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拉娜:“希特勒的女儿”(I)
“我得感谢我的父亲,他让我变成了一个十足的浑蛋,这样我才好知道要怎样去应付这世道。”拉娜·赞科奇奥(Lana Zancocchio)这样说道。
拉娜的父亲安东尼·格拉齐亚诺(Anthony Graziano)是博南诺家族的三个头领之一,检察官称,一直以来,格拉齐亚诺都是纽约有组织犯罪团伙中令人闻风丧胆的重要人物。大多数人都知道他叫“TG”,或者“小家伙”。
对于他的女儿拉娜来说,他可是“真正的男人”。
作为博南诺家族的“顾问”,格拉齐亚诺的手中有一批从事有组织犯罪的人手供他调遣;通过在纽约和佛罗里达的赌博业,以及放出去数万美元的高利贷,格拉齐亚诺利用别人的弱点变成了百万富翁。如果有人欠钱不还,那他就会不得不新增一位并不友善的商业合作伙伴。格拉齐亚诺的手下对他们这位盛气凌人的头领十分畏惧,他似乎有一种神奇的本领,总能分辨得出别人是否在说谎。他的电话内容充斥着连珠炮似的尖叫和诅咒,而那些提心吊胆正与他面对面谈话的人经常会听到自己身后有东西被摔碎在墙上。
拉娜出生在1961年,在安东尼·格拉齐亚诺三个女儿中,她的年纪最大,家人一直把她当做男孩子看待。尽管她从未在这个犯罪集团中扮演过任何活跃的角色,但是她从小就接受父亲严厉的管教,学习黑帮内的规矩。要是她不顺从的话,父亲对她非打即骂。作为一名声名显赫的黑手党人的后代,她并不记恨父亲的这些行为,反而开始了解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头领。和父亲一样,拉娜在自己的生意往来中担当着主宰者的角色。“她是一位漂亮的女士,”她的律师有些紧张地微笑着说道,“当然,她有时也相当的强硬。最好别招惹她。”
有些人称拉娜为公主,有些人则叫她恶棍。一位执法人员曾经说过,要是阿道夫·希特勒有女儿的话,她肯定很像拉娜。这样的评价倒更像是针对父亲而言的——一位有些粗暴而又痴迷于权力的男人,是不会培养出温柔恬静的孩子的——不过,依照布鲁克林联邦检察署的调查来看,拉娜的的确确继承了父亲的性格。2002年5月的一份内部备忘录写道:“鲜有例外,几乎所有的目击证人都将拉娜描述成一位言语粗鲁、性格强硬、令人生厌的女人,她倚仗父亲的权势为所欲为,对她的丈夫和外人也是如此。”
格拉齐亚诺是天生的坏脾气,他正是凭借自己令人恐惧的能力才坐到现在的位置上,就连成年人都害怕他,可想而知,在这样一位可怕的父亲身边长大,拉娜会受到怎样的影响。黑手党党徒常常利用人们对暴力的恐惧心理去办事,其效果绝不亚于使用暴力本身。他们时常怒火中烧、大发雷霆,甚至有些过了头:只要他们认为自己受到了哪怕是一丝的怠慢,他们便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侮辱,一心想着要实施报复;对于报复的渴望有多强烈,他们的地位就有多重要。对于包括他的手下、债务人、律师以及妻儿老小在内的所有的人而言,一个成功的黑手党人无时无刻不是令人不寒而栗的。
大多数负责调查“坏蛋”的探员和机构都常常被当事人的人性化特征所吸引:他们有时会在接手调查的、最臭名昭著的罪犯身上发现某些好的、或者起码是令人感兴趣的东西——爱好钓鱼、饲养鸽子或是擅长烹饪——并因此兴奋不已。安东尼·格拉齐亚诺讲笑话十分在行,即便是站在被告席上,他也能镇定自若地抖出几个笑料来;不过他也会将自己的狂暴发挥到极致。他曾恐吓过自己的律师,也曾对别人的律师发出威胁,他对妨碍自己的人咆哮不已,直到他们臣服为止。 拉娜对自己父亲的态度,是要成为像他那样的人。她在恐惧中学会了像父亲那样盛气凌人、目空一切。她学会了如何利用父亲那狂暴的脾气威胁别人,学会了借助父亲的名望为所欲为。由于拉娜开始变得与父亲相似,父女间的冲突不可避免地爆发出来。两个人的一生都在与彼此较劲,每当拉娜不守规矩时,父亲就会大发雷霆,拉娜则总是试图反抗。拉娜痛恨父亲的行为,但同时她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和父亲如出一辙。
“我的父亲非常严厉。他告诉我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要用电话与人交谈,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事情。所有的事情似乎都与‘形象’有关。我有些发胖,他就想让我变得苗条一些。他一直在作威作福,嗯,他就是个恶霸。这样他就变得很了不起似的。很好笑吧?我想恨他,可是又很难做到……”
这种“形象”方面的问题远不止一般父亲对自己小女儿外表的关心那么简单。对于一名黑手党成员而言,家庭也是他自身地位的一种体现。如果自己的孩子行为不当,那就等于是在说他本人的控制力度不够。格拉齐亚诺批评自己女儿的外貌,伤害了她的自尊;于是她就通过在公开场合的行为举止带给他真正的伤害。如果格拉齐亚诺的女儿们和他不喜欢的男人约会,或者对他的话置若罔闻,他的声望会因此而受损。而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女儿们才有可能小小地撼动一下西西里父亲的严苛统治。
尽管和父亲有一些权力上的小冲突,拉娜对于身为黑手党子女的好处还是十分受用的:她身边的人总是争先恐后地取悦于她。在她十二三岁的时候,她就能坐在夜总会里最好的位置上,无须排队,更不用买票。有一次,她去看自己的偶像威尔士歌手汤姆·琼斯(Tom Jones)时,被领到了室内最好的一张桌子旁,位置正好在舞台边上,演出结束后那位明星就来到了她们中间。她知道,这并不是普通孩子所能得到的生活。格拉齐亚诺让他的小女儿有了她想拥有的一切。
P1-3
在大众文化中,黑手党夫人的形象往往被夸张到了极致。人们往往一眼就能认出她们来:浓妆艳抹,永远都穿着毛皮大衣,留着高耸而又滑稽、漂成金色的头发,指甲修饰得很长、也很华丽,根本无法做一些日常的工作。黑帮女人这些悠闲的喜剧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源于她们特征鲜明的交际圈:在各个社交场合,黑手党夫人们总是聚集在一起,而她们的丈夫则在一边的角落里谈生意。在夜总会里,她们一群人来到包间,黑手党党徒在周围保护,仿佛她们是一大堆出自设计师之手的手提包一样。她们毫无顾忌地炫耀着自己的财富,她们所展现出来的生活,与丈夫们身处的、暴力血腥的黑社会形成了异常鲜明的、甚至是可笑的对比。
除此之外,黑帮女人几乎是隐形的。一直以来,她们没有权力进入有组织犯罪的内部领域,被排除在暴力犯罪之外,也都不曾成为“科萨·诺斯特拉”的一员。显而易见,黑帮女人也被排除在犯罪调查的范围之外。在警察局的侦探找上门时,如果一名黑帮罪犯的妻子将门打开,那是因为她早就知道自己应该说些什么:她不知道她的丈夫去了哪里,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回到家来。在公开场合,对于丈夫的犯罪活动,她一无所知。她缄默无语,从来不问任何问题——如果她问了,她得到的可能只是一个耳光,却得不到任何回答。在私底下,她可能会知道一笔金额不菲的交易,但是她绝不会说出一个字。在无知的面具下,她是安全的,人们认为,对于丈夫的犯罪行为,她至多是一个被动的目击者而已。
20世纪90年代初,当我开始研究一本关于意大利黑手党女人的书时,我发现了一个事实,这个事实与上面提到的、关于黑手党女人形象的传统看法相去甚远。90年代初是西西里悲剧不断的动荡时期:1992年,两名反黑手党的法官,乔瓦尼·法尔科内(Giovanni Falcone)和保罗·博斯利诺(Paolo Borsellino)被黑手党暗杀。此后不久,一个名叫丽塔·阿特莉亚(Rita Atria)的17岁少女自杀身亡。丽塔的父亲曾是黑手党的成员,在一次毒品交易所引发的冲突中被自己的帮派处死。由于放出话来誓为父亲报仇,丽塔的哥哥也惨遭杀害。此后,我了解到,丽塔曾与博斯利诺法官有过合作,为后者提供关于黑手党在她家乡的活动情报。丽塔的故事将第一次为世人揭示黑手党女性成员不为人知却是更为真实的一面。
在这两名意大利法官被暗杀之后,当地法官开始了一次打击有组织犯罪的重大行动,许多黑手党成员纷纷被捕入狱,长期服刑。在这些男人们失去作用的时候,一个不同寻常的转变出现了:女人们开始接手自己丈夫的犯罪组织,维持这些组织的日常运转。在研究中我发现,有一个女人掌管着那不勒斯的毒品圈,一个女人贩卖枪支并指挥着卡拉布里亚山区黑手党内部的游击战,甚至还有一个女人在西西里组织了一次炸弹袭击。很明显,务实的意大利黑手党对维持传统形象并不在意,他们决心对人们固有的、认为“女人从不涉足有组织犯罪”的观念大加利用,开始让这些女人为他们工作了。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意大利的法官们一直以为黑手党夫人们迫于无奈,不得不听从她们丈夫的安排,因此,法官们认为女人们不必为她们的行为承担责任,无须接受道德或是法律上的审判。不过,一连串黑手党内部女性“线人”最终让这个世界相信,黑手党夫人们对她们丈夫的影响力,要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丽塔·阿特莉亚的嫂子就是这样的“线人”,她说:“一个女人有能力让她的丈夫做她想让他做的任何事情,黑手党成员的妻子们对一切都了然于心。”随着法庭高级官员中的女性成员人数的不断增加,那种认为女人无须承担道德责任的想法逐渐消逝。 尽管意大利的司法部门希望让这些黑手党中的女人与警方合作,女性团体也极力鼓励她们起来反抗黑手党的家族暴力体系,但是这些女人们甚至比男人们还要更加坚定地表示,要坚决追随“科萨·诺斯特拉”的价值观念。我曾遇到过无限怀念黑手党黄金岁月的女人,在那些黄金岁月里,“君子”是名副其实的君子。1994年,一个意大利新闻机构意外接到一个西西里女人的电话。她叫朱斯·斯帕达罗(Giusy Spadam),她和她的嫂子想要发表一份公开声明,谴责她们的丈夫——黑手党士兵伊曼纽尔·菲利普(Emanuele Dinlippo)和他的兄弟帕斯奎尔(Pasquale),他们两人刚刚被捕,并且已经开始做警方的线人。“他们还不如死了,如果我们的丈夫被杀死了,我们会感觉更好些,”斯帕达罗宣称,“他现在的所作所为让我蒙羞,还不如他死了的好。”
当我开始着手研究美国黑手党女人们的故事时,别人告诉我说,她们与意大利黑手党女人不同,她们和有组织犯罪不沾边。我也被告之,意裔美国人的家庭相对保守,常常保留着原来国家的传统——即便那些风俗已经被他们的欧洲同胞们摒弃很久。我当然相信意大利南部的家庭确实如上面所说的那样保守,在那里,一名黑手党妻子的典型形象便是身着一袭黑衣,整天在家搅拌着意大利面酱,从珠帘后面观察街头。但是,在发现了有关意大利女性某些原来不为人所知的真相之后,我开始怀疑,美国国内意大利黑手党的状况是否也比原来想象的要复杂,也会存在某些令人意外之处。
关于那些与有组织犯罪有关联的美国女人,我有一些事情是特别想了解的。我想知道黑手党女人们是否真的如大众文化中说的那样消极被动;我想知道她们是否如她们宣称的那样对非法活动一无所知——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她们为了保持她们的无知要在感情上怎样的隐忍。我还想了解,历史上赋予黑手党女人们的司法豁免权是否在美国同样行之有效;要知道,美国司法界高级职位中的女性成员已经越来越多。就这样,上面的这些问题引导我首先开始关注美国黑手党的源起及他们不同于他们那些意大利兄弟的经历。
……
在现代,我们对名利的痴迷使得黑手党的生活方式更具诱惑力,这种痴迷可以将一个聪明人变成一个黑帮英雄。黑手党夫人和女友们为明星一般的丈夫而激动不已,她们可以借助丈夫的名气、权利和金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而对于这段感情中自己的角色,她们从来不曾反思和质疑。
然而,有的时候,她会对自己这种局外人的角色感到厌倦,她开始在黑帮内伺机而动,寻求自己发迹的出路,实现自己的抱负,对自己曾经选择的、由男人主宰的生活发出了公然挑衅。这些女人在最初的时候可能只是丈夫黑帮生涯中的看客,但最终却都成了丈夫的帮凶。或许,她们是变得冷酷了——她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至少一个挚友或亲人死于非命;或许,她们只是想赚钱而已。在意大利,要想在黑手党内取得成功,个人的能力与家庭的联系都是同样重要的因素。在美国,这个评价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同样适用于女性。一名与丈夫具有同样野心的妻子将有机会插手黑手党的事务。
这本书中的大多数女性或是通过参与丈夫的涉黑行动中、或是借助对家族的事务施加影响,来试图在黑手党内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认同。只有一个女人决定发动一次全面的战争。在结婚十五年之后,她再也无法忍受丈夫的种种罪行和糜烂的行为,最终下决心再也不让她的儿子走他父亲的老路。而她深知,要想活着离开她的丈夫,只有一条路可走:毁了他。她将自己的忠诚和情感全部移到了FBI身上。对于她而言,这是一场需要巨大勇气才能面对的严酷的考验。在这场考验中,她几乎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一切,但她最终成功地改变了自己那年纪尚轻的儿子的一生。
黑手党的婚姻,固然能够承受暴力、阴谋以及持续不断的危险等犯罪生活所带来的重重压力,却经常被平静无奇的乡镇生活弄得一团糟(如果夫妻二人作为证人处于警方保护之下的话)。一起潜逃的夫妻不得不自食其力,如果两个人的婚姻是建立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之上、丈夫的犯罪活动妻子都有份参与的话,那么这段婚姻基本上能够经受得住考验。但是,如果妻子对于丈夫的活动和被迫服从于丈夫一直心怀不满的话,两个人的婚姻通常就会以解体收场。
这本书的故事昭示着新一代女性的诞生,她们变得更加自信,不再为恐惧和怨恨所困扰。现如今,在长期参与黑帮重要经济事务的管理之后(妻子的银行账户和房产是丈夫非法收入的绝佳销赃途径),“科萨·诺斯特拉”内的女性角色变得越来越积极、越来越重要。这些故事并不是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这些故事的女主人公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妥协。但是,随着这些女性角色持续不断地变化,随着我们对她们生活的日渐熟悉,社会上关于黑帮夫人的陈旧论调势必会被一种更为客观的印象所取代。通过自己的努力,她们澄清了一直以来困扰着她们的流言;对于我们而言,在了解了她们的这些努力后,她们也不再是一些毫无生气的漫画形象,而是一群真实存在的女人。
朗里格编著的《缄默无语——黑帮女人的秘密生活》的故事昭示着新一代女性的诞生,她们变得更加自信,不再为恐惧和怨所困扰。
《缄默无语——黑帮女人的秘密生活》中的这些故事并不是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这些故事的女主人公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妥协。但是,随着这些女性角色持续不断地变化,随着我们对她们生活的日渐熟悉,社会上关于黑帮夫人的陈旧论调势必必会被一种更为客观的印象所取代。通过自己的努力,她们澄清了一直以来困扰着他们的流言;对于我们而言,在了解她们的这些努力之后,她们也不再是一些毫无生气的漫画形象,而是一群真实存在的女人。
朗里格编著的《缄默无语——黑帮女人的秘密生活》是一部鲜为人知的故事,这里面有令人震惊的传奇,精湛的文笔为你再现黑帮最真实的画面。昭示着新一代女性的诞生,她们变得更加的自信,不再为恐惧和怨恨所困扰。这些故事并不是都有完美的结局,这些故事的女主人公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妥协。但是,随着这些女性角色持续不断的变化,随着我们对她们生活的日渐熟悉,社会上关于黑帮夫人的陈旧论调势必会会一种客观的印象所取代。
《缄默无语——黑帮女人的秘密生活》选题立意优良,文字清晰流畅,文笔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