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田野花絮:关于民族志学写作的一些反思
“Opera”在中国:术语的诠释
沪剧
文献回顾
研究项目始末
本书构架
上海及吴语
感谢
第一章 1920年前中国东部地方戏种的兴起
中国戏曲的历史与特征
东乡山歌
说唱
花鼓戏
滩簧
20世纪初的上海艺人
结语
第二章 1915-1950年间的女性角色与女艺人
女艺人,女性戏剧形象:理论透视
沪剧女性角色探悉
女艺人及音乐本体
结语
第三章 地域与音乐:地方戏在上海,1912-1949
音乐与地域:理论透视
体制化
国际多元化
结语
第四章 1949年后的沪剧与政治变革
1949年后的沪剧发展
剧作分析:对三部现代沪剧的评论透析
结语
第五章 城市语境下的民族音乐学研究
研究、参与、表演:身在上海观沪剧
结语
尾声
附录:师承图
参考文献
术语表
“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由上海市教委主办,依托上海音乐学院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优势,以音乐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为主题,从国际语境中的音乐人类学观念和方法、中国视野中的传统音乐声像行为,以及上海城市及长江三角洲地域中的音乐文化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在与国际学界广泛交流的学术环境中,建立现代信息化工作平台,与国内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著名学者专家联手,整合和优化研究资源和人才,采用独立运营机制,强调学术的基础性、交叉性、前沿性和现实性立足上海、扎根中国、放眼世界,围绕“中国视野的音乐人类学建设”为目标,开展扎实且具有创新意义的基础研究。
本书是“上海城市音乐文化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共分5个章节,主要对现代上海的传统戏曲——沪剧的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1920年前中国东部地方戏种的兴起、1915-1950年间的女性角色与女艺人、1949年后的沪剧与政治变革、城市语境下的民族音乐学研究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