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推动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于2008年组织举办了“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本书收集了参加该论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校辅导员提交的论文近六十篇,主要涉及辅导员工作的内容、方法、途径以及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制度设计等。这是各地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经验总结,充分展示了中央16号文件下发五年来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工作成果,对于进一步推动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理念的创新、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育人能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篇 日常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中“榜样选择”理论的构建
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新形势下党支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究
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的独特优势 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加强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建设 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实现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大化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特点浅析
新时期大学生重点舆情及快速干预机制研究
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三贴近”原则 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传播学的视角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若干基本要素的新发展——以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实务为考察视角
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免费师范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以创建优秀班集体为载体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思考
浅论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大学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
从辅导员视角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论高校助困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公平性诉求
第二篇 途径拓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接受机制的应用研究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正确引导构建网络做学生心灵的导师
民族高校学生心理问题诱因及教育引导对策
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状况及相关对策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的视角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精神救助
加强大学生网络游戏“玩家”群体教育与管理的思考
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高校稳定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
辅导员博客的“经营”实践与思考
博客在辅导员工作创新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成因探究
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干预模式初探
第三篇 自身建设
培训培养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研究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及优化原则
辅导员的“角色观”和“方法论”
专业化背景下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方法探究
论辅导员学构成与学科依托性发展
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与归属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建立科学的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与对策思考
要处理好辅导员专业化培训中的若干关系
工程类高校辅导员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推进具有西藏特点的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对加强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思考
制度建设:推进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职业化视野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初探
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制度安排
辅导员职业定位与职业生涯规划
构建高校辅导员考核体系初探
高校辅导员绩效管理的指标体系与模型建构
附录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共识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