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真实而宏观地反映了中国孩子的生存状态、生人意识和深层心理;以梦幻为为双翼、更充分更自由地展示中国孩子的心灵空间、心灵生活。这是100个中国孩子,从四岁到十五岁,曾经做过的、正在做着或即将要做的梦。这100个中国孩子的梦,年龄层次不同,民族地域各异,全在宏猷的书里扮演了一个梦游者的角色,用各自风味独具的梦,装扮着当代中国儿童的生活。
梦幻体小说集《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是董宏猷的另一部代表作。当时还在上小学的女儿跟他讲了几个梦境,董宏猷的心受到了震撼,他领悟到孩子的梦往往反映了一个人孩童时期心理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于是他发动所有熟悉的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作文《我的梦》,一时间孩子们各种各样的梦象雪片一样飞来。《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实际上是跨文体写作,他以小说为基调,引入诗化的语言、散文化的结构,甚至散文诗的意境、纪实文学报告文学的叙事风格,他的创作可以说是开创了儿童文学一种新的风格。
他蹲下身,捡起一颗石头:咦,果真是糖呢!还有点儿粘手,那是早上的雾气使它发潮了。他捉住一颗小石头,伸出舌头舔了舔,呀,甜!甜!真是糖呢!
哈哈!我有这么多的糖啦!
他急忙张开五指,去抓这些甜石头,一大把一大把地往兜里装。
这时,他又听见喀吧——喀吧——的咀嚼声。他抬头一看,大黑狗正站立起来,前爪扒拉着一块大岩石上的杂草,正在啃那块大岩石呢!
怪事儿!这狗子疯了吗?怎么啃起石头来了?
嗯,莫不是这块大石头也是糖?
他兴奋起来,急忙跑下坡,赶那黑狗:“呔!呔!呔!”
大黑狗不高兴了,朝他狠狠地吠了几声:“汪!汪!汪!”
他可不怕大黑狗。他是和大黑狗一起长大的。婆婆说他也是个狗娃。他睡觉也偎着大黑狗睡呢!
他瞪起了眼睛。大黑狗狠狠地啃了那石头一口,叼着一大块石头,跳开了。
这块大岩石,足足有桌面那么大。他第一次发现,这岩石竟是绿色半透明的,就像水果糖一样。他迟疑了一下,然后趴在岩石上,伸出舌头小心翼翼地舔了一下:嗯,甜!甜的!
哎呀,这么大的糖糖呀!
他高兴地舔舔嘴唇,用袖口揩揩嘴,揩揩鼻涕,转身就往回跑。他要告诉爸爸,快点叫人来,把这块大糖糖搬回去。
“汪汪汪——汪汪汪——。”一阵兴奋而慌乱的狗吠声。他抬头一看,呀,大黑狗不知什么时候跑到屋后的山上去了。再看那山,呀!满山都是五颜六色、绚丽夺目的糖糖!比蝴蝶还要漂亮的糖纸,闪闪发亮,而大黑狗咬不开那糖纸,急得直叫唤。
他望着眼前的糖果山,呆住了。是的,他每天都到山上去玩。山上有包谷地,有清亮的山泉,有满山的绿树绿草,有数不清的五彩缤纷的野花。春天,满山翩翩飞舞着鲜艳奇丽的蝴蝶,蝴蝶和野花融为一体,有时竟分不清哪是蝴蝶,哪是野花。但是,山上从来没有糖果呀……
“狗子!”他一声呼唤。大黑狗叼着一颗包着彩色糖纸的糖糖跑过来了。他接过这花糖糖,剥开糖纸,舔了一口,呀!又甜又香!
“是糖糖!是花糖糖!”他兴奋地举起了双手,朝山上跑去。
他看见爸爸、妈妈、爷爷、婆婆、姐姐都在山上忙碌着。大家都不说话,都笑眯眯的,将糖果装在背篓里。一背篓一背篓的花糖糖,闪着奇异的光芒,他也跑上前,张开小手,拼命地抓着花糖糖,往背篓里装。
“糖糖!花糖糖!”他高兴地笑着,笑得比糖还要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