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自然,清晰,完整……国内第一部母语教学及班级成长记录!
这是薛瑞萍(网名看云)继《心平气和的一看级》之后,自然记录的又一部“云”味醇厚的教学手记。
在二年级,看云开始将大量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介绍给孩子们。日有所诵、童化之路、图画书讲述、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这部手记如实地记录了看云一步步引导孩子们走入儿童阅读的美好世界的温馨历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们二年级啦(薛瑞萍班级日志) |
分类 | |
作者 | 薛瑞萍 |
出版社 | 长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真实,自然,清晰,完整……国内第一部母语教学及班级成长记录! 这是薛瑞萍(网名看云)继《心平气和的一看级》之后,自然记录的又一部“云”味醇厚的教学手记。 在二年级,看云开始将大量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介绍给孩子们。日有所诵、童化之路、图画书讲述、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这部手记如实地记录了看云一步步引导孩子们走入儿童阅读的美好世界的温馨历程。 内容推荐 童年是成人的来路,童年是快乐的泉源。童年意味着创造,童年充满生机。 健忘的,需要重温;疲惫的,需要汲取。阅读童书至少是我的必需。 做自觉的儿童阅读推广人。知道好书是什么,想方设法把好书送到孩子的手里。 目录 第一部分 上学期 九月:疼痛考验爱与信 我们二年级啦 排座位 这还不够 家长会 红蜡烛 毕竟二年级了 疼痛考验爱与信 文字里的秋游 最好、最纯粹的方式 大惊小怪 开心 沉静的孩子 小事情 秋凉·《梅花三弄》·《吉檀迦利》 胡萝卜 归来,已不是去时的那一个 十月:有根感 阳光和雨水 规则只能有一条 紫丁香啊紫丁香 音乐之声 这样的书 老鹰带小鹰 沐浴 请和孩子一起读(一) 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情境 有根感 有备的奖励 “我也不知道!” “都喜欢” “耶!” 我学会,我成长 续写《乌鸦与狐狸》 十一月:我有一群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白蝴蝶和小红气球 灿烂的笑容 “我们真感人!” “我自己” 感冒 抱抱 滥竽充数和装糊涂也是一种境界 成就感 画蛇添足 我有一群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不是一群,而是两群 家常课 雁宝宝,集合啦 两种问法 变成小虫子 好家长 薛老师讲的故事 一声叹息 小安日 当风之驴 十二月:毛茸茸的希望,毛茸茸的天真 分数是什么 似水思绪 严寒小猫 终于 尽力而为,问心无愧 野菊、草莓、丹顶鹤 尽力而为,永无止境 发现 第一时间 你的作业你做主 冬阳 毛茸茸的希望,毛茸茸的天真 “因为你是姐姐嘛。” 真感人 一月:心情的颜色是天空的颜色 阅读是一种幸福的能力 在这单调的复习的日子里 书香小组 也许我就是海 爱的作业 不知不觉,自然而然 结束语:我对命运充满感激 第二部分 下学期 二月:聚焦 聚焦 付出真心,你就是满分 童心不可欺 稍稍用力,稍稍用心 做得好,自然写得好 好好休息 鼓舞 学习的事情,哪有那么多好玩的 这样的读书课 这样的早春 春雪、佛经、月亮湾 三月:老师是童心的梳子 《逃家小兔》和佛具三身 太阳出来喜洋洋 请和孩子一起读(二) 56个和1个 驴小弟和掌心痣 这就是诗 蜗牛的壳 老虎、狐狸你帮谁 “再说吧” 病孩子 老师是童心的梳子 闷燥 “你真好” 带菌的书 花儿为什么是彩虹色 四月:最重要的课 “好温暖,好感动” 深深浸入音乐的流里 复归于婴孩 “热烈鼓掌” 这便是班级共用图书的好处 不一样的音乐 最重要的课 孩子大了 输血与造血 书声琅琅的办公室 休闲时光 后来的一切 都不容易 我会准时赶到的 水如环佩月如襟 五月:教育,也是一场战争 都要讲的话 内在精神的培养 教育,也是一场战争 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穷追不舍 要就是给 这就是生长,这就是生命的林子 幸甚至哉,吾道不孤 牵强附会就牵强附会 本该这样,迟早这样 神圣的感觉,伟大的事物 一周益民执教《小王子》片断印象 我喜欢,我需要 多么灿烂的笑容 重要的不是水平高低 六月:直心是道场,班级是道场 收获的时节到了 等一会儿,爸爸妈妈 像农夫在六月的炎阳下挥汗如雨 轻松简单的蚯蚓日记 好的感觉 直心是道场,班级是道场 天成好序 何况 试读章节 这还不够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文,宫西达也;图,宫西达也。 看了很多次,越看越喜欢。说实在的,如果不是先在电话里听过——听见她用她那——或是娇嗔,或是凶暴,或是勇猛,或是温存的声音给我念过,我根本不会觉得这基本上是用抢眼的色调、粗糙的色块涂抹出来的绘本有什么特别的好。 “爸爸!”甲龙宝宝一把抱住了霸王龙,“我好害怕哟!” 霸王龙吓了一大跳,不由得说:“你怎么知道我是你的爸爸呢?” “因为你叫我的名字呀,知道我名字的一定就是我的爸爸。” “名、名字?” “嗯,你说‘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我的名字就叫‘很好吃’嘛。” 又一次地,我忍不住笑出声来——耳边响起她娇滴滴的、清葱稚嫩到令人惊讶的声音。她讲故事,是喜欢夹叙夹议的——这时候,冬梅停了下来,用了纡徐温婉的原声:“看云你看,这刚刚出生的小甲龙,是不是很聪明啊?” “是的,使他聪明的,是他对爱的渴求,还有他对别人的信任。一种积极的情绪,真的可以激活和增进智慧呀。” “是的是的,故事的寓意就在这里。看云你知道吗?你真的很聪明耶!” 一声“爸爸”的温柔的呼唤,一句“我要长得像爸爸一样”的真诚的期盼,使得饥肠辘辘、垂涎欲滴的霸王龙变得前所未有的柔软——前所未有的刚强:为了“儿子”,他和同类血战;为了儿子,他改食红果子;为了儿子,他担起了保护和教养的责任——最后,承受着说不出的痛苦和悲伤,用计谋把“儿子”送回甲龙该在的生活圈。这分悲伤,对于由温馨坠回孤独的霸王龙来说,深得测不到底,大到看不见边——我不知道,外表那么高大,内心那么柔软的霸王龙,他将如何度过未来的日子。 现在,在我眼前打开的,是倒数第二页。我的眼睛无法离开画面左上角——星空背景下黯然离去的霸王龙,这时候的他,显得那么脆弱、凄凉与可怜。小甲龙呢,为了抢先站在山头,他正朝着相反的方向全力奔跑呢。 “如果你赢了,我就会一直和你在一起。”这是爸爸说的。 “今天看什么书了?” 昨晚徐冬梅打来电话。这样的电话,对于这个时候的我,十分重要。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真是太好了。我在想啊,被信任,被关爱——被引以为自豪,这种感觉,好比是清新的空气,是让人活得幸福、健康的决定性条件。对于那些自以为一无是处、或是被多数人以为一无是处的人来说,这种感觉简直生死攸关。” “是呀,你还想到了什么呢?”她像一个老师,又像一个学生。 “想到了我的那些学生,还有他们的父母。我说过,我把世界分为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两个部分,我愿意把尽量多的爱与信任给予儿童世界——在我眼里,家长是属于儿童世界的。曾经,我以为自己做得挺好。现在我知道了:仅有爱与信,这还远远不够,因为我还没有有意识地为他们感到自豪——尤其是那些比较弱的儿童。你想啊,那些工人师傅,因为孩子,重新拿起笔来写作,特地买来电脑,学习打字、上网、发帖;还有那些农民,一天接着一天,学期连着暑假,扶着孩子,硬是一步一步赶了上来!多么伟大,多么了不起啊!” “看了你的《美酒和清醒剂》,是不是家长对于收费有意见?你们小学教师,做点事情真难。” “惭愧惭愧。那篇文字,看起来心平气和,其实含着放弃与倍感失落的凉意。我错了,我怎能为了证明自己的洁身自好,就轻言放弃呢——照这样下去,岂不是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了?” 没有告诉她的一件事情是:前天下午,退回了10本《笋芽儿》——三个男孩反倒没有退。10个孩子中间,都是自己日记没有收进《笋芽儿》的;都是农村孩子——有好几个,是上午得了格外珍贵的100分的。 “我现在的判断是:家长不想要,倒不是因为舍不得5元钱。真实的原因可能是:第一,不知道这东西对于孩子的意义;第二,自己小孩的文字不在里面,觉得受了冷落——虽然我在《序》里特地做了说明,但与当面的讲相比,作用还是不一样的。以后啊,我要争取让家长都动起来,让所有孩子的日记都进入下一本——不去试,怎么知道就不行呢?你不先信任,又怎能赢得信任呢?” 要爱,要信——要为他们感到自豪。 之所以能转过弯来,是因为前天上午,我先就为那几个退书的孩子兴奋、自豪过。是那些货真价实的100分所诱发的自豪感,给了我信心和力量。 所以,为儿童感到自豪,这不仅是儿童健康成长必需的新鲜空气,也是教师保有热情与动力的源泉。“以后,必会遇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挫折;对此,我有充分的精神准备——事情做得太顺溜了,工作有什么味道?” “呵呵…她笑了,我知道,和她所经历的艰难困苦相比,我所承受的——算什么? 而她,就是让我倍感自豪——给我力量的朋友啊。我们是成人,是教师,是母亲;我们一样地爱儿童、爱诗歌、爱一切有趣的事情;我们一样地保存着新鲜灵动的童心。4月15日以来,一点一点地,我们把爱与信任与自豪感,给了对方;4月15日对于我们,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 合上书——“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多么拙朴,多么富有张力的封面啊。看看电脑下面的时刻显示,现在是9:06,我也饿了。现在的我,只要是能充饥的。看什么都很好吃! P4-7 序言 看云的意义:还至本处 徐冬梅 我是被台上的看云打动的。2005年4月15日,南京。那天她演讲的主题是“根在沃野”。说的是自己的阅读和教学的经历。在素朴而典雅的东南大学礼堂,她端坐台上,舌灿莲花,大放光明,语调慈柔,却不乏锋芒,听来声声在耳;她的手随着语言的顿挫而摆动,似乎在寻找言语的节律。在此之前,我阅读过她的不少帖子,惊叹于她的文字,尤其是流淌其中的大气和厚重。也正因为如此,当我的朋友筹办活动的时候,我力荐邀请看云。在我看来,为了人气,名师固然要请,但一个立意较高的活动,必须给老师们更好的引领。但我还是没有想到,看云的讲座居然如此打动了我,打动了台下的上千名教师。其实与其说是打动,不如说是惊喜,是唤醒。多年来,我主持亲近母语实验研究,倡导儿童阅读,可谓上下求索,在我看来,童年应该是快乐的,母语学习应该是简单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母语的化身,但有这样的老师吗?有这样的教学吗?母语教育能找到回家的路吗? 在那一刻,我知道,我自己真正找到了回归的道路。 让我们一起回家。 回到来处。 还至本处。 本处之一:回到母语温暖的怀抱 站在台上,我就是语文。 每个语文教师都应成为道成肉身的语文。 如果我们老师有非常好的语言功底,即使满堂讲,又怕什么?学生的语言是听来的,是读来的。 我基本不改作业,因为我极少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 看云的狂人狂言,因为有底气而不觉狂妄。 看云的底气来自她的“海读”,在回顾自己最初十几年的教师生涯时,她提到了自己因为上了师范,不甘心做一个教师,于是就以“诗人梦”做了替代。于是,在同学们懈怠时,她借、买、抄、写,夜以继日地读,常常一人空室,高诵《过秦论》、《长恨歌》、《琵琶行》、《叶甫盖尼·奥涅金》、《吉檀迦利》、《先知·沙与沫》……这应该是她真正厚积底气的最初阶段、重要阶段。而难能可贵的是,她将读书的习惯保持到了工作后。在最初的律师梦破灭后,在厌倦了没有自由精神的公开课后,她将自己的获奖证书全部收起,决意“隐逸”,读愿意读的书,做愿意做的事,和学生一起过宽松、舒服的教育生活。春往秋来,她每天在学校都要“发声读”一小时左右,且读无定所。自己读书,在班上读书给孩子们昕,在孩子们写字时读书,在孩子们上体育课的时候在空教室里读书,在办公室里读,在有风穿行的走廊上读。 她读书有一些习惯,一是喜欢发声读,二是好书至少读两遍,三是觉得最好的必须要写了读书笔记。而她读的往往是真正的经典,在她看来,“除却经典不是书”,经典意味着真正的文化的根,是精神不竭的源。 她不仅自己读书,而且带着孩子们读书。从一年级开始,她基本不让孩子们带书面作业回家,作业都在校内完成,孩子们每天要做的就是完成一首童谣或者童诗的背诵,看云称之为“日有所诵”。她在课堂上讲故事给孩子们听,用“白色朗读”把一个个经典的图画书,一个个经典读给孩子们听。她要求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每天上学书包里都必须装着课外书,作业完成的同学就可以看课外书。每周有两节读书课,学生汇报读书心得和交流日记,是为“手不释卷”。一年级要求孩子们“每天一句”,二年级开始一周三篇日记,是为“间有所记”。 母语是可亲的,母语学习是简单的。快乐地诵着诗意满满的句子,读着童趣盎然的儿童文学名著,写着虽然稚嫩却出乎性灵的句子,看云的学生何其幸福!只有这样一个充分感受过母语温暖的教师才能把学生带到母语温暖的怀抱。 要做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自己先做语文人,要培养读书的种子,自己先做读书人。这是看云告诉我们的再朴素不过的真理。 其实这个道理是再简单不过的。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听说读写,又怎么教孩子听说读写呢?语文教师成长的第一要义就是力求自己成为语文的化身,语文教师应该力求锤炼自己的语言、文学素养,然后才是教育素养、教学方法。教师培养、教师培训应该唤醒教师对于语言的感觉,然后才是技巧的训练。但遗憾的是,多少年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却更多是在技巧的泥潭里打转。母语教育改革的根本出路在哪里?我看恐怕还在培养一批热爱母语,有较高的语言素养,有教育情怀的语文教师。 让我们一起回家,回到母亲的怀抱。 跟着看云,跟孩子们一起: 日有所诵。诵童诗,诵唐诗,诵《诗经》,诵《论语》,诵《老子》,诵泰戈尔,诵在时间的流里,诵在四季的风中。 手不释卷。读儿童文学,读教育名著,读古往今来的文化名著。 间有所记。写所见、所闻、所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做过的事,写自己的教育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 本处之二:回到大地的怀抱——“草根”的力量 看云曾经自称“草根教师”。她的的确确是一个“草根”,这么多年,她一直待在一个城郊结合部的小学,这么多年,她一直带着一个班,任教语文课并做班主任。 她的班是她的“根”。她把自己的根扎在58个孩子中间。她在带过两个大循环,回头带一个一年级班的时候,在教育在线用“guiqulai”开辟了专题帖。“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第一度春夏”、“我们二年级啦”、“三(2)班的故事”是她的网络班级日志,记录了她的教学、班主任工作以及部分生活。这些原生态的班级日志给我们研究看云提供了很好的资料。她的几本著作基本都是她的这些日志的整理。《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出版后受到很多老师和家长的喜爱,已经被评为吉林省精品图书奖;《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这个初读上去有点长,有点哕嗦的书名,仔细品味却多么充分地表达了一个草根教师的自足自得,这本书出版的当年就成了教育畅销书。一个无名无位的小学语文教师,出版、即将出版6本书,我想这个数字会不断增长,在当代中国可谓一景。感谢网络时代,感谢让她专心教育写作的李玉龙,感谢让她真正走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玫瑰,感谢出版她第一本著作的编辑杨爱萍,感谢教育在线……有了他们,看云才能代表“草根”教师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几年,她也开始比较多地在全国讲学,但不同的是,她不太上公开课。她基本说的是自己的读书、写作和教学,也就是拿自己和自己的这个班“说事”。也许有些老师会说,这只能说明看云课上得不够精彩。也许确实,和技艺娴熟的名师相比,她的课不能算是“好看”,但一节公开课不是评价一个老师的唯一标准。看云曾经写道:语文不光是课。语文更不是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课。语文是“这样的老师”与“这样的学生”一起学习语文时候的独特的生命体验。 我是深以为然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学,师生是长在一起的。教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经历、互相影响、共同成长的生命过程。如果说,在现在的中国,以课代训还有一定的价值,用上研讨课来探讨母语教育,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只能是一种手段,只能在最一般的层面,看出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也就是说,说到底,公开课、研讨课只能是一种模型的展示和探讨,最多相当于科学研究中的一次演示,连实验都谈不上。教育的根本实验应该是一个个班级,一个个学校。如果教育改革就是为了搞出一些精致得不能再精致的所谓示范课,如果课程改革就是为了培养出一个又一个将“舞台”当成“课堂”(或是将课堂当成舞台)的名师,如果新课程的改革根本不在意一个个活泼泼的学生的生命和个性,那么我们课程改革的道路将不是越走越宽广,而是越走越进人歧途。 草根看起来是多么的卑微,因此很多的老师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大树”,成为“标杆”,还是让我们来看看草根的力量: 草根看云在58个孩子的心中种下了母语的种子、真诚和趣味的种子。看云的孩子们多么幸福啊,当他们长大成人,回忆在这个小学校度过的时光,不会不回想起曾经的那些诵着童谣童诗长大的岁月,那些薛老师讲过的温馨的一个个故事,那些读过的一本本的有情有趣的好书,那些自己写出来的稚嫩的文字。我羡慕并祝福这些孩子,他们的小身体里孕育着优良的种子。他们会从这里出发,走得很远很远。 草根看云改变着一个小组。很多资深的网友一定记得看云写过的《小语组的故事》。她现在的办公室有四位老师,在办公室,他们极少谈论家长里短,在一起做得最多的就是一起大声读书。一开始是看云读什么:他们读什么。他们一起读过《老子》、《论语》,后来是小李读的童书已经远远超过了看云。他们开始带着自己班级的学生读书。 草根看云的力量改变着一群小语姐妹。看云的文字、看云的讲演唤醒了一批又一批小语教师。从她上网以来,她的每一帖都有着很高的点击率。自从她从头带一个班,开辟班级的专题帖后,很多老师每天都来看帖,不少老师亦步亦趋,跟着她带着孩子们诵童诗,读童书,上读书汇报课,用她的办法解决班级的一些问题。她是有“文字般若”的,有光辉,有穿透力,.你读她的文字会被点燃,被唤醒,明白真正的语言之美。在教育文字中,好看好读的文字实在不多。她的几本书广为流传,并不是商业推广的成功,而是文字本身的力量。相比于她的文字,她的演讲更有光彩。正如我在开头讲到的,听了她的讲座,你会知道,言说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合乎“道”,也就是找到我们言说的事物本身的内在的“道”,然后让我们的语言符合它的节奏。 草根看云的力量影响了58个家庭。看云的家长会是很有特色的。她在帖子中这样写道:“大约四点就醒来,想着带领家长读书的事情,想着第一次家长会的讲话,就再也睡不着了。……我更坚定了培养读书型父母的决心。”以后她每个学期开两次家长会,家长会基本开成了读书指导会和报告会。她要求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写日记,为了让家长动起来,她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从她写作的《请跟我来——给家长的21封信》(刊登在《小学青年教师》2005年第4期)可以看出,她不是为了发表而写,她是为了这些家长而写,为了一个个家庭的孩子能跟上班级的整体节奏而写。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不少家长跟着看云一步步走上来,有些家长还开始写诗。读梁漱溟先生的传记和他的著作,最感兴趣的是他的乡村建设,还有陶行知先生的乡村教育。中国正在进行新农村的改革,我坚信,一切政治的、经济的改革都不能改变一个社会的形态,最终的改革必须通过教育、文化的改革实现。看云从一个班出发,以一个教师的身份所做的班级——家庭教育互动的工作,有着实验、研究、推广的重要意义。我国有多少乡村教师,如果我们能把有兴趣投人这项事业的老师们组织起来,从一些哪怕细小的点开始做起,例如带着家长们读书,例如跟农民们交流教育的正确理念,例如建立文明的基本风尚等等,这样的新农村建设将会多么扎实、有效。 除了自己班级的家长,看云还唤醒了无数的家长。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体制培养了很多的“名师”,但影响却都是在教育的范围内。经常出现的现象是,在教育圈内,更多是在某个学科的教师圈内,可谓名声鼎沸,名师的写作也是非常“专业”。看云却打破了这个怪圈,她的文字、她的影响超出了所谓的教育圈子,有很多的家长每天都来读她的帖,照她的方法教育孩子,给孩子读书。很多家长把她当成了朋友,当做真正可以信赖的专家。 跟着看云,做一个“草根”。 紧贴着大地行走。盯着一个班,一个学校。我们的教育生命只有和孩子的生命成长连在一起才是真实的。 盯着一个点,做一件事。不要企望爬上一个标杆,指望不朽。点滴的建设才是真实和有效的。 本处之三:回到活泼自然的生命 “八小时之外我属于家,属于孩子。”在儿子上高三以前,看云八小时以外所有的时间都和儿子在一起。 在看云居住的小区,有很多的香樟树,她家楼后的一株最为茂盛。每天,儿子出门,她站在窗口,儿子下楼,走到这株树下,回头一笑,挥挥手;每天晚上,儿子下晚自习,她站在窗口等候,儿子走到树下,抬头喊一声“妈妈”。是爱给了这棵树生机和圆满吗? 看云的儿子金戈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在她自己任教的学校——合肥62中学学习,这是一所只有一栋“Z”形楼的学校。从小学到高中,金戈从来没有上过一个课外的培训班。高中三年的时间内,金戈每天坐公交车从郊外到市内,在路上就要有2个小时。2005年夏天,金戈考上了南开大学国际会计系。 看云一直保持着一种简单、率真的生活。在看云这里,没有一般的普通意义上的社会关系,同学、同事、邻居、领导……她对别人基本没有应酬和客套。但你不要以为她是一个情感冷淡者。她给每一个请教的网友,有教师也有很多是家长,一一回复短信,我不能确知总量有多少,我相信这些短信如果能够公布出来,为大家所阅读,大家才可以了解一个真实的、真诚的看云。 她从来不勉强自己,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跟很多喜欢说豪言壮语,把自己往崇高一路塑造的人截然不同,大概是得了王小波的真传,她总是喜欢一个劲自鄙,“我就是为了自己轻松,带孩子们读书的!”“我只为自己做事。” 不仅在家庭,对自己,对学生,她也把对生命本身的关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她认为老师给孩子的教育,应该是母亲希望给孩子的教育。她带着孩子们诵童诗,读童书,允许孩子们在草地上打滚,孩子们在教室里可以摆弄各种玩具。为了孩子们拥有一块自由活动的泥土地面,她可以和校长据理力争。 在看云的开示下,我终于领悟,生命所要的实在不多。追逐外物的我们,去除狂妄,反观内心,才可以得到和谐和宁静。必先有完整幸福的生活,才有真正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必先有真正活泼清新的自己,才有真正健康精进的教师;必先有清静自由的生命个体,才有真正觉悟自由的民众。 再惊天的事业,在时间的长河中不会留下什么痕迹,为了我们真正的活过,新的一年,让我们跟着看云一起: 回到母语,回到生命,回归童年,回到我们自己。 书评(媒体评论) 她是有“文字般若”的,有光辉,有穿透力,你读她的文字会被点燃,被唤醒,明白真正的语言之美。在教育文字牛,好看好读的文字实在不多。她的几本书广为流传。并不是商业推广的成功、而是文字本身的力量。 ——亲近母语·徐冬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