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这是一部跨文体的长篇。诚如作者自言:“我记的这些,老屋、父亲母亲、弟兄姊妹、阳光雨露、山山水水、春欲春怨、时间的疮痂……无一例外不是现实,又无一例外不是梦。”
很难用几句话概括这部书,只能说,作者以其深沉忧郁的文字,将读者带入了遥远而隐秘的四川北部的一个小山村,以少有的勇敢和真实袒露了“我”从少年到青年成长的心路历程、青春期性的萌动和觉醒,以及爱与痛的酸楚和无奈,充满了对人性的讴歌,读来撼人心魄。全书语言深沉凝练,叙述亲切舒缓,内涵极具张力,是一部思想和文字都十分难得的好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老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阿贝尔 |
出版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老屋》:这是一部跨文体的长篇。诚如作者自言:“我记的这些,老屋、父亲母亲、弟兄姊妹、阳光雨露、山山水水、春欲春怨、时间的疮痂……无一例外不是现实,又无一例外不是梦。” 很难用几句话概括这部书,只能说,作者以其深沉忧郁的文字,将读者带入了遥远而隐秘的四川北部的一个小山村,以少有的勇敢和真实袒露了“我”从少年到青年成长的心路历程、青春期性的萌动和觉醒,以及爱与痛的酸楚和无奈,充满了对人性的讴歌,读来撼人心魄。全书语言深沉凝练,叙述亲切舒缓,内涵极具张力,是一部思想和文字都十分难得的好作品。 内容推荐 老屋有太多的记忆太多的感伤,母亲在,她帮我挡,她站在现在与记忆和感伤之间,把我隔在照得见太阳的厅房。母亲不在,母亲进城了,没有她阻隔我回到繁复的过去,我一下子落入了记忆与感伤。 人这一辈子很多时候,都不是自己带动生活在走,而是在被生活推着走。 我感觉自己突然长大了,变老了。有时看着窗外一天天长大的青葡萄,看着在葡萄架上飞飞停停的鸟,眼泪也会滚出来。 如果说今天我的内心真有什么骄傲的,不是老练,不是宽阔与深远,不是形而上的觉悟,倒是对内心的忠贞。 父亲在那一段看得见尽头的时间里想到什么,我们谁也不清楚,但他肯定想了很多很多。 目录 第一章 檐 第二章 瓦 第三章 椽 第四章 檩 第五章 挑 第六章 梁 第七章 柱 第八章 穿 第九章 枋 第十章 窗 第十一章 榀 第十二章 门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檐 是根部,但看不见根 露出土的,是皱裂的皮 但并不意味着衰老 阳光斑驳,不镀金,镀银 发白,有一点惨淡 像落在眼角的头皮屑 所谓惨淡,也只是一种感官的意味 有风,且来自远方 有落叶,在树下飘旋 ——《比视觉多一些的银杏·2004》 父亲死的这些年,母亲一直过着寄居和独居的生活。 独居,就是在老家老屋一个人过,土地出租给她坎上的侄子,按年给她称米称面,自己只种点园子,种点葱葱蒜苗。也喂鸡喂鸭。起初两年还喂猪。母亲不是怕孤单的人,喂鸡喂鸭不是要它们做伴儿,是要吃它们的蛋吃它们的肉。不是母亲要吃,是母亲要给城里的我们吃。母亲说她不习惯空着手往哪家走,哪怕是拿几窝白菜几根蒜苗也是个心意。母亲说话的时候,脚还没有跨进我们家门,怀里抱着只公鸡,腋窝里夹着把菠菜。小公鸡像是刚到青春期,脸颊和它的冠子一样红。我两只手接住母亲的鸡和菜,嘴上还是说了她几句:“到自己儿子家,还这么客气?再说你也这么大年岁了,累了一辈子,还没累够?”母亲说不累不累,儿子家是儿子家,可是……母亲躬着肥胖的身子换拖鞋,显得吃力和不灵便,把要说的后半句话掐了,像她在园子里掐豌豆尖儿那样掐了。掐的时候,抬头看了眼坐在沙发上的我媳妇。父亲在的时候,我们兄妹都已经成家,我和二哥也已经进了城,可父亲进城从不往我们两家走,他说:“进了城该做啥几个三下做了,一个人去郑家馆子一坐,要一份凉菜,一份热菜,半斤白干,二两面,面要细的,吃得巴巴适适。”他说他才懒得往哪家走,懒得看哪个的脸色。父亲在的时候,母亲就听父亲的,自己没有主见,也不大往我们两家走,偶尔走了,父亲就挖苦她莫志气,做脸色给她看,好长一段时间母亲就不敢走了。 我时不时在街上碰见父亲,他穿着妹夫给他买的红豆西装,皮鞋擦得贼亮,头发梳得溜溜光,披头,腰杆挺得笔直,背着我流浪那些年背过的牛仔包,样子又正经又滑稽。自从妹妹妹夫发了,父亲就不卖粮、卖菜、卖鸡鸭什么的了,他只卖樱桃,提着塑料桶,从东门走到西门,从不像他的同乡摆在街边叫卖。我碰见父亲,自然要跟他招呼,问问他的身体,问问母亲的身体——他毕竟是我的父亲,是生养我的人;我叫他中午到我们家吃饭,我去郑家馆子给他端牛肉,他说不了不了,你们上你们的班,我一会儿就回去,现在打车方便得很(他把赶车说成打车了),你妈在屋里给我烧牛蹄子,或者说我去郑家馆子随便吃点就是了,免得你们洗碗。每每那时,我就感觉父亲这人硬,父亲这人假,就会感觉那么一点点酸楚,一点点来自血脉又消失于血脉的酸楚。父亲朝衙门口走了,或者朝报恩寺走了,走在人群里,我时不时回头去望他的背影,他的身板还是打得笔直,昂着头,他的背影看上去像个小伙子。 母亲接受的东西几乎全是父亲的,只是她自己不明白,不肯承认,她也把人看得很透,把儿女看得很透,所以坚持要一个人过,一个儿女都不跟。 寄居就是到儿女家住,但不搬家,不说跟谁,住上十天半月甚至一年半载,再回乡下老屋。母亲要自力更生,一个人住老家老屋,开始我们觉得也好。一个人住自由,又是她熟悉的地方,她肯定有感情,好多田地都是她跟父亲一辈子耕种的,好多果木也是她跟父亲一起栽种的,还有大柴林那片青杠林,他们宁愿捡水捞柴、剔梢子柴也舍不得砍,一定要护着,护成了今天郁郁苍苍的老林。父亲刚入土,需要母亲陪。还有就是老家的蔬菜水果都是农家肥种出来的,不打农药,母亲吃起来放心。 可是慢慢地,我想我母亲了。老家到县城有一段距离,不是伸脚就到。平常上班、写字,星期天陪老婆孩子、做家务,再怎么想,要回去一趟也不容易。每当我提起我的母亲,说想抽个时间回去看看,老婆的脸色便哗一下变了,问凭什么回去。我说是我妈呀。老婆说,你妈咋个?她跟我没关系。我说她跟你没关系,可她跟我有关系,而你又跟我有关系,所以她跟你也就有关系。老婆说,那也算有关系?我可是从来没有得到过她的啥!我问老婆记不记得一个叫等量代换的定理,老婆没再理我,摔门而去。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