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父可以剥夺生父的抚养权;丢了东西告外国政府;人和鱼打官司,人输了;乞丐告倒州政府,赢得体面乞讨的权利;身为首都公民,却没有投票权……
这不是好莱坞的剧本,而是美国人真实的生活。如果你想了解美国,你最好相信这是真的;如果你想去美国,你最好把它当成信仰。
美国之音原声节目汇编,告诉你意料之外的真实美国!本书带你体验只剩下法律的生活方式。
在地球的那边,3亿人用另一种方式处理16亿人遇到的麻烦。这种方式你可能曾经向往,身临其中,你可能并不适应……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地传票(美国人的官司生活)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外国及港澳台法律 |
作者 | 刘杨 |
出版社 | 沈阳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养父可以剥夺生父的抚养权;丢了东西告外国政府;人和鱼打官司,人输了;乞丐告倒州政府,赢得体面乞讨的权利;身为首都公民,却没有投票权…… 这不是好莱坞的剧本,而是美国人真实的生活。如果你想了解美国,你最好相信这是真的;如果你想去美国,你最好把它当成信仰。 美国之音原声节目汇编,告诉你意料之外的真实美国!本书带你体验只剩下法律的生活方式。 在地球的那边,3亿人用另一种方式处理16亿人遇到的麻烦。这种方式你可能曾经向往,身临其中,你可能并不适应…… 内容推荐 若想真正了解一个人,最好看他是怎么处理麻烦的;若想彻底看穿一个民族,最好看它处理问题的方式。 翻开这本书,你将看到一个站在法庭上的国度,里面遍地传票,被告可以是总统,原告可以是条小鱼,法官虽然至高无上,但不妨碍他也成为被告。看似麻烦满天,其实人人都在很认真地生活。 本书讲述的美国老百姓的官司生活,告诉你在美国教育孩子最好别用手,不然孩子被领走;生病到医院别找“路过的”大夫,不然出了事医生可以免责;就是晾个衣服你也要小心,不然你会收到传票…… 书里的案例都在美国最高法院有备案,字字确凿。美国之音在向全球播送这些案例的时候,加上了法律专家的分析,使得各说个理的案件变得眉清目秀。它讲述了一个局外人不知道的事实:在美国人看来,在麻烦面前,法律最可靠,法官最客观,求真不求善,求法不求情。这一点,对于那些想去美国的中国人重要到致命的程度。 目录 一、 “家”“国”之争 打老婆犯法 男人的生育选择权 让不“靠谱”的父母“靠边” 棍棒教子的法律风险 人有选择死亡的权利吗 谁来赡养老人 民告官在美国 警察能无证搜查私人住宅吗 美国“钉子户” 二、 你我之间 户外晾衣的法律风险 偷拍的惩罚 孩子上网被骚扰怎么办 从网上下载和分享音乐合法吗 遭遇店大欺客怎么办 遭遇“欺生”怎么办 如何捍卫好人的权利 安全带上的罚单 三、 职场之痛 老板能打雇员的屁股吗 职场无隐私 “烧出来”的劳动安全法 员工能用内部消息牟利吗 四、 强权危机 乞丐的“乞讨权” 残疾人:不便就是歧视! 绝症孩子的生命权 病人能自己做出医疗决定吗 文物索回,不还就告 老百姓挑落话语霸权 五、 五光十色 18岁可以持枪却不能饮酒 强奸犯25年后入狱 色情言论=政治言论? 人和鱼的法律争端 91年前的反赌球风暴 “你有权保持沉默……”的由来 如何拯救被绑架的儿童 试读章节 一 “家”“国”之争 打老婆犯法 关起门来打老婆,应该是世界性的问题。英国男人很绅士,但在打老婆上和俄罗斯男人一样世界闻名。中国的电视剧《不和陌生人说话》也曾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虽然女人在家庭冲突中常常是受害者,但是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因为被打而和老公打官司的当属“另类”,老婆们都有难以启齿的苦衷。这苦衷来自于血浓于水的认识,不过,血液也是要更新的。引入法律之水,荡涤亲情中那股邪火,对于维护家庭关系的健康还是非常必要的。 打老婆被判8个月 加利福尼亚州妇女尼科利·博尔斯特(Nicolie Bolster)曾经和自己的男友交往多年并生活在一起,后来他们生了两个孩子。这种未婚产子的伴侣关系是得到加州法律承认的。尼科利第二个孩子出生6个月以后,她的男友开始显露出使用家庭暴力的迹象。她说:“有一天,我抱着6个月大的女儿,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争吵起来,闹到最后,他用手掐我的脖子,样子非常吓人。当时,我不愿意承认他打人的现实——谁愿意离开和自己有了两个孩子的男人呢?但从此以后,就开始了家庭暴力的恶性循环,他会突然发脾气打人,打了人以后又非常后悔。然后,情况有些好转,我们会度过一段蜜月期,但好景不长,过不了多久,他就故态复萌,这种状态持续了五六年。” 尼科利说,经过几次险些被男友打死的经历之后,她认识到必须采取措施。在好友的鼓励和劝说下,她终于报警。警察先是逮捕了她的男友,并把他关了8个月,后来她的男友和检察官达成诉讼协议,通过认罪和承担责任获得缓刑,但要受到负责监督缓刑的官员的监督并接受心理治疗。另外,法庭还颁发暂时禁令,不准他和女友及孩子接触。 尼科利说,男友最后自己终断了和她们的联系。现在,她的两个孩子都已成年,她生活得很平安。 暴力父亲被取消探视权 另一位加州妇女利安·库尔茨(Leanne Kurtz)谈了她遭到前夫殴打的经过。她说:“我和前夫交往两年之后结婚。婚后,他开始时只是摔东西,并没有动手打人。我们有了第一个孩子以后,他就表现得非常反常。我怀第二个孩子时,情况就每况愈下了。刚开始他只是骂人,并处处控制我,后来发展到用拳头打我的肚子,往我身上泼滚开的茶水。我们开始办离婚手续以后,有一次他竟然把我从楼梯上推了下去。”利安说,她和前夫离婚以后,发现前夫在探望两个孩子时对她们有暴力和性侵犯行为,就向法庭作了汇报。她的前夫向法庭申辩,经过很长时间,法庭终于同意他在有专人监督的情况下可以探望孩子。但是最后,法庭彻底取消了他探望孩子的权利。但到现在为止,她的前夫始终不承认自己有罪。 美国早期老公像国王 妇女成为暴力实施的对象,在世界历史上并不短。美国建国早期有一条法律规定,丈夫可以用不超过他拇指粗的棍子打妻子。“不超过拇指粗的棍子”只是象征性说法,意即丈夫是一家之主,就像国王是一国之君,他可以用棍子管教妻子和孩子。这条法律俗称“拇指法则”。其实,“拇指法则”最早是和家庭暴力事件联系在一起的。美国建国早期,法庭的判决虽然没有直言不讳地拥护丈夫打妻子的做法,但基本上维护丈夫打妻子的权利。判决说,丈夫不能无故打妻子,但如果妻子主动挑衅,或丈夫认为有必要施展自己在家中的权威,他就可以打妻子。有的判决虽然认为丈夫不应该打妻子,但同时指出这是家庭私事,法庭不应介入其中。 老婆自建庇护所 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教授琼·迈耶(Joan Meier)说,这种情况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开始以后,才开始真正有所改变。她说:“直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对妇女权利和男女平等观念开始有了新认识,再加上妇女运动的发展,家庭暴力问题才更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有关法律也才开始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是从家庭庇护所开始的。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律教授南希·勒蒙(Nancy Lemon)谈到了针对家庭暴力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她说:“最初,人们只是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庇护所。由于政府和私人都没有这方面的资金,因此许多妇女就在自己家中开设庇护所。有了庇护所之后,她们就开始劝说当地的郡、市、州以及联邦政府提供运作经费。” 《针对妇女暴力法》出台 后来,美国各州相继通过了各自的家庭暴力法,而各州的法规有所不同。迈耶教授说:“各州涉及家庭暴力的法律范围很广,从保护受害人免受暴力伤害的法庭禁令,双方离婚后对子女的抚养权,到警察根据刑事法的规定决定是否逮捕肇事者等。”随着社会流动性日益增强,美国联邦政府逐步参与并制定了家庭暴力法,这些法律涉及跨州以及在印第安人保留区内的家庭暴力事件。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的律师巴利·科恩(Barry Cohen)介绍说:“联邦法律一般涉及在州际之间来来往往、从事贸易或者出入印第安人保留区,并且有暴力动机的人,暴力包括杀害、伤害、骚扰、威胁配偶或有亲密关系的伴侣等。” 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针对妇女暴力法》,这是美国联邦政府首次实施全面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法律。这项法律要求各州尊重其他州法庭颁发的保护令,允许受害人在联邦法庭提出诉讼,以及允许执法人员跨州追查家庭暴力事件肇事方等。 P2-5 序言 法律的绯闻 一个长期在美国工作的英国媒体人说,美国人把彼此都当成傻子。为什么这么说?美国商店的门上写着“向内推,小心夹手”,写字楼的地上印着“地面光滑,小心摔倒”,卫生间的马桶上贴着“如厕有风险,小心弄脏衣”……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其公民为何如此小心翼翼呢?说出来让中国人感到匪夷所思——怕惹上官司。 美国人爱打官司和美国枪炮一样世界闻名。大街上摔个跟头,可以告政府道路修缮不力;被门前的邮件绊倒,可以告邮局工作疏忽;邻居晾衣服如果看不顺眼,也可以告一状:晾衣导致社区像贫民窟,房价因此下跌,邻居要赔偿;即使是窃贼不慎,从房顶上摔到主人面前,也可以告房主不修房子,导致自己摔伤…… 美国人爱打官司,也想办法不让自己成为被告。那些看起来很傻的警示就是为了别和法庭有约——受伤了别找我,我告诉过你方便时也会有危险。 法律到底是用来说事儿的还是用来说理的?这种运用法律的方式,很像娱乐圈里拿明星搞秀:展示多面人生,尽显娱乐本色! 这样的官司比明星绯闻还funny。 美国人一向认为自己的法律是世界上最健全的,不过,和所有娱乐明星的成长过程一样,其法律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绯闻”不断。 在美国警匪片中,经常看到警察举着枪说:“你有权保持沉默,你所说的话将作为呈堂证供……”这个权利在美国被称为“米兰达权利”。 米兰达不是啥名牌,而是个人名。他本人是个强奸犯,被逮捕时没过几堂就主动招了。但是他的律师说,在审讯过程中,警察没有告诉米兰达自己的话会成为证据,属于“钓鱼执法”。法官采纳了律师的意见,一审判米兰达无罪。 警察很委屈:我没诱供,嫌疑人自己招了,怎么还不定罪?律师钻了个空子,法律闹了个大红脸。于是美国警察制定了一套行动准则,在逮捕嫌疑人时,必须说“你有权保持沉默”云云,称这是嫌疑人的权利,即米兰达权利。虽然米兰达最后还是被绳之以法,但出狱后却成了名人,在小酒馆里出售自己的签名,30美元一个。这让抓他的警察大跌眼镜。 类似的还有改变美国的“三角火灾”绯闻。在这个绯闻中,当时的美国法律判定工厂以75美元一条命的价格,赔付死难工人的家属。不过,美国的劳动保护法也因此诞生了! 明星的绯闻有些是刻意设计的,就是为了出名,而法律的绯闻应该说是倒霉催的,设计不周,让聪明人钻了空子,伤了法律的面子。就像娱乐圈的规律一样,绯闻不断挣钱不断,美国法律在不断冒出绯闻的同时也在不断进步完善,成为支撑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精神框架。 美国人相信法律。在美国人看来,法律最可靠,法官最客观。麻烦面前,当事人都会有私心,只有局外人才可靠。这种信法不信人的务实心理,成为美国信仰的脊梁。所以,他们用精心设计各种法律网住千变万化的麻烦,乐此不疲地生活在法网的空格中。 美国人钟爱自由,但为啥总是主动设计套索呢?也许美国人深知,真正的自由不是什么都能做,而是只做能做的。至于什么是能做的,我们去摸索吧,哪怕摸到不该摸的出了绯闻。 出版这样一本书,目的是回答两个问题:还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式吗?超级大国老百姓怎样解决生活中的麻烦? 这书既有热闹,也有门道。热闹之处就是如何把歪理说正;门道从深处来说,是东西方两种处世哲学的交锋:是在求善的宽容中追求和谐,还是在求真的碰撞中追求和谐呢?这个问题,是所有读到本书的人都会有的思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