效率自然会提升。
怎样才能确保脑以最佳的状态运作呢?这个问题是现今科学及教育界一个热门的课题。有很多入曾问我,要提升脑的功能,是否需要吃山珍奇药,还是参加精修速成的课程呢?还不时有朋友或同事拿来这样那样的一些保健产品,以及一些昂贵的培训课程询问我的意见。
针对这些疑问,我和一些同事愿以教育工作者身份,从科学的角度,提出见解。我们将从科学研究结果中寻找答案;从脑基本的机能去探究提升脑功能的方法。本书提出的方法可能简单得没有人会相信,因为很多人认为只有深奥的道理或花上不少金钱换来的东西才是好的。事实却不然。让我们作一个比喻:就像种植一盆茁壮的植物,你只需定时浇水并给予充足的阳光,中间补给些肥料即可。水及阳光这些基本的元素,根本不用花很多的金钱,但你需要付出一份恒久的耐心及工夫。也许会有人游说你买下他制造的“神奇花盆”,只需把花种下,不需要水分和阳光,植物自然会生长。这样无疑会省下你很多工夫,但世界上并没有这样不需要水分和阳光也能令植物生长的花盆。一个美丽的花盆,只能作为点缀,并不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同样,提升脑功能的方法,就如植物需要水分和阳光一样简单,人人可以做到,只需在生活习惯上稍作改变,便可以见效。至于昂贵的补脑食品或课程,只能起辅助作用而已。
我们的工作小组用了多年时间搜集了近200份国际科研资料,并对它们分析及归纳,由于相关资料太多,搜集及整理难免挂一漏万,请读者多多赐教和包涵。我们欢迎读者来信讨论,共同为人类的发展作出努力。
陈瑞燕
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