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求职风暴(精华版)
分类
作者 春晓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为尚未实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职业辅导与心理按摩的书,但有可能会让更多已经实现就业的人读了之后心里更加难以平静。

本书将为你剖析的是困难重重的就业市场,将让你第一次直面职场上的种种危机,更将让你学会如何在危机中把握转机。

内容推荐

“饭碗争夺战”、“就业危机”、“就业黑洞”……就业难的问题一个个摆在新生代大学生的面前,压得我们无法喘息。该怎样去面对这个大难题呢?大学生毕业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本书全面分析了危机下的中国就业趋势和市场难题,希望帮助大学毕业生们借此认识形势、认清自我,找到自己最好的职场之路。

目录

第一章 当“饭碗争夺战”的警报已然拉响

 莫惊诧——“800万张嘴一天吃掉16个亿”只是假设/3

 “纸面数据”下的思考/4

 就业难是困惑,失业快则是大困惑/6

 三大“老问题”困扰当今就业市场/8

 莫焦躁——政府不会坐视不管/嗣

 总理发话了/11

 “两会”委员和代表“很生气”/13

 政府该“一马当先”了/16

 莫担忧——面包会有的,饭碗也会有的/21

 民工“返乡潮”在为你腾地儿/21

 “算术题’’下的饭碗思考/22

 莫浮躁——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25

 找饭碗需要什么样的态度/26

 别让不正确的薪酬观挡了你的路/28

第二章 危机下的中国用工趋势分析

 “刘易斯拐点”并没有出现/33

 国企:想说爱你不容易/36

 国企吸纳能力已经有限吗/36

 国企不想用现在的大学生吗/37

 国家公务员:门槛永远是那么高/40

 参考人数倍增。成功指数下降/40

 “考公”、应聘两手抓/41

 中小型企业:就业市场的主力/44

 有倒闭的,也有新开张的/44

 裁员——给有实力的大学生带来的是利好/46

 谨防问题企业的“就业黑洞”/49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就业趋势展望/53

 “后金融危机”时代可期待的热门行业/53

 什么样的毕业生将成为就业市场的宠儿/54

第三章 释冰无门:择业、就业与失业

 就业缘何而“难”/59

 呆板的高校教育/60

 毕业生的择业观与市场出现脱节/61

 企业老板追求“现成货”/63

 企业内部人员对新人的排斥/64

 充分就业与失业的微妙关系/66

 就业与择业孰先孰后/69

 经济条件决定择业与就业的先后/69

 热门专业就业为先,冷门专业择业为先/72

 择业、就业并行/75

 莫被高校当做“就业率”指标的“托”/78

 “被就业”现象/78

 把就业机会抓在自己手里/80

第四章 生涯规划:我的未来我做主

 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85

 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步骤/88

 职业空白期的生涯规划/91

 客观看待空白期后的再就业/93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六大忌/95

 一忌:盲目追逐先验者/95

 二忌:职业生涯规划脱离实际/96

 三忌:与用人单位管理目标不一致/96

 四忌:胡乱投简历/97

 五忌:只把高薪当成生涯规划的唯一目标/98

 六忌:把眼前得到的一份工作看做临时工作/98

第五章 冲出“就业难”的心理阴霾

 就业心理障碍的五大“祸源”及其调适/103

 祸源之一:功利心理/103

 祸源之二:自卑或自负心理/104

 祸源之三:盲从心理/105

 祸源之四:挫折心理/106

 祸源之五:攀比心理/106

 就业心理障碍的自我调适/107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110

 就业压力的形成/110

 如何排解个人心理压力/113

 走出“本领恐慌”的心理误区/116

 心理暗示对求职的影响/119

 暗示的类别及其意义/119

 积极暗示助求职一臂之力/121

 培养良好状态的自我暗示/123

第六章 未雨绸缪:求职前该准备什么

 思想意识准备方略/129

 作好定位选择的准备/129

 作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130

 作好现实与职业生涯规划不匹配的准备/131

 作好遭遇挫折的思想准备/133

 作好“后求职”的思想准备/134

 硬实力准备方略/136

 个人简历的准备/136

 个人资历证书的准备/137

 面试前的准备/138

 不得不关注的六条戒律/140

 一戒“骄”/141

 二戒“躁”/142

 三戒“懒”/142

 四戒“比”/144

 五戒“贪”/145

 六戒“假”/146

 不得不重视的档案管理/固

 为什么毕业生“弃档”现象如此严重/148

 人事档案关乎个人就业的切身利益/151

 怎样给自己的人事档案“安家”/153

第七章 面试锦囊:与考官共舞

 面试备考方略/157

 主考官怎样看待应聘者的求职态度/159

 解读主考官/161

 考官的职位类型/161

 考官的性格类型/163

 解读考官惯常的外交辞令/165

 巧答主考官面试题/167

 第一类:陷阱题——考核你随机应变的能力/168

 第二类:薪资题——考核你创造财富的自信心/169

 第三类:两难题——考核你对自我将来的价值取向/170

 第四类:危机题——考核你的抗挫能力/171

 第五类:伪问题——考核你的思辨能力/172

 面试礼仪攻略/117

 着装:各行其道,各有所穿/173

 配饰:主角入戏,配角点缀/174

 礼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175

 面试语言攻略/177

 莫求华丽,只求准确/177

 肢体语言的表述功能/180

第八章 创业之路:第一桶金可以这样寻

 就业危机催生创业机遇/185

 创业就是学会做老板/186

 创业资本的聚合与分配/188

 创业风险的防范/191

 创业入门:起步三阶段/194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94

 第二阶段:草创经营阶段/196

 第三阶段:良性发展阶段/198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1

 创业也可以从谋生开始——“破烂王”的启示/201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北京大学生“村官”的启示/203

 昔日“弄潮儿”之路——中国第一批创业大军的启示/205

 笑到最后的人——NBA球员的“创业”启示/207

 附录:试用期维权四题/209

 第一题:莫让雇主将试用期

 从《劳动合同》中“剥离”出去/209

 第二题:莫忽略了试用期的劳动保障要求/212

 第三题:警惕保证金、押金的骗局/215

 第四题:试用期也要盯紧你的“四金”/217

试读章节

就业难是困惑,失业快则是大困惑

“大学毕业了,就马上失业”——最近一段时期,这种论调在一些尚未找到饭碗的毕业生当中流传甚广。看来,这与部分媒体对就业形势的分析缺乏客观性不无关系。我们必须承认,从2008年底到2009年初,我们从媒体看到的多是企业倒闭或裁员的报道,这种舆论导向的初衷也许是为了增强大学毕业生的危机意识,但舆论导向中留给大家的希望太少,所以一些人在就业屡遭失败的前提下,将“毕业”与“失业”挂起钩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从目前中国的用工机制来看,一年到头都找不到一份工作的毕业生几乎不存在。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恰恰是为什么很多人找到工作后,很快又失去工作。

就目前的情况看,得到工作后又失去工作的情况大抵有三类:一类是因为对工作条件或环境不满而主动辞掉工作的;第二类是因自身原因,而被用人单位炒掉的;第三类是对彼此不满意,好聚好散的。这三种类型各占多少比例?真难说得清。

第一种类型多是属于自视甚高者。他们往往在学校成绩不错,各方面表现也在众人之上,可是走上工作岗位后,却发现比他们差的人收入比自己还高,心理出现失衡,觉得自己很亏,被用人单位剥削,感觉此处不是“爷”待的地方,但他们却很少能够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究竟为用人单位做了什么,反正收入低就是他们不想再干下去的唯一理由。

第二种类型在目前毕业生当中就比较普遍。就是知识能力或实际操作能力很难令人满意(犯错误的另当别论),虽然自己很想珍惜这份工作,但找不到珍惜的办法,用人单位也没有等待的耐性,因而被炒鱿鱼。比如有一位2008届毕业生,他自认为找到了一份比较满意的销售工作,每天都把精力和心思放在工作上,每天都积极地把一天的工作内容向部门领导作汇报,可是半个月后,公司的销售总监就请他“下课”了。理由很要命:不善于沟通,性格太内向。这种“得而复失”的郁闷、懊恼、委屈、不自信、失望等各种痛楚折磨了这位毕业生很长时间,因而也很长时间不敢再碰工作。

第三种类型是“和平分离”。理由可能彼此心照不宣,毕业生大致会说:“我离公司的要求太远了”,用人单位大致会说:“你可能换个环境会做得更好。”反正把对对方的不满都留在心里,都选择了明智。这样的离开,毕业生虽失业,但很有可能从原单位那里获得一份很好的评语。

总的来说,找到工作又失去工作,这对毕业生来讲,绝对是一种时间的浪费,对人的自信心乃至积极进取精神更是一种挫伤。因而很多经历了“得而复失”的毕业生,会把自己长时间地封闭起来,若不是经济太困难,宁可“猫”着,也不愿意再去找工作,这是十分危险的。

其实,一个大学生领到的那本毕业证,就是人生独立的资格证。也就是说,从那一天开始,就要准备人生第四次起跑了,就没有资格再向父母伸手了。当然,若是一两个月的过渡期尚可理解,但若是长期不能自食其力,或不愿意自食其力,那就是问题了。

其实,“就业难”与“失业快”并不是现在才暴露出来的,而是沉淀了多年的一种社会老问题。

自21世纪初,政府出台“双向选择”的措施开始,这种隐患就已经存在了。一方面,教育部门的无序扩招是把这种隐患引向“就业难”现实的主要原因。之所以说它是“无序”,是因为学校还是那么大,师资还是那么多,新生数量却在年年增长。

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能力参差不齐,强的很强,弱的甚至比不上一个高中生。这种落差很快就从毕业生进入单位的工作中暴露出来了。毕业生们开始都是被满怀期待的用工单位招去的,结果没多久,诸多“双方都无准备”的矛盾出现了:大学生对用工单位的薪酬不满;用工单位对大学生的工作能力不满。也就是说,早在10年前,毕业生与用工单位之间的能力与薪酬矛盾就已经酿成了。

矛盾的“后现象”就是大批的毕业生就业后很快又失业。

这个问题教育部门一直在回避,前面提到的“纸面数据”,让他们手里握着一个“以数服人”的理由:每年各高校呈报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0%以上。这个理由从纸面上似乎无可辩驳,因为学生们是拿着就业合同离开学校的,高校已经完成任务了,毕业生已是社会上的人了,不再归高校管了。这样的“高校就业率”不仅对大学毕业生是不负责任的,同时也误导了政府高层决策部门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判断!

在“高校就业率”年年居高不下的“大好形势”下,扩招创收就成了各高校的第一“潜规则”,师资队伍因为要节省开支不得不被稀释,这理所当然地成了第二“潜规则”。大学毕业生的身价因此而贬值,致使他们拿着学历证书还要窝着一肚子火。

也真难为现在正面对就业市场的大学生们了。尽管社会的认可度在下降,但为生存故,饭碗也还是要抢的。800万人不得不各自面对自己的同学,不得不为拼争有限的饭碗左突右闯,甚至不得不拉下脸来弄些明枪暗箭之类的招数。可是如果毕业生仅满足于“毕业即签约”,弄不好还真的成了“就业场”的过路班车啦!

……

P6-8

序言

这些年流行“风暴”。

每一次“风暴”的爆发。都隐藏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诸如“基金风暴”缘于银行流通渠道的不畅,“楼市风暴”缘于开发商们大量的“空手”囤房,“金融风暴”缘于信托行业的次贷危机……

人们畏惧“风暴”,是因为以往每次“风暴”过后,都有极少数人从中获益,而倒下去的,则是无数的普通百姓。更让人胆寒的是,有些“风暴”还会引发连锁性的负效应。比如,2008年底的“金融风暴”一经刮起,立即在全球引发了企业“退市风暴”、“倒闭风暴”和“裁员风暴”。试想。这么多的“风暴”串联起来,该有多少人的正常生活会受到影响,多少人的命运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如果说中国还算不上“金融风暴”的重灾区,那么,多年来高校的无序扩招与“冷”、“热”门专业配置的失衡,致使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中国大学毕业生群体刚刚告别象牙塔,命运就与因“金融风暴”所导致的低迷的就业市场捆在了一起。

当“精英”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发生冲撞,潘多拉魔盒便出现了——这叫赶上了时候。

僧多粥少,每一个应届毕业生都要与600万自己的同学以及200万师兄师姐一道。为能得到一份属于自己的饭碗,不得不投入到惨烈的竞争中。同时,在其身后,还有更多的师弟师妹组成的“试就业”大军在试图堵其后路。

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一场接一场,场场人满为患,个人简历在招聘方手里飞来飞去,谁都在等待着饭碗的召唤,谁也不知道能在什么时候得到什么样的饭碗。

再没有什么公共会议召开的频率能比得过2009年的招聘会了。这充分说明了政府与社会对当今毕业生就业与失业问题的关切程度。请记住,2009年。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60华诞年,也是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风暴”年!

其实,这场“风暴”来得并不意外。自从20世纪末,国家调整大学毕业生分配政策。由“自谋职业”取代“国家统一分配”开始,“大学生求职”这个概念就已经形成了。

问题是,不论是大学毕业生,还是背负着“就业率责任田”的高校本身。当“求职”二字扑面而至时。谁都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此,针对“求职”进行摸索、探索和求索。便成了大学毕业生和高校共同的任务。

有求职就有失业,有失业就有找饭碗者。

于是。各种服务于高校毕业生求职的就业指导、招聘会、中介机构等应运而生。

然而。这只是缓解一年一度毕业生就业难的权宜之计,却无法逾越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所面临的两大屏障:一是高校教育滞后,二是用人单位升级导致对新吸纳的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这两大屏障是相互矛盾的。

首先,近几年高校“大踏步”扩招、“小踏步”扩师,致使毕业生年年在递增,但平均知识能力却不升反降;其次,是金融危机给中国诸多企业带来了产业升级的喘息之机,在这期间,用人单位纷纷网罗专业对口的知识型人才。从知识储备看,前者是负增长,后者是增长,毕业生夹在二者中间,困惑加疑惑,求职不难也难。

基于如上的忧患,本书作者有了这么一个构想:通过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成因的分析,对国家相关政策的解析,以及对近一段时期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评估,撰写一本就业参考读本,并取名为《求职风暴》。

作者力求从社会观、人生观、就业观、处世观等方面入手,在“摆事实、讲道理、求定位、引方向”上做足文章,尽可能为大学毕业生系统地阐释“求职应聘方略”与“危机自救技巧”。

全书共分“当‘饭碗争夺战’的警报已然拉响”、“危机下的中国用工趋势分析”、“释冰无门:择业、就业与失业”、“生涯规划:我的未来我做主”、“冲出‘就业难’的心理阴霾”、“未雨绸缪:求职前该准备什么”、“面试锦囊:与考官共舞”、“创业之路:第一桶金可以这样寻”等八个章节。虽然各章、节都在力求标新立异,但与其他章节内容常常有对应联系。目的是为了读者阅读方便。

书中的观点虽难说是知见。但多少也算尽到了作为一个长者——对一代学子健康地走上求职之路的关切之心,所以。读者若从中读到瑕疵之处,望请谅解,也望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5: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