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了世界上最为著名且被世人奉为圭臬的9种教育方法,即卡尔·威特:全能教育法、塞德兹:天才教育法、蒙台梭利:特殊教育法、多湖辉:实践教育法、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M.S.斯特娜:自然教育法、井深大:早期教育法、周弘:赏识教育法、斯宾塞:快乐教育法。结合真实的教育事例系统地讲述了各种教育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想要做一个优秀的父母,想要做一个优秀孩子的父母,就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赶紧行动起来吧!与其挖空心思为孩子描绘伟大的蓝图,不如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本书,从一点一滴中培养孩子的能力和修养。
通过9种经典的教育方法和具体的101个细节,你必能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技巧,让家中的孩子变得“了不起”!
爱孩子其实并不难,可要用爱造就一个“了不起”的孩子却很难!
身为父母的我们,可以教孩子咿呀学语,可以陪孩子蹒跚学步,可以与孩子一起玩耍,可以看孩子渐渐长大,却不能时时刻刻守在孩子身边,因为有太远的路我们不能陪他们一起走,因为总有一天他们要带着自己的梦想奔赴天涯!
所以,才有“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古训。那么,为了孩子的未来,父母们:
请别溺爱孩子,让他在生活中学会自理;
请允许孩子失败,让他在挫折中学会坚强;
请培养孩子的毅力,让他在茫然时学会执著;
请告诉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他在困难中学会担当。
要知道,培养孩子不仅要掌握“规划大局”,更要把握“教育细节”。所以父母们,从这一刻起,打开本书重新开始虚心地学习如何做父母吧,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不NG!
有一天,一位学生家长问日本著名教育家铃木镇一:“老师,我家的孩子能成才吗?”铃木先生的回答是:“不,成不了才!”
孩子的母亲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回答,吃惊不巳,但经过铃木先生的详细解释才明白了过来。
“能成才吗?”这话里边包含着“如果成不了才,就算白费劲了”的意思。这种观点在现在的许多父母头脑中已形成了一种思潮。
在铃木先生看来,如果抱着希望成才就让孩子试试看,这种打算是不会正确培养孩子能力的。比这更让铃木先生担心的是,父母与孩子不能心连心地相处在一起。望子成名成家和出人头地的心理,从坏处讲隐藏着“我家的孩子能顶用吗?”、“有指望吗?”的意思。这种自私贪婪会影响到孩子的心态。
于是,铃木先生对有这种心理的父母说:“你的孩子不是要变成了不起的人物,而应该成为高尚的人、心灵美的人。作为父母,应在这方面多关心孩子就行了,若能这样精心培养,就会使孩子前途无量。不然,会使孩子误入歧途。所以,一心一意培养孩子的能力,正是父母和老师实施才能教育的基本态度。期望急功近利的教育决不是才能教育。我们丝毫不应该有通过培养使孩子成名成家的那种思想。”
然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却远远偏离了这一点。家长似乎得了“疑心病”,总是对孩子的努力持不信任态度,对孩子的智力水平产生怀疑。
婴儿的眼睛总是充满了灵性,透着智慧的光芒。可是一旦长大,欢天喜地进了学校,一些孩子亮晶晶的眼睛反而会变得暗淡无光了,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连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上学前个个认为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上学后却往往变成了自己是坏孩子的感觉。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就在于父母给孩子太多不切合实际的期望。
适当的期望值可以成为孩子进步的动力,促进成才。但如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智力水平,盲目地期望过高,孩子虽经努力还是达不到要求,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这种期望就会变成失望,久而久之,就会在孩子的心灵上蒙上一层阴影,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些家长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许多自己难圆之梦,在许多父母看来,孩子是自己身心的延伸,自然应该承担实现自己的梦想。如一些父母爱好音乐,甚至可能有一定的音乐天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极力要求孩子学习钢琴,并寄予厚望。
这种做法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其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因材施教。不要让孩子去圆家长自己的梦,而应该支持并鼓励孩子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二是盲目攀比。许多父母在给孩子设计目标时总是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一般来说,父母没有不喜欢自己孩子的。对孩子的指责、不满主要是从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而又对自己的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开始的。
人各有长短,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一个人都可能有某些方面的短处,也必然有某些方面的长处。要把所有的长处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是不切实际的,做不到的。即使是长处的那一点,世界上有那么多人,也总有可能有人更胜一筹。可是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试想,人人都想出人头地,别的人怎么办?
三是家长的虚荣心作祟。今天的家长面对孩子那么心急气躁,那么不冷静,是为了什么?许多家长会说是为了孩子能成才。但是潜意识中却可能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祟。
孩子没有考好,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你就觉得让你没面子,便对孩子拳脚相加;孩子没有考上大学,让你丢了面子,于是冷眼相对;孩子有了点成绩或者考上了大学,给你增添了光彩,你于是到处炫耀,把孩子的一切和自己的培养挂在一起。把考高分的孩子当成自己脸上贴金的招牌,把有缺点的孩子看成是自己的耻辱。这些都与教育的根本目的相悖。
许多家长把孩子幻想成为伟人和名人,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可是这些幻想常常成为孩子沉重的包袱,使其失去童年的快乐。
给孩子恰当的期望,重要的是要注意期望的“度”。心理学研究表明,期望过低,孩子意识到家长对他期望很少而丧失信心;期望过高,孩子的心理压力过大。恰当的期望值应该是父母跟孩子坐下来商量,根据以往的成绩来评估孩子的能力而设置的目标。
就期望的内容而言,不要将父母的期望代替孩子自己对未来的设计,因为两代人的期望的方向是否一致,直接影响到实现期望的努力程度及其结果。
什么样的目标是合适的目标呢?问题相当复杂,简单来概括,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所不能,勿加于人”。
如果我们确定不了自己给予孩子要求的目标恰当与否,我们只需设身处地地扪心自问:“我们是否愿意让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自己能否做到?”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就得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们要让它发生在孩子身上?
“如果我不愿意被人打耳光,那么我为什么要打儿子的耳光呢?”“当我出差错时,我不愿别人对我尖声叫喊。那么,当女儿不慎把我为婆婆装饰好的蛋糕掉到了地上时,我为什么要对她尖声叫喊呢?”“如果我在43岁试图学滑冰时大败而归,那么当女儿学了10遍也学不会如何把车平稳地从一档换到二档时,我为什么要责备她呢?”“如果我不愿意别人比较我和邻居的园艺技术,那么我为什么要拿儿子的数学成绩与他姐姐相比呢?”
检验一种教育目标和手段合适与否的最好办法就是问一问:“我愿让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吗?我小时候能够做到吗?”问题看上去似乎很简单,但对如何培养下一代至关重要。相信这是有史以来人们第一次使用这些必要的工具去打破那些辱骂和忽视孩子的老套路。
现在,不少孩子患有学习焦虑症,主要表现为厌倦学习。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以及由此产生的错误做法使孩子的承受能力超过了极限。
“欲速则不达”。不但如此,还有可能使孩子永远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进取精神,其危险性十分大。克服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家长应该对孩子的心理素质和实际能力进行正确的估计,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把期望值定在一个科学可行的范围内,并通过多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并激发其学习兴趣,以适应竞争的环境。只有这样,家长才有可能和学校教育紧密配合且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的潜能。
所以,做父母的应当先给自己吃颗“定心丸”,相信自己的孩子具备了越来越多的寻找自己道路的能力,相信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成才!P12-15
每一位做父母的,都有一颗无私的心,那种无私给予了孩子浩如烟海般的爱;每一位做父母的,都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那种美丽源自默默的付出,那个愿望来自殷殷的期许!
“希望子女成才”,短短的6个字道出了多少父母的良苦用心!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父母们都不辞辛苦,呕心沥血地来教育子女,为了能把孩子教好,父母们更是尽其所能地付出了所有的爱与心血,但是取得的成效往往与付出不成正比,教育的结果更是干差万别——有的孩子博学多才,大受赞赏;有的孩子出类拔萃,功成名就,人生透射出水晶似的光明;而有的孩子却非常平庸,甚至有的孩子摇一摇手走向了黑暗之渊。同样是父母,同样付出了心血,可结果为何如此差强人意?
“不要在孩子身上找原因,首先要从父母自身做起”。父母在家庭教育上肩负着重大责任,孩子们是否能成才,与父母的教育方法,教育技巧是分不开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决定着孩子的性格、未来,甚至命运。记住:“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这种潜能能否被激发,能够激发多少,就要看父母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因为“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很多家长会说:“我也教育了啊!”没错,你教育了,可有没有仔细想过你的教育方法适当吗?要知道教育带来的力量是无穷的,错误的方法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痛的!不要忘记,家庭教育是“百年树人”的起点也是致命点。对于孩子而言,未来的生活处处都是竞技场,因此,选择一条正确、适当的教育路线是为人父母最需要做的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事情。
本书采用了世界上最为著名且被世人奉为圭臬的9种教育方法,即卡尔·威特:全能教育法、塞德兹:天才教育法、蒙台梭利:特殊教育法、多湖辉:实践教育法、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M.S.斯特娜:自然教育法、井深大:早期教育法、周弘:赏识教育法、斯宾塞:快乐教育法。结合真实的教育事例系统地讲述了各种教育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老子说:“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必重细节。”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科也曾说:“教育必须从细节开始。”本书正是从细节谈起,从“父母认识自己,充分了解孩子”人手,详细阐述了在生活、学习、品行、交往、能力、身心、家庭环境等各个方面中的教育细节,在具体中告诉你“你的孩子也可以成为天才,你也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这一实践真理。“怎样拒绝孩子”、“如何对待孩子的短处”等这些常见的问题,都不再是父母们的难题了,因为101个细节将对你的教育进行具体指导。
想要做一个优秀的父母,想要做一个优秀孩子的父母,就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赶紧行动起来吧!与其挖空心思为孩子描绘伟大的蓝图,不如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本书,从一点一滴中培养孩子的能力和修养。
通过9种经典的教育方法和具体的101个细节,你必能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技巧,让家中的孩子变得“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