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广大青年的交际圈,早已由邻里、亲友、同学、同事,逐渐扩大为其他单位、其他行业、其他地区,并且已经开始跨地区、跨国家地进行更为广泛的人际交往。在此背景下,学习、掌握并运用作为交际规则的礼仪规范,对于我国广大青年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本书就是为了适应我国广大青年学习、掌握并运用礼仪规范的实际需要而出版的一部青年礼仪专著。
本书是我国著名礼仪专家、博士生导师金正昆教授所主持的、共青团中央2008—2009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规划研究课题“当代青年礼仪规范”的主要成果之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当代青年礼仪规范/现代礼仪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金正昆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目前,我国广大青年的交际圈,早已由邻里、亲友、同学、同事,逐渐扩大为其他单位、其他行业、其他地区,并且已经开始跨地区、跨国家地进行更为广泛的人际交往。在此背景下,学习、掌握并运用作为交际规则的礼仪规范,对于我国广大青年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本书就是为了适应我国广大青年学习、掌握并运用礼仪规范的实际需要而出版的一部青年礼仪专著。 本书是我国著名礼仪专家、博士生导师金正昆教授所主持的、共青团中央2008—2009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规划研究课题“当代青年礼仪规范”的主要成果之一。 内容推荐 《当代青年礼仪规范》,主要介绍新时期我国青年在其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所应遵守的基本礼仪。它以我国当代青年为适用对象,主要内容包括着装礼仪、出行礼仪、交谈礼仪、工作礼仪、涉外礼仪等,是立足于现实、立足于当代,并且为当代青年所经常运用的礼仪指南。 目录 导言 上编 交际观则 一、问候他人 二、进行介绍 三、行见面礼 四、交换名片 五、与人谈话 六、书信往来 七、使用网络 八、接打电话 九、拜访他人 十、款待客人 十一、排列位次 十二、赠送礼品 十三、安排家宴 十四、自助用餐 十五、享用西餐 十六、音乐会上 十七、美术馆里 十八、举行婚礼 十九、生日晚会 二十、修饰形象 二十一、得体着装 下编 待人之道 一、遵守公德 二、有效沟通 三、阳光心态 四、办公规则 五、师生关系 六、尊老爱幼 七、照顾亲友 八、交往异性 九、涉外活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对一个刚刚结束长途旅行的人,或是一个刚考完试的学生,问一声“累坏了吧?”显得合情合理。可是对一个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当然就不能这样去“骂”他。 对一个来去匆匆的上班族,问候一声“您很忙吧?”既表示了对对方的关心和理解,还能够引出适当的话题。然而同是这么一句话,却让“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离退休人员“受用不起”。 对来自海外的人士,在正式场合问候一声“你好!”或“见到你很高兴”,是符合国际惯例的。而对于同自己工作在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则无此必要。对后者而言,问候语还是“具体”一些为好。要是对天天照面的同事说:“见到你很高兴”,不是没话找话,就是有意拉开“距离”,甚至还会显得很滑稽。 选择问候语,还应当视被问候的对象而定,即应根据被问候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问候一个久未谋面而关系普通的朋友,可选择“您一向可好”这一类泛泛的问候语。 问候一位至交老友或是自己的家人,从对方的身体、工作,到对方配偶、孩子,几乎不存在任何问候的“禁区”。 问候在校生:“学习忙吗?”问候热恋之中的朋友:“你朋友好吧?”问候刚刚生育不久的年轻母亲:“孩子乖不乖?”不但做得恰如其分,还有助于让对方心甘情愿地主动打开话匣子。 问候外国朋友,照样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问候一位国外的异性朋友,不要忘了同时问候其配偶或恋人。这是一种礼貌,也是暗示对方自己别无他意。 在涉外交往中,互致问候的双方可以使用相同的问候语。比如,被问候“你好”时,可答以“你好!”而对方的问候是“见到你很高兴”时,则可以“见到你也很高兴”作答。 在中东、巴基斯坦等国,人们信奉伊斯兰教,所以见面打招呼的头一句必定是“真主保佑!”在东南亚一些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里,人们打招呼的头一句话通常是“愿佛祖保佑!” 而在某些人民主要以游牧为生的国家里,最通用的问候语则是“牲口好吗?” 对于这类问候。我们通常不必从字面上深究,只要理解其含有吉祥、祝福之义就行了。 需要指出的是,在社交场合,你对所有与自己会面的人都不应该略去问候,不论远近亲疏都是如此。同时在问候他人时宜显得庄重虔诚,不应该打哈哈,或是一见面就乱开玩笑。像“你还认识我吗”、“你能猜出来我叫什么名字吗”等等一类的问候,都是很不礼貌的。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问候他人时的具体称呼。 问候他人之际,少不了要以适当的方式称呼对方。在问候中省掉称呼,或是直接以“哎”来代替称呼,均不大合适。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被他人尊重的愿望,而称呼是否得体往往与对他人尊重与否紧紧联系在一起。 有些年轻朋友,为了对他人表示特别地亲热,喜欢以“哥们儿”、“姐们儿”之类粗俗的称呼相称。还有人爱给熟人起外号,用“唐老鸭”、“柴火妞”、“小眼镜”相称。其实,这样做的人,不仅有可能得罪被称呼者,还有可能被他人视为品位不高。 在日常生活中称呼他人,应当坚持因人而异。例如,在一般情况下,对彼此之间较为生疏的人,不论其年龄、性别、职业、地位如何,均可以“同志”相称。与对方稍稍熟悉一点,在“同志”之前加上对方姓氏作为称呼,也是可以的。 在商务往来中,应以“先生”、“小姐”或是被称呼者的职务作为称呼。对于从事宾馆、餐厅、商店、银行、邮局、娱乐场所工作的人员,也应以“先生”或“小姐”相称。 对知识界、教育界人士,如教授、医生、律师、法官、博士等等,可直接以此类头衔相称,也可以在它的前面冠以被称呼者的姓氏。对军界人士,则以称其具体的职务、军衔为宜。 对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或是令人钦佩的师长,称其为“先生”,是比较习惯的一种做法。 有时遇到才结识不久的朋友,而且对方年长于己,并学有所长,要是不知道怎样称呼对方才恰当的话,可以“老师”相称。对文艺界人士尤其可以这么做。 同事之间,可在姓氏前面加上“老”、“小”作为称呼。如对年长于己者称“老陈”,对年幼于己者称“小何”。在平辈之间,有时候也可以沿用此法相称。 关系极好者之间,有时为了表示亲密无间,可以不称其姓,而直呼其名。长辈对晚辈经常这样称呼;但关系普通者,特别是关系普通的异性之间,直呼其名,甚至叫小名,是不适当的。 遇到外宾时,问候中的称呼应合乎礼仪,体现尊重与友好。诸如把外国女士称为“洋妞儿”,把黑人朋友称为“黑哥们儿”,把俄罗斯人叫“北极熊”,把日本人叫“日本鬼子”,等等,都属于失礼的称呼。它们粗俗无礼,统统都绝对不能使用。 在正式场合,称呼外宾可选用其职务,或是对方引以为荣的头衔,如“部长先生”、“尊敬的教授”。在日常生活中,对男子应称“先生”,对未婚女子应称“小姐”,对已婚女子应称“夫人”,以上称呼可以连同姓名一起使用。要是遇上不了解其婚姻状况的女子,应根据外国女士“崇尚年少”的特点,称其为“小姐”。 外国人姓名的构成比较复杂,称呼哪一部分才合乎礼仪,是有不少讲究的。在一般情况下,惟有在十分正式的场合,才称呼其姓名的全称,即连姓带名一起称呼。平常以姓相称,是常规做法。除非得到对方允许,或是与对方存在至交或亲属关系,不宜直呼其名或爱称。 如同其他许多事物一样,人们在其日常交往时所使用的称呼,也带有明显的时代痕迹。曾经有一段时间,社会上流行以“师傅”称呼所有行业、所有阶层的人士。现在看来,这种称呼亲热有余,文雅不足,已不大广泛使用。特别是在一些佛教流行的区域,“师傅”一般属于特指僧、尼的专称,更不可滥用。 “战友”这一称呼也曾广为流行,现在除了军人之外,用的人也不多了。你要是管不太熟的人叫“战友”,弄不好对方还会怀疑你想“套近乎”了。 过去女士们把自己的配偶叫什么的都有,“外子”、“老头”、“老公”、“掌柜的”、“当家的”、“孩子他爹”等等,不一而足。城里的女士把配偶叫做“爱人”,曾被当作有文化的表现。不过现在“爱人”这种称呼在年轻人中间已不再流行。因为“爱人”一词在海外被理解为“情人”,即“第三者”。现在人们见识多了,跟外宾打交道的机会也不少。谁愿意因为用词不当,而使自己被人误解为“不正派”呢?!现在称配偶为“先生”,在已婚女士中是一种时髦。P4-7 后记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管仲曾经指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成果的不断积累,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广大青年的社交活动正在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目前,我国广大青年的交际圈,早已由邻里、亲友、同学、同事,逐渐扩大为其他单位、其他行业、其他地区,并且已经开始跨地区、跨国家地进行更为广泛的人际交往。 在此背景下,学习、掌握并运用作为交际规则的礼仪规范,对于我国广大青年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本书就是为了适应我国广大青年学习、掌握并运用礼仪规范的实际需要而出版的一部青年礼仪专著。 本书是我国著名礼仪专家、博士生导师金正昆教授所主持的、共青团中央2008—2009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规划研究课题“当代青年礼仪规范”的主要成果之一。 本书由金正昆教授主笔。参加本书写作过程的该课题的其他成员还有:于宏钧、张率、陈健、杨雪、刘拓、高咏梅、唐妮娜、沈小钰、朱倩、刘昕、刘磊等。 为了适合广大青年朋友的阅读口味,根据出版社与本书责任编辑的要求,这部《当代青年礼仪规范》,主要根据金正昆教授以往所作的有关青年礼仪的电视讲座、演讲与报告的记录,以及有关的报刊文章整理而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贴近青年朋友们,更好地为我国广大青年服务! 衷心地希望本书对广大青年朋友的礼仪学习能够有所帮助。 因受本课题组成员个人水平与所处平台的具体限制,本书难免多有不足,在此认真地恳请广大读者予以指正。 最后,我们再次认真地感谢广大青年朋友们对我们的帮助!感谢共青团中央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为本课题组各项具体工作所提供的方便,感谢新华出版社、东方燕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及本书编辑为本书所做的各项工作! 全体项目参加者 2009年8月16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