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别让癌症盯上你
分类
作者 何裕民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让你感到心里温暖和获得生活勇气的人生智慧书。

本书适合于三类人阅读:一是恐被癌症盯上的各层人群,开卷后细读,相信能帮助你调整生活方式,优化个性,让癌症不再盯上你,至少近年来不再盯上你;二是已经得了癌症,想要尽快康复的人,本书至少能为你指明方向;三是从事癌症防范或家属亲友中有人被癌症盯上了的,开卷后会更清楚应该怎么帮,怎么去指导他人康复,同时也让自己能拒癌魔于体外。

内容推荐

癌症尽管现已被公认为是一种特殊的慢性病,但生了癌不好治,却也是事实。不仅破费钱财,往往吃尽皮肉之苦的同时还人财两空。因此,对我们来说,更主动、更积极、更有效地防范癌症才是免受肉体和精神痛苦的关键。

鉴于此,近10几年来,在教研与医疗之余,作者花了较大精力在癌症预防实践中进行探索,且承担了相关的研究课题。《别让癌症盯上你》就是这方面探索的总结,希望人们借助这些实践中卓有成效的综合经验和措施,从多个环节入手,尽可能阻击癌症侵袭,让它不致于盯上你,至少,不致于在你还年轻的时候就盯上你。

即使你已罹患此疾,也希望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掌握癌症康复的综合方法与相关技巧,以一个个有效的手段,来甩脱癌症的纠缠,从此走出癌魔的控制,走向心身康复的自由王国。

目录

前言 拒癌于千里以外

第1章 癌症不过是一种慢性病

 癌症,65岁以下中国人的第一死因

 得了癌症,不一定死于癌

 诱发癌症六大因,生活方式为第一

 对待癌症,人们曾犯下战略性错误

 癌症,只是你体内的“坏孩子”

 对“坏孩子”要诱导分化

 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

 防范癌症比防范炎症更方便

 癌也分贫富

 别做让癌吓死的冤枉事

第2章 让癌症患者先活下去是第一位的

 得了癌症,别急着开刀

 关于癌症的五大错误认知

 “坏孩子”死得不多,“好孩子”却被摧残得无以为继

 该手术就手术,该放疗就放疗

 治疗癌症,绝对不是修车

 有钱有地位的,和没钱没地位的人得了癌症最麻烦

 靶向治疗虽好,但要因人而异,还要防范耐药性

 不管什么招,能治癌的就是好招

 转变观念,你就可以从容应对癌症

 活得好、活得长,才是第一要义

第3章 低估了中医药,你可能少活很多年

 用中医药控制癌症,不容易反弹

 中医药在手术、放化疗期间,可以增效减毒

 中医药可以预防癌症的转移复发

 中医治疗肿瘤的三大原则

 中医治疗癌症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4章 年老不可避免,癌症可以远离

 老年人体内的癌症有什么特点

 得了癌症,你要追求什么

 呵护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老年肿瘤,治疗过于积极常事与愿违

 如何关爱得了癌症的老人

第5章 癌——内心纠结的恶果

 抑郁是肿瘤的催化剂

 胰腺癌在CEO人群中特别容易高发

 胃癌易发于压抑自我、追求完美的人

 乳腺癌喜欢盯上谁——“深圳30岁现象”

 晚期疸胆管癌和食道癌因何而生

 什么原因让你的孩子落入癌症的口中

 千万别做“好女人”

 不可过分追求完美

第6章 癌从心治——癌症的心理调治原则

 信心也是一种抗癌大药

 两类肿瘤患者活得最好——糊涂到底,或彻底理性

 介于糊涂与理性之间的人活得最差

 如何帮助患癌的亲人稳定情绪、确立信心

 你有癌症性格特点吗

 解开心结,放下包袱

 心理抗癌的“十六字”原则

 家庭关爱,胜过价值百万的药物

 别把肿瘤患者当成大熊猫

第7章 怎么做才可以防治癌症

 30%的事情认真一些,70%的事情放下一些

 不做无谓的错误联想

 不要较真,难得糊涂

 每天对着镜子说:我能行

 不要抱怨,好好享受每一天

 把心头的苦吐出来

 多交真朋友

 培养兴趣,转移压力

 多读佛教、易理、励志等领悟人生意义的好书

 学会慢生活

 在心理、生理处于低潮时鼓励自己

 改变工作和生活的环境

 要学会给别人创造“松弛”

 晒太阳,能防癌

 加强户外活动

 借音乐治病

 学会根据道家思想来评价自己现在的状况

 学习郭林功和312经络疗法

第8章 癌从口入,先从口防

 吃对癌症的贡献率在35~40%

 控制,而不是简单地饿死癌细胞

 维他命,不一定救得了命

 肿瘤患者能吃“发”物吗

 让食品成为你的药品,别让药品成为你的食物

 肿瘤患者在饮食上的其他“禁忌”

第9章 远离肿瘤,牢记六字——知、医、药、心、食、体

 天大地大,不如健康大

 有好的医生和好的药物,就能带给你健康吗

 癌症患者,死于心理因素的占了大半

 生命离不开“吃”和“动”

后记 活法决定生活质量

试读章节

国外有专家做了一个预测:70岁以下的人,大概1/3以上会生癌;到了80岁,生癌的人接近四成到一半以上,甚至,高发地区还会更高;到了90岁则难免100%都会生癌,有的身体中也许已经有几个癌;到100岁体内大都会有好几个癌。当然,体内有了癌肿不一定都会出现相应的症状,更不一定会死于癌。

人为什么会生癌?坦率地说,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癌症是比较少见的。人们当时听到的噩耗一般是某某某死于发烧(炎症)、死于肺炎、死于肺结核。

上个世纪40年代的电影,导演安排哪个主人公死,那他肯定是死于肺结核的,当时的三期肺结核,相当于今天的晚期癌症,被宣判了“死刑”。现在,这类病症大大减少了,细菌性炎症问题已经不再是大问题了。

2006年,有统计表明:中国人死于感染的仅为2.8%,且比较集中在农村。可以说,人类已基本有效控制了这类炎症。因为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人们发明了抗生素,通过广泛运用抗生素,几十年后,像肺炎、肺结核、天花这类可怕的疾病,已被人类有效控制。

随着细菌性炎症和营养不良等退出疾病“舞台”,发达国家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癌症发病率与社会发展同步,还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都开始直线上升。

因此,癌症的发生过程,和整个社会的进步有一定关系。另外,因为癌症往往多见于中老年人,所以,从上个世纪后半叶开始,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癌症发病率也增高了。

癌症离你我都不遥远。根据专家预测,一个人若活到80岁,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性会因癌症而求治。如果活得更长,因癌症而求治的概率就会更高。

生命,是个细胞的克隆、不断繁殖又不断自我凋亡的过程,也是生命体不断自我生产与毁灭的新陈代谢的过程。而且,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有天文数字般庞大的细胞群反复参与生成及凋亡,所以,难以避免会出现各种偏差。

就像生产线,即使是最好的生产线,在生产了上百万个、上千万个产品后,难以避免会出次品一样,细胞的克隆过程也会出现偏差。因此,要完全避免细胞在繁殖过程中出现偏差,要完全避免产生癌细胞,或者细胞蜕变(癌变),是不太可能的。另外,饮食问题、压力问题、情绪问题、个性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等,都会加速癌变的过程。

人体有免疫系统,免疫力的失调,又会使机体失去监控和清除癌变细胞的能力。因此,是综合因素导致了癌症的发生与发展,导致了癌症发病率的快速上升。

对人类来说,或者对生命来说,癌变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高频率的事件。所谓高频率的生命事件,就是出现的可能性很高;很多人都有可能会经历。

可以这样下定义:癌症,许多情况下是一类伴随着衰老而更容易出现的,人类难以完全避免的生物学上的偏差。

从生理角度来看,或者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要彻底回避癌症不太可能。我们能做的,仅仅是让它尽可能晚地出现,并减缓它的发生发展过程,减少它的危害,减轻它对人类寿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包括环境的污染、膳食结构不良、生活节奏加快等问题的推波助澜,癌症的发病率会直线上升。因此,从今天开始,不管你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处于哪个行当,都应该树立一个健康意识,都应该关注癌症的防治问题,都应该意识到癌症离你我不远,癌症防范应该从现在开始、从平时做起。P3-5

序言

2010年7月的一天,因公去某机关办事,接待者知道我是肿瘤专家,等我办完事,他心情沉重地告诉我,他的母亲刚刚被确诊为胃癌,并向我咨询。不料,此人还没谈完,该机关又一位求助者来找我,原来他是研究生毕业,刚刚工作3年,就在前几天得知身在家乡的父亲被确诊为食道癌。紧接着,办公室楼下的一个中年女士,也哭哭啼啼地说,她的爱人不久前被确诊为晚期肝癌。那天上午,在该机关我被5位癌症患者的家属(都是该机关工作人员)所围,希望能给他们出谋划策。

我不禁感慨:癌症怎么突然间多了起来。的确,在中国,尤其在大中城市,癌症突然变多了。根据国家相关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我国的肺癌患者2006年较1973年上升了465%,而且,这一趋势还在快速攀升。不久前,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就说过,中国的慢性病(含癌症在内,且主要涉及癌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病率正处于“井喷”前期。这不是夸大其词,而是对严峻现实清醒的认识与警示。

癌症尽管现已被公认为是一种特殊的慢性病,但生了癌不好治,却也是事实。不仅破费钱财,往往吃尽皮肉之苦的同时还人财两空。因此,对我们来说,更主动、更积极、更有效地防范癌症才是免受肉体和精神痛苦的关键。

鉴于此,近10几年来,在教研与医疗之余,我花了较大精力在癌症预防实践中进行探索,且承担了相关的研究课题。《别让癌症盯上你》就是这方面探索的总结,希望人们借助这些实践中卓有成效的综合经验和措施,从多个环节入手,尽可能阻击癌症侵袭,让它不致于盯上你,至少,不致于在你还年轻的时候就盯上你。

即使你已罹患此疾,也希望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掌握癌症康复的综合方法与相关技巧,以一个个有效的手段,来甩脱癌症的纠缠,从此走出癌魔的控制,走向心身康复的自由王国。

本书所述,或为本人亲历,或有据可查,许多是我30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其中,也有些浸透着本人所指导的数十名博士生、硕士生数年的调查或研究心血,且多数论据或观点能在他人点滴见解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有所发微,有所提升,或言他人之末言。

因本人兼通中西医,临床诊疗病人4万例,这30年几乎大半时间与肿瘤患者接触,所以,所见所言,既非空泛之谈,又非就事论事,相信能为民众摆脱癌症纠缠提供多管齐下且切实可行之方案,以帮助人们指点迷津,拒癌魔于身外。希望这些心得对人们远离癌魔有所补益。

本书适合于三类人阅读:一是已经得了癌症,想要尽快康复的人,本书至少能为你指明方向;二是恐被癌症盯上的各层人群,开卷后细读,相信能帮助你调整生活方式、优化个性,让癌症不再盯上你,至少近年来不再盯上你。三是从事癌症防范或家属亲友中有人被癌症盯上了的,开卷后会更清楚应该怎么帮,怎么去指导他人康复,同时也让自己能拒癌魔于体外。

本书只是科普类通俗读物,要进一步了解相关的资讯,可参阅我主编的国家规划的大学教材,如《现代中医肿瘤学》(本科生教材,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医心理学临床研究》(研究生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以及《癌症只是慢性病》《从心治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等等。

何裕民

2010年9月于上海

后记

本书的问世,首先应该感谢马松先生,是他的多次力主、力荐,我才得以下决心忙中挤空,写就此书。

今天的许多健康问题,包括癌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严重危害健康甚至生命的慢性疾病,大多都是生活方式病。所谓生活方式病,就是它的发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事人怎么生活?生活习惯如何?故唐代名医王冰在注解《黄帝内经》时,就强调许多疾病“非天降之,人自为之!”而今天看来,怎么活法,又与个体的价值观、对健康问题的认识、个性特点及生活方式等有关。

大家都怕生病,特别是生癌,怎么办呢?很显然,基于上述特点,癌症既有着某些不可预测的属性,还有着许多人们可以自我掌控的部分。针对癌症是慢性病、生活方式病的发病学特点,我们就可主动适当调整价值观、改变认知与个性,并从日常生活方式的优化做起,采取措施,积极加以防范。不敢说这种防范就能彻底解决包括癌症在内的这些疾病问题,但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积极效果,能有效减少它的发生、减缓它的发展与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原本认定30%的癌症是可以有效预防的,新近人们研究确定50%的癌症可以预防其发生或减缓其发展。本书中提到,美国近30年来,某些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明显下降(也包括冠心病等的发病率的显著下降)更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别让癌症盯上你,是可以做到的!至少,没有罹患的可以有效避免它的纠缠。即使已被癌症盯上了,注意各个方面的调整,也可有效减少这些疾病的危害。本书就是这方面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进展,包括我们促使数万例患者康复的实际经验的总结,它涉及了诸多方面,相信能让阅读者开卷有益。

本书也部分涉及了癌症的中西医治疗问题。对此,近期的一则信息引起了笔者的重视,原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教授几年前曾对中医学不以为然。近来也许是受启于临床事实,他对癌症治疗中的中西医差异作了比较后,说:“西医以前是简单地把肿瘤给杀灭了,最后发现瘤没了,人也死了。中医不是直接把瘤消灭,而是提出‘以正攻邪’‘入瘤共存’,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现在整个世界对肿瘤的治疗理念也向这方面转变。”这是确凿无疑的。中医学的一些见解,不仅有助于防范癌症,也可有效治疗癌症。笔者对此深有感悟,且努力探索多年。故马松先生力荐再出一本中医学如何治疗癌症的册子,笔者欣然应允。希望能忙中偷闲,尽快付诸实施。

在今天科学发达的社会,也可以说是观念与行为决定着(至少很大程度左右着)个体的康健、寿限与生存质量,而对抗性医疗措施以及药物因素等只是起着小部分作用,但人们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前者。因此,睿智者应该幡然醒悟:健康掌控在你自己手中,为了自己的健康与生存质量,积极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守住健康,防范癌症及其他常见的多种慢性病,储存明天。

有鉴于此,笔者近期还想就新的健康观、健康意识及行为与人们的保健防病实践做一较系统的阐述,以为今天的城市人群提供参照与指南。但愿这一承诺也能够早日兑现,以奉献于大众。

何裕民

2010年10月1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1: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