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各种思想流派百花齐放的时期,涌现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孙子、韩非子等思想家、哲学家,他们开创了儒、道、墨、法等各具特色、影响深远的思想派别,后世称为“诸子百家”。先秦诸子经典是中国的宝贵精神财富,至今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广泛的影响。
本书为“诸子百家智慧故事”系列之一,将老子的生平事迹、哲学思想、格言警句、哲理寓言以及与他有关的历史故事串联成启迪智慧的短小故事,通过这一个个短小生动的故事以及古意盎然的插图,为读者深入浅出地解读孙子兵法。
本书能够引起广大中外读者对先秦诸子百家的兴趣,并能通过书中的故事体会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智慧。
“诸子百家智慧故事”是一套介绍先秦诸子经典的汉英对照系列丛书,将先秦诸子的生平事迹、哲学思想、格言警句、哲理寓言以及与他们有关的历史故事串联成启迪智慧的短小故事,既能满足中国读者的普及型阅读需求,又照顾到国外读者的文化特点,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走近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先哲们。
本书汇集的是最经典、最有趣、最发人深思、最耐人寻味的《老子》中的智慧故事。通过一个个短小生动的故事以及古意盎然的插图,为读者深入浅出地解读孙子兵法。
本书采取汉英双语对照,中文是浅显易懂的白话体,配以通顺晓畅的英语译文,读者无须钻研艰深的典籍,就能了解先哲的智慧。
4.道的作用——赵襄子胜利而忧
老子说,道无形无状,作用却无穷无尽。道是深远的,万物都由此而生;道是隐秘的,似乎看不到,其实又真实存在。我不知道“道”是从哪里产生的,它好像是天地的祖先。
战国时代,赵襄子的军队战胜翟国,夺得了两座城池。使者来报告这个好消息时,赵襄子正准备吃饭,听后脸上却露出了忧虑的神色。身边的人见状,便问:“一个早上就攻下两座城池,人们都为此高兴,您怎么看上去有些担忧呢?”赵襄子说:“江河涨水,三日便可退去;狂风暴雨,片刻就会停止。我的德行并不深厚,如今一个早上就夺下两座城池,失败不是很快就会到来?”
获胜后产生担忧,会取得更大的胜利;相反,胜利后便沾沾自喜,最后仍然会失败。获胜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保持胜利,只有那些有“道”的人才能做到。这些人力量强大,却知道有无、强弱、胜败都是同时存在并会相互转化的,由此居安思危,因而能保持胜利。虽然“道”玄妙不可捉摸,它所具备的现实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这正是老子所说的“道是虚空的,无形无状,作用却无穷无尽。”
这个故事是《淮南子》阐述老子的理论时选用的,老子在这一章中讲的是“道体”,它看上去是虚空的,无形无状,却是万物的根源,生成万物、促进万物,作用无穷无尽。赵襄子算得上是有道之人,懂得道在生活中的应用,‘因此也拥有获得胜利的力量。
5.道什么样——田骈说齐王
老子说,道是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的,不明不暗j,绵不绝,若有若无,闪烁不定,这就是所谓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物体。迎面而来看不见它的前头,随它而去也看不见它的后头。道自古存在,把握它就可以驾驭现在的事物,利用道的规律也能推知宇宙的原始。
《淮南子》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田骈是个喜欢道的人,他用道来游说齐宣王。齐宣王说:“我所拥有的,是齐国这个实实在在的国家,你所说的虚无缥缈的道难以免除国家患难,我更想听听治理国政的建议。”田骈回答说:“我所说的道看上去确实和政治无关,却可以用它来处理政治问题。就好像树林中没有现成的木材,却可以用它来制造木材。希望大王能认真听我讲道,自然会从中吸取有利于齐国国政的道理。虽然道不能直接免除祸患,然而它却可以陶冶天地万物而发生变化。齐国的政事又怎么值得专门来问呢?这个道就是老子所说的‘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物体。’大王您问的只是一个齐国,我所说的,也只是制造木材。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都比不上道!”
田骈引用老子所讲的道,确实“玄之又玄”,如此玄妙的东西既看不见,也听不着、摸不到,难怪齐宣王不想听田骈讲道,而只想听实实在在、具体的治理国家的办法。但是田骈用自然界的现象说明,道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它可以让万物发生变化。掌握了道这个天地万物运行的最普遍的规律,再把它应用于治理齐国这样的具体事件上,还有什么不能做好的呢?
老子在这里讲的是“道体”,道是没有形状、没有声音的抽象的东西,但它却又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是天地万物的原始和主宰。它不能用任何具体的事物代替,却又对具体的事物产生影响。看起来,人们一旦掌握了一个在实践中形成的并被证明是正确的理论与思想,就能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就能正确地把握具体的事物。
6.功成不居——子发拒绝封赏
老子说,天下人都知道美的东西为什么美,也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好的东西为什么好,也就知道什么是不好了。有无、难易、长短、高低、前后都是同时存在的。因此,圣人好像没做什么事,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虽然没说什么话,别人却受到了教育。。任凭万物生长变化,而不干预它;生成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养育万物,而不夸耀自己的能力;取得成就,而不自以为有功劳;正因为不自以为有功劳,他的功绩却永远存在,永远被人承认。
战国时期,楚国的子发率兵攻打蔡国,得胜归来。楚宣王亲自到郊外迎接,赏给子发很多土地,并且封给他很高的官职,子发却没有接受。他说:“治理好国家,让别的诸侯都归顺我们楚国,是君王您的德行;带兵打仗,发号施令,军队还没冲上去敌人就吓跑了,是由于将军的威望;士兵们战胜敌人,又是由于众人的力量。利用别人的功劳来获取我自己的封地和官职,是不对的啊!”因此,子发到底也没有接受楚宣王的封赏。
子发取得胜利是有功劳的,他却认为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不愿接受君王的赏赐。而正因如此,他的名字才流传到了今天。正如老子所说,取得成就,而不自以为有功劳;正因为不自以为有功劳,他的功绩却永远存在,永远被人承认。老子的这个说法很深刻,它涉及到暂时与永恒的关系问题。强硬地占有功劳,就可能会在与别人的争斗中彻底失去。不少人总喜欢去拼争一时一地的胜利,在意当下的得失,满足于眼前的利益,但失去的却是全部与永恒。
P32-39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各种思想流派百花齐放的时期,涌现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孙子、韩非子等思想家、哲学家,他们开创了儒、道、墨、法等各具特色、影响深远的思想派别,后世称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智慧故事”是一套介绍先秦诸子经典的汉英对照系列丛书,将先秦诸子的生平事迹、哲学思想、格言警句、哲理寓言以及与他们有关的历史故事串联成启迪智慧的短小故事,既能满足中国读者的普及型阅读需求,又照顾到国外读者的文化特点,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走近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先哲们。
为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申国的经典文化,“诸子百家智慧故事”在编写上突出了以下三个特点:
轻松阅读——本系列每本书中文不过七八万字,每个故事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阅读单位,仅几百字的内容十分钟就能读完,在当今信息爆炸的快节奏时代,这种文本便于读者随时取出翻阅。
经济阅读——中国的文字特别是古文字常常是外国人阅读中国经典的障碍,本丛书采取汉英双语对照,中文是浅显易懂的白话体,配以通顺晓畅的英语译文,读者无须钻研艰深的典籍,就能了解先哲的智慧。
趣味阅读——本丛书通过一个个短小生动的故事以及古意盎然的插图,为读者深入浅出地解读诸子经典。
先秦诸子经典是中国的宝贵精神财富,至今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广泛的影响。希望本丛书能够引起广大中外读者对先秦诸子百家的兴趣,并能通过书中的故事体会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