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富兰克林故居的尸骨谜案
在伦敦,尸体消失的情况弄得满城风雨,但却很少有人清楚在解剖学校内部所上演的情况。
特拉法加广场后面的克里文路36号,居住在这儿的就是著名的富兰克林。他是律师、科学家,还参与了美国宪法的制订。几年前,建筑工人在修缮这栋房屋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人骨坑。这里发生过大屠杀吗?答案不得而知。经过考古学家证实,这些骨头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这是否意味着富兰克林具有某种见不得人的秘密呢?人们从这个尸骨坑中总共整理出了大约有1500根人骨,其中只有一副完整的骨架,而且死者是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孩子。除此之外,其他骨头都是七零八碎,根本无从拼凑,更无从判断他们是否属于同一具尸体,不过根据我们的估计,这里至少埋藏着20个人的骸骨。
但是,这里并不是谋杀的地点。警方认为这里只是盗尸者送货的目的地,因为它过去曾经是一个私人解剖学校的所在地。因为在一些尸骨上面,有许多外科医生和解剖师所留下的小洞,这些都是由“环锯”造成的;另外一些来自大腿骨的肢骨,你可以看到它的上面有一个整齐的切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骨头上面有清晰的刮擦痕迹,而且末端还留有一个骨钉,这是截肢手术的一种手法。切口非常整齐,只留有一点骨头碎片,而且最后是被掰断的。
这些尸体残骸的确是200多年前由盗尸者手中购买,并用于练习解剖,这些证据足以说明有人在以此练习手术技巧和解剖方法。
事实上,位于克里文大街的解剖学校并不属于富兰克林,真正的主人是豪森。在切斯尔顿建立解剖学校40多年后,他也创办了学校。豪森是一位备受尊敬的科学家,30岁时进入皇家社科院。随后,他与富兰克林房东的女儿结婚,但他对此却始终保守秘密,以至于周围邻居都毫不知情。为了不惊扰左邻右舍,他不得不想办法处置这些尸体。最后,他和学生们不辞辛苦在后院挖了一个大坑,也就是现在的人骨坑。
克里文大街充分揭示了解剖学家的双重生活。表面上,他们是备受尊敬的知名人士,但暗地里却在进行着不可告人的研究。P31
如何将瞬间的历史凝固成永恒的记忆?如何让远古的文明随人类发展的足迹不断续写?我们的祖先早在宇宙的洪荒之初就已经开始探索记录历史的方法。从传说到文字,从史书到影片,再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记录”和“传承”的方式在不断改进,但对文化、历史、科学、文明的追求却从未动摇。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作为国内最大的引进纪录片节目提供商,在2001年度推出了本土化的纪录片《传奇》,因其绚丽的画面、动听的音效、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知识深受观众喜爱,收视率节节攀升。片中展示的自然、科学、人文、战争等体裁,风格鲜明,内容真实生动,精美、清晰的画面配以绘声绘色的解说,在寓教于乐之中传达出探询并传承人类文明的理念,历经4载树立起了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之“传奇”的品牌文化。
《传奇》系列图书根植于经典的“传奇”纪录片,选取新颖独特的视角,以通俗流畅的文字、丰富的资料、精美的图片将历史的瞬间凝固下来,力求在保留原片惊心动魄画面感的同时,传达更为广阔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图书要经得起读者反复阅读和把玩,掩卷的思量才是我们出版这套丛书的真正价值。我们努力做到这一点以体现出《传奇》系列图书的意义所在——并非愉悦一时,而将受益终身!
经过4年的积淀,《传奇》系列图书以崭新的姿态展现于广大读者面前,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与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全面合作,于岁末年初向读者倾情奉献一次文化盛筵。首次推出的《科学前沿》、《罪证现场》、《武器与战争》、《考古探秘》四个系列17本书,内容涉及科技、社会、医学、军事、考古等诸多方面,图片精雕细琢,文字丰富细腻。相信读者阅读此系列图书将得到一次精神上的传奇之旅。
向更多国人传播科学文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国人的文化素养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倘若这套图书能够给您带来知识和思想,我们将感到由衷的欣慰和鼓舞!
编者
2005年11月
1787年,在费城的独立厅里,托马斯·杰斐逊、约翰·亚当斯和另一些人起草了美国的第一部联邦宪法。几乎与此同时,美国《独立宣言》的签署者之一的本杰明·拉什组织了一批颇有远见和才华的医生在离独立厅几个街区之外创建了费城医学院,这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私立医学院。本杰明·拉什和他的同伴们推动了一场医学革命,并最终成了现代医学的奠基者。
当费城医学院刚刚建立的时候,现代医学还像美国一样,处于发展的初期。此前的几千年中,医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无心插柳而得来的收获。它们属于神学发展、巫术的副产品,缺乏合理性。在那个时代,令许多医生感到尴尬的是:他们常常需要由患者来告诉如何开处方;即便是再普通不过的体格检查也被看作“不检点”,至于细菌与麻醉剂的作用,人们更是一无所知。由于医生把放血当成了治病的一种方法,致使每5名产妇中就有1名在生育时悲惨死去。
费城医学院的创建者们致力于改变世界医学的面貌,他们在医学院内专门建立了科学研究室、会议厅和医学图书馆。
米特博物馆最初被称为病理解剖学博物馆,向专家和公众推广科学是它和工作人员服务的宗旨。
1849年,费城医学院的一名成员——艾萨克·帕里西博士向院方提议成立一个收藏各种医学标本的展厅,这就是米特博物馆的前身。后来,外科教授托马斯·登特·米特博士把它变成了真正的米特博物馆。1856年,米特博士捐赠了2000多个标本,并且捐赠了3万美元用于更新和维护博物馆的设施。1908年,他们把博物馆迁到了现在的地址。博物馆成立之初,只收藏了一小部分标本。那些展出藏品都是专门为医生和医科学生进行研究而准备的。后来,医学院从各种渠道获得了各种藏品,加上原有的小部分收藏,逐渐有了现在的规模。
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积累和沉淀,米特博物馆的收藏已经成为医学史上的珍宝,成为一座维护人类健康的丰碑。
今天的米特博物馆是一个由人类部分遗体装点起来的城堡,收藏了大约2万件标本和数不清的工具,接纳了拥有各种不同观点的医学实践。虽然展品都用于医学研究,但是也吸引了许多普通参观者。然而,倘若参观者不是医学工作者,没有接受过相关训练,他很可能会被米特博物馆吓倒。因为那是一座恐怖的房子,让人毛骨悚然。不过,人们大可不必这样紧张。因为它是一部极为丰富的医学教科书,是为了治病救人才建立起来的。到博物馆参观,就像进行了一次穿越人类疾病史的奇异旅行。人们能看到很多未经治疗的疾病在晚期的情况。那些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在这里得到了生动再现。现代医学所要面对的医学课题也在这里得到了展示。所有的展品有的异彩纷呈,有的触目惊心。但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教育。
这些费城医学院的展品讲述了一段医学发展的历程,记录了医学历史上的重要革命,是一座里程碑,今天我们就跟随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编译的《医病史中的生死轮回》来听一听有关它的故事。
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编译的《医病史中的生死轮回》以费城医学院的展品为线索,讲述了一段医学发展的历程,记录了医学史上的重要革命。本书选取医学史上的传奇故事,巧设悬念,高潮迭起,引人入胜,配以精雕细琢的图片,丰富细腻的文字,在潜移默化中给您带来知识和思想,带您进入一场精神上的传奇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