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东瀛70年,他见证了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见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见证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更重要的是,他从来不是“看客”,而是把毕生心血融入到祖国的伟大复兴当中去。
本书记录了著名旅日爱国侨领许朝坤先生的爱国事迹,供广大读者参阅,学习华侨前辈们爱国爱乡、回报桑梓的高尚情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乡音未改(著名旅日爱国侨领许朝坤先生记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杨翔平 |
出版社 | 江苏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闯荡东瀛70年,他见证了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见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见证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更重要的是,他从来不是“看客”,而是把毕生心血融入到祖国的伟大复兴当中去。 本书记录了著名旅日爱国侨领许朝坤先生的爱国事迹,供广大读者参阅,学习华侨前辈们爱国爱乡、回报桑梓的高尚情怀。 内容推荐 为加强营造旅日华侨爱国团结氛围,进一步促进中日友好,许朝坤先生以爱国爱乡的崇高精神,数十年来如一日,在各方面作出了显著的贡献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本书反映了镇江旅日华侨许朝坤爱国爱乡事迹。 目录 第一章 母子离别 第二章 成家立业 第三章 迎接亲人 第四章 踏上故土 第五章 接济乡亲 第六章 特殊岁月 第七章 春风远渡 第八章 陪伴鉴真 第九章 促进交流 第十章 登陆宝岛 第十一章 回报桑梓 第十二章 不是尾声 附录一 许朝坤先生大事记 附录二 当之无愧的镇江“荣誉市民” 附录三 故土情深 附录四 仪征侨界的一面旗帜 附录五 许朝坤先生在七十华诞宴会上的致词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母子离别 1943年7月,江苏省仪征市朴席乡还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呻吟,本是草长莺飞的夏天,却显得特别沉闷…… 一个叫沈庄的村子,一个普通的农家,人夜,有对母子在话别,仿佛生死离别。这对母子就是15岁的许朝坤和他的妈妈。明天许朝坤就要跟舅舅离家去日本谋生了。妈妈在反复叮嘱着许朝坤。 小小年纪的许朝坤拍拍胸脯:“妈妈,我跟着舅舅出去,一定会混出个人样儿。” 望着浓眉大眼、天庭饱满的儿子,母亲忧心忡忡地说:“娃啊,你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不过,妈支持你出去闯荡,男子汉应该像老鹰到处飞,而不是像小鸡围着家门转。但千万记住的是,飞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根。” “妈,你放心,我会永远记住,我是中国人,我是江苏人,我是扬州人,我是仪征人,我是朴席人,我是沈庄人!” 第二天清晨,舅舅带着小朝坤父子等(一同被舅舅带往日本的还有许朝坤大姨妈家的二表弟陈在余)沿着江边的小路向瓜洲前行。伴随着不绝于耳的涛声,初涉人世却心比天高的许朝坤,脑海里浮现出两年前的一幕…… 1941年,在日本开理发店的舅舅耿玉涛回乡探亲,只要与他家沾亲带故的人,他都送了一段“洋布”,如果有抽烟的,外带一条“哈德门”香烟。乡亲们都认为,玉涛发大财了。许朝坤的母亲对弟弟讲:“兄弟,我们一家人困在庄上,连三顿饭都吃不周全,那年老大夜里发烧,额头烫得像火盆似的,想找个医生,但实在拿不出钱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咽气。现在我还有五个孩子,朝坤、朝庆是男孩,朝兰、朝萍、朝英是女孩,你在朝萍、朝英中选一个跟你走,丫头总归是‘嫁出门的姑娘,泼出门的水’。” “也好,再过两年,就让朝萍跟我到日本学理发吧,日本和中国一样,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舅舅耿玉涛一口答应了姐姐的要求。 两年后的1943年,耿玉涛真的赶回来接外甥女了。谁知,不巧的是,朝萍临行前突然发起了高烧,头重脚轻下不了床,一心想让孩子出门闯荡的母亲便央求弟弟:“兄弟,你干脆把朝坤带上吧,这孩子能吃苦、也懂事,10岁时就跟他叔父到后山去贩猪,还经常帮他爸爸推着独轮车到泰州卖草席。来回两百多里,全是脚底板跑过来的……” “只要你放心,就把朝坤交给我。” 当时,处于“圣战”期间的日本对外籍人人境控制极严,对华侨而言,除非父母关系或子女关系,否则,日本使馆是不会发签证的。为了满足姐姐的要求,许朝坤的舅舅决定把舅甥关系改成父子关系,连许朝坤的名字都临时改为耿政春。舅舅到底是生意入,到南京跑了一趟,在日本使馆里面,用曰语“哇啦哇啦”讲了一大通,正好办事员听说过他在神户开的理发店,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发给签证。于是,1943年7月10日许朝坤便以“耿政春”的名字踏上了漂洋过海的旅途。 一行人很快到了瓜洲镇。由于沦陷区、国统区、解放区都利用这个大码头进行物资交易,瓜洲出现了畸形繁荣。七里长街上,五行八杂,应有尽有,形形色色的人群中,有商贩、乡民、水手、乞丐,还有混迹其中的三方情报人员。 登上渡江的划子,船桨划开水面,向镇江方向摇去。父亲噙着泪花,把小朝坤搂在怀里,吻着他的额头说:“娃,我和妈在家天天给你烧高香,让菩萨保佑你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爸,不知日本有没有菩萨,如果有,我也去烧香,保佑你们平平安安。”朝坤懂事地说。 送行总有尽头,在镇江火车站,小朝坤随舅舅上了火车。当火车鸣响汽笛,缓缓启动向上海开去时,小朝坤透过车窗眼含泪花地看到,父亲的身影始终还在站台上凝望着自己…… 这是小朝坤第一次坐火车,他奇怪铁壳子的火车头哪来这么大的力量。后来又第一次乘海轮,他觉得如果把海轮比成芭蕉扇,那么长江里的渡船只能算一片树叶。从上海转乘海轮,经过三天三夜的颠簸,1943年7月18日,许朝坤和舅舅乘坐的轮船抵达日本神户港。 神户是日本兵库县首府,扼守濑户内海要津,一直是著名的国际贸易港和日本的工业中心之一。明治维新后,这里崛起了机械、钢铁、电机、造船、橡胶等现代工业。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神户又成了日本重要的军工生产基地。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排水量达7万吨的战列舰“大和号”,就是在神户港下水的。 舅妈在码头上迎接,看到人见人爱的小外甥,高兴得不得了:“小朝坤,以后你妈妈不在身边,我就是你的妈妈。” 到了舅舅的店里,一个名叫朱德金的理发师傅就开玩笑说:“耿太太听说两个外甥来了,今天晚上特意准备了‘黄膘猪肉’,你们路上辛苦了,好好吃个够。” 小朝坤长这么大,难得吃到肉,“今天一到就有肉吃,日本真富。”他心里想。 P1-4 序言 为加强营造旅日华侨爱国团结氛围,进一步促进中日友好,许朝坤先生以爱国爱乡的崇高精神,数十年来如一日,在各方面作出了显著的贡献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中日两国尚未建立外交关系的背景下,在中日两国人民的努力下,以李德全女士为团长、廖承志先生为副团长的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访日,这是战后第一个踏上日本国土的中国代表团。旅日关西华侨以满腔热情,迎接祖国亲人,举办欢迎会。当时我从事华侨青年工作,在欢迎会上初次认识了许朝坤先生。 旅日关西华侨政治协商会议创办初期,大阪华侨联合会成立时,许朝坤先生均担任了主要职务。他克服了各种困难及障碍,为加强华侨爱国运动,促进中日友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进一步弘扬爱国爱乡精神,许朝坤先生积极号召同乡创办了大阪华侨江苏同乡会,并担任会长。他不仅广泛团结江苏同乡,而且为支持祖国和家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许朝坤先生自大阪华侨联合会成立以来担任大阪华侨总会副会长,目前连任大阪华侨总会顾问、大阪华侨江苏同乡会名誉会长等主要职务。他十分关心新老华侨的团结,积极支持改革开放后来日定居的新华侨的各种活动。许朝坤先生盼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盼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为了这个目标,许朝坤先生正继续以一腔爱国爱乡的热情作出新的贡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