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图志》旨勾画出新中国60年曲折而光辉的历程,深情讴歌祖国建设取得的多方面成就,展示中华儿女在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使人们学习、了解和永远铭记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民所走过的道路、取得的成就,继续继承中华民族光荣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全书体例独特,分 “60年光辉历程”、 “见证与文献”、“大事年表”三个版块,以70万文字、700幅图片,多层次、多角度图文并茂反映新中国60年光辉历程。
在新中国60华诞即将到来之际,一部真实记录人民共和国发展历程、全面反映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成就的重点图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图志》,近日隆重推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图志》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编撰,当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权威读本。本书采用特殊的编排方式,力图多角度多层次地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变迁,并易于被读者轻松阅读。
图书主体内容由四个部分构成:综述人民共和国60年发展历程的20余万字,是贯串全书的主线,展示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改变中国一穷二白面貌、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而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按事件发生的年月日顺序编排的大事年表,贯穿全书始终,真实记录了人民共和国60年中发生的重要事件;300项见证与文献,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再现了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事件和重要的历史文献,通过讲述这些事件或文献的来龙去脉,见证了人民共和国探索前进的历史脚印;穿插全书的70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按照不同方式编排在全书的各个部分,并辅之以简明扼要的说明文字,既反映共和国前进的重大事件,也反映人民生活变迁的生动细节,紧紧扣住了共和国历史上令人难以忘怀的瞬间。
总序
出版说明
上卷目录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大事年表
见证与文献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大事年表
见证与文献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大事年表
见证与文献
下卷目录
第四章 伟大的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大事年表
见证与文献
第五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
大事年表
见证与文献
第六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
大事年表
见证与文献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大事年表
见证与文献
第八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大事年表
见证与文献
第九章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大事年表
见证与文献
后记
在抗美援朝战争进行的同时,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从1950年冬至1953年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其他各项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胜利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这一切,为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并颁布经中共七届三中全会讨论后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总结了过去进行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又适应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形势确定了新政策,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
这一次土地改革运动,是在人民革命已经取得全国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在于如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土地改革法》第一条总则就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新解放区农村轰轰烈烈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土地改革运动,也是历次土地改革运动中进行得最彻底的一次。到1953年春,全国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都已完成。全国有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地获得了约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的苛重地租。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的基础——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至此彻底消灭了。深受剥削压迫的中国农民获得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摆脱千百年来封建宗法的人身束缚,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使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依靠土地改革中形成的有觉悟有组织的阶级队伍,完成了对旧的乡村基层政权的改造,为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进步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一个伟大的胜利。
在约有35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决定分别不同情况,用更长的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和措施来完成民主改革任务。在西藏地区,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决定由西藏地方政府自动进行改革,并耐心等待各种条件的成熟。后凶1959年西藏上层统治集团发动武装叛乱,中央在平叛的同时,应广大农奴和进步人士的要求,开始在西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至1960年10月基本完成、这标志着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基本结束。
我国的新民主主义改革是多方面的,国营工矿交通企业的民主改革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民主改革的过程中,放手发动和依靠工人群众,揭露和控诉旧企业中的封建把头制以及其他各种压迫工人的制度,清除隐藏在企业内部的反革命分子和封建残余势力,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吸收工人参加工厂管理,实现企业管理民主化,使工人真正成为企业的名副其实的主人。同时,通过运动在工人群众中进行自我教育,消除封建行帮、地域观念所造成的隔阂,加强工人之间的团结和工人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之间的团结,使这些企业在收归人民的国家所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新型生产关系。这是把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必不可少的步骤。
1950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这是儿千年来中国社会家庭生活的一个伟大变革,也是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在一个方面的深入。《婚姻法》的广泛宣传和贯彻执行,有效地推进了我国妇女的解放。
另外,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还采取坚决措施,取缔旧社会遗留的卖淫嫖娼、贩毒吸毒、聚众赌博等各种丑恶现象。革命的洪流荡涤着旧社会的污泥浊水,中国的社会面貌、社会风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在新民主主义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围绕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一中心工作,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新民主主义建设。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闭幕后,经济方面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合理调整城市工商业。中共中央确定:在“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下,抓好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重点是调整人民政府和国营经济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之问的关系。调整的措施包括扩大对私营工商业的加工订货和代购代销,渊整税收负担,加强货币投放,帮助合法的私营工商业度过困难,得到发展。P13-16
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日。60年,弹指一挥问;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已巨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排除万难,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在60年问创造了无数奇迹,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们编辑出版这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图志》,旨在通过本书的内容,勾画出新中国60年曲折而光辉的历程,深情讴歌祖国建设取得的多方面成就,展示中华儿女在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使人们学习、了解和永远铭记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民所走过的道路、取得的成就,继续继承中华民族光荣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7月30日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人民出版社决定编辑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图志》。本图志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列为国家“十一五”出版规划项目,并列入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确定的“辉煌历程——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重点书系”。本图志按照新中国的历史分期,编为上下两册,全书70余万字,辑录图片近700幅。在编辑体例上,采用二元结构。一元是简要记述新中国发展历程的“光辉六十年”,对其中涉及的重要内容配置图片。另一元是“见证与文献”,采用类似本末体的方式编排,对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历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文献文物,列条目予以介绍或评述,并以图片佐证。“见证与文献”部分还附有同时段的大事年表。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图文并茂的编辑方式,系统而简明地介绍新中国60年光辉历程;同时又以当事人的回忆或文献档案、图片等权威史料将这60年历程中的精彩华章展示出来,以便于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图志》的大纲确定和文字编写工作,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室务委员会领导下,由科研管理部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合作完成。由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任主编,张树军(科研管理部主任)、彭咏梅(科研管理部原副主任)任副主编。参加编写工作的有(以姓氏笔画为序):卜伟华、于国宁、宁宇、李禄明、陈少铭、陈军波、陈红旗、桑东华、唐筱菊、潘洪声。郑谦、孙大力、姚金果参与了本书的部分组织工作和审稿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图志》的历史图片选编和历史文物条目的编写工作,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领导下,由藏品保管二部具体负责,博物馆有关部门配合完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任主编,副馆长姜丰义、马英民任副主编,朱珠、陈禹任执行主编,编委有姜丰义、马英民、朱珠、季如迅、丁敏京、安莉、陈禹、安跃华。编写人员:季如迅、胡俊明、姚杰、刘艳波、土秀媛、赵锋、丁敏京、黄燕茹、奚敏、安莉、杨红林、何志文、陈红燕、陈禹、尹静、谭天、马敏、安跃华、万婷、丁纯怡、刘连城、吴华良。图片征集:张明。文物保障:纪远新、张志军。图片保障:张玉兰、吴虹。图片制作:孙晓旭。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图志》的全稿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审定。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华社有关方面以及中国军事博物馆姜廷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得到了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通力协作。部分历史图片因年代久远、作者姓名不详等原因,图志中选用他们的作品未能署名,借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编者
200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